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古代為何“以九為大,以三為小”?如以“九五之尊”來稱謂至高皇權,以“三寸丁”來形容武大郎的矮小?
10 個回答
金沐易经
2017-02-19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所以稱謂“重陽”。

《射鵰》中武功最高的是王重陽。王重陽在山東昆嵛山修道時,曾經用三尺半青布作頭巾,頂排打成九疊,折成九道縫,取名為“九轉華陽巾”,這裡的九數與全真教內丹修煉的“九返”相對應。你就看到了,中國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就是一個頭巾,都有這麼多學問,絕不是隨隨便便就可行的。

九這個數字的奇妙之處還在於,所有九的倍數所得的乘積,最後把其位數上的數字相加,也將得到九這個數。

比如2×9=18 1+8=9

  3×9=27 2+7=9

  4×9=36 3+6=9

  ……

依此類推,到9×9=81也是如此,使得九這個數字顯具神祕性。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洛書》九宮格是中國書法和風水的共同基礎

9為離卦,為太陽,5居中央,“九五”之尊就是這樣來的。

三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由小及大,所以3代表雛形,代表種子,而“三”由上及下,代表天地人三才,是萬物生長所需的基數。三是因,九是果,三三得九,所以三小而九大。總之這是《易經》的思想。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石光12
2017-02-20

為啥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因為古人認為天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是一個基數,天地間,上為天,下為地,中為人,物也以三為下等,六為中等,九為上等,九為極數,九與十在象上都為手,如漢字“寸”,“丸”,提手“抓”,出手“才”,九為陽,十為陰,九九歸一,一乃一太極,太極生兩儀。二一為五,五居十中,五為陽土,色黃居中,皇天厚土之極尊乃九五也,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创意风向标
2017-03-19

我國古代的等級制度十分嚴格,為了區別尊卑高下,除了人們常常用的“以左為尊,以右為卑”之外,還會用“以九為尊,以三為卑”來形容....對於以左為尊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瞭解了,但是對於“以九為尊”,大多數的人都還不知道到底是為什麼?那今天小編就好好的跟大家探討一下!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首先在古代,九是龍形或蛇形的圖騰化文字,所以往往被看作“天數”。而古代的帝王為了向世人表示自己神聖的權利是上天賜予的,更是極力的將自己同“九”聯繫在一起,同時還推崇九為極數,象徵著無上崇高的身份....

其次,中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在陽數中,九為最大數,所以皇帝又常常用“九五之尊”來形容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另外,古人認為“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意思就是說九為最高數,超過九就要回到一,所以從古至今,人們也常常用九來表示多的意思!

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是九與“久”諧音,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所以被人們所喜愛,以九為尊!

不過也有人認為是因為當時中國劃分為9個洲,所以才以九為尊的.....

逝去的是时间还是友谊
2017-12-06

古代為何以“九”為大?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在古代,九是龍形或蛇形的圖騰化文字,因此被看作“天數”。而古代帝王為了表示自己神聖的權力為天賜神賦,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聯繫在一起,同時推崇九為極數,象徵著無上崇高的身份。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另外,中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

清代語文學家汪中說:一奇二偶,一二可為數。二加一則為三,故三者,數之成也。積而對十,則復歸為一,十不可為數,故九者,數之終也。古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又以奇數象徵天,以偶數象徵地。九是陽數中的極數,再大的數其尾數也大不過九。這樣,九被視為天的象徵;天分九層(九天),天誕日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會於帝王,帝王稱為九五之尊;同時,九也象徵極高(九霄雲外)、極廣(九州方圓)、極深(九泉之下)、極冷(數九寒天)……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九”諧音“久”,也被當做吉利的數字,所以自古為人們所喜愛。據說北京紫禁城裡共有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就是因為三個“九”諧音“久”象徵皇權永久、江山萬代之故。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古代為何以“三”為小?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在上古時代,人類對數的發明和應用,有實用計數的一面,也有作為抽象概念把握世界的一面.

