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禹王臺區”概況

禹王臺區隸屬河南省開封市,古稱大梁,又名汴梁,位於開封市的東南部,被稱為古城的南大門。介於東經113°51′—115°15′,北緯34°11′—35°11′之間。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是一座具有兩千七百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是開封市菊花、蔬菜的重要產出地和奶牛養殖基地,

全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總人口15萬,轄5個街道、2個鄉,共24個社區、33個行政村 ,擁有繁塔、禹王臺、開封古城牆等景點。

河南省開封市“禹王臺區”概況

開封市禹王臺區位於開封市南部,是開封市對外開放的南大門。轄區東與順河區搭界,西與經濟開發區接壤,南鄰南幹道,北依南城牆和鼓樓區相連。面積57平方公里,人口13萬。轄南郊、汪屯2個鄉,三裡堡、官坊、菜市、新門關、繁塔5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內有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曾經下榻的紅洋樓、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陵園、元代古城牆、千年古塔、繁塔、禹王臺公園、古吹臺、紀念塔等國家和、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禹王臺區地處豫東平原。地勢平坦,地質構造穩定,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農業有著良好的基礎和開發前景,農副產品十分豐富,盛產各種果蔬,其中優質大蒜、汴梁西瓜響譽海內外。

禹王臺區工業基礎較好,門類較齊全。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重要行業有搪瓷、化工、機械、儀表、醫藥、食品加工、電子、油漆、特種耐火材料、衛生潔具等。具有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開發的廣闊前景。轄區擁有布匹、五金電料、傢俱、裝飾材料、化工、油漆、農副產品等各類專業市場,是豫東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禹王臺區交通便利。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北鄰連霍高速公路。東鄰106國道。西距新鄭國際航空港50公里。鄭汴、開尉、開杞、開商公路四通八達。開封火車站、長途汽車總站位於區內中部,車站廣場為市內主要交通線始發站,為全市交通中心。通訊、供電、供氣條件完備,有豐富的礦泉地熱資源。

禹王臺區教育基礎較好。轄區內有省重點高中開封高中,市重點中學二十七中,市重點小學夏理遜小學、三裡堡小學、五一路一小。其中夏理遜小學是在教會基礎上於1951年興建的,由於偉大的國際主義和平戰士,加拿大友人蒂爾森·萊孚夏理遜大夫安葬於此,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國際主義和平戰士,1987年12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將該校命名為“夏理遜小學”。國家教委把該校定為“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和現代社會教育研究實驗學校”。最近又被國家教科所評為先進實驗學校。

為適應入世和產業轉移的新形勢,搶抓機遇,禹王臺區區委、區政府提出以開放引進、項目拉動統攬經濟工作全局,大力實施開放引進、工業強區戰略,投資建設了禹王臺工業園區,實行“零地價准入”等優惠政策。禹王臺工業園區佔地1500畝,南鄰310國道,北依馬家河,交通及排水非常便利。其中引進廣東資金8000萬元創辦的開封佛山紡織有限公司,規模6萬錠,一期3萬錠主體工程已完工,實現了當年引資,當年建設,當年見效。禹王臺工業園區必將成為禹王臺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吸引外商投資的一片熱土。

禹王臺區旅遊資源豐富:千年古塔——繁塔,是開封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築;千年古園——禹王臺,記載著大禹治水的英雄事蹟;著名的開封古城牆,見證著鐵馬冰河的征戰歲月......眾多的名勝古蹟,使禹王臺區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旅遊和度假勝地。

河南省開封市“禹王臺區”概況

禹王臺,又名古明臺,位於開封城外東南約1.5公里。是開封遊覽勝地,現闢為禹王臺公園。禹王臺最早叫吹臺,相傳春秋時代晉國著名盲人大音樂家師曠曾在此吹奏樂曲得名。古時的吹臺很高,到了明朝還有10米,周長百米,後來由於黃河氾濫,泥沙淤積,僅高出地面約7米。

