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10 個回答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2-02

魏惠王其人,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能才庸君”。這種君王,大多極具才華,常常誇誇其談,表現的聰敏多謀,其實志大才疏、外寬內忌、氣量狹小、多欲少斷,後世如漢元帝、袁紹、宋真宗、明崇禎等都是這一類人。他們非常具有迷惑性,當時常常被世人誤認為英主,直到最後大家才發現,這種君王越聰明越可怕,因為他們自以為聰明,而聽不進任何意見,若整個戰略方向都是錯誤的,則他們越努力、越上進、越勤政,最後就敗的越慘,死的越快。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而與他同時的秦國國君秦孝公就不一樣,他比較低調,但非常務實,並且正是從魏惠王的眼皮子底下挖來了天才商鞅。更可笑的是,當時魏國丞相公叔痤幾次三番向魏惠王舉薦商鞅,並表示若不能用則必殺之,魏惠王卻不僅不用,甚至連殺這個人的興趣都沒有。可笑可笑,麻木如此,當真諷刺。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魏惠王另一個重大缺點是,隨性而至,沒有穩定的戰略規劃。作為一個強國,必須要有明晰的戰略決策,但魏惠王顯然沒有,並且也沒有穩定的軍事目標和外交策略,一會兒打楚,一會兒要打趙,一會兒要打秦,一會兒又要打韓,而且隨隨便就被商鞅、孫臏等人忽悠,缺乏獨立的戰略思想,總之就是一團混亂。而秦國的戰略就非常單一明確:弱則退保函谷關變法圖強,進則東出韓魏遠交近攻,這才是釐清亂局統一天下的王道!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圖:魏惠王給秦惠文王駕車


第三,魏惠王缺乏意志力,馬陵之戰後,魏惠王就像變了一個人樣,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此後在位二十多年,除了失敗,竟然再無任何可圈可點之處。《呂氏春秋》一書甚至記載,魏惠王在晚年甚至有將王位禪讓給國相惠施的想法,也不知是真是假。

君山话史
2019-09-25

魏惠王魏罃是個挺有本事的人,但是魏國地處四戰之地,最終在秦齊趙韓的輪番打擊下,從一流強國掉到二流國家。

對於魏惠王的早年,一般讀者不是太熟悉,我就來詳細說說。國家很多,線索很雜,大家耐心看。

1、魏國內戰與趙韓的武裝干涉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病逝,魏國爆發權力內戰。內戰雙方是公子罃(魏罃)與公子緩(魏緩)兩兄弟。在兩人打得不可開交時,韓國與趙國突然出兵干涉。公元前369年,韓、趙兩軍夾擊魏罃,雙方在濁澤(即涿澤)展開大戰,魏軍大敗。魏罃的主力被韓、趙聯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

眼看韓、趙聯軍就要大獲全勝,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發生:韓國與趙國兵團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地撤軍了。原因是在如何處置魏國一事上,韓懿侯與趙成侯兩人意見不統一,最後不歡而散。

大難不死的魏罃開始轉運了,他糾集其黨羽,對國內反對派勢力發動致命一擊,殺死政敵公子緩,武力統一魏國,是為魏惠王。而後,他發動對韓、趙兩國的報復戰,先是在馬陵擊敗了韓國軍隊,又在平陽之戰中力挫韓、趙聯軍。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2、秦國的進攻與魏國遷都

三晉分裂為兩大陣營,一為魏國,一為趙國與韓國,兩方相互攻伐。此時,西方的秦國乘機擴張。公元前364年,秦國兵團在大將章嶠的統領下,殺入魏國。在內戰中實力大衰的魏國無力憑藉一己之力抵擋秦軍,魏惠王不得不分別向趙、韓兩國求援。為了對付秦國,趙、韓兩國出手相救,三晉聯軍與秦軍戰於石門。然而,秦國兵團大敗三晉聯軍,斬首六萬級。

公元前363年,秦軍又一次大舉出擊,進攻河西。趙國出手相救,與魏國聯手挫敗秦軍。然而,魏惠王不僅沒有對趙國感恩戴德,反而發動對趙國的戰爭,奪取列人、肥邑兩地,直逼近邯鄲城。