據現代人類學家的調查,許多原始民族用於計數的名稱只有“一”和“ 二 ”,偶或有“三”.另從人類一般經驗來看,現代幼兒數學啟蒙,一般從“一”到“二”比 較容易,到了“三”就會略感困難.這些現象有助於說明,“三”曾經是原始先民使用的最高數字.

人類計數發生之初以“三”為最高階意識的殘留,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話中,“道”至“ 三”依次相生,而“三”一下就“生萬物”之理.換句話說 ,在上古歷史的某個階段上,先民意識中的“三”曾為數之有限之極,無限之始,舉“三” 而一切“數”俱可包括其中,為萬物之初。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隨後人類不斷繁衍,文化水平迅速提高,所掌握的知識的複雜程度也在不斷的提升,對數字也有著詳細的概念規定。但依舊有古人認為“三”是萬物之始,為組成世界的本源,故而認定為最小之極。

仨套车
2017-02-20

我認為提問有問題,好好看看書就知道了,九與三不是一個等量級上的,所以沒有九為大,三為小。九與六是一個等級,易經裡有陽為九陰為六,神話裡有大劫以九為頭,小劫以六為首。而三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裡有,道家也這麼講,九和六包含在三生萬物裡。細節都忘了,也說不準,不過九與三確實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文人小哥
2017-12-07

這個問題並不準確。

當然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並沒有聽說過“以九為大,以三為小”的說法。

但我因為接觸易經時日不短,對數略有所知,可以談談“九”和“三”,說的不對請多包涵。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九”為陽數之極。易傳說天數五地數五,那段是說,陽數(奇數)有五個,1,3,5,7,9;陰數(偶數)有五個,2,4,6,8,10。易經占卜常用之數是6,7,8,9。6是老陰,7是少陽,8是少陰,9是老陽。

因為9是至陽,6是至陰。所以易經中,陽爻用九,陰爻用六,大約是這個原因。

乾卦六爻都是陽爻,其中五爻中正完美,所以用君上來比喻九五。故說九五至尊。

而數字三因為是易經的基礎數字之一(三天兩地而倚數),所以有廣泛的應用。

一開始,3是確定的數字,就是3。比如三才,就是天地人三種。

後來,因為易數的延伸應用,三作為易經的基礎數字之一,變成了不確定的數字,指代多個。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裡的3,就不是三個,而是幾個的意思。

我們平時也這樣說,比如三年五載,三五天,代表不確定的幾個。

三寸丁也是一樣,不是說三為最小,只是說身高很低,好比幾寸的釘子一樣。

雨季莫感伤
2017-12-06

古人喜歡陽而不喜歡陰,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九”是陽數中的極數,“九”又與“久”諧音,所以自古為人們所喜愛的。“九”除了具有其他數詞表示事物的數量和順序以外,還常表示“多”的意思.“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 “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九”是最高數,超過九,就要進一位,又回到“一”了.因此,自古至今,常用“九”來表示“多”.在我國,人們把九看作“天數”,因為九是龍形或蛇形的圖騰化文字。“九”被視為天的象徵;天分九層(九天),天誕日為正月初九,“九”也象徵極高(九霄雲外)、極廣(九州方圓)、極深(九泉之下)、極冷(數九寒天)。“九”之所以被人們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諧音“久”,也被當做吉利的數字.據說北京紫禁城裡共有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就是因為三個“九”諧音“久”象徵皇權永久、江山萬代之故.在中國古代, 九為陽數的極數 ,即單數最大的數,於是多用九這一數字來附會帝王,與帝王有關的事物也多與九有關。帝王之位稱“九五”。帝王被稱“九五之尊’”。"九"作為數不同於一 般數字,在中國古代被 認為是一種神祕的數字,它起初是龍形(或蛇形)圖騰化之文字,繼而演化出"神 聖" 之意,於是中國古代歷代帝王為了表示自己神聖的權力為天賜神賦,便竭 力把自己同“九”聯繫在一起。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在我看來三並非表示小的意思,在中國文化裡,三表示多,凡事不過三,很多時候,三具有典型性,如:三甲,也是一條界線。同時,三與道家頗有淵源。三表示多而且典型時,有詞入木三分、繞樑三日等等,《戰國策》有語魯仲連辭讓者三。《史記》有語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小說中,更喜歡用三天三夜這個經典時間段。三與道家的淵源,體現在三皇、道的解釋:三,天地人之道也。 《老子》有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說三並非表示小的意思,在古代1寸=3.3333333釐米(cm),一丈=333.333釐米 一尺=33.3333釐米 而“三寸”就大約等於10釐米,三尺大約等於1米,三丈大約等於10米,所以三並非表示小的意思,只要把三後面的單位換了,三就不一定表示小的意思。
為何古代以“九”為大,以“三”為小?

