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大和號460主炮有防空能力,是真的嗎?為何衣阿華406沒有?

6 個回答
APFSDS1
2019-07-14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戰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戰爭後期的較先進型號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戰時期,大部分127mm級高平兩用炮的對空有效射程為10-15km,40mm級機關炮為4-6km,20mm級機關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說每飛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數值計算(在這裡除了計算最大射程,也將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擊時間最多隻有54-99秒,40mm炮為18-36秒,輪到20mm炮開火時,距離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戰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戰爭後期的較先進型號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戰時期,大部分127mm級高平兩用炮的對空有效射程為10-15km,40mm級機關炮為4-6km,20mm級機關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說每飛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數值計算(在這裡除了計算最大射程,也將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擊時間最多隻有54-99秒,40mm炮為18-36秒,輪到20mm炮開火時,距離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因此,對於二戰艦船上的防空武器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反應速度和火力的持續性。即能夠儘可能快地瞄準、跟蹤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儘可能多的彈丸,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擊中目標。瞄不到、打不中,炮再大也是浮雲。(在這裡借一下陸軍的圖)

而且在實戰中,往往會遇上比理論值更復雜、更猝不及防的狀況。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戰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戰爭後期的較先進型號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戰時期,大部分127mm級高平兩用炮的對空有效射程為10-15km,40mm級機關炮為4-6km,20mm級機關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說每飛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數值計算(在這裡除了計算最大射程,也將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擊時間最多隻有54-99秒,40mm炮為18-36秒,輪到20mm炮開火時,距離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因此,對於二戰艦船上的防空武器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反應速度和火力的持續性。即能夠儘可能快地瞄準、跟蹤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儘可能多的彈丸,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擊中目標。瞄不到、打不中,炮再大也是浮雲。(在這裡借一下陸軍的圖)

而且在實戰中,往往會遇上比理論值更復雜、更猝不及防的狀況。

↑上面的動圖是1945年5月11日上午,美帝邦克山號航母(USS Bunker Hill,舷號CV-17)遭到一架零式神風特攻撞擊。由於目標藉助雲層掩護髮動突襲,且速度較快,加之目標來自射擊死角較大的艦首方向,當時艦上的20mm厄利空機關炮的射擊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秒。以普通人的反應,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攔截。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戰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戰爭後期的較先進型號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戰時期,大部分127mm級高平兩用炮的對空有效射程為10-15km,40mm級機關炮為4-6km,20mm級機關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說每飛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數值計算(在這裡除了計算最大射程,也將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擊時間最多隻有54-99秒,40mm炮為18-36秒,輪到20mm炮開火時,距離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因此,對於二戰艦船上的防空武器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反應速度和火力的持續性。即能夠儘可能快地瞄準、跟蹤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儘可能多的彈丸,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擊中目標。瞄不到、打不中,炮再大也是浮雲。(在這裡借一下陸軍的圖)

而且在實戰中,往往會遇上比理論值更復雜、更猝不及防的狀況。

↑上面的動圖是1945年5月11日上午,美帝邦克山號航母(USS Bunker Hill,舷號CV-17)遭到一架零式神風特攻撞擊。由於目標藉助雲層掩護髮動突襲,且速度較快,加之目標來自射擊死角較大的艦首方向,當時艦上的20mm厄利空機關炮的射擊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秒。以普通人的反應,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攔截。

↑二戰美帝在大小艦船上塞滿了諸如博福斯40mm、厄利空20mm這樣的中小口徑速射炮,打起來都是炮彈管夠盡情潑水的主。不過,在這裡我們著重說一說127mm艦炮。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戰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戰爭後期的較先進型號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戰時期,大部分127mm級高平兩用炮的對空有效射程為10-15km,40mm級機關炮為4-6km,20mm級機關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說每飛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數值計算(在這裡除了計算最大射程,也將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擊時間最多隻有54-99秒,40mm炮為18-36秒,輪到20mm炮開火時,距離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因此,對於二戰艦船上的防空武器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反應速度和火力的持續性。即能夠儘可能快地瞄準、跟蹤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儘可能多的彈丸,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擊中目標。瞄不到、打不中,炮再大也是浮雲。(在這裡借一下陸軍的圖)

