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老人一生不怎麼吃糖,還會得糖尿病?

家裡有個親戚,她一生都不太吃糖,結果後來患上糖尿病。勸自己奶奶少吃糖的時候,總會拿這個例子來堵我。
3 個回答
瘦龙健康
2019-09-02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這些澱粉可能由那麼多環連接形成,所以消化起來會比較慢,應該不會使血糖飆升吧。

事實上,很多精製澱粉,在人體內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糖太多時,多餘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來,糖原的結構類似於支鏈澱粉,當血液中葡萄糖較低時,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供能。

肝臟和肌肉是人體主要的“糖庫”,但這個“糖庫”儲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餘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你就是這麼變胖的)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這些澱粉可能由那麼多環連接形成,所以消化起來會比較慢,應該不會使血糖飆升吧。

事實上,很多精製澱粉,在人體內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糖太多時,多餘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來,糖原的結構類似於支鏈澱粉,當血液中葡萄糖較低時,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供能。

肝臟和肌肉是人體主要的“糖庫”,但這個“糖庫”儲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餘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你就是這麼變胖的)

澱粉在體內,很快水解成葡萄糖

米麵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吃米麵之後,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下面我們來看看,吃米麵後,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消化它們的。

單從分子結構來說,可能有點太抽象了,那我們就實際一點,看看這些糖進入人的身體後,都經歷了些什麼。

一般來說,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

嘴→胃

咀嚼,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步,口腔分泌唾液覆蓋在食物上,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能輕微破開環與環之間的連接力,使澱粉等大分子糖發生初步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糖。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這些澱粉可能由那麼多環連接形成,所以消化起來會比較慢,應該不會使血糖飆升吧。

事實上,很多精製澱粉,在人體內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糖太多時,多餘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來,糖原的結構類似於支鏈澱粉,當血液中葡萄糖較低時,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供能。

肝臟和肌肉是人體主要的“糖庫”,但這個“糖庫”儲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餘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你就是這麼變胖的)

澱粉在體內,很快水解成葡萄糖

米麵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吃米麵之後,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下面我們來看看,吃米麵後,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消化它們的。

單從分子結構來說,可能有點太抽象了,那我們就實際一點,看看這些糖進入人的身體後,都經歷了些什麼。

一般來說,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

嘴→胃

咀嚼,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步,口腔分泌唾液覆蓋在食物上,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能輕微破開環與環之間的連接力,使澱粉等大分子糖發生初步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糖。

只有約5%的澱粉能在嘴裡分解,我們應感謝人體這精妙的設計,因為口腔裡大量的葡萄糖,會更容易產生蛀牙。

實際上,就這5%的澱粉分解,也讓很多人的牙齒早早被蟲子盯上,我們看到很多動物沒有蛀牙,主要是它們吃肉,不吃穀物。

如果你想親自感受一下澱粉在口腔裡的分解,可以細細嚼一下饅頭,過一會兒,你可能就會嚐到一點甜味,這是因為部分澱粉水解,產生少量麥芽糖引起的。

當碳水到達胃時,暫時不會發生進一步的水解,因為澱粉酶在胃酸環境中不起作用,但胃的蠕動和收縮可以產生機械破壞力。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這些澱粉可能由那麼多環連接形成,所以消化起來會比較慢,應該不會使血糖飆升吧。

事實上,很多精製澱粉,在人體內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糖太多時,多餘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來,糖原的結構類似於支鏈澱粉,當血液中葡萄糖較低時,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供能。

肝臟和肌肉是人體主要的“糖庫”,但這個“糖庫”儲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餘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你就是這麼變胖的)

澱粉在體內,很快水解成葡萄糖

米麵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吃米麵之後,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下面我們來看看,吃米麵後,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消化它們的。

單從分子結構來說,可能有點太抽象了,那我們就實際一點,看看這些糖進入人的身體後,都經歷了些什麼。

一般來說,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

嘴→胃

咀嚼,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步,口腔分泌唾液覆蓋在食物上,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能輕微破開環與環之間的連接力,使澱粉等大分子糖發生初步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糖。