西漢初年,漢文帝封其次子劉武於大梁,為粱孝王,封疆初都於大梁,後遷睢陽(今商丘)。樑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詩吹彈遊樂,為此又增築吹臺,並在吹臺興建殿字亭樓,種植名貴花木,修建成一座豪華的園林,稱為梁園,又稱兔園。入冬,梁園萬樹銀花,玉宇輝映,風景如畫,景色迷人,故“梁園雪霧”成為汴京八景之一。梁園後因戰亂而荒落。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在臺上建碧霞元君祠。後來,因開封屢遭水患,人們懷念大禹治水之功,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在吹臺上修建一座禹王廟,這座古臺從此就又叫禹王臺了。古吹臺的建築,在明清時期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禹王臺南臺階下面入口處,是一座門樓式牌坊,上寫“古吹臺”三個大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河南地方官何煟書寫。

今日禹王臺上,經過修葺後主要建築有禹王廟、三賢祠、水德飼和御書樓等。

禹王廟是座精巧的二進庭院,大殿內在明朝時所塑的禹王像,已不存在。現在殿內的禹王像是1982年重塑,高1.6米,雙手執圭,身穿龍袍,魁偉端莊。塑像兩側有兩副對聯,一副是“江淮河漢思明德,精一危微見道心”,另一副是:“而耕而粒去巢就廬萬代永頌王功德,斯世斯民飲水知源高臺重鑄禹金容”。東西牆上是磚雕壁畫,東邊是一副大禹治水圖,西邊是大禹行賞和樂耕圖,反映了大禹治水的功績。大殿北壁鑲嵌有清光緒年間河南巡撫劉樹賞摹刻的峋嶁碑,文字奇古,字體怪異,為書法愛好者所珍視。

三賢祠和水德祠是兩個小院,分別位於大殿東西兩側。三賢祠位於殿東邊,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為紀念唐天寶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適三位大詩人在此臺相會,飲酒賦詩,留下了《梁園吟》等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建。明代著名詩人李夢陽和何景明在開封活動時間較長,明嘉靖四年(1525年),為了增祀明代李夢陽和何景明兩位詩人,曾將三賢祠改稱五賢祠。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祠堂時,其匾額上仍是題“三賢祠”,水德祠位於大殿西邊,是明朝為紀念中國曆代治水有功的人而建。歷代對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有貢獻的人,在水德祠內部奉祀有牌位,祠建初期原祀有29人,以後逐漸增加到37人。

御書樓位於禹王廟南面,是清康熙皇帝為禹王廟寫匾額“功存河洛”的地方。此樓是為紀念皇帝書定御書及懸掛御書所建。現在匾已不存,樓房還在,樓下東壁嵌有康有為登吹臺時的詩作,字大如拳。禹王臺周圍有回廓環繞,壁上鑲嵌有大量的石刻題記。在禹王廟正殿後面,有座御碑亭,亭中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南巡開封吹臺時親筆寫的一首詩。

禹王臺區古吹臺下有環水河,名為蓮花池,是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開鑿的。古吹臺後有一水榭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禹王臺公園北面的蘋果園西南角有孫中山銅像和辛亥革命烈士墓。孫中山銅像是1929年馮玉祥在河南主政時所立,身高1.96米,原在龍亭高臺南面(臺前),後移於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莊嚴肅穆的青石陵墓。武昌起義勝利後,以開封為中心的河南人民積極響應,以同盟會員張鍾端為首準備武裝起義,由於機密洩漏,張鍾端等11人遭清廷鎮壓而壯烈犧牲。烈士遺骸於1934年移葬開封南關,因禹王臺是盟員當時的自由的活動中心,所以1981年遷葬於此,名為辛亥革烈士墓。

此外,公園內外還有景亭、劇場、花園、葛花廊、廣場、電動飛機、綜合大型滑梯等娛樂設施。整個公園花木繁茂,層巒疊翠,佈局精巧,環境幽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