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10 個回答
萨沙
2019-04-1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三國時期的吳國多次北伐,但全部失敗。

一般認為,吳軍善於水戰,但陸地作戰戰鬥力不強,遠遠不如曹魏軍隊。

首先,208年赤壁之戰以後1個月,吳軍就開始北伐,試圖一舉殺入曹魏腹地。

當時周瑜率兵攻打江陵的曹仁,孫權則親自攻打重鎮合肥。

合肥是遏制吳軍北上的重要據點。

如果吳軍不能佔領合肥,也就無法北上。

結果,周瑜攻破南郡,打敗曹仁。但合肥城非常堅固,蔣濟依靠數千守軍,對抗孫權三四萬大軍毫不佔下風。

孫權攻打合肥近半年不克,軍隊疲憊不堪,只能撤退。

由此,吳軍第一次北伐失敗。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第二次北伐是214年,當時曹操出動重兵去攻打漢中張魯。

孫權認為是好機會,再次出動主力攻打合肥。

出兵前,劉備也希望孫權出兵,以減輕自己的壓力,並且同意將騙走的荊州分一半給孫權。

這邊孫權再次出動三四萬大軍,圍攻合肥。

合肥主力有張遼、樂進、李典等七千多人。

有了第一次防禦成功的經驗,守軍不但很有防禦經驗,還多次主動出擊。

張遼曾帶著800敢死隊,夜襲孫權大營,斬殺武將陳武,殺得吳軍大亂。

這次對於合肥的圍攻也是久攻不克,吳軍出現大面積的傳染病。

孫權有了第一次經驗,只得撤軍,親自率領1000多人斷後。

誰知道,張遼很有經驗,立即出動數千兵力去追擊,在逍遙津和吳軍遭遇。

當時孫權主力已經撤退,1000多人被曹魏數千人包圍,孫權自己也很危險,冒險騎馬渡河,在其他部隊接應下逃走。

第二次北伐也就這樣慘敗了。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孫權在世的時候,還在230年、234年兩次北伐攻打合肥,尤其是234年第四次合肥之戰差點就打贏。

當時,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也即他人生的最後一次進攻曹魏。

東吳也知道此次如果不能勝利,恐怕兩國就再不可能勝利。

孫權再次出動主力圍攻合肥,差點就攻破合肥新城,曹軍守將滿寵嚇得差點投降。

然而,曹叡駕御龍舟親率中央大軍前往救援,孫權無奈只能撤退。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孫權死後,東吳權臣諸葛恪曾第5次北伐合肥。

這次諸葛恪出兵更多,攻打合肥軍隊高達10萬人,還有西線姜維的配合。

然而,此時吳軍多年不做戰,戰鬥力下降嚴重,還是久攻不克。

諸葛恪又缺乏孫權、周瑜的才幹,一味強攻,搞得軍隊疲憊不堪。

幾個月後,曹魏援軍趕到,將士氣低落的吳軍殺敗,造成吳軍數萬人的傷亡。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這就是東吳的5次北伐。

事實證明,曹魏軍隊在陸戰上的優勢很大,東吳軍隊依靠水軍防禦有餘,進攻不足。

白话历史君
2019-04-19

這個問題讓吳大帝孫權情何以堪啊,當年張遼的陰影可是揮之不去啊!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說多了都是淚,東吳不是沒有北伐過,雖然沒有像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但也是一直在努力啊,單單陸遜就北伐了四次,只是都成不了事。

沒錯,不管是軍隊的整體力量,還是所佔據的土地面積,東吳跟蜀漢相比之下,後者完全是處於弱勢的。可是,如此強大之下的東吳,在北伐的這件事情上面,並沒有成得了事。有些人會片面地認為,那是因為東吳膽子小,沒有強烈的進取心。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情緒化的,如果能夠理智地看待這件事情,自然就能夠明白東吳的北伐之痛了。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首先東吳固然比蜀國國力強,但破事兒也多,江東那群土豪從來都不安分,家族勢力錯綜複雜。而且江東軍隊擅水戰兒不擅長陸戰,這一點周瑜在南郡,孫權在合肥都向我們證明過。最終要的東吳和蜀漢的國策不一樣,東吳是先保證江東,再圖中原,所以和曹魏沒太大仇怨,孫權稱帝前,還接受了曹丕的冊封。而蜀漢是鐵了心的要興復漢室,和曹魏勢不兩立。