只有約5%的澱粉能在嘴裡分解,我們應感謝人體這精妙的設計,因為口腔裡大量的葡萄糖,會更容易產生蛀牙。

實際上,就這5%的澱粉分解,也讓很多人的牙齒早早被蟲子盯上,我們看到很多動物沒有蛀牙,主要是它們吃肉,不吃穀物。

如果你想親自感受一下澱粉在口腔裡的分解,可以細細嚼一下饅頭,過一會兒,你可能就會嚐到一點甜味,這是因為部分澱粉水解,產生少量麥芽糖引起的。

當碳水到達胃時,暫時不會發生進一步的水解,因為澱粉酶在胃酸環境中不起作用,但胃的蠕動和收縮可以產生機械破壞力。

圖片來自:feng.ifeng.com

胃→小腸

從胃出來後,食物慢慢進入小腸,碳水一進入小腸,胰腺就會分泌胰液,胰液裡有胰澱粉酶以及一些二糖酶,將長鏈進一步剪短。

如果一個人體內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就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無法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可以被細菌分解消化,但這個過程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腸細胞裡有一些薄膜,裡面有很多“蛋白司機”,可以將不能再水解的單糖和其他一些營養成分運到血液中,供身體使用。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這些澱粉可能由那麼多環連接形成,所以消化起來會比較慢,應該不會使血糖飆升吧。

事實上,很多精製澱粉,在人體內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糖太多時,多餘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來,糖原的結構類似於支鏈澱粉,當血液中葡萄糖較低時,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供能。

肝臟和肌肉是人體主要的“糖庫”,但這個“糖庫”儲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餘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你就是這麼變胖的)

澱粉在體內,很快水解成葡萄糖

米麵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吃米麵之後,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下面我們來看看,吃米麵後,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消化它們的。

單從分子結構來說,可能有點太抽象了,那我們就實際一點,看看這些糖進入人的身體後,都經歷了些什麼。

一般來說,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

嘴→胃

咀嚼,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步,口腔分泌唾液覆蓋在食物上,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能輕微破開環與環之間的連接力,使澱粉等大分子糖發生初步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糖。

只有約5%的澱粉能在嘴裡分解,我們應感謝人體這精妙的設計,因為口腔裡大量的葡萄糖,會更容易產生蛀牙。

實際上,就這5%的澱粉分解,也讓很多人的牙齒早早被蟲子盯上,我們看到很多動物沒有蛀牙,主要是它們吃肉,不吃穀物。

如果你想親自感受一下澱粉在口腔裡的分解,可以細細嚼一下饅頭,過一會兒,你可能就會嚐到一點甜味,這是因為部分澱粉水解,產生少量麥芽糖引起的。

當碳水到達胃時,暫時不會發生進一步的水解,因為澱粉酶在胃酸環境中不起作用,但胃的蠕動和收縮可以產生機械破壞力。

圖片來自:feng.ifeng.com

胃→小腸

從胃出來後,食物慢慢進入小腸,碳水一進入小腸,胰腺就會分泌胰液,胰液裡有胰澱粉酶以及一些二糖酶,將長鏈進一步剪短。

如果一個人體內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就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無法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可以被細菌分解消化,但這個過程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腸細胞裡有一些薄膜,裡面有很多“蛋白司機”,可以將不能再水解的單糖和其他一些營養成分運到血液中,供身體使用。

肝臟是第一個接收這些單糖的器官,它可以將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儲存起來,也可以將葡萄糖輸送到血液中,輸送的量受激素調節。

胰腺和肝臟共同維護血糖平衡。

小腸→大腸

大腸位於消化道的下端,上接小腸,下接肛門,食物殘渣經小腸進入大腸,吸收其中多餘的水分,形成糞便。

一些殘留的難消化碳水,被細菌在大腸中釋放的酶分解,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和氣體。

整個消化過程中,即使同是大分子的糖,消化時間可能也差別很大,全穀物和蔬菜類一般含大量的纖維素,屬於慢消化碳水類食物。

而精製米麵糖,包括麵包、麵條等,在人體內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與直接吃進去大量的白砂糖是一樣的效果。

那些能快速消化的碳水,會短時間引起血糖的大幅度升高,會導致肥胖,增加很多慢性疾病風險。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這些澱粉可能由那麼多環連接形成,所以消化起來會比較慢,應該不會使血糖飆升吧。