陈芝麻吧
2017-12-07

問題本身可能不夠精確,但可以誘導思想。我就這個有點難以捉摸的題目說些自己所思。

九為什麼大?因為它比八大。八卦的原型,就是八個數。最大的原本是八,而九大於八卦整體,所以“大”。

三為什麼小?因為“三五以變”,“五”以上的數,屬於偏大;三到五,中間;三以下,當然小。所以這個三以下,其實不應該包括三,因為只有“一”、“二”才是真的“小”。

何以見得?就易經裡邊的“古”二進制而言,“一”、“二”乃是基礎的“符號”,全部“數”的組成元素。所以,二者“小”,二者之外的“數”,全部是由二者組成的,都不能稱之為“小”。

无生海翰一心攀
2017-02-20

萬事萬物皆由無到有,先天盤古開天地之前混元一體,無生地母為元泉,鴻鈞老祖元道祖東方,後天學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學生,普賢,觀音,文殊,地藏),寶靈天尊(多寶如來,燃燈古佛),女媧娘娘與伏羲亨通人緣南方,後天學生,炎帝,黃帝,混鯤老祖利生萬物西方,後天學生,準提道人即菩提老祖,接引道人即如來佛祖,陸壓道人貞藏德善北方,後天學生真武大帝,先天元亨利貞四時規律,即混沌鴻蒙開天闢地前,後天玉帝釋提恆因天子,護華使者韋陀,天庭三公天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寶靈天尊,西方聖佛,文殊,普賢,普眼,金剛藏,彌勒,清淨慧,威德自在,辨音,淨諸業障,普覺,圓覺,賢善首,此為頓悟!賢善首,圓覺,普覺,淨諸業障,辨音,威德自在,清淨慧,彌勒,金剛藏,普眼,普賢,文殊,此為漸修!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南無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調和諸心,人心向善歸一元明,止惡揚善,損餘補缺,親和萬物,無人無我,度苦厄性 ,先有鴻鈞後有天,神魔更在仙佛前。盤古揮斧開天地,鴻蒙初分日月現。 刑天爭位喪性命,共工怒觸不周山。東皇太一御萬妖,女媧煉石補穹天。 夸父逐日不可及,精衛填海何時完。神農救世嘗百草,燧人取火暖人間。 軒轅神劍斬蚩尤,定海神針鎮海天。倉頡靈心巧造字,嫘祖養蠶抽絲繭。 伏羲八卦稱神數,后羿神弓千秋贊。吳剛伐桂廣寒宮,嫦娥奔月為仙丹。 三教共尊封神榜,西岐朝歌刀兵見。楚王女神巫山會,王母宴帝崑崙山。 莊周夢蝶惹情思,望帝啼血化杜鵑。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紅顏一開顏。 老子一氣化三清,佛陀捨身入涅盤。隋侯救蛇得寶珠,卞和獻玉軀體殘。 神人相配遭天罰,孝子一怒裂山川。靈石萬載育心猿,三界震驚五行亂。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道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容,無所不包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融通無誤,自然包容佛學,儒學,這就是為什麼中華傳統文化智慧同化了五十六個民族,而永保青春,我們的道是可以包容世界各名族各地區,各行各業,達到世界大同,大同小異,多元化,個性化發展,你自己心胸狹隘,不能無所不容,無所不包,把自己固步自封思想還要封住別人思想和行為與你相同,小人求同滅異強求所為,自古糟粕和智慧是一體的,比如蓮華出汙泥而不染,開了汙泥