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是撮合交易的基本功

市值管理 2017-05-23

古語說“人無信則不立”,翻譯成現在話大概就是人得靠譜才行。仔細琢磨下,靠譜應該並不侷限於誠信,還包括類似判斷力、做事態度及是否有耐性等。總之,靠譜差不多是對現代普通人的最高評價。

好像沒人願意承諾自己不靠譜,但是現實中不靠譜之人還真不少,說明靠譜不僅是意願還是種能力,或是基於認知能力基礎上的價值選擇。有種極端的說法說靠譜與否來源於基因,在孃胎時就已定型了,聽著讓人好絕望。

其實,靠譜是個太寬泛的話題,結合併購業務聊聊。

投行併購業務屬於金融服務行業,需要面對各種交易與複雜局面,交易達成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可少,不僅需要利益的平衡,也需要對人預期把控,甚至需要些緣分與運氣。併購參與者也風格迥異,有人認為反正都是碰運氣的事,就應該用投機心理去應對;阿毛哥觀點相反,因為併購本身不確定太強,得更務實靠譜去搞才行。

一、發起交易需有無比謹慎

最常見的誤區是認為併購交易的撮合就是供求信息的交換,市場因此而充滿了各種浮躁的叫賣聲,各路神仙也都樂此不疲。微信群裡併購交易訴求此起彼伏,併購論壇沙龍上大家交頭接耳。儘管併購達成以供求為前提,但僅供求匹配距離交易達成遠之又遠。而且,市場飄著的多數都是無效信息,即使個別信息具有價值,但概率極低以至於不值得篩選。

併購撮合有兩個前提:首先是基於對人的信任,其次是對事的判斷。併購對於交易雙方而言都是大事,有時候甚至決定著身家性命,同時併購方案通常又比較複雜。故此,客戶的信任是交易前提,所以說併購是熟人的生意。另外,併購不確定性也很強,帶來的機會成本和風險都比較大。簡而言之,客戶通常介入併購會較謹慎,在交易談判前需要有基本的判斷。這需要投行對情況要了解,比如合規性是否滿足要求,估值大致能做到多少,交易對方大概想法與心理預期等。

故此,交易發起要求相當的謹慎,絕不是隨意信手拈來的。發起交易的條件也比較苛刻,通常要求對標的摸底甚至完成盡調,同時要求取得至少交易一方的充分信任才行。見到供求信息就無比興奮,立刻投入到併購談判的安排與撮合中,看似勤勉其實對併購交易難度與條件缺乏判斷。簡單供求信息交換並無意義,要麼交易基礎薄弱做不成,就算運氣好做成了,中介價值得不到體現也很難收費,總之,不靠譜名聲多半是落上了。

有人會持不同觀點,說阿毛哥淨瞎JB扯,沒有交易機會誰會讓你盡調。另外,耗費那麼多心血做鋪墊,最後搞不成機會成本多高啊。確實,多數企業在沒有交易機會的前提下不願意盡調,但這事分怎麼看,有句話叫道不同不相為謀,類似標的只能排除在交易機會之外。另外,恰恰是因為心血寶貴機會成本高,才要功課做在前面。

總之,併購交易確實需要運氣,但交易撮合絕對不能僅靠運氣,撮合的本質是機會篩選進而增加概率的過程。儘管經過努力交易也可能無法達成,但會留給交易雙方比較務實專業的印象,確保不會打入黑名單,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二、公平坦誠面對交易雙方

投行在併購談判中比較糾結,主要是其居間角色分寸難把握,既不能成為任何方的對立面,也不能做任何方的利益代言人,更不能做雙面間諜兩邊唬,但還必須取得雙方的信任與認可。

投行要明確自身在併購撮合中的作用,並非為了實現委託方利益最大化,而是在利益平衡的前提下促成交易。其實,交易方案的利益安排與交易達成的戰略意義也有個平衡,很多時候對於委託方而言,交易能夠達成的戰略意義更大,投行若僅為單方利益考慮最終交易達不成,一切也都是春夢一場。這點需要得到委託方的理解。

