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裡鳩摩智的人物形象怎樣?

《天龍八部》裡鳩摩智的人物形象怎樣?
5 個回答
木然
2017-06-05

鳩摩智本是吐蕃國佛學大宗師,有道高僧,他每隔五年在吐蕃國開壇說法,聽者甚眾,受到吐蕃國佛界眾僧的崇拜和追捧,且因武功高強而被封為護國法師,地位十分尊崇,可說是佛學界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可就是這樣一個對佛學有著深厚禪修的大宗師卻被“武障”所迷,在江湖上爭雄鬥勇,幾乎要成為禍亂之源。可他最終在一口泥井中頓悟,成為了歷史上對佛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大德高僧。
鳩摩智本來已經是當世一流武學大師,可他並不滿足,以為憑著自己的武功實力就可以去挑了擁有“六脈神劍”的大理天龍寺和擁有“易筋經”的中原少林寺。在天龍寺,他表面上是要以少林寺的“七十二門武功祕籍”交換“六脈神劍”劍譜,實則是要硬搶,他憑著不知從什麼地方學得的逍遙派的“小無相功”表演少林寺絕技,令未練成“六脈神劍”的天龍寺枯榮大師等高僧無法抵擋,枯榮大師無可奈何地“六脈神劍”劍譜毀去。本已經令天龍寺十分難堪的鳩摩智並不因取勝而收手,而是將絲毫不會武功卻悟性極高、在現場即學會“六脈神劍”的段譽捉去,表面是因此段譽記有“六脈神劍”劍譜要將他送到蘇州好友慕容博墳前焚化,以感謝慕容博生前相贈少林寺“七十二項武功祕籍”,實則任是要逼段譽寫出“六脈神劍”劍譜,終因阿朱阿碧相救而無功而返。
在西域高僧波羅星劍學少林武學遭拘禁後,其兄哲羅星邀清涼寺神山大師等人來挑起事端,恰好丐幫幫主莊聚賢又來少林寺爭武林盟主,可說在少林寺危機重重之時,鳩摩智突然現身少林寺,他雖然是一有道高僧,卻霸氣十足,一派不滅少林誓不罷休的架勢,沒一點參禪修道、佛門弟子“四大皆空”的形象,他欲以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征服少林群僧,取少林寺而成為武林領袖,他的一項項表演確實令玄慈等人大為折服,自愧少林寺眾僧武學並不能超過鳩摩智所學。就在這攸關千年少林寺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虛竹卻發現他所表演的並非少林神功,而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並以自身的“小無相功”與鳩摩智比武,竟讓鳩摩智在敗相已成之時用匕首刺傷虛竹,後又被靈鷲宮梅蘭竹菊四女所制服,可說是顏面掃盡。
少林寺無名老僧在點化慕容博和蕭遠山之時,不僅指出鳩摩智所練並非少林功夫,而是逍遙派 的“小無相功”,還指出他因練少林功夫貪多,加上本末倒置地習練“易筋經”,致身體已大受損傷,已經走火入魔,大難已在旦夕之間,可他此時深陷“武障”而不能自拔,對少林無名老僧的忠告置若惘聞,在老僧給眾人講法的時候,又出手以“火焰刀”之功將段譽打為重傷。
在西夏國國都靈州一枯井旁,鳩摩智練功走火入魔被慕容復說破,他惡性陡現,失卻了寶相莊嚴的高僧之相,在將慕容復打入枯井後,自己也陷入了走火入魔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狂暴狀態,致此他仍不迷途知返,在那本搶來的“易筋經”掉入枯井中時,他仍然伸手去抓,就這樣他掉入了枯井中。段譽和王語嫣在這枯井中昇華了愛情,鳩摩智在這枯井中因瘋狂之後而欲殺人之時,被段譽吸去了全部功力。此時,鳩摩智坐在汙泥之中猛然頓悟:“老衲雖在佛門,爭強好勝之心卻比常人猶盛,貪、嗔、痴三毒,無一得免。卻又自居為高僧。貢高自慢,無慚無愧。如來教導佛子,第一是要去貪、去愛、去取、去纏,方有解脫之望。我卻無一能去,名韁利鎖,將我緊緊繫住。今日武功盡失,焉知不是釋尊點化,叫我改邪歸正,得以清淨解脫?”
  這一來,鳩摩智大徹大悟,終於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後廣譯天竺佛家經論而為藏文,弘揚佛法,度人無數。其後天竺佛教衰微,經律論三藏俱散失湮滅,在西藏卻仍保全甚多,其間鳩摩智實有大功。
  臨去之時,鳩摩智將那本曾經視為至寶的武林武功至尊“易筋經”交給段譽,託他轉交少林寺。

南木之心
2017-06-05

鳩摩智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虛擬角色。原型是北宋時期譯經大師鳩摩羅。

鳩摩智人物形象:(一)天子聰穎,武學奇才。鳩摩智在小說中可謂是練武奇才,能夠小無相功推動少林七十二絕技,達到以假亂真,連少林方丈,諸位高僧都看不出來。能夠以道家內功強練易筋經。段譽故意教錯其六脈神劍,竟然能以自己武學天賦將其練成功。(二)為武痴狂,來到中原經常找人挑戰,挑戰過天龍寺,少林寺,慕容復,喬峰等眾多高手。(三)懂禮數,修養很好,自稱“小僧”,尊重強者。

鳩摩智結局:在西夏國王招親期間,鳩摩智意外跌落一口枯井裡,同