至於東吳的統帥陸遜,的確非常地有才,出將入相,和兒子陸抗一同扛起了東吳的江山。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可是自己一心很難二用,他那麼勇猛的一個人,在面對強大的北魏的時候,是相當害怕的,因為自己如果稍微地鬆懈,肯定會被北魏襲擊,那樣子的話,好不容易佔據的荊州,就會在自己的手中斷送掉。這就叫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陸遜的這種擔憂跟害怕,東吳的領導者肯定也是如此。所以,東吳才不敢在北伐這件事情上面做得太冒進。還有一點是更為現實的,就是陸遜跟諸葛亮完全不同,後者在蜀漢的地位,是屬於那種自己想要北伐的話,主子也不敢吭一聲說不要北伐的。陸遜在東吳的發言權肯定不如諸葛亮。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因此,就算陸遜心裡面非常地想要在北代這件事情上面做些什麼成績出來,也必須要考慮到孫權怎麼想,畢竟孫權這哥們到了晚年可是出了名的昏庸。正是有著前面所說到的那些情況,所以東吳雖說非常地強勢,但是在講到北代這件事情的時候,本身是使不上什麼勁的。

這一點跟諸葛亮時期的蜀漢相比,真的是說多了都是淚。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陸遜還是象徵性的搞了幾次北伐的,而且或多或少都有點收穫。比如石亭之戰重創曹休,第四次北伐,陸遜又攻佔邾城。

胡侃解密三国
2019-04-16

陸遜其實也北伐了,而且也不止一次,只是吳國和蜀國情況不同,蜀國諸葛亮大權在握,可以全權控制北伐,而東吳大權在孫權手裡,雖然孫權後來破例設置“上大將軍”,地位更在大將軍之上,而且讓陸遜擔任,但是控制全局的權利仍然在孫權手裡,陸遜要北伐,都是得聽孫權的。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陸遜第一次北伐,就是有名的石亭之戰,先是周舫詐降,騙曹休進入包圍圈,然後孫權讓陸遜擔任大都督,總督各路人馬在石亭給曹休大戰,其實這次本是有機會直接覆滅曹休的,曹魏這邊賈逵及時設置疑兵,並有朱靈斷後才救出曹休,但是慚愧的曹休沒多久就病死了。諸葛亮還認為這是個機會發動了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第二次,這時已經是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諸葛亮和孫權聯絡,希望一起伐魏,兩國當時是同盟,所以孫權自帥大軍到巢湖,準備攻合肥,而派陸遜和諸葛瑾攻襄陽,而魏國皇帝親征合肥,孫權撤退,陸遜這邊本來也沒有什麼收穫,聽說孫權撤退,而且跟陸遜的親信韓扁還被俘虜,然後陸遜和諸葛瑾合謀,打了一小仗反而俘虜了千把人。

第三次,或許是第一詐降的效果太好,所以這次陸遜再次派人詐降,不過這次的對象是王凌,然後陸遜進攻廬江,這次陸遜應該是圍點打援,但是被滿寵識破,所以想派人截了陸遜的退路,陸遜發現後馬上撤退,也沒有損失。

其實還有一次,只是沒有什麼像樣的戰鬥,但是陸遜是勝了的。而且專門新築了一座城,作為軍事重鎮,常駐兵3萬。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通過上面就可以發現,陸遜並非沒有北伐,但是陸遜並沒有絕對的的權利,所有的北伐都是經過孫權允許或者命令的,而且,說諸葛亮謹慎,陸遜更謹慎,沒有100%把握基本都不打,有一點危險就是立馬撤退,也不至有損失。相比於諸葛亮大權在握,就算敗一次、兩次也沒人能把諸葛亮怎麼地,而陸遜頭上一直有皇帝壓著,所以一點不敢怠慢,能打就打,不能就退,就是不能敗,一旦敗了就要等著接禍了。而且陸遜北伐的規模除了第一次,其餘都不大,所以也沒有大書特書。

谈古论金
2019-04-18

陸遜多次進行北伐。

228年,以東吳鄱陽太守周魴詐降誘敵為契機,陸遜、朱桓、全琮各率兵3萬,迎擊魏國大將曹休的部隊於石亭(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境內),三路吳軍斬俘魏軍1萬餘人,繳獲牛馬軍資無數,大敗的曹休不久因背上毒瘡發作去世。

232年,陸遜移兵廬江,曹魏老將滿寵安排了口袋陣想殲滅東吳軍隊,陸遜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撤軍了。

234年,陸遜與諸葛瑾率萬餘人進至江夏(今湖北省鄂州市)、沔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漢口),準備進攻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在陸遜派往孫權這裡的使者被魏軍俘獲,軍事機密洩露的情況下,陸遜鎮靜處置,派士兵種植農作物,自己與諸將弈棋、射戲,然後與諸葛瑾繼續按原計劃進軍,暗中派遣將軍周峻、張樑等擊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等地,魏軍不敢攖其鋒芒,東吳軍隊又大有斬獲而平安撤軍。