在交易撮合中取得對手方的尊重甚至信任,是投行在撮合交易中必須要追求的,這也是交易對方建立安全感的過程。通常而言,A股併購多是上市公司收購非上市公司,交易對方面對強大的買家及其專業機構時,常會基於內心不安全感而排斥投行的所有建議性意見,沒有安全感的建立,併購交易將舉步維艱。

所以,要求投行在撮合交易中保持公平坦誠的心態,有時甚至更需照顧交易對手的利益,不爭即爭。要做皇帝新裝中的小孩,在雙方耍小心思時候要藝術性的揭穿,讓交易在坦誠陽光的利益交換博弈中前行。併購交易中,投行有點像拳擊裁判,需要居間控制節奏保證比賽公平,同時也需要避免雙方受傷或者犯規,絕不能當委託方幫凶,吹哨後幫著客戶狂毆對手。

投行在交易中贏得交易對手的尊重,不僅有利於交易本身,對財務顧問的業務拓展也很有幫助。把交易對手變成潛在客戶是併購業務最高境界,同時也有利於良好口碑的形成與傳遞。其實想想,山不轉水轉,併購交易的各個參與者本質都是合作方,有一時的對手,但沒有永恆的敵人。

三、介入利益博弈請三思

併購交易的談判是個利益博弈過程,交易的達成意味著雙方分歧的消除。投行設計利益平衡方案和對交易雙方預期進行有效管理。聽起來好像投行全程都在介入利益博弈,不介入利益博弈而促成交易似乎是不可能的。

投行介入利益博弈的角色很特殊,正如上文說的投行好比是裁判,提供利益博弈的條件而不是親自參與。既投行提供專業服務目的是有利於交易雙方博弈。而不是直接作為某方利益代言人最商業利益進行評判。

比如,就標的資產的估值作價而言,投行需要提供必要的決策支撐。比如,對市場可比交易及可比公司進行數據採集,告訴雙方別人家都什麼定價水平,還有從評估技術角度框定比較合理的估值區間,讓雙方在合理區間進行博弈。

因為投行處於居間角色,故此,不能直接說商業條件是否合適,若評判也需要跳出商業利益之外,從項目操作的可行性角度進行專業評判。投行替委託方砍價也是比較忌諱的,即投行在利益博弈面前要豁達陽光,擺出“關我咩事”的態度來。

但投行不能完全作為旁觀者看熱鬧,在交易拉鋸戰膠著時需要果斷參與,通常都是交易博弈到接近尾聲。比如買家堅持5億出價而賣方堅持6億,投行跳出來喊5.5億,不破不立,意在打破交易僵局。

第四,遠離不靠譜人群

併購市場比較火爆,各種人充斥其中尋找發財機會,有人是因為經驗不足而做事沒溜,也有人習慣性誇大其辭不停忽悠,更有人通過信息不對稱惡意行騙。浮躁市場中,太多的人有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投機心態,最終通過各種不靠譜的另類勤奮來博取概率,懷揣著幹一單就退休的夢想,前赴後繼熙熙攘攘。

客戶也有不靠譜的,企業傢俱備基本的人品和價值觀最好,即對真誠和善良的信仰與追求。或者,至少要有在商業利益追求的前提下,有基本的規則意識。特別在市場的蠻荒期,陪客戶長大也確實需要耐心和眼光。另外投行服務客戶也需要名利兼顧,有前輩曾經說過,要避開雖賺錢但是丟名聲的交易,因為利益是暫時的,而美譽度是永恆的。

對合作方也需要謹慎,先觀望再決定是否合作,保持必要的矜持與理性。遇到機構有喜歡搞面子工程,就想籤個戰略合作協議應付領導;有些是借合作交流取經的,各種頻繁諮詢要模板。總之,有誠意有能力且能實現優勢互補的合作要珍惜,市場大浪淘沙,最終靠譜的找靠譜的彼此欣賞做點小事,忽悠的找忽悠的把酒言歡共謀大業。

另外,不靠譜的人必須放棄與拉黑,這才是最靠譜的行為,千萬別試圖改造不靠譜的人,因為不靠譜是深入骨髓的基因,很難改變!

來源:勞阿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