魏惠王的忘恩負義惹怒了趙、韓兩國。公元前362年,魏與趙、韓聯軍戰於澮水以北,把韓、趙軍隊打得丟盔卸甲,大敗而逃,趙國將領樂祚被俘。魏軍長驅直入,攻取趙國的皮牢。

很顯然,魏惠王魏罃並沒有充當三晉領袖的資質。當年魏文侯魏斯對待趙、韓兩位兄弟,推心置腹,以誠相待,“三晉一家”的信念毫不動搖,這是他取得赫赫武功的根本。如今魏罃把這個根本拋諸腦後,需要的時候利用韓、趙作為抵擋秦國的盾牌,不需要的時候就大打出手。吃了悶虧的韓、趙兩國互相通氣,既然魏國無情,也休怪我等不義。

在接下來的秦國攻略河西之戰中,韓、趙兩國拒絕出兵相助,魏軍遭到重創,秦軍收復繁龐城,在河西爭奪戰中,已經佔據了上風。面對咄咄逼人的秦國,魏國已經沒有優勢可言了。隨後魏罃做出兩個重大的決定:第一,在西部邊陲修築長城,以抵禦秦軍的入侵;第二,將首都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往大梁(今河南開封)。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3、四戰之地,打不完的戰爭

魏國在西線的收縮,令韓國陷入尷尬之境。

沒有魏國當擋箭牌後,韓國根本擋不住秦國的進攻。韓昭侯打不贏秦國,便動了魏國的主意。他鋌而走險,對魏國中部發動猛攻,奪取屯留、長子、涅等地,幾乎把魏國攔腰截斷了。

公元前357年,魏國大軍反客為主,進攻幷包圍韓國宅陽(河南鄭州北)。孤軍奮戰的韓國抵擋不住,被迫與魏惠王簽訂城下之盟,韓昭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只能臣服於魏罃。自此,韓國與魏國的戰爭告一段落。

三晉中的韓國已經屈服於魏國了,可是趙國仍舊囂張。趙國發動侵衛戰爭,接連攻取衛國的漆地與富丘,衛國政府無力承受巨大的壓力,向趙國投降。由於衛國是魏國的小嘍囉,魏惠王視其為趙國向魏國的挑釁。

魏惠王當即點兵十萬,以龐涓為統帥,同時糾集小嘍囉宋國、衛國的軍隊,殺向趙國,長驅直入,包圍邯鄲城。根據《戰國策》的紀載,魏惠王在發動邯鄲之戰時,魏國總計“帶甲三十六萬”,兵力可謂雄厚矣。

趙成侯不得不緊急向楚國、齊國求援。

魏、趙之間的戰爭,很快演變成為一場世界大戰。

很快,齊國出兵,以“圍魏救趙”之計,孫臏大破魏師於桂陵。不過,此役齊軍並沒有完勝,魏惠王以大哥的身份指示韓國出兵參戰。公元前352年,韓國兵團捲入戰爭。齊國遠征軍儘管取得桂陵之役的勝利,但自身的損失也不小,而對新銳的韓國兵團,無法抵擋,在襄陵被韓國軍隊擊退。此役的結果,在《竹書紀年》中有簡單記錄:“(魏惠)王以韓師敗諸侯師於襄陵。”齊國的攻勢被遏制住了。

齊魏交兵,秦國再次成為得利者。秦國商鞅率領大軍對魏國的西線發起凶悍的進攻,目標是魏國的舊都安邑城。自從魏惠王遷都後,魏國在兵力的配置上是東重西輕,精銳部隊全集中於東線,在西線面對秦國人一波接一波的進攻,已是難以抵擋。魏惠王無力派出強有力的部隊解安邑之圍,在秦人的圍困下,這座魏國的舊都終於舉白旗投降。

秦國人的黑手伸向河東,魏國在河西的地盤岌岌可危,越發勢單力孤。為此,魏國加大了河西的防守力度,擴建長城防線,南起鄭縣(今陝西華縣),越過渭水,沿著洛水東岸修築長城。

