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京劇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10 個回答
南伯阳
2019-07-15

京劇發展早就走上一條歧路。分路口是現代戲。轉瞬之間半個世紀過去了,文革後短暫激情,自我亢奮一陣也過去了。京劇搞現代戲,到革命現代京劇及樣板戲,把可能嘗試的路都走到了頭。以致現在還有很多人覺得樣板戲好、有藝術價值。

傳承和創新一直困擾著京劇發展的路,為出新而想方設法創新。現代戲最大的問題是,從頭到尾、從裡到外追求寫實,直接放棄京劇的臉譜,表演上改變甚至拋棄京劇程式化、虛擬化的根本藝術特性。京劇舞臺不得不用舞蹈和音樂,來替代傳統的架式和鑼鼓,整得不土不洋。

中國戲曲的鑼鼓,一直是成就中國戲劇很重要的音樂部分,京劇也不例外。鑼鼓不僅營造氛圍,還揭示人物心理活動,以及戲劇的潛臺詞,把矛盾衝突一層一層渲染出來。借用西方音樂和西洋歌劇的詞語,這種沒有音高的打擊樂噪音(不是噪聲),它是音樂樂音的一部分。

京劇的音樂傳統構成,除了曲牌曲調,還有樂器三大件和鑼鼓演奏,角色分類演唱(類似西洋歌劇的男女高中低音角色分工)。京劇發展歷史上,音樂自然形成的流派演唱。發揚光大流派傳統,本來是件大好事,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但是,中國的舞臺表演藝術從五十年代後期六十年代初,普及引進電聲擴音,被引上了歧路。過去的老演員、名演員,他們都是硬性喊出來的好嗓子,現在的京劇名演員有幾個這麼練出來的?

上海天蟾舞臺現在不過一千左右座位,不插電不擴聲,一大半的演員演唱沒聲音,或聲音乾癟,或聲如蚊蠅。過去老上海的劇場有三千座位,號稱遠東第一大舞臺,那可是沒擴音,是角不是角看你能否唱得響!

西方古典音樂,西洋歌劇的演出現場,無論音樂廳和歌劇院,至今都不得插電擴聲。為什麼?因為一經插電擴聲以後,演奏音樂演唱歌曲的聲音色彩都趨同。京劇的流派插電擴聲以後,特別是為主演添加混音之後,A角B角C角鮮明的個性都大同小異。

現代京劇樣板戲那些主角的演唱,很多人稱讚童祥苓唱的《迎來春色換人了》好,像李麗芳唱的《海港》那些唱腔等,今天為什麼很難有後人演唱可以相提並論,原因就在於他們是最後一批不靠擴音練就的名角。李麗芳是當年全國海選方海珍演員,從西北京劇院團特招來上海的,她本身就是支援邊疆建設從北京去西北的。

西方古典音樂如交響樂,經常演奏的也就100支左右,小提琴協奏曲不會超過10支。西洋歌劇演來演去也就是那些,好看的更少,像俄羅斯歌劇為什麼自己都很少演出?就是不好看,也不好聽。他們怎麼不搞新的?新的經典有那麼容易嗎!西方交響樂團不斷的約稿,各國也不停搞新歌劇,都沒有什麼成為經典。

洋人做過的努力,對我們應有啟發。我們的戲曲,尤其全國影響大的京劇,希望和出路,不該還放在搞什麼創新出新,更不能依靠什麼新戲現代戲。京劇要有傳承,沒有傳統談什麼發展創新?京劇發展首當其衝是怎麼對待自己的音樂!中國民樂走交響樂是歧路,中國京劇插電擴聲更是歧路。

看了一個帖子,說的特別好,轉帖如下

作者:柱子

京劇目前就沒有齣戲可唱,盡出弱智,比如:一小段唱由若干個人來唱,一人一句,簡直是腦子有問題;經常就那麼幾個人露臉,餘者多數都無所事事;行當不清不楚,大嗓青衣的老旦層岀不窮,黑頭髮聲的老生、小生髮聲的老生、蜜蜂音發聲的老生、雌音重的女老生等,聲嘶力竭胡吼的黑頭,還有流派不出家門又唱不了一完整戲的。這樣下去京劇何來的興?