事實上,很多精製澱粉,在人體內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糖太多時,多餘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來,糖原的結構類似於支鏈澱粉,當血液中葡萄糖較低時,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供能。

肝臟和肌肉是人體主要的“糖庫”,但這個“糖庫”儲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餘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你就是這麼變胖的)

澱粉在體內,很快水解成葡萄糖

米麵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吃米麵之後,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下面我們來看看,吃米麵後,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消化它們的。

單從分子結構來說,可能有點太抽象了,那我們就實際一點,看看這些糖進入人的身體後,都經歷了些什麼。

一般來說,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

嘴→胃

咀嚼,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步,口腔分泌唾液覆蓋在食物上,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能輕微破開環與環之間的連接力,使澱粉等大分子糖發生初步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糖。

只有約5%的澱粉能在嘴裡分解,我們應感謝人體這精妙的設計,因為口腔裡大量的葡萄糖,會更容易產生蛀牙。

實際上,就這5%的澱粉分解,也讓很多人的牙齒早早被蟲子盯上,我們看到很多動物沒有蛀牙,主要是它們吃肉,不吃穀物。

如果你想親自感受一下澱粉在口腔裡的分解,可以細細嚼一下饅頭,過一會兒,你可能就會嚐到一點甜味,這是因為部分澱粉水解,產生少量麥芽糖引起的。

當碳水到達胃時,暫時不會發生進一步的水解,因為澱粉酶在胃酸環境中不起作用,但胃的蠕動和收縮可以產生機械破壞力。

圖片來自:feng.ifeng.com

胃→小腸

從胃出來後,食物慢慢進入小腸,碳水一進入小腸,胰腺就會分泌胰液,胰液裡有胰澱粉酶以及一些二糖酶,將長鏈進一步剪短。

如果一個人體內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就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無法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可以被細菌分解消化,但這個過程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腸細胞裡有一些薄膜,裡面有很多“蛋白司機”,可以將不能再水解的單糖和其他一些營養成分運到血液中,供身體使用。

肝臟是第一個接收這些單糖的器官,它可以將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儲存起來,也可以將葡萄糖輸送到血液中,輸送的量受激素調節。

胰腺和肝臟共同維護血糖平衡。

小腸→大腸

大腸位於消化道的下端,上接小腸,下接肛門,食物殘渣經小腸進入大腸,吸收其中多餘的水分,形成糞便。

一些殘留的難消化碳水,被細菌在大腸中釋放的酶分解,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和氣體。

整個消化過程中,即使同是大分子的糖,消化時間可能也差別很大,全穀物和蔬菜類一般含大量的纖維素,屬於慢消化碳水類食物。

而精製米麵糖,包括麵包、麵條等,在人體內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與直接吃進去大量的白砂糖是一樣的效果。

那些能快速消化的碳水,會短時間引起血糖的大幅度升高,會導致肥胖,增加很多慢性疾病風險。

圖片來自:sohu.com

身體快速地將這些食物代謝成葡萄糖,進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是一種能促進脂肪儲存的激素。

2014年,發表在《英國營養學雜誌》上的一個研究,發現吃大量米飯和麵與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有關。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這些澱粉可能由那麼多環連接形成,所以消化起來會比較慢,應該不會使血糖飆升吧。

事實上,很多精製澱粉,在人體內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糖太多時,多餘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來,糖原的結構類似於支鏈澱粉,當血液中葡萄糖較低時,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供能。

肝臟和肌肉是人體主要的“糖庫”,但這個“糖庫”儲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餘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你就是這麼變胖的)

澱粉在體內,很快水解成葡萄糖

米麵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吃米麵之後,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下面我們來看看,吃米麵後,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消化它們的。

單從分子結構來說,可能有點太抽象了,那我們就實際一點,看看這些糖進入人的身體後,都經歷了些什麼。

一般來說,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

嘴→胃

咀嚼,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步,口腔分泌唾液覆蓋在食物上,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能輕微破開環與環之間的連接力,使澱粉等大分子糖發生初步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糖。