而且在實戰中,往往會遇上比理論值更復雜、更猝不及防的狀況。

↑上面的動圖是1945年5月11日上午,美帝邦克山號航母(USS Bunker Hill,舷號CV-17)遭到一架零式神風特攻撞擊。由於目標藉助雲層掩護髮動突襲,且速度較快,加之目標來自射擊死角較大的艦首方向,當時艦上的20mm厄利空機關炮的射擊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秒。以普通人的反應,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攔截。

↑二戰美帝在大小艦船上塞滿了諸如博福斯40mm、厄利空20mm這樣的中小口徑速射炮,打起來都是炮彈管夠盡情潑水的主。不過,在這裡我們著重說一說127mm艦炮。

↑我們在這裡對比一下二戰美帝的雙聯裝127mm高平兩用炮和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三聯裝152mm主炮。可見127mm艦炮的反應速度(俯仰、旋轉速度)比152mm艦炮快的可不是一點半點,這在面對高速逼近的空中目標時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最關鍵的是,炮彈裝填仍需極大依賴人力的當時,對於裝填手而言,127mm炮的25kg彈丸絕非只是比152mm炮的47.6kg彈丸輕一半左右那麼簡單——試想抱著一個50斤的彈丸進行持續裝填作業(手動@黑叔叔人肉裝彈機)和抱著一個100斤的彈丸進行持續裝填作業,裝填手的體力負擔明顯不在一個級別上。不難推斷,二者的持續射擊能力決不可同日而語。而對於速度快、數量多的空中目標時,持續凶猛的火力輸出正是127mm艦炮防空能力勝過152mm艦炮的最重要原因。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戰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戰爭後期的較先進型號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戰時期,大部分127mm級高平兩用炮的對空有效射程為10-15km,40mm級機關炮為4-6km,20mm級機關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說每飛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數值計算(在這裡除了計算最大射程,也將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擊時間最多隻有54-99秒,40mm炮為18-36秒,輪到20mm炮開火時,距離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因此,對於二戰艦船上的防空武器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反應速度和火力的持續性。即能夠儘可能快地瞄準、跟蹤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儘可能多的彈丸,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擊中目標。瞄不到、打不中,炮再大也是浮雲。(在這裡借一下陸軍的圖)

而且在實戰中,往往會遇上比理論值更復雜、更猝不及防的狀況。

↑上面的動圖是1945年5月11日上午,美帝邦克山號航母(USS Bunker Hill,舷號CV-17)遭到一架零式神風特攻撞擊。由於目標藉助雲層掩護髮動突襲,且速度較快,加之目標來自射擊死角較大的艦首方向,當時艦上的20mm厄利空機關炮的射擊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秒。以普通人的反應,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攔截。

↑二戰美帝在大小艦船上塞滿了諸如博福斯40mm、厄利空20mm這樣的中小口徑速射炮,打起來都是炮彈管夠盡情潑水的主。不過,在這裡我們著重說一說127mm艦炮。

↑我們在這裡對比一下二戰美帝的雙聯裝127mm高平兩用炮和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三聯裝152mm主炮。可見127mm艦炮的反應速度(俯仰、旋轉速度)比152mm艦炮快的可不是一點半點,這在面對高速逼近的空中目標時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最關鍵的是,炮彈裝填仍需極大依賴人力的當時,對於裝填手而言,127mm炮的25kg彈丸絕非只是比152mm炮的47.6kg彈丸輕一半左右那麼簡單——試想抱著一個50斤的彈丸進行持續裝填作業(手動@黑叔叔人肉裝彈機)和抱著一個100斤的彈丸進行持續裝填作業,裝填手的體力負擔明顯不在一個級別上。不難推斷,二者的持續射擊能力決不可同日而語。而對於速度快、數量多的空中目標時,持續凶猛的火力輸出正是127mm艦炮防空能力勝過152mm艦炮的最重要原因。

↑事實上,克利夫蘭級除裝有四座MK16型三連裝152mm炮外,在戰時最多者渾身上下裝有多達8座共16門127mm艦炮。如圖中的曼徹斯特號(USS Manchester, CL-83)就安裝了6座雙聯裝MK12型127mm艦炮。