荷露团珠
2019-01-30

京劇的輝煌早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京劇離進博物館也就半步之遙。

很多人說什麼京劇是國粹啦,可是你啥粹沒人看有什麼用?從這一點來說你還不如豫劇接地氣。

京劇的輝煌早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京劇離進博物館也就半步之遙。

很多人說什麼京劇是國粹啦,可是你啥粹沒人看有什麼用?從這一點來說你還不如豫劇接地氣。

京劇的衰落的原因有這麼幾個,傳統和現實不能接軌,為什麼不能接軌,因為有斷層,大家知道,整整幾十年,傳統京劇不讓上演,隨著老藝人的離世,很多的絕活和玩意兒也就這樣的帶走了,京劇是靠名角兒靠玩意兒生存的,沒有名角兒的京劇就是一個空殼,

京劇的輝煌早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京劇離進博物館也就半步之遙。

很多人說什麼京劇是國粹啦,可是你啥粹沒人看有什麼用?從這一點來說你還不如豫劇接地氣。

京劇的衰落的原因有這麼幾個,傳統和現實不能接軌,為什麼不能接軌,因為有斷層,大家知道,整整幾十年,傳統京劇不讓上演,隨著老藝人的離世,很多的絕活和玩意兒也就這樣的帶走了,京劇是靠名角兒靠玩意兒生存的,沒有名角兒的京劇就是一個空殼,

另外一點,現今這種院團的體制也是制約京劇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過去的藝人是班社制,有沒有飯吃全憑本事,現在演好演壞到月開工資,餓不死誰還去下功夫研究藝術,人是有惰性的,這樣的情況絕對是滋養懶漢和制約藝術發展的。

京劇的輝煌早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京劇離進博物館也就半步之遙。

很多人說什麼京劇是國粹啦,可是你啥粹沒人看有什麼用?從這一點來說你還不如豫劇接地氣。

京劇的衰落的原因有這麼幾個,傳統和現實不能接軌,為什麼不能接軌,因為有斷層,大家知道,整整幾十年,傳統京劇不讓上演,隨著老藝人的離世,很多的絕活和玩意兒也就這樣的帶走了,京劇是靠名角兒靠玩意兒生存的,沒有名角兒的京劇就是一個空殼,

另外一點,現今這種院團的體制也是制約京劇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過去的藝人是班社制,有沒有飯吃全憑本事,現在演好演壞到月開工資,餓不死誰還去下功夫研究藝術,人是有惰性的,這樣的情況絕對是滋養懶漢和制約藝術發展的。

有人說,京劇想發展,也學學郭德綱,我覺得有道理,什麼時候放養的也比家養的強。國家如果不管了,可能是京劇的一條活路,否則京劇的前景堪憂。

干杯安德烈
2019-07-15

京劇處於什麼地位,我想是尷尬的地位。而且不只是京劇,其他劇種,其他舞臺藝術也好不到那裡。

中國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幾乎都有自己一種或幾種地方戲。全國的劇種不下百個,可現在在舞臺上能看到的劇種卻屈指可數。

如戲劇大省的福建,河南,四川,還有幾個種類的戲能在舞臺上再現。當地的年輕有幾個能說清自己所在地方有多少劇種!

作為雲南人用雲南的戲劇現狀為例,最能說明問題。

雲南的戲劇種類並不多,本土戲劇有滇戲,花燈,曲劇,關索戲等。當然還有外來劇種京劇。

但云南人又有幾個能說全這些劇種!

