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刀魚、河豚,為何被稱為“長江三鮮”?

1 個回答
昆仑还东国
2019-05-12

哈哈,這個問題明顯是一個吃貨提出來的,我來說說個人的看法,首先這三種魚平時都是在近海淺水海域或河口生活,等到繁殖季節時,洄游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產卵,親魚然後迴歸大海。人們往往也是在繁殖季節捕食這三種魚,這時候的親魚肉質肥美的階段,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磷脂和維生素等,就跟吃螃蟹也基本在膏肥時節一樣,這保證了口感差不了。

所以如果想品嚐這三種魚,時節掌握很重要,“不時不食”,例如長江刀魚在早春時節,鰣魚在仲春之際,河豚則要到暮春之時。

鰣魚、刀魚、河豚,為何被稱為“長江三鮮”?


此外這三種魚食用時各有特點,例如鰣魚因肉嫩、脂厚、鱗鮮,故烹飪時有不去鱗。古時鰣魚就是珍貴魚種,甚至作為貢品,有詩云:“天邊舉匕久相遲,冰填箬護付飛騎。君不見金臺鐵甕路三千,卻限時辰二十二。”說的是皇帝為了吃到新鮮的鰣魚,出水馬上冰鎮,並限時(接近兩天)從長江流域送到北京。可見保鮮的重要的性。

刀魚每百克魚肉中,含脂肪 16.8g,蛋白質 14g, 磷 1.1g,但有“清明前魚骨軟如棉,清明後魚骨硬如鐵”的說法,

而河豚因含有劇毒,需要精心處理才能食用,但它帶有肉刺的魚皮膠質濃厚、粘口,豐腴鮮美,入口即化,讓人冒險也感覺值得,成了最危險的美食。

鰣魚、刀魚、河豚,為何被稱為“長江三鮮”?

好了,說了諸多好處,這裡還是說一下,這三種魚的野外生存情況都不樂觀,例如長江鎮江段刀魚產量 1994 年以前一直穩定在 110 噸以上,其中 1987 年產量為 330 噸;1995 年~1999 年產量在 49 噸~101 噸;2000 年以後刀魚產量快速下降, 2004 年的產量僅有 3 噸,近幾年漁民只能捕撈到幾斤的量,搞出了8000元每斤的天價。原來廣泛存在的河段如洞庭湖,已難覓蹤跡了。

而鰣魚已經十多年沒有捕撈到,主要也是因為洄游的親魚遭到過度捕撈,加上環境汙染,幼魚無法順利成長。

鰣魚、刀魚、河豚,為何被稱為“長江三鮮”?

所以當我們討論何種魚怎麼鮮時,還是要想想以後還能品味到嗎?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歡迎評論和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