又能活嗎,水至清則無魚,中華道佛儒智慧裡有所謂的宗教教條神化教義,有字真經是假,無字真經是真,盡信書不如無書,太多人根本不懂神話故事和所謂的牛鬼蛇神的迷信,老子孔子等祖宗就是從事所謂的牛鬼蛇神祭祀禮儀,所謂的迷信儀式和法會開始的,以前是農業為經濟,小米為稷為五穀之首,再加上宗族禮儀祭拜做法的宗族思想的方式社,構成了農業經濟與宗族皇權思想意識形態政治體系即江山社稷,以所謂迷信和神話的方式傳播真理智慧大道,老百姓日用而不知,潛移默化移風易俗,來調和人心向善歸元,而且神話故事非常方便傳播和記憶和統治思想,也非常適合老百姓明智未開的愚昧,太多人迷信神話而不能正信神話,而且神話通俗易懂,避免了高談闊論體現自己所謂科學和真理,結果只有自己聽得懂的高論,而沒順應老百姓的層次和興趣,自講自話自清高,自心迷所以心境照出來就是迷信而不能正信所謂的愚昧的迷信糟粕 ,一個典故里,一個孩子去外邊求學求知,結果回家,不認爹孃,只認天地,他說天地比父母大,我學的是天地萬物的真理,當然不認爹孃啦,後面爹孃後悔的要命,兒子求學連最基本的做人都不是了,只認天理,地理,人即佛即魔即鬼,看你一言一行一意的何等修為,人的心就是一面鏡子,你認為人人是佛,那鏡子裡即是佛,你認為人人是是一坨屎,那鏡子裡就照出來了,無心無人無我之人,連那面鏡子都沒有,無一物也, 不科學不文明為胡,人七情六慾,天地萬物八相,別用七情六慾胡說八相,明為日月光輝普度眾生,心為天地萬物根本規律,是一切無一物,證得人為萬物靈,即是靈山先天性,人人皆是佛靈性,人人皆未來佛,不可執著身外佛,我們是祖先聖賢崇拜,以其為榜樣,行其志,辦其道,得其慧,通其德,明心明德格物唯物客觀務實,順應社會意識形態,科技文明進步,自然和諧等實務的規律來辦事,來看待問題和化解矛盾的智慧,太多小人求同滅異來體現自己無知無畏去強求別人與自己相同,知識只是慧根德根磚,我們學知識是日益,而學道得智慧德根則日損,有字真經是假,無字真經是真,即慧心元明即得道,損的是末性無明無知歸真歸一歸去有形得無形也,不可本末倒置顛倒夢想,你悟透了心經,道德經,易經,黃帝內經,易筋經,道家內丹等道佛儒武醫等三教九流的源頭通了,那不就可以一法通來萬法明啊,萬事萬物皆由道一運化萬相萬法,如果通過末法末相溯源於本一,達到道的層面,皆可殊途同歸,八萬四千法門,門門不二法門,無所謂大小本末,跟你發的願行的道也有關,大願得大慧,小願得小慧,不願無慧 ,不去知行合一也無真智慧德根,循天道,守國法,振興中華,造福人類

不留
2017-01-22

關於九的說法:

《說文解字》:"九,陽之變也,像其曲究之形。"這是以許慎為代表的"肘"說。

《埤雅》說龍:龍,八十一鱗,具九九之數,九,陽也。

王大有強調說"九"為人蛇合一,他說"今之九古之,正是蛇與人祖複合形的高度意向化,為蛇身,其上部含有人頭,後部與蛇身想結合,或作蛇去軀。而形,則是人半身與雙手的極簡的概括形。"

"九"最大

龍的體態構成:頭似駝角,腿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由九種動物的融合。

九的形狀像龍,必然也存在對九的崇拜。

"九"和"久"諧音,受帝王看重,自然百姓心中也就九最大了。

《易經》中將九視為陽數之極,陽數代表天,所以九的地位也不言而喻了

"三"為啥是最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一二是初始的,三為基礎,奠定了無窮的產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