在昆明這個有近700萬人口的城市,到戲院藝術客廳看滇戲的人,也只有三幾百人。

看京劇花燈的更少,藝術客廳的演出都只得停演了。

雲南原來在全國範圍內可是一個京戲大碼頭,地位僅次於京,津,滬,南京。是中國京劇的五大碼頭之一。可是每年上演的京劇幾乎都難上兩位數。4百多人的京劇院,裁員下崗剩下了屈指可數的百來號人。劇院也租給別人幾十年作為他用!

雖還頂著全國重點院團的貴冠,還有京劇大家關肅霜的光環罩著,但又怎樣。演出賣的票還沒演員多,可能會看到劇場坐了幾百號人,但多是不出錢,專等發票的主。

京劇走到今天,有的怪六七十年代的現代戲改革,使京劇誤入了歧途。同樣另一些更多的人,又說京劇不沿襲現代戲的改革,脫離了現實,定然滅忘!其實都不是,因為傳統與現代,是完全可以共同發展的,並無排他性!

其實這都是主觀上的評判,都怪到了京劇自身上,不公平啊。

京劇(其他劇也一樣)走向衰弱,其實是社會,科技高度發達的結果。

一部手機或是一臺電腦,以及智能電視。那樣不是衝擊傳統藝術形式的主。

有了這"三大件",還有幾人為上戲院添堵,擠公交。一是麻煩,二是還要另外花錢!

所以只要是不衰弱不消忘就算萬幸了!

應該說在全國範圍內,京劇由於自己全面頂尖的藝術價值,完美的表演體糸存在,不一定會消亡。完全可能會象唐詩,宋詞,漢賦,國畫,書法,中醫那樣的客觀存在。

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京劇能否做好傳承就萬幸了。沒了發展成藝術大師的客觀條件了!

但要回到以前的倡盛格局,一家獨大是不可能了。因為京劇再也不是象七十年代前,是國人唯一要欣賞的藝術形式!

世界很精彩,甚至是千奇百怪。但卻是“我面前缺了個知音的人"!

明扬51
2019-03-03

謝邀。目前京劇依然處於國粹地位,不可動搖。一來京劇是完整的表演體系,行當齊全,劇目繁多,其他劇種無法超越,你讓越劇來個《探陰山》,你讓黃梅戲來個《挑滑車》,你讓豫劇來個《三岔口》,你讓秦腔來個《鎖麟囊》,來不了。二來京劇觀眾是全國性的,港臺也有很多高水平的愛好者,其他曲種一般只能生存於本地,地方特色越濃,活動區域、生存範圍越小。

這是和同類的戲劇相比較,再橫向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較,相聲,小品,歌舞,各有各的觀眾群體,互相之間並無衝突,且可以交叉。喜歡京劇的也可以喜歡相聲,喜歡歌舞的也並不一定非要排斥京劇。欣賞習慣不要求一定排他,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但京劇想回復過去一家獨大的局面也是不可能的了,時代在發展,視野越來越開闊,供選擇的藝術形式也越來越多,大家都欣賞馬連良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嬉皮士”、“披頭士”。也沒有震撼人心的搖滾樂供我們選擇愛好。如同只有白菜、土豆,你只能二選一,或二選二。所以白菜土豆消費群體巨大,當有了青椒、豆角、西蘭花等諸多時,白菜的消費量必然下降。不足為奇。

如果以後備人才斷檔、國營團體演員不思進取為由,判斷京劇即將消亡也是杞人憂天,京劇尚且如此,其他劇種情況也好不了,經歷同等程度的滑坡,原在頂端的京劇依然處於高處,我下降你也下降,矬子裡面拔將軍,你還是超不過我。

不過平心而論,京劇不會再出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級別的大師了。

崔智信
2019-03-03

有人才沒市場的尷尬地位。

京劇就像是被圈養馴服的動物一樣。只有傳承毫無突破。上世紀京劇如此繁榮,人才輩出。那是因為很多人都以此為維持生命,活下去的一門手藝。譚鑫培突破了程長庚等前輩,譚鑫培又被餘叔巖等突破。在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百家爭鳴各領風騷。生旦淨醜名人輩出。觀眾從達官顯貴到市井百姓各行各業無所不及。反觀現在,自上一代流派大家去世之後,除了流派繼承者,幾乎沒有在形成自己特點的流派了。觀眾群也迅速縮小。