只有約5%的澱粉能在嘴裡分解,我們應感謝人體這精妙的設計,因為口腔裡大量的葡萄糖,會更容易產生蛀牙。

實際上,就這5%的澱粉分解,也讓很多人的牙齒早早被蟲子盯上,我們看到很多動物沒有蛀牙,主要是它們吃肉,不吃穀物。

如果你想親自感受一下澱粉在口腔裡的分解,可以細細嚼一下饅頭,過一會兒,你可能就會嚐到一點甜味,這是因為部分澱粉水解,產生少量麥芽糖引起的。

當碳水到達胃時,暫時不會發生進一步的水解,因為澱粉酶在胃酸環境中不起作用,但胃的蠕動和收縮可以產生機械破壞力。

圖片來自:feng.ifeng.com

胃→小腸

從胃出來後,食物慢慢進入小腸,碳水一進入小腸,胰腺就會分泌胰液,胰液裡有胰澱粉酶以及一些二糖酶,將長鏈進一步剪短。

如果一個人體內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就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無法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可以被細菌分解消化,但這個過程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腸細胞裡有一些薄膜,裡面有很多“蛋白司機”,可以將不能再水解的單糖和其他一些營養成分運到血液中,供身體使用。

肝臟是第一個接收這些單糖的器官,它可以將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儲存起來,也可以將葡萄糖輸送到血液中,輸送的量受激素調節。

胰腺和肝臟共同維護血糖平衡。

小腸→大腸

大腸位於消化道的下端,上接小腸,下接肛門,食物殘渣經小腸進入大腸,吸收其中多餘的水分,形成糞便。

一些殘留的難消化碳水,被細菌在大腸中釋放的酶分解,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和氣體。

整個消化過程中,即使同是大分子的糖,消化時間可能也差別很大,全穀物和蔬菜類一般含大量的纖維素,屬於慢消化碳水類食物。

而精製米麵糖,包括麵包、麵條等,在人體內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與直接吃進去大量的白砂糖是一樣的效果。

那些能快速消化的碳水,會短時間引起血糖的大幅度升高,會導致肥胖,增加很多慢性疾病風險。

圖片來自:sohu.com

身體快速地將這些食物代謝成葡萄糖,進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是一種能促進脂肪儲存的激素。

2014年,發表在《英國營養學雜誌》上的一個研究,發現吃大量米飯和麵與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有關。

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吃太多精製碳水,會增加冠心病的風險。

糖,一聽就知道它是一種甜甜的東西,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糖不好,吃多了可能會得糖尿病,心臟病。

很多人為了健康,儘量少吃糖,但是,有關糖,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

大部分人認為,只有甜的東西才叫糖,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一點都不甜,但是它們比糖還厲害。

一般人直接吃糖會受不了,因為太甜,一次性吃不了太多,反而那些不甜的糖,才是人類攝入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

我見過很多朋友,他們是很多年的糖尿病,他們找我的時候,經常說一句話:

為什麼我從不吃糖,卻得了糖尿病?

其實,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因為糖吃多了,而是因為主食吃多了,中國人太愛吃主食,特別是北方人,非常愛吃麵食,面做的點心等。

他們認為主食是主食,糖是糖,而且,不吃糖能理解,少吃主食就不理解了,因為老祖宗吃米麵吃這麼多年了,不吃主食,還能吃啥?

其實我自己以前也懷疑過,吃米麵等主食,嚼在嘴裡就是一種健康,又樸素的味道,肯定和糖不一樣吧。

今天,我要拿著放大鏡,細細扒一下它們的結構,再看看進入身體以後的代謝,來告訴大家真相。

為什麼吃主食,特別是精製的米和麵粉做的任何食品,效果和吃糖差不多?