此期(公元前354年到352年)的戰事非常複雜,魏國三大戰場同時奮戰:北線戰場以魏國的勝利而告終,攻破趙國首都邯鄲城;東線戰場齊國桂陵之役中重創魏軍,但韓國的參戰使魏國穩住了陣腳;西線戰場則是魏國的一片潰敗,秦國奪少樑、取安邑。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4、改寫魏國霸業的兩戰

公元前344年,魏國與韓國反目成仇,魏惠王出兵攻打韓國,魏韓戰爭爆發。此時魏國的總兵力已經膨脹到了大約七十萬之多。在魏軍的步步進逼之下,韓昭侯被迫向齊國求援。

公元前342年,齊國遠征軍大舉出動。這次援韓的戰略與上次救趙的戰略如出一轍,並不直接救援韓國,而是進攻魏國,兵鋒直指大梁城。孫臏又一次光芒四射,在馬陵之戰中殺死魏軍名將龐涓,接著又殲滅魏師主力十萬,俘殺統帥太子魏申。這一戰,魏國最精銳的部隊毀於一旦。

魏國在馬陵之戰慘敗,令秦國又有可乘之機。

商鞅親率一支遠征軍,殺入魏國。在這場戰爭中,商鞅極盡陰謀手段。鎮守魏國西疆的公子卬是商鞅的老友故交,商鞅寫了一封書信,差人送到魏軍兵營,誘騙公子卬前來。公子卬還真信了商鞅的話,動身前往秦國兵營,打算罷兵會盟。誰知到了秦營後,公子卬被生擒。統帥被俘虜,魏國軍隊群龍無首。商鞅果斷地對魏軍發動致命一擊。這一戰,魏國人慘敗,伏屍數裡,血流成河。

此役對魏國的打擊力度,堪比孫臏所指揮的馬陵之戰。這兩大戰役,使魏國在東、西兩線全部遭到慘敗,魏國的霸業就此泡湯。魏國的強盛始於魏文侯,經魏武侯而終結於魏惠王。後世學者雷學淇曾這樣評論說:“惠王之敗於齊、秦,此盛衰一轉關也。”,此後,“齊威奮起於東夏,秦孝起於西陲”,天下重心,由魏國分移到齊國與秦國。

小伙子别放弃啊
2019-09-20

魏惠王可能會寫雄才大略這幾個字,但是他絕對和這幾個字挨不上邊。也說不上大智若愚,因為他確實挺糊塗的,沒幹過多少聰明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如果能好好玩,魏國一統天下也未可知。

根據魏惠王的一生,我們完全可以寫一部《昏君是怎麼練成的》。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當時的魏國是戰國時期第一個霸主,當時打得秦國差點滅國。在魏惠王之前魏國已經進行了軍事化改革。也就是職業化軍人,這就是吳起變法的成果。製造出了“魏武卒”這一戰國時代早期的職業武士軍團。其他國家還都是非職業軍人,也就是民兵。將領更是厲害的不行,龐涓孫臏都是魏國的。可惜啊可惜,這麼多人才偏偏不加以利用,生生的給擠兌走了,識人不明真的是個大問題。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經濟上更是厲害了,其他國家除了齊國富一點。其他國家根本不能跟他比,魏國一直都是主要貿易的集散地,而且農業非常發達。

戰略上小瞧秦國,最後致使秦國慢慢強大。最後被秦國打得都搬家了。自己兒子也沒培養好,公子卬就是傻蛋。

戰國時期,大爭時期。有的國家成天盼望來幾個人才來輔助自己,魏惠王可好,曠世奇才在他眼裡就跟大白菜似的不值錢。孫臏被陷害跑了,跑到齊國,然後滅了龐涓。龐涓死了以後,手裡就沒將才了,你就不會多攢幾個人才麼!