美帝也很清楚兩種艦炮各有所長,因此在實際作戰中多用靈敏快捷的127mm炮遂行防空任務(152mm炮難以有效做出反應),而刀大力沉的152mm艦炮用於反艦以及對陸攻擊(127mm炮射程以及威力不足)。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戰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戰爭後期的較先進型號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戰時期,大部分127mm級高平兩用炮的對空有效射程為10-15km,40mm級機關炮為4-6km,20mm級機關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說每飛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數值計算(在這裡除了計算最大射程,也將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擊時間最多隻有54-99秒,40mm炮為18-36秒,輪到20mm炮開火時,距離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因此,對於二戰艦船上的防空武器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反應速度和火力的持續性。即能夠儘可能快地瞄準、跟蹤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儘可能多的彈丸,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擊中目標。瞄不到、打不中,炮再大也是浮雲。(在這裡借一下陸軍的圖)

而且在實戰中,往往會遇上比理論值更復雜、更猝不及防的狀況。

↑上面的動圖是1945年5月11日上午,美帝邦克山號航母(USS Bunker Hill,舷號CV-17)遭到一架零式神風特攻撞擊。由於目標藉助雲層掩護髮動突襲,且速度較快,加之目標來自射擊死角較大的艦首方向,當時艦上的20mm厄利空機關炮的射擊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秒。以普通人的反應,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攔截。

↑二戰美帝在大小艦船上塞滿了諸如博福斯40mm、厄利空20mm這樣的中小口徑速射炮,打起來都是炮彈管夠盡情潑水的主。不過,在這裡我們著重說一說127mm艦炮。

↑我們在這裡對比一下二戰美帝的雙聯裝127mm高平兩用炮和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三聯裝152mm主炮。可見127mm艦炮的反應速度(俯仰、旋轉速度)比152mm艦炮快的可不是一點半點,這在面對高速逼近的空中目標時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最關鍵的是,炮彈裝填仍需極大依賴人力的當時,對於裝填手而言,127mm炮的25kg彈丸絕非只是比152mm炮的47.6kg彈丸輕一半左右那麼簡單——試想抱著一個50斤的彈丸進行持續裝填作業(手動@黑叔叔人肉裝彈機)和抱著一個100斤的彈丸進行持續裝填作業,裝填手的體力負擔明顯不在一個級別上。不難推斷,二者的持續射擊能力決不可同日而語。而對於速度快、數量多的空中目標時,持續凶猛的火力輸出正是127mm艦炮防空能力勝過152mm艦炮的最重要原因。

↑事實上,克利夫蘭級除裝有四座MK16型三連裝152mm炮外,在戰時最多者渾身上下裝有多達8座共16門127mm艦炮。如圖中的曼徹斯特號(USS Manchester, CL-83)就安裝了6座雙聯裝MK12型127mm艦炮。

美帝也很清楚兩種艦炮各有所長,因此在實際作戰中多用靈敏快捷的127mm炮遂行防空任務(152mm炮難以有效做出反應),而刀大力沉的152mm艦炮用於反艦以及對陸攻擊(127mm炮射程以及威力不足)。

↑要知道,克利夫蘭的152mm艦炮在大和的460大根面前,已經是身輕如燕健步如飛的小傢伙了,執行起防空任務尚且如此笨拙。可見戰列艦主炮防空,真的不是什麼靠譜的想法。一門戰列艦主炮,能夠有效打擊敵方艦隻、遂行對陸火力支援任務,那它就是一門合格的戰列艦主炮。

風傳大和級戰列艦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彈藥吧。至於說打不打得到,還是看緣分吧。借這篇問答,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傳說中的三式彈,也拋磚引玉,淺談一下二戰艦艇防空的學問。

關於傳說中的二戰日本三式對空彈

說到戰列艦主炮用於防空,許多讀者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二戰鬼子的三式彈。

好吧,小編在這裡首先闢一波謠,傳說中的三式彈並不都是防空彈:三式彈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三式通常彈(又叫三式燒霰彈),另一種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通常彈其實是一種燃燒子母彈,它通過設定定時引信,在目標上空炸開彈體並釋放內含的470枚手榴彈大小的小型燃燒彈,向目標方向拋灑。

這些漫天飛舞的子彈藥,一炸就是一大片,並且可令目標發生嚴重的火災。這種炮彈很適合攻擊機場、建築物、部隊集結地等面狀軟目標。故此在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東京快車”炮擊瓜島亨德森機場所採用的就是這款炮彈。(雖然是金剛級的356mm三式彈)

