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兩軍交戰,真的就不斬來使嗎?

或者有人被扣押嗎?古代兩軍交戰,真的就不斬來使嗎?
1 個回答
嗨吧阿加西
2017-08-05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古代兩軍交戰,真的就不斬來使嗎?兩軍在作戰期間,雙方要有互相協商的代表傳達信息。這是歷代戰爭的規則。“使”即“使者”。不斬“使者”是從古至今的戰爭法規,任何交戰方都得遵守。

來源

古人很講究禮儀,從春秋開始大國在儒家的遊說下,都開始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學說,論語中“禮讓”便可以說明當時大諸侯國所信奉的禮儀,即便是大國戰小國,出於禮數,大國國君仍需派遣禮儀司甚至親自接見對方的拜使。中國是禮儀之邦,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時代,中國人都很注重錶行禮儀。古代兩軍交戰,真的就不斬來使嗎?(楚莊公)

春秋時期諸侯派出的外交使節是不可侵犯的。公元前596年楚國派申屈出使齊國,楚莊王特意囑咐不要從宋國經過。宋國執政華元聽說了,覺得這是對宋國的莫大侮辱,就設伏擊殺死楚國使者。楚莊王為此“投袂而起”,出動大軍包圍宋國整9個月。宋國派使者到晉國告急,晉國上一年剛被楚軍打敗,不敢冒與楚國衝突的危險,只派解揚為使者勸宋國堅守,不要投降。解揚經過鄭國,被鄭國抓起來交給楚國。楚莊王親自接見解揚,企圖買通他,要他向宋軍喊話,說晉軍不再提供救援,斷絕宋軍的希望,解揚不同意。經楚莊王幾次威逼利誘,解揚才答應。可是當解揚來到了望城中的樓車上,就大聲疾呼,說晉國援軍不日就到,請宋國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楚莊王大怒,解揚說:“我答應你的條件只是為了實現使命,現在使命實現了,請立刻處死我。”楚莊王無話可說,反而釋放他回晉國。長期圍困無戰果,楚莊王打算退兵,可申屈的父親說:“我兒子不惜生命完成國王的使命,難道國王要食言了嗎?”楚莊王無言以對。申屈父親建議在宋國建造住房、耕種土地,表示要長期佔領宋國,宋國就會屈服。宋國見楚軍不肯撤退,就派華元為使者來談判。華元半夜裡潛入楚軍大營,劫持了楚軍統帥子反,說:“我的國君要我來談判,現在城內確實已是‘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但是如果訂立城下之盟則情願舉國犧牲。貴軍退到三十里外,我國唯命是聽。”子反就在睡床上保證做到。第二天報告了楚莊王,楚軍真的退30裡外,和宋國停戰,雙方保證不再互相欺瞞,華元作為這項和約的人質到楚國居住。後世將這一交戰規則稱之為“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