還有張儀,和商鞅。尤其是商鞅有多厲害我們都知道,因為商鞅秦國才能變法富強,慢慢的一統天下。可惜這些人才,魏國都沒有把握住!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魏惠王,說你是昏君一點都沒委屈你,真不知道你諡號中的“惠”字是怎麼來的。

歡迎大家的精彩點評,大家的點贊關注都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谋士说
2019-09-19

魏惠王與雄才大略根本沾不到一點邊,他與其爺爺魏文侯比起來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朕史認為魏惠王不識人才,不辯忠良,在關鍵時刻就掉鏈子,他純粹就是一個糊塗君主。由於在位時間太長,魏國就是毀在了他的手裡。

魏國是三家分晉當中最強大的一個諸侯國,戰國初期魏文侯魏斯建立魏國以後,任用李愧變法,使魏國率先強大。經過三代的努力,魏國已經成為戰國首個霸主。魏文侯死後,兒子魏武侯繼位,想任用吳起做大將,結果遭到宰相公叔痤的排擠,吳起跑到楚國,從此楚國強大起來,開始逐鹿中原,飲馬黃河。所以魏國,人才流失從魏武侯就已經開始,然而到了他兒子魏惠王繼位以後,魏國的人才流失情況更加嚴重。比如我們熟知的商鞅、孫臏、張儀、范雎等跑到哪裡哪裡強大,魏惠王就是不用他們,把人才拱手讓給了別人。

商鞅早年在魏國宰相公叔痤手底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商鞅是個人才,病重時推薦商鞅接替自己的位置。魏惠王認為商鞅地位低,跟他也不熟所以不用他。後來,商鞅去了秦國,被秦孝公所用,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從此逐漸強大。一舉收復了河西,逼得魏國遷都大梁。

孫臏就不用說了,此人與魏國大家龐涓是同門,開始龐涓出於純潔的友誼邀請孫臏到魏國做官,結果發現孫臏太優秀。所以,龐涓也排擠孫臏,孫臏差點被魏惠王殺掉,龐涓假惺惺的求情,孫臏被削掉了兩塊膝蓋骨,才苟且活了下了。後來,孫臏逃到了齊國,在馬陵之戰不僅僅將龐涓幹掉,魏國霸權從此也衰落了,淪為二流國家族,直到滅亡都沒有回過神來。

可以說,商鞅和孫臏這一文一武魏惠王都錯過了。都是因為,被害,反過來將魏國打殘了。他錯過了商鞅和孫臏就算了,像張儀和范雎這樣的人才他也錯過了。除了這些人,連魏國貴族都逃到了秦國。魏國本來是人才發源地,結果成為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國家。所以,魏惠王與雄才大略根本沾不上邊,他就是一個糊塗蛋。

Man139876657
2019-09-28

魏國是戰國時第一個崛起的強國,魏國崛起後,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單挑打敗魏國,後來魏國修煉衰落。個人覺得原因有一下幾點,一是魏國改革不徹底,戰國開始後各個國家都開始改革,而魏國在改革後雖然國力有所提升,但是國家對改革的認識不夠深刻,意志不夠堅定,造成改革不徹底的結果,雖然改革讓魏國強大,但是舊勢力依然存在,無時無刻不再破壞改革成果。二是自身認識不充分。魏國之所以能夠崛起很大程度上在於其繼承了晉國原來最好的土地,而魏國稱霸也是建立在三晉同盟的基礎上,魏國強大後,沒有認識到三晉同盟的重要性,在自身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破壞三晉同盟,使自己成為四戰之地。第三國家策略不夠明確,一會想滅國統一,一會想稱霸,國策不堅定,為自己召來禍端。魏國其實是有機會統一的,其做法第一堅定改革,堅決消除舊勢力,加強中央集權,走強國路線。二堅決維護三晉同盟,甚至為了三晉同盟可以放棄自己的一些利益,作大事不拘小節。三維護三晉同盟的前提下逐漸結交齊國,要明確三晉同盟是根本,結交齊國是發展。四堅決消滅秦國,擺脫四戰之地。首先魏秦是世仇,而且秦國窮,諸侯不會造成恐慌,對此可以放棄衛國和中山國,將他們賣給趙韓齊,從而換取滅秦的國際環境。五入蜀,四川是天然的糧食倉庫,奪取四川也就奠定了統一的基礎。我認為魏國想要有所作為三晉同盟是基礎,破壞三晉同盟正是魏國最大的失策,而不滅秦也是養虎為患!