↑而三式對空彈,其攻擊效果也就是上兩幅圖所呈現的樣子。三式對空彈採用延時引信,爆炸後,其內部的小型破片彈和小型燒夷彈就會在空中炸開,用以攻擊敵方密集編隊的戰機。這種燒夷子母彈兼具有燃燒彈和破片彈的特點,其炮彈破片可以使一定範圍內的戰機機身受創。且燒夷彈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飛散到敵機上,可以使金屬蒙皮變形或融化,即使對自封式油箱的橡膠外殼也具有一定的破壞能力。

當然,這是日本人對三式彈的描述。且不論它是否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至少由於其用戰列艦的主炮發射,又帶來了諸多問題。

↑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一座460mm三聯裝主炮塔為例,其單座炮塔重達2774噸。要知道,同時期的一艘秋月級驅逐艦也只有2701噸的標準排水量。如此龐然大物,其反應速度也十分遲緩。大和級的每座主炮塔由一臺功率高達500馬力的電動機驅動,旋轉速度卻只有約2°/秒。

也就是說,當大和級需要將指向正前/後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側,需要至少長達45秒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採用電力驅動的情況下。

↑大和級的460mm炮採用3°定角裝填,即在射擊後主炮需復位到3°的俯仰角進行裝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炮的射速。不過好在,大和級的主炮俯仰速度達到了10°/秒。

在採用三式彈對空射擊時,戰列艦主炮需要採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擊(此時的彈道才有足夠的高度,能夠攻擊15-20km外的高空機群),這時的理論持續射速在41秒/發左右,實際戰鬥射速應當在1-1.5分/發。

假設敵方機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級襲來,大和在15km的距離上開始開火,那麼即便是理論上,大和級在敵機抵近到5km的這段時間裡只有兩次開火機會。哪怕忽略精度問題,這一兩次開火也只能對敵方機群進行極其有限的打擊。

↑這是衣阿華級406mm主炮的全裝藥發射狀態演示,炮彈後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發射藥包。如此之大的裝藥量,對於戰列艦主炮的燒蝕作用會相當嚴重,影響炮管精度和使用壽命。

而且發射三式對空彈時,主炮需要採用全裝藥射擊,對炮管的燒蝕非常嚴重,對炮管壽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彈內裝的燃燒子彈頭存在火災隱患。可以說三式對空彈在實際使用中,頗為雞肋。

↑這是一張非常罕見的照片,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戰列艦在1942年的一次炮術演習中採用其460mm前主炮發射三式對空彈,可見其炮口火焰之大。當然,對炮管的燒蝕作用也很嚴重。要知道,一般戰列艦主炮的身管壽命,在採用正常裝藥射擊的情況下也就300發左右。採用全裝藥的話,這一數字至少要打個五折。

三式對空彈僅有一次有記錄的實戰經歷,而這也同樣是大和級二號艦武藏號唯一的一次實戰開火記錄。在1944年10月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武藏號向來襲的美軍機群發射三式對空彈。據稱,在戰鬥過程中武藏號的一座主炮在發射三式彈時由於燃燒子彈藥在炮膛中爆炸發生了炸膛事故。但由於該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所以這次炸膛事故無證可考,三式彈也沒有取得任何確認戰果。

關於二戰戰艦防空——127mm炮足矣

至於說二戰美帝戰列艦為什麼不考慮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來主炮防空就是不務正業,說不定到頭來還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且,艦船的防空任務,本就應該交給更為靈活的中小口徑火炮。對於遠距離的敵軍機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選擇。

↑二戰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一般可以達到400km/h,戰爭後期的較先進型號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戰時期,大部分127mm級高平兩用炮的對空有效射程為10-15km,40mm級機關炮為4-6km,20mm級機關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說每飛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數值計算(在這裡除了計算最大射程,也將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擊時間最多隻有54-99秒,40mm炮為18-36秒,輪到20mm炮開火時,距離飛機飛到自己頭頂投下炸彈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因此,對於二戰艦船上的防空武器來說,最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反應速度和火力的持續性。即能夠儘可能快地瞄準、跟蹤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向目標傾瀉儘可能多的彈丸,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擊中目標。瞄不到、打不中,炮再大也是浮雲。(在這裡借一下陸軍的圖)

