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蘇州大叔做織男40年 復原傳統織物被故宮拿去修文物
圖說城事兒
1/10 在蘇州吳中區有一位叫朱立群的大叔,從19歲開始從事羅的織造,至今已有40多年,他織造的羅不但遠銷到日韓,還曾被故宮用來修繕文物,為博物館復原出土絲織品。(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2/10 朱立群說他1976年進入蘇州吳縣絲織二廠,從操作工做起,到機修工、技術科,一直做到副廠長。但在90年代,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工廠倒閉,他也下崗了。後來他借錢到蘇州鄉下開了現在的絲綢廠,開始專門織造羅,出口到日本和韓國。(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3/10 從95年開廠到現在,他已經做了22年羅,他說在吳縣絲織二廠時,織造的羅都是出口到日本用作高檔和服裡料,因為是裡料所以日本客戶對面料要求不是很高,工藝難度較小。等他開廠後,出口日本的羅都是用來做和服表料,日本客戶對羅面料要求就非常嚴格了,不管是花紋還是手感都要完全滿足他們的要求才可以。(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4/10 他說為了滿足日本客戶的要求,有時一款面料從研發到織造成功要反反覆覆試製數次。圖中這款面料就是當時試製4次歷時2年才研發成功。羅的面料看起來很簡單,但新面料研發從工藝到原料和機器都要進行改造才行。有時外表花紋看起來和客戶要求一樣,但手感不好,就要重新研發。(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5/10 在與日本客戶合作的這些年,朱立群積累很多關於羅織造的核心技術,還申請了很多專利。但從2000年開始,日本經濟下滑,高端和服市場需求減少,羅的出口也開始減少,出口比例也從之前的90%下降到現在的50%,工廠裡的織造工也從鼎盛時期的13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50多人。(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6/10 朱立群不得不開始轉內銷,但國內人對羅這種絲織品很陌生,認知度很低,在2014年朱立群開始嘗試在淘寶開店賣羅面料,沒想到銷量非常好,很多人買了一次就成了店裡的常客。如今他在淘寶一年銷售額就有200多萬,每年要賣10多萬米面料,也通過網店開始慢慢打開國內市場,羅也慢慢為國人所知,賣得越來越好。(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7/10 2016年,蘇州博物館找到他,問他能不能織造圖中這種紋樣的羅面料,朱立群看了下,說這種工藝很簡單,於是給他們織造了2000多米,後來才知道,這是故宮博物院為了修繕寧壽宮的符望閣特地請蘇博到民間尋找工匠織造。這2000多米羅面料是用來修繕故宮漆紗窗的。(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8/10 除了故宮的漆紗窗,他們還為中國絲綢檔案館復原了清代官服面料,為中科院復原了馬王堆出土的明朝皇妃霞帔面料等等絲織品文物。圖為為中國絲綢檔案館復原的清代官服羅面料。(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9/10 朱立群說他們現在一年要織造30多萬米羅,雖然出口還佔有一半,但總體在萎縮,現在主要是開發國內市場,除了繼續研發更多花樣羅面料,還準備用羅來開發更多適應現代生活的產品,比如:燈罩、服飾、屏風、包等等。圖為朱立群開發羅周邊產品。(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10/10 圖為用羅做的羅扇。(圖片署名: 東方IC\/ 東方IC) \
2018-11-2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