漩涡鸣人yy
2019-09-27

作為一個四戰之地,作為一箇中原地區稱雄稱霸的霸主。魏惠王絕對不合格。

其實這一點近代的歷史可能更加具有借鑑意義,要想尋求答案,必須得從現如今世界第一超級強國美國開始說起。美國人打仗有一個特點,國會要求你任何一分錢都不能浪費,一顆子彈打出去,你要讓他還兩份子彈的價格!哪個國家打仗都不害怕,但是他也害怕沒完沒了的打仗!在戰爭之中你不斷的被消耗實力,即便你坐擁金山銀山,最後也會被揮霍一空。

回到那個時代,秦國為什麼能夠最終統一天下,就是因為商鞅變法以後,司馬錯例行軍事上的改革,要求軍隊作戰,不能夠再講究以前什麼道德仁義,總之一句話搶土地,搶人口,壯大實力,是軍隊出擊都必須搶奪一定的土地人口回來,這才算打仗,這才是打仗。

魏惠王那打仗算打仗嗎?有人得罪他了,二話沒說,開戰,打打到他服為止,打到他向我認錯,撤兵回來,之前打仗所搶得的所有土地資源全部還給他就算他認錯之後有良好的態度,我重新賞賜給他的!

這樣的打仗方式,你即便擁有天下第一強軍的魏武卒,你的軍隊活生生被消耗完畢了!而且魏國在最巔峰的時候,三條戰線同時開戰!你能力很強,是不是你很能打是不是我六個國家輪流起來,我耗死你你怕不怕?就這樣,昭然若揭的目的,魏惠王竟然沒看明白,還命令自己的軍隊不斷的投入戰爭不斷的去消耗!發現自己的軍隊全打光了,這仗還打個屁呀!魏武卒最後的力量喪失在了河西之戰裡面,餘一個四戰之地的國家來說,沒有了軍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你什麼都不是,這也就是為什麼長平之戰結束以後我們說趙國必將滅亡,為什麼軍隊就是他生存下來的資本,沒有軍隊,你這個國家連存在都是一個疑問。

同時做為一個四戰之地,魏國並沒有一個所謂的穩固的大後方,為了守衛他的四戰之地的中原地區,它的軍隊必須得迫不得已的投入戰爭!圍魏救趙,龐涓之所以想不出辦法來對付,就是因為魏國的這個地理條件沒有一個險關來守衛它的富庶地區,敵人一旦出兵你的心腹之地你就必須得率領軍隊回去,這樣的國家如果說一天到晚的打仗的話,這個國家離亡國也差不到哪兒去了。

同時,魏惠王還拋棄掉了原先他之前的魏王所致定下的一條國策,那就是聯合三晉一起對抗其他國家,他有遠大的志向,可它沒有部署計劃的那種能力,自己還有那麼一點兒小家子氣,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就比如說商鞅,商鞅這個人當時有人已經向他建議,把他給殺了,殺人不過頭點地,他還是一個王啊,但是他就是沒殺商鞅,商鞅就是一個書呆子能幹什麼用?多聽別人的勸,多把自己的脾氣給壓一樣,和許魏國還有救,至少不會在他手裡。敗亡的這麼快。

除此以外,魏惠王活的時間太長了!人總是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使用老東西總不捨得放手,魏王也是如此,他的希望仍然還是使用自己以前的一批老手下,至於說削尖了腦袋想要進來的那批年輕人,魏惠王是看不上眼也並不希望使用它們,愛的人佔據著茅坑不拉屎,然後新一代的人又上不去,最後人才大量流失,這才是為國為什麼前期有那麼多的人才儲備,最後全部跑光的原因,階層已經固化了,底層的人沒有辦法沒有特殊的渠道去上位這一下子有遠大抱負的人,自然就是不甘心寄人籬下,自己活生生給其他國家輸送的人才,而且自己還不落好。