而且在實戰中,往往會遇上比理論值更復雜、更猝不及防的狀況。

↑上面的動圖是1945年5月11日上午,美帝邦克山號航母(USS Bunker Hill,舷號CV-17)遭到一架零式神風特攻撞擊。由於目標藉助雲層掩護髮動突襲,且速度較快,加之目標來自射擊死角較大的艦首方向,當時艦上的20mm厄利空機關炮的射擊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秒。以普通人的反應,根本來不及做出有效的攔截。

↑二戰美帝在大小艦船上塞滿了諸如博福斯40mm、厄利空20mm這樣的中小口徑速射炮,打起來都是炮彈管夠盡情潑水的主。不過,在這裡我們著重說一說127mm艦炮。

↑我們在這裡對比一下二戰美帝的雙聯裝127mm高平兩用炮和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三聯裝152mm主炮。可見127mm艦炮的反應速度(俯仰、旋轉速度)比152mm艦炮快的可不是一點半點,這在面對高速逼近的空中目標時是無可比擬的優勢。

最關鍵的是,炮彈裝填仍需極大依賴人力的當時,對於裝填手而言,127mm炮的25kg彈丸絕非只是比152mm炮的47.6kg彈丸輕一半左右那麼簡單——試想抱著一個50斤的彈丸進行持續裝填作業(手動@黑叔叔人肉裝彈機)和抱著一個100斤的彈丸進行持續裝填作業,裝填手的體力負擔明顯不在一個級別上。不難推斷,二者的持續射擊能力決不可同日而語。而對於速度快、數量多的空中目標時,持續凶猛的火力輸出正是127mm艦炮防空能力勝過152mm艦炮的最重要原因。

↑事實上,克利夫蘭級除裝有四座MK16型三連裝152mm炮外,在戰時最多者渾身上下裝有多達8座共16門127mm艦炮。如圖中的曼徹斯特號(USS Manchester, CL-83)就安裝了6座雙聯裝MK12型127mm艦炮。

美帝也很清楚兩種艦炮各有所長,因此在實際作戰中多用靈敏快捷的127mm炮遂行防空任務(152mm炮難以有效做出反應),而刀大力沉的152mm艦炮用於反艦以及對陸攻擊(127mm炮射程以及威力不足)。

↑要知道,克利夫蘭的152mm艦炮在大和的460大根面前,已經是身輕如燕健步如飛的小傢伙了,執行起防空任務尚且如此笨拙。可見戰列艦主炮防空,真的不是什麼靠譜的想法。一門戰列艦主炮,能夠有效打擊敵方艦隻、遂行對陸火力支援任務,那它就是一門合格的戰列艦主炮。

↑而且,即便是大型飛機,127mm炮也能對其造成毀滅性打擊,完全不需要勞駕460這樣的大傢伙。

所以,大和的460mm三式對空彈威力固然大,但實在是太笨重,在實際作戰中九成九就只是聽個響的大煙花。美帝不給自家的鴨滑406mm主炮裝對空彈,只能說明美帝的艦艇防空發展思路沒像某些國家那樣變得中二而已。

疯狗的轻武
2019-05-31

就是三式彈啊,也被成為三式燒霰彈。其實就是個子母彈,上天之後彈頭內小型燃燒彈丸會呈15-20度角朝前噴出,噴射距離55米。

就是三式彈啊,也被成為三式燒霰彈。其實就是個子母彈,上天之後彈頭內小型燃燒彈丸會呈15-20度角朝前噴出,噴射距離55米。

燃燒彈裡邊含有鎂鋁合金、硝酸鋇、橡膠之類的,但這玩意實際上起到的防空效果很有限。一個是燃燒時間只有5秒,即便是飛機黏上了,這時間不一定能引燃和損毀機身重要部件。二個是燃燒彈丸200m/s左右的初速讓他的穿透力不咋地。三個是不靈活的炮塔+只有15-20度的噴射角+55米的噴射範圍讓他命中率極低,美軍飛行員就權當看煙花。

所以說這種用主炮發射對空彈不僅效率低,戰果也很差,畢竟防空還是需要火力密度或者破片半徑的。

而美國人當時打高空有127mm帶近炸引信的防空炮,中近距離的4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空也比本子那些沙雕96式25mm三聯要好得多。為啥要學日本玩主炮防空?