京劇被捧成高大上的國粹。卻失去了以前各地戲園子演出的市場。只會蜷縮在有名的幾個大劇院演出,供範圍有限的觀眾欣賞。它有什麼理由不落寞?名角兒端的很大,演出沒有排場不去,地方小不去,給的少不去。因為他們有國家養著,不用操心生計問題。會演,能演的戲越來越少。

如此下去,京劇進博物館將不再是夢想!

輝揮手不逮走漁片硬菜
2019-03-03

目前京劇地位在大眾心裡地位是高的,但沒有多大的市場。愛看的也多是上了一定年紀,一般是60+的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京劇演員收入我想也不會高。要想京劇繁榮還是得靠年輕人,特別是兒童,青少年。但京劇的唱腔、唱詞一般人都聽不懂,服飾、扮相……都不瞭解,怎麼可能讓人去投入,產生興趣,甚至迷戀?個人覺得國家在政策,經濟待遇上可以較大的程度傾斜扶持。另外在引導兒童、青少年發展興趣時可採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如漫畫書籍,卡通玩偶,動畫電影,學校社團……

柱子247011727
2019-01-30

京劇目前就沒有齣戲可唱,盡出弱智,比如:一小段唱由若干個人來唱,一人一句,簡直是腦子有問題;經常就那麼幾個人露臉,餘者多數都無所事事;行當不清不楚,大嗓青衣的老旦層岀不窮,黑頭髮聲的老生、小生髮聲的老生、蜜蜂音發聲的老生、雌音重的女老生等,聲嘶力竭胡吼的黑頭,還有流派不出家門又唱不了一完整戲的。這樣下去京劇何來的興?

惠民141473888
2019-07-16

作為一個京劇愛好者提幾點意見:一,適當縮短唱唸道白的尾音,二,適當縮短文武角色的出場退場動作,三,加強對每齣戲的人物歷史典故的介紹!四,成名角經常帶團去全國各地巡迴演出!五,經常深入廣大群眾之中進行感情交流!

佑佑妈咪3
2019-03-03

有人說,不管你喜歡或是不喜歡╮(﹀_﹀)╭,它依然在那兒!京劇會越來多的讓人們學會欣賞,我們現在是個文化尷尬的時代,相信自己的傳統文化會一直傳承下去,因為京劇是有受眾,只不過需要懂京劇的人把不懂京劇的人帶著認識,接受,欣賞或者傳承,幫助傳承,現在需要讓好多孩子開展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就像看人偶劇,看歌劇,看錶演,看京劇!有過程,很艱難,但堅持!地位是需要眾人抬的,慢慢好起來的!

戏迷阿德1
2019-06-28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京劇藝術是我們的國粹,它是我國民族最高像徵,由於傳統京劇藝術不普及50歲以下的中年人或青年根本不知道京劇藝術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貴遺產有可能要丟掉了這是很現實的事實,有調查就有發言權我在公園拉京胡大多數人認為我在拉二胡根本不知道中國有那麼偉大的古老傳統京劇藝術,公園是公共場所大家都有權利玩耍我拉京胡遭這些老人反對他們反對京胡刺耳,那我也沒辦法只好忍耐退出公園拉京胡,只好到沒人的地方去拉京胡。你看看我們生活條件那麼好了,那麼好的這門藝術竟然遭人反對,但這也沒辦法人身自由各有各的想法,因而,京劇藝術要興旺恐怕達不到這個願望了基本上做到繼承已不錯了,所以說;我只管自己開心練京胡不理這些人只要自己喜歡京劇藝術夠滿足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