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的,魏國的擴張方向應該怎樣為最好?

5 個回答
微史春秋
2019-04-30

帶領魏國成為戰國時期最先強盛而稱雄的魏文侯已經為魏國找到了最好的擴張方向。

這個方向便是西面的秦國。

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的,魏國的擴張方向應該怎樣為最好?

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分晉,以魏國所處的位置,東面有齊國,南面有楚國,北有趙國,西面是秦國,可以說魏國地處中央,是四戰之地,容易遭受別國攻擊。

位置不佳,也就造成了魏文侯的憂患意識,魏國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推行變法以圖富強的國家。

以魏國的地理位置來說,東齊南楚都是老牌的諸侯國,他們底蘊雄厚,不是魏國可以招惹的,當時的魏國可選擇的方向只有兩個:北與西。

魏國的北面是趙國。

三家分晉時,趙國分得了晉國最多的土地,這也與當時的趙氏實力最強有關。

三家分晉後,趙魏韓三家有一段時間的內鬥,趙國想聯合魏國消滅瓜分韓國,而面對虎視眈眈的趙國,韓國也想聯合魏國消滅趙氏,魏文侯對此都沒有答應。

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的,魏國的擴張方向應該怎樣為最好?

趙國是個強鄰,魏韓都很清楚不能與趙國聯合以消滅另一國,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對抗趙國。至於是聯合消滅趙國,那是不現實的,因為趙國實在太強了。

所以單憑魏國想對付趙國那是不可能的,即便聯合韓國也無濟於事。因此魏文侯沒有選擇向北擴張。

事實上,魏文侯採取外交手段,使得三家沒有內鬥,還要聯合以求生存,因為,三家分晉其他老牌諸侯國並沒有承認,周天子也沒有承認,三家如此犯上行為是容易激起公憤的。

齊國和楚國不好惹,趙國也是如此,便只有向西發展了。

這時候的秦國分明是個弱國。

秦國從秦靈公去世後,出現了“四代亂政”,內政混亂。

從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開始,魏國開始攻秦,先是西渡黃河在少樑築城建立攻秦據點。再到以吳起為帥打破兩國在河西的僵持局面,攻佔河西多地。

秦簡公不得以遣使齊楚,希望兩國攻魏,以減輕秦國壓力。齊楚兩國也見有機可乘,攻打魏國的幾個城池,但是魏文侯不為所動,繼續攻魏。

最終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吳起成為第一任郡守。

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的,魏國的擴張方向應該怎樣為最好?

為了抗擊魏國的入侵,秦簡公在東境修築長城,這是戰國時期最早的長城。

到了秦惠公時期,曾率領五十萬大軍攻打魏國,意圖奪回河西之地,但是仍為吳起擊敗。

直到吳起離開魏國前,秦國都沒有機會奪回河西之地。

只可惜魏武侯繼位後,在很多方面遠不如其父魏文侯。

他懷疑吳起,致使吳起奔楚,後來的公孫鞅也不得重用,離魏去秦。

魏武侯在發展戰略上也出現了問題。

趙魏關係破裂,兩國兵戎相見,為以後的兩國長期火併埋下隱患。

東面的齊國和南面的楚國也因為魏武侯而成為魏國的強敵。

魏武侯參與“田氏代齊”,搞掉了舊的齊國,但是他沒有想到,他幫助的田氏建立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新齊國,這個齊國很快強大起來。

戰國初期魏國是最強大的,魏國的擴張方向應該怎樣為最好?