就是三式彈啊,也被成為三式燒霰彈。其實就是個子母彈,上天之後彈頭內小型燃燒彈丸會呈15-20度角朝前噴出,噴射距離55米。

燃燒彈裡邊含有鎂鋁合金、硝酸鋇、橡膠之類的,但這玩意實際上起到的防空效果很有限。一個是燃燒時間只有5秒,即便是飛機黏上了,這時間不一定能引燃和損毀機身重要部件。二個是燃燒彈丸200m/s左右的初速讓他的穿透力不咋地。三個是不靈活的炮塔+只有15-20度的噴射角+55米的噴射範圍讓他命中率極低,美軍飛行員就權當看煙花。

所以說這種用主炮發射對空彈不僅效率低,戰果也很差,畢竟防空還是需要火力密度或者破片半徑的。

而美國人當時打高空有127mm帶近炸引信的防空炮,中近距離的4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空也比本子那些沙雕96式25mm三聯要好得多。為啥要學日本玩主炮防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2019-05-31

不是大和的460炮有防空能力,而是它的460炮管能發射對空炮彈,像大口徑艦炮一分鐘也就打兩發的射速用作防空也就打一個開門響而已。全世界也就只有日本的戰列艦主炮能發射對空炮彈,其實這也算是日本在防空領域一個劍走偏鋒的設計,或者說是誤入歧途。因為我們知道防空需要大量的炮彈形成彈幕殺傷,雖然大口徑艦炮的散佈面積大,但是對於空中機動的飛機來說也就第1輪有效而已,基本上沒有打第2輪的機會,

不是大和的460炮有防空能力,而是它的460炮管能發射對空炮彈,像大口徑艦炮一分鐘也就打兩發的射速用作防空也就打一個開門響而已。全世界也就只有日本的戰列艦主炮能發射對空炮彈,其實這也算是日本在防空領域一個劍走偏鋒的設計,或者說是誤入歧途。因為我們知道防空需要大量的炮彈形成彈幕殺傷,雖然大口徑艦炮的散佈面積大,但是對於空中機動的飛機來說也就第1輪有效而已,基本上沒有打第2輪的機會,

而日本特地為203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研發了一種防空炮彈被稱為三式對空燒霰彈,也被稱為三式對空通常彈,首先得承認這種超大口徑的防空炮彈威力肯定是十足的,如果用做固定炮臺對付高空飛機肯定有效的,就比如在美軍對吳港的空襲當中,長門的410三式對空通常彈就撂下幾架美軍B-25轟炸機。但是對付機動的航母艦載機就無能為力了,射速、炮火密度跟不上,而且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們通常都不喜歡使用這種炮彈,因為發射這種炮彈需要使用全裝藥,這對戰列艦炮膛和炮管磨損是非常大,本來也就300多發的身管壽命,如果打了三式彈之後壽命肯定是嚴重影響火炮的身管壽命。

不是大和的460炮有防空能力,而是它的460炮管能發射對空炮彈,像大口徑艦炮一分鐘也就打兩發的射速用作防空也就打一個開門響而已。全世界也就只有日本的戰列艦主炮能發射對空炮彈,其實這也算是日本在防空領域一個劍走偏鋒的設計,或者說是誤入歧途。因為我們知道防空需要大量的炮彈形成彈幕殺傷,雖然大口徑艦炮的散佈面積大,但是對於空中機動的飛機來說也就第1輪有效而已,基本上沒有打第2輪的機會,

而日本特地為203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研發了一種防空炮彈被稱為三式對空燒霰彈,也被稱為三式對空通常彈,首先得承認這種超大口徑的防空炮彈威力肯定是十足的,如果用做固定炮臺對付高空飛機肯定有效的,就比如在美軍對吳港的空襲當中,長門的410三式對空通常彈就撂下幾架美軍B-25轟炸機。但是對付機動的航母艦載機就無能為力了,射速、炮火密度跟不上,而且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們通常都不喜歡使用這種炮彈,因為發射這種炮彈需要使用全裝藥,這對戰列艦炮膛和炮管磨損是非常大,本來也就300多發的身管壽命,如果打了三式彈之後壽命肯定是嚴重影響火炮的身管壽命。
美軍為對日本珍珠港事件的報復
,大白天去集群轟炸日軍吳海軍基地,結果損失慘重,圖中就是美軍對伊勢航空艦進行轟炸