綜上所述,魏國的沒落,魏惠王得佔六成的原因,當然,其餘的四成,那就是此乃戰之過,非我之罪。

大意觉迷
2019-09-21

魏惠王時代實際上是三晉同盟正式走向瓦解的時代。趙魏韓“三家分晉”的歷史進程雖然早在公元前453年三家攻殺智伯之後就開始啟動,但直到五十年後,三家大夫才升格為諸侯,而此後三晉依然能夠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領導下結成同盟關係。換句話說,從三家分晉開始到三晉諸侯正式走向分裂對抗,經歷了上百年。魏惠王的上臺本來就是一次三晉內鬥,趙韓兩國本來打算擁立自己的代理人,卻最終被魏惠王化解危機。此後,魏國與趙國的矛盾便開始激化。而魏國圍困邯鄲,就是魏惠王試圖用武力來一統三晉的努力,顯然這是一次冒險的歷史行為,一旦魏國吞併趙國,韓國無力抵抗魏國,必然會屈服於魏國,那麼魏國將組建為新的晉國,如果真是如此,魏國必然將具有雄霸天下的資格。但齊國的介入打亂了魏國的霸業,從此之後,魏國不得不面對來自四方的軍事壓力,再也難以樹立統一天下的雄心了。

才子八怪
2019-09-20

魏惠王應該是一位志大才疏的君主!

首先在用人方面,丞相公叔痤曾向魏惠王大力舉薦中庶子衛鞅,認為衛鞅有經天緯地之才,如果不能善加任用,則必殺之以絕後患。但魏惠王剛愎自用,沉浸在戰國霸主的美夢中遲遲不願醒來,對公叔痤的建議不聞不問。後公叔痤病逝後,衛鞅向西投奔秦國,推行變法,秦國崛起!魏惠王卻重用公子卬、太子申等王室貴胄,此二人專一聲色犬馬,並無治國理政才能。名將龐涓雖有能力,卻嫉賢妒能,將前來魏國拜訪他的軍事天才師弟孫臏誣告後搞成廢人。孫臏去了齊國後,先後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指揮齊軍大破魏軍,魏國賴以稱霸的魏武卒在這兩次戰役中幾乎損失殆盡,龐涓和太子申也死於馬陵道。縱橫家張儀、範睢,都是魏國人,卻不受魏惠王賞識,人才就這樣白白流失掉了。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其次,魏惠王缺乏危機意識,醉心於宮闈狩獵,喜聲色犬馬、珍饈美饌、珠寶古董、錦衣華服,一副富二代做派,儼然一個不思進取、唯貪圖享樂的太平君主。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最後,魏國地處中原,雖土地肥沃,卻為四戰之地,無戰略縱深,國民不能得到充分地休養生息,只能以戰養戰,卻敗多勝少,越打越弱,此乃魏國衰落又一原因。

戰國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為何魏國卻最終衰落?

爾虞我詐的戰國時代,容不得半點遲鈍,所以,魏惠王更適合做個富家翁!後魏國在秦、齊、楚以及短期崛起的趙國幾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衰敗是必然的!

我是“才子八怪”,期待您的關注!

成不了灰的蜡烛
2019-10-04

魏惠王就好比一個如日中天的大公司的總裁,有一天CEO公叔痤推薦一個畢業生衛鞅,說這個人經過我面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魏惠王問“這個衛鞅是985,還是211啊”,公叔痤答“他是普通本科……”,“那就算了,我這裡985,211都排著大隊呢”,於是衛鞅去了秦國……

毛吧老哥
2019-12-12

魏惠王離雄才大略差了十個秦惠文王!魏國四戰之地,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趙,都是當世強敵。要想突破這種地緣弱勢,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已有的兄弟趙韓兩家,集中力量突破一個方向,從而贏得發展空間。可魏惠王倒好,自恃魏武卒的雄壯,不僅與秦齊楚開戰,連先輩打理好都兄弟韓趙都不放過,他不完蛋還真是沒天理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