241年,陸遜遣重兵30000屯守邾城(今湖北省黃岡市禹王街道辦事處境內),並修繕加固城池,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如此寫道:

陸遜重邾城之守,而魏人息志。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上面只提到了涉及陸遜的北伐,事實上,根據《三國志》站在曹魏立場上的記載:

時權歲有來計。

也就是孫權時代,東吳每年都北伐。但是,東吳的北伐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就是水軍較強陸軍較弱,一旦深入魏境,就會出現滿寵所說的『舍船二百里來,後尾空縣』——棄船而進入魏國國境二百里,後面的地方都沒有派兵駐守(因而十分空虛)——的狀態,因而經常會遭遇不利。

然而,曹魏南線的主要兵力(三分之二)是防備和對付東吳的,而且拒不完全統計東吳北伐14次,曹魏伐吳6次,顯然曹魏也是把東吳當成了主要對手,可能只是因為《三國演義》等的重點描寫是蜀漢北伐,東吳北伐的存在感才顯得弱一點。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爱尚文史
2019-04-17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在我的記憶裡,東吳的北伐,好像不少吧;孫權一直有一顆carry的心,之前的合肥之戰,不正是北伐嗎?奪取荊州,斬殺關羽,累死劉備後;諸葛亮再度與東吳結成“孫劉聯盟”,期間諸葛亮北伐的同時,東吳都有積極的響應;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 合肥之戰
  • 第一次合肥之戰;公元208年,曹操赤壁新敗,周瑜、曹仁對峙於南郡;孫權親領大軍,發起了第一次合肥之戰,最後無功而返;
  • 第二次合肥之戰;公元215年,曹操專注於漢中戰事,留樂進、張遼、李典等人駐守合肥;孫權趁機領十萬大軍,進攻合肥;最後被殺得丟盔棄甲,慘敗而歸,險些丟了性命;
  • 第三次合肥之戰;公元233年,孫權欲出兵圍攻合肥新城,因城離水太遠,二十餘日不敢下船;上岸以後,中滿寵伏兵,以失敗告終;
  • 第四次合肥之戰;也是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公元234年,孫權、諸葛亮相約,各執十萬大軍,夾攻曹魏;曹魏採用,先集中火力擊敗吳國,再回過頭來收拾蜀國;結果吳國兵敗,岐山方面,司馬懿堅守不出,累死諸葛亮;吳、蜀兩國皆以失敗告終;
  • 第五次合肥之戰;公元253年,諸葛恪手握大權,不顧群臣勸諫,發動北伐戰役;領大軍二十萬進攻合肥,依然以失敗告終;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 襄陽之戰
  • 公元236年,孫權北伐曹魏,派陸遜統軍,攻打襄陽;此次北伐,雖然沒能成功拿下襄陽,但也收穫頗豐;陸遜的軍事才能,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現;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等等等等……

另外還有石亭之戰,雖算不上東吳主動出擊,但此戰由陸遜指揮,大敗曹休大軍;迅速形成追擊之勢,也可算作北伐戰役!

還有一些小的戰役,這裡就不提了;總之,孫權還有稱霸天下的野心,所以才有這麼多北伐;早期確實沒辦法,荊州這邊有關羽大軍駐防,東吳也要時刻提防,很難騰出多餘的人馬北伐;況且,單單發動合肥之戰,並不是長久之計,必定要拿到荊州,才有機會真正意義跨出國門;陸遜在世的時候,前期基本上都在爭奪荊州控制權,後來孫權登基,陸遜不久後又領了丞相一職,之後就很少統兵了;

所以!在把荊州問題弄明白之後,陸遜就很少統兵了;總共就打了那麼幾場戰役;石亭之戰,襄陽之戰;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用户790593241163
2019-04-16

陸遜,字伯言,是東吳中期的名將,219年,參與襲取荊州,利用自己年紀輕、名聲小、卑下的態度,使關羽放鬆警惕,最終奪取了荊州。

221年,陸遜接任大都督,誘敵深入,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從而名揚天下。 228年,周舫詐降曹魏,引曹休來攻,石亭之戰中,陸遜大敗曹軍,使得曹魏在未來十多年內,無力大舉進攻東吳。

陸遜用兵穩,不準備充分絕不冒險;同時又能忍,無論是關羽的輕視,還是面對劉備的大舉進攻,不爭一時,尋找戰機,這才是名將風範。

東吳勢力範圍主要在南方地區,當時的南方沒有現在這麼富庶,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經濟發展程度,都不能與北方的曹魏相比,經不起大規模的持久戰,要麼是穩紮穩打,要麼是抓住戰機,直搗曹魏首都。