而且最要命的是,戰列艦主炮發射炮彈時,炮塔周圍的人員必須全部清空進入艙室內躲避炮口暴風,也就是說像其他國家在進行戰列線對炮時一般沒有防空壓力的,而進行防空作業時一般也沒有戰列線炮擊任務,所以就不必擔心在防空作業時受到炮口暴風的影響。而日本就不同了,由於其大口徑艦炮防空的影響,其在防空作業時可是要擔心炮口暴風的。在萊特灣海戰時,此前武藏號的豬口艦長因為擔心身管壽命的問題拒絕使用三式對空通常彈,但是後來艦上的155毫米副炮突然對空開火,其爆破暴風直接把附近的裸露的防空炮以及人員掀飛,直接導致武藏號的防控能力驟減。

不是大和的460炮有防空能力,而是它的460炮管能發射對空炮彈,像大口徑艦炮一分鐘也就打兩發的射速用作防空也就打一個開門響而已。全世界也就只有日本的戰列艦主炮能發射對空炮彈,其實這也算是日本在防空領域一個劍走偏鋒的設計,或者說是誤入歧途。因為我們知道防空需要大量的炮彈形成彈幕殺傷,雖然大口徑艦炮的散佈面積大,但是對於空中機動的飛機來說也就第1輪有效而已,基本上沒有打第2輪的機會,

而日本特地為203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研發了一種防空炮彈被稱為三式對空燒霰彈,也被稱為三式對空通常彈,首先得承認這種超大口徑的防空炮彈威力肯定是十足的,如果用做固定炮臺對付高空飛機肯定有效的,就比如在美軍對吳港的空襲當中,長門的410三式對空通常彈就撂下幾架美軍B-25轟炸機。但是對付機動的航母艦載機就無能為力了,射速、炮火密度跟不上,而且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們通常都不喜歡使用這種炮彈,因為發射這種炮彈需要使用全裝藥,這對戰列艦炮膛和炮管磨損是非常大,本來也就300多發的身管壽命,如果打了三式彈之後壽命肯定是嚴重影響火炮的身管壽命。
美軍為對日本珍珠港事件的報復
,大白天去集群轟炸日軍吳海軍基地,結果損失慘重,圖中就是美軍對伊勢航空艦進行轟炸

而且最要命的是,戰列艦主炮發射炮彈時,炮塔周圍的人員必須全部清空進入艙室內躲避炮口暴風,也就是說像其他國家在進行戰列線對炮時一般沒有防空壓力的,而進行防空作業時一般也沒有戰列線炮擊任務,所以就不必擔心在防空作業時受到炮口暴風的影響。而日本就不同了,由於其大口徑艦炮防空的影響,其在防空作業時可是要擔心炮口暴風的。在萊特灣海戰時,此前武藏號的豬口艦長因為擔心身管壽命的問題拒絕使用三式對空通常彈,但是後來艦上的155毫米副炮突然對空開火,其爆破暴風直接把附近的裸露的防空炮以及人員掀飛,直接導致武藏號的防控能力驟減。
大和主炮附近的的防空炮都有炮罩,就是為了防止炮口暴風的傷害

偶尔也吃素
2019-05-31

我來說說,大口徑艦炮都有防空能力,哪怕它的射界不夠高。大口徑艦炮的防空方式是向機群發射延時引信榴彈,靠榴彈空爆形成大面積破片牆和衝擊波空間,從而對飛機造成毀傷。另外,那個時代能對艦船造成傷害的基本是俯衝轟炸機,大口徑艦炮一旦發射可以形成面殺傷,能有限阻斷一個方向上的俯衝路線,迫使敵機改出俯衝軌跡,另擇路線,這樣就打斷了敵人的一波攻擊。

前线集结地
2019-05-31

因為日本人的主炮有專門研究的防空炮彈 三式彈

不過沒什麼用戰績不詳 而且這種炮彈對炮膛傷害極大 在擁有絕對空中優勢的美軍來說主炮防空毫無必要。而日本人用來驅散美軍的大規模機群。

拟狮
2019-05-31

因為大和級防空武器不足,20毫米炮的射速不夠,而依阿華級吸取珍珠港的教訓增加了防空火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