米麵糖,是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顧名思義,就是碳和水的結合,我們都很熟悉下面這個經典的公式。

C6H12O6+6O2 ⇋ 6CO2+6H2O

自然界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水生成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

圖片來自:zxxk.com

動物正好用氧氣燃燒碳水化合物獲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水,動植物的交替代謝形成自然界精妙絕倫的循環。

植物本身大部分物質都是碳水化合物,植物將碳水儲存在體內,樹幹、枝葉、果實等,處處都是碳水的產物。

而與植物相反,動物(包括人)體主要以儲存脂肪為主,只能儲存很少的碳水,脂肪可以為人提供更為持久的能量。

米麵和白糖,一樣的血統

五顏六色的糖果、白胖的饅頭、麥色酥甜的糕點,這些雖然都是糖,但種類卻千差萬別。

圖片來自:quanjing.com

→單糖

單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是糖類最小的結構單元,你可以把單糖看成一個環,這個環可能是六邊形,也可能是五邊形,等。

常見的三種單糖有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

葡萄糖是我們身體最快的燃料,我們平時測的血糖值,就是血液裡葡萄糖的濃度,半乳糖常見於牛奶等乳製品裡,果糖是水果、蜂蜜裡一種很常見的單糖

這幾種單糖雖然有一樣的分子式,但它們結構卻不一樣。

→二糖及多糖

如果單糖是一個環,那兩個單糖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二環,就是二糖,常見的二糖有蔗糖(如白砂糖),麥芽糖(小麥等糧食裡)和乳糖(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很多單糖環一起手拉手,形成的糖就叫多糖我們常吃的米和麵等澱粉性食物,都是常見的多糖,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個環連接起來的,是大分子物質。

組成多糖的環,有的隊伍組織嚴密,排得整整齊齊,形成一條直線,有的相對散漫,出現很多分支,呈現出“枝杈”狀的分佈。

多糖主要有澱粉、纖維素和糖原等,一般沒有甜味。

不管是二糖還是多糖,環與環之間關係再好,再密不可分,也有一種外力可以強行破開這種關係,使它們緊緊牽住的手乖乖鬆開,這就是酶。

我們的身體在消化澱粉時,需要用酶把它切碎,成小分子糖,才可以作為燃料使用。

這就像狼捕到一隻羊,就算它餓得直流口水,想一口吞下也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將羊肉撕碎,才能在嘴裡吞嚥。

→澱粉和纖維素

澱粉和纖維素是自然界常見的多糖,大量存在於植物體中,與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

多糖裡這麼多環,環與環之間是怎麼連起來的呢,一般有α式和β式連接。

由α連接組成的大分子糖,就是我們身體能夠消化的一些澱粉類食物,比如米、面、土豆等。

如果把兩個環的連接處扭一下,擰得更緊一點,就是β連接,由β連接的多糖排列更為緊密,人體不能消化。

纖維素就是由β糖苷鍵連接而成,人不能消化纖維素,因此,它不會對血糖產生影響。

纖維素的環排列緊實而密集,這使它成為植物體的理想的結構材料,植物的枝幹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棉花和紙基本是純纖維素品。

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在植物體內,常常把多餘的葡萄糖壓縮起來,以澱粉的形式保存在體內,形成“糖庫”。

植物富含澱粉的部位,比如植物根莖類的土豆和紅薯,也往往會成為動物和人的食物,走上我們的餐桌,這些食物在人體內必須先消化水解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

有的人可能想,這些澱粉可能由那麼多環連接形成,所以消化起來會比較慢,應該不會使血糖飆升吧。

事實上,很多精製澱粉,在人體內可以很快被酶分解,剪成碎片,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

糖太多時,多餘的糖以糖原形式保存起來,糖原的結構類似於支鏈澱粉,當血液中葡萄糖較低時,糖原會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供能。

肝臟和肌肉是人體主要的“糖庫”,但這個“糖庫”儲存的碳水很有限,很多多餘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你就是這麼變胖的)

澱粉在體內,很快水解成葡萄糖

米麵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吃米麵之後,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下面我們來看看,吃米麵後,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消化它們的。

單從分子結構來說,可能有點太抽象了,那我們就實際一點,看看這些糖進入人的身體後,都經歷了些什麼。

一般來說,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

嘴→胃

咀嚼,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步,口腔分泌唾液覆蓋在食物上,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能輕微破開環與環之間的連接力,使澱粉等大分子糖發生初步水解,分解成小分子糖。

只有約5%的澱粉能在嘴裡分解,我們應感謝人體這精妙的設計,因為口腔裡大量的葡萄糖,會更容易產生蛀牙。

實際上,就這5%的澱粉分解,也讓很多人的牙齒早早被蟲子盯上,我們看到很多動物沒有蛀牙,主要是它們吃肉,不吃穀物。

如果你想親自感受一下澱粉在口腔裡的分解,可以細細嚼一下饅頭,過一會兒,你可能就會嚐到一點甜味,這是因為部分澱粉水解,產生少量麥芽糖引起的。

當碳水到達胃時,暫時不會發生進一步的水解,因為澱粉酶在胃酸環境中不起作用,但胃的蠕動和收縮可以產生機械破壞力。

圖片來自:feng.ifeng.com

胃→小腸

從胃出來後,食物慢慢進入小腸,碳水一進入小腸,胰腺就會分泌胰液,胰液裡有胰澱粉酶以及一些二糖酶,將長鏈進一步剪短。

如果一個人體內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就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無法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可以被細菌分解消化,但這個過程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小腸細胞裡有一些薄膜,裡面有很多“蛋白司機”,可以將不能再水解的單糖和其他一些營養成分運到血液中,供身體使用。

肝臟是第一個接收這些單糖的器官,它可以將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儲存起來,也可以將葡萄糖輸送到血液中,輸送的量受激素調節。

胰腺和肝臟共同維護血糖平衡。

小腸→大腸

大腸位於消化道的下端,上接小腸,下接肛門,食物殘渣經小腸進入大腸,吸收其中多餘的水分,形成糞便。

一些殘留的難消化碳水,被細菌在大腸中釋放的酶分解,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和氣體。

整個消化過程中,即使同是大分子的糖,消化時間可能也差別很大,全穀物和蔬菜類一般含大量的纖維素,屬於慢消化碳水類食物。

而精製米麵糖,包括麵包、麵條等,在人體內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與直接吃進去大量的白砂糖是一樣的效果。

那些能快速消化的碳水,會短時間引起血糖的大幅度升高,會導致肥胖,增加很多慢性疾病風險。

圖片來自:sohu.com

身體快速地將這些食物代謝成葡萄糖,進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是一種能促進脂肪儲存的激素。

2014年,發表在《英國營養學雜誌》上的一個研究,發現吃大量米飯和麵與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有關。

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吃太多精製碳水,會增加冠心病的風險。

國外的研究者早就發現了,吃主食太多和心臟病的關係巨大。相關閱讀→主食太多,易得心臟病—世界心臟聯盟主席Salim Yusuf

我們年輕的時候,吃米麵可以給我們提供熱量,一般會沒事,但是長期這麼吃,會刺激胰島素,導致胰島素抵抗。

一般愛吃麵的人,和愛吃糖的人效果一樣,年齡大了,最終可能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高,因為米麵在體內會很快轉化為糖。

糖的種類看上去複雜多樣,其實分類很簡單,一個環就是單糖,2個環就是二糖,多個環,就是多糖。

澱粉是我們最常食用的多糖,它進入人體,會在短時間內被剪成小碎片,變成葡萄糖,這也是很多人吃完米麵以後,血糖飆升的原因。

所以,不管是白砂糖、水果還是麵包,都是糖,都有一樣的性質,不能吃太多。

一次性吃糖多了,身體會將多餘的糖摺疊起來,保存在“糖庫”——肝臟裡,而如果糖只進不出,供過於求,就會轉變成大量的脂肪儲存在細胞裡,這也是吃糖多容易發胖的原因。

我們傳統飲食講究一日三餐,主食吃太多,可能會使“糖庫”裡的糖一直沒有機會利用,反而增加脂肪的堆積。

低碳飲食,配合適當的輕斷食,會幫我們及時清理體內多餘的熱量,避免身體糖太多,脂肪在體內堆積,使身體代謝機能高效利用起來。

其實,糖尿病患者,你不需要吃藥,就是少吃主食,多吃一些好的肉和菜、脂肪,經常餓餓肚子,自然就好了。

公眾號回覆糖尿病,獲取更多科普文章。

赵波营养师
2019-03-01

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尿出“糖”的疾病,這個病名來自於尿糖的發現,直到現在被人們所共知,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後來發現“尿糖”高,並不都意味著糖尿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如甲狀腺等疾病也會引起尿糖,但通常糖尿病人絕對會“尿糖”。

那麼糖尿病人尿的這些糖從哪裡來?是因為糖吃多了引起的麼?

