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小機械工淺談華為蘋果小米等幾大手機

機械行業的職場路 2017-05-02

90後小小機械工淺談華為蘋果小米等幾大手機最近發生的兩件事情引起我想寫關於手機的幾句話。

第一件事,前兩天有位老同事讓我去深圳某家蘋果供應商的自動化部門做設計部的副科長。出於我已經離開了深圳和剛剛入職新的公司,所以拒絕了,而且這位老同事目前的公司是聞泰。

第二件事,最近手機界的華為P10閃存事件非常火,而最近待過的兩家公司都和華為有關,華為是我的上帝。

為什麼我說手機提到了聞泰呢?其實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的人沒聽過聞泰。聞泰是一家設計兼生產的公司,說的明白一點就是,國產的很多手機包括小米、魅族、華為等等,他們的手機外觀都不是自己設計的,都是聞泰幫忙設計,也許你的P10就是他們設計的,最終只要打上他們的logo就行。像這種第三方設計的公司很多,聞泰只是更出名而已。前不久,聞泰的第四億臺手機下線,發展特別強勁,有趕超富士康的勢頭,當然也僅僅是手機行業。

蘋果,我個人認為蘋果手機買的值,和他們打過交道就會明白,蘋果公司對細節把控的非常嚴格,這種程度不亞於處女座的強迫症患者。產品結構的設計非常有創新,記得有款平板,整個上蓋只有三四個螺絲固定配件,其餘都是利用結構的搭建和膠之類的辦法固定,用他們的話就是越少螺絲越好,而且他們的螺絲不是標準的,都是有自己的規格。工藝,不得不說工藝真的影響產品,尤其是組裝的工藝,吹毛求疵,善於嘗試不同的工藝,比如連接工藝,當初我接手的一個案子,從AB膠改到熱熔膠,改到超聲波焊。雖然當時的我很無奈,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們工程師這種折騰的能力。蘋果雖然從材料到加工、組裝等,包括系統都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是他們的議價能力很強,手機的利潤也一直遙遙領先三星和華為。即使華為的量上去了,但利潤確還沒有蘋果的零頭,這點難以望其項背。

小米,七年前的一個暑假,小米突然火了。我相信很多米粉從那個夏天開始追隨小米。我從小米1開始接觸,到現在的6,真心覺得小米做的很不錯,也真心覺得小米走小坡路了。小米從一開始就不承認自己是手機公司,而是強調自己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其實小米的佈局很廣,越南開了公司,印度開了廠,收入達10億美元,智能手機進印度前三,阿聯酋、巴基斯坦也陸續在開,俄羅斯的份額進入快速增長,市場份額達到百分之2,半年內提高了四倍,目前就是由於專利問題在美國有點舉步維艱。不過我相信雷布斯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走的更快,就衝在6的發佈會沒提疏油層和閃存的事(我不是米粉,實事求是罷了)。

華為,說實在的,我一直想去華為上班,奈何現在華為除了985和211一概不收,嘿嘿。說到華為呢,我用過榮耀的一款手機,還不錯的說,而且性價比也比較高。但是真的不得不說華為的控價能力,太差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價格可以降一千。作為這幾年突飛猛進的國產手機,質量其實他們把控的很嚴,包括手機的外殼包裝也很有創意,大家可以對比P10的包裝盒和之前發佈的很不同,我深有體會的,具體原因不說。從華為全球市場來看,歐洲市場表現很好,歐洲的銷量幾乎是國內銷量的兩倍,所以這不難理解P10的發佈會放在了巴塞羅那。在美國,銷量不盡人意,對手太多以及美國各種禁錮。最後一句話總結,營銷策略很高明,售後很操蛋。

90後小小機械工淺談華為蘋果小米等幾大手機

歐鉑和維沃,很多人估計都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吧。作為線下發展的巨頭,這兩年發展特別強勢,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而且我公司的最大客戶從A變成了它們,當然這個時候我把它們看成一家來算。三月初,oppo以11.2億人民幣買下印度國家板球隊未來五年的冠名權,至於什麼是板球,自行百度哈。為什麼各大手機都在印度佈局?2016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超過1億部,中國手機品牌份額超百分之三十。未來五年的印度市場絕對風起雲湧,坐等觀望。

最後加一個美圖,拍照功能特別強大,一般手機要賣到2000萬臺開始盈利,而它賣出75萬臺就開始盈利了,今年還會推出更高端的版本手機,毛利也會提高。

這個時候更新下。

百立豐,2015年,百立豐的年銷量達到1300萬臺,2016年突破2000萬臺,增長幅度高達百分之54。2017年,百立豐的銷量目標是3000萬臺。三個方面照就了百立豐的成功。第一,價格最普及,使用最放心,普遍在1000元以下。第二,渠道建設方面,建立了覆蓋31個省市、300個地市、1000個縣級單位的售後網點。第三,去年九月,與中國聯通、芒果TV聯合發佈了四款定位千元機的視頻手機。總的來說,百立豐已經是中國智能手機不可忽視的一股新力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