而南面的楚國在得到吳起之後,開始變法也再次強大。

這使得魏國再攻打秦國的時候,有了太多的後顧之憂,向西發展已經失去了良機。

秦國此時的“四代亂政”也在魏武侯的干預下結束。秦惠公去世後,魏武侯幫助之前因亂政逃到秦國公子師隰回國繼位,是為秦獻公。魏武侯本想以此控制秦國的,但是沒有想到繼位的秦簡公回國後開始效法魏國,很快國力發展,漸漸扭轉了被魏國處處壓制的悲慘局面。

环林珠宝
2019-04-30

魏國生產力比較強但是地域比較狹窄,空間比較小,而且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強國。應該先從其中最弱的西方突破先滅秦國滅秦之後聯合齊韓削楚,奪取漢中,然後轉攻巴蜀和河西走廊之地,擴大生存空間,然後與楚講和,到此先收手,發展生產。韓國較小,又被魏包圍,應該以政治手段牽制,同時與東方諸國保持聯橫關係,待天下有變其餘幾大國發生滅國戰時,則再謀大業,奪取天下。比如五國伐齊,燕被齊滅,燕趙大戰這樣的機會一定要把握住。假設五國伐齊時開始出手,出最多的兵,爭奪話語權,佔用齊國後搶佔出海口,自己要中間一點的地,切斷南北各國交通,將齊國較北的地方分給燕趙,要偏心給趙製造燕趙矛盾,較南的地方分給楚,隨便分個地給韓國,然後在回師路上順道滅了小韓國。趙國軍力強,應盡力與趙交好,先收拾兵多而無用的楚國,充分利用楚國內部貴族的矛盾,各個擊破消滅楚國,發展南方,待燕趙爆發大戰則揮師北上,反戈一擊攻打趙國,最後剩下一個最混的燕國就不堪一擊了。之後南平百越,北卻匈奴,西開西域,東滅東胡

逆袭的NPC
2019-05-01

這個不太好回答,歷史的構成是必然性和或然性的有機結合。歷史不會重來,所以大家言之成理即可。

一般認為, 在戰國初期,魏國國力強盛的時候,應該西取秦地,然後東向以爭天下。這種想法很大程度是受“秦國最後成了贏家”的影響。彷彿秦國統一了六國,秦國所處的地方也就成了風水寶地,誰佔了誰就能發達一樣。

殊不知,在當時即使秦國自身而言,也想著搶佔東方的肥沃土地、大量的人口,誰也不想守著西陲一隅終此一生。

秦國地處偏遠,土地狹小,國力不強,對東方諸國構不成強勢的威脅,況且魏文侯得到了吳起這一傳奇名將,盡得西河十五城,對秦國的那點兒地方確實看不上眼。

如果要單獨要問魏國的擴張方向,肯定是要向經濟基礎更好、人口更多的東部或南部進行,而非貧瘠的西部。因為在冷兵器時代,只有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口,才能保證國力的持續強盛。

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六國,是因為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制定了長遠的戰略規劃,並且堅定不移地推行百年。改革是發展的最強動力,這一點在2000多年前就得到了證實。

所以,魏國如果想笑到最後,也只有進行大膽徹底的改革,消除積弊,發展新生力量。不然的話,即使魏國在戰國初期就滅掉了秦國,又能如何呢?如果抱殘守缺,死守著舊制度不放,遲早還是淪為歷史的炮灰。

野人无所谓
2019-04-30

軍事上有金角銀邊鐵肚皮的說法,而魏國處在中部地區,周邊強敵環伺,地緣上極為不利。從戰略上看 ,可以這樣處理:外交上與關東五國交好,採取守勢,尤其與趙韓同為故晉之地,應該與其交好,結為盟友。然後全力向西發展,進攻秦國。此時秦國尚弱,而魏兵強馬壯,可全力謀得關中為後方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之後再走秦朝崛起的老路。

反正我玩遊戲都是這麼玩的.

幸福最重要753
2019-04-30

魏國有吳起的時候最強,秦國最弱,應該先滅秦,後方穩固了才能對抗東方五雄!兩線作戰,兵家大忌!同時還得靠外交,不能叫五國聯合!要各個擊破!沒有幾代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因為戰國七雄的差距不算太大!秦始皇還是靠六代國君的努力,再加上用反間計收買敵國內奸才完成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