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尿出“糖”的疾病,這個病名來自於尿糖的發現,直到現在被人們所共知,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後來發現“尿糖”高,並不都意味著糖尿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如甲狀腺等疾病也會引起尿糖,但通常糖尿病人絕對會“尿糖”。

那麼糖尿病人尿的這些糖從哪裡來?是因為糖吃多了引起的麼?

我們先了解糖尿病人尿出的“糖”從哪裡來?

通常情況下,當我們攝入大量糖的時候,身體會把糖用來供能或者儲存起來,但是糖友們吃糖後,無法被機體利用,或儲存,這些糖隨著血液來到了腎臟,腎臟會負責重吸收這些糖,可是這些糖太多,超出了腎臟的重吸收能力,於是就從尿液中排出,出現尿糖的症狀。

可見這些“糖”是由於攝入的糖無法被機體利用而從尿中排出,跟過多的糖攝入沒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正常人吃糖多了後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改變?

有個非常有意思的案例,美國大叔喬治,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每天喝10罐可樂(一罐可樂的糖分相當於14塊方糖),堅持一個月,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身材的改變,短短一個月體重增加二十斤,體脂率從9.5%升到16%,血壓從129|77升高到145|96,遠高於原先,之前的肌肉馬甲線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圓圓的啤酒肚,甚至精神容貌都發生改變。

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尿出“糖”的疾病,這個病名來自於尿糖的發現,直到現在被人們所共知,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後來發現“尿糖”高,並不都意味著糖尿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如甲狀腺等疾病也會引起尿糖,但通常糖尿病人絕對會“尿糖”。

那麼糖尿病人尿的這些糖從哪裡來?是因為糖吃多了引起的麼?

我們先了解糖尿病人尿出的“糖”從哪裡來?

通常情況下,當我們攝入大量糖的時候,身體會把糖用來供能或者儲存起來,但是糖友們吃糖後,無法被機體利用,或儲存,這些糖隨著血液來到了腎臟,腎臟會負責重吸收這些糖,可是這些糖太多,超出了腎臟的重吸收能力,於是就從尿液中排出,出現尿糖的症狀。

可見這些“糖”是由於攝入的糖無法被機體利用而從尿中排出,跟過多的糖攝入沒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正常人吃糖多了後身體到底會發生什麼改變?

有個非常有意思的案例,美國大叔喬治,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每天喝10罐可樂(一罐可樂的糖分相當於14塊方糖),堅持一個月,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身材的改變,短短一個月體重增加二十斤,體脂率從9.5%升到16%,血壓從129|77升高到145|96,遠高於原先,之前的肌肉馬甲線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圓圓的啤酒肚,甚至精神容貌都發生改變。

從喬治的起身體驗中,很明顯的看到吃糖過多會引起肥胖,升高體脂率,同時血壓也上升,而這些變化都是糖尿病的高誘發因素。

所以“糖”和糖尿病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即吃糖多並不一定會得糖尿病,倒是很容易引起肥胖,升高血壓,從而間接誘發糖尿病。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吃糖多就會得糖尿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很愛吃糖,就可能比別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要高,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繫本人

糖人健康网
2019-07-14

糖尿病跟是否吃糖吃甜食太多沒有直接關係。

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比較被認可的是遺傳因素外界環境因素。吃甜食只是可能會引起尿中有糖,並不會直接引發糖尿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糖友應該考慮的因素。雖然甜食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是吃的過多會增加熱量攝入,間接增加糖尿病風險,所以也要限制的。

比如1型糖尿病人,天生胰島素絕對分泌不足,需要終生依賴胰島素治療,患病並不是因為他們吃糖多。還有的人,體型比較瘦也得了糖尿病,是由於抽菸酗酒,以及長期的精神壓力所致,所以不要以為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

當然,糖尿病也不是老人的專利,現在糖尿病發病越來越年輕化。跟吃不吃糖沒有直接關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王道。


回答來自頭條號糖人健康網,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