東吳依靠長江天險坐守東南,最強盛時期軍隊有三十萬左右,聽著是不少,可地盤大,分散駐守,用於機動作戰的軍隊就少了,曹魏把守住幾個戰略要地,東吳這邊就很難有突破。

東吳手中最強的軍隊是水軍,上了岸就是步兵,南方缺馬,與曹魏強大的騎兵野戰時很吃虧。騎兵在古代就相當於現在的裝甲部隊,步兵對上騎兵,先天上就處於弱勢,打不過,跑不了。

東吳後方也沒有那麼穩固,山越一直是東吳最大的內患。山越是江南地區山賊集團的統稱,大小勢力多如牛毛,不斷騷擾東吳的後方。黃蓋、周泰、呂蒙、陸遜等牛人,都曾坐鎮地方剿滅山越。

在人才方面也弱於曹魏,江東人才濟濟,戰將也不少,可面對曹魏總是力不從心,難以獨擋一面,東吳對曹魏的進攻中,很少分兵進攻,即使有,也難大勝。

反觀曹魏,面對東吳,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總有幾個重量級的人物鎮守。

赤壁之戰後,替曹操守住南方的就是曹仁,後來又在襄樊之戰中擋住關羽。 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八百破東吳十萬大軍,威震江東,張遼之名可止小兒啼。

文聘鎮守江夏郡,擋住了東吳從湖北進攻的路線,文聘原來是劉表的部將,對東吳十分熟悉。

經濟和軍事實力上的弱勢,使得東吳在兩次合肥之戰、石亭之戰、東興之戰中,雖有戰績,甚至是大勝,但始終難以擴大戰果,無法完成戰略目標。單憑陸遜一人之力,也完成不了北伐大業。只能是坐擁江南,等待時機。

三國時東吳國力遠超蜀漢,陸遜也不輸諸葛亮,為什麼不進行北伐?

手机用户61660323609l
2019-04-16

東吳實行的霸業,武裝割據政權。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孫堅和曹操都很盡力。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因見不到漢獻帶而不給盟主袁紹,曹操對這心裡頭是滿意的。孫堅與曹操心有共識的是袁紹無能,袁術人品極壞。孫堅與蓸操的戰友之情基礎很不錯。

皇族劉表追討傳國玉璽致使孫堅傷亡。

孫策艱難時以傳國玉璽做交易,賺得袁術兵將確立霸業基礎,曹操當時救下天子劉協,給於關注,認證江東孫家父子無篡漢野心,曾封孫權討虜將軍。

曹操和劉備共滅袁術及呂布,傳國玉璽復歸漢獻帝,曹操為丞相因此功勞更有說服力,間接為孫策洗卻恥辱,令孫權心裡不無感激。

赤壁戰敗,曹操不恨江東,還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曹丞相胸懷頗有大愛!……

曹操喜歡孫家,基於孟德文臺的戰友摯情,父子相傳,心各自知。

至陸遜在東吳當大都督掌兵時,三分鼎立的時局已經明朗。因孫曹合謀襲取荊州還擒殺了關羽,雙方預防西蜀劉備來報仇爭奪地盤。東吳實得利益,形勢與戰略適宜於防守。

將帥由主,孫權明智,吳魏互通信使,

雙方息戰修和。陸遜儒將風度,並非好戰者,又何苦去北伐戰魏!……

qzuser7570841
2019-04-17

三國中魏國除了水軍是短板,其餘軍種都不錯;蜀國與魏國類似,還要加上南蠻山地部隊;吳國水軍是長項,其餘馬軍、步軍比起魏蜀戰力均不佔優。吳國北伐離開河流海邊就玩不轉。

菜猪7942
2019-04-16

主要是題主看三國演義看多了,三國時期東吳伐魏一點都不比蜀國少,陸遜石亭一戰更打得魏主帥,真正的千里走單騎尋主的曹休羞愧而死,因而魏動用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軍隊用來防東吳,有東部軍區,南部軍區,中部軍區都是用以防範東吳,更有名將張遼,滿寵,曹仁,司馬懿,曹休等等!西部軍區用以防蜀和西涼小數民族,北部軍區用以防遼東和北胡人!而對於諸葛亮,遼東,北胡,西涼等的騷擾式的侵略,魏國基沒有投太多的兵力!

不笑猫81050135
2019-04-16

呃...北伐過很多次,陸遜後期多次從荊州北伐,想拿下襄陽、樊城而不得。孫權在世時也多次出兵合肥,就是被張遼打成狗了而已...諸葛格時期,也曾經趁著魏內亂出兵徐州,也被魏打回來了...說到底,吳國戰力...是真弱...守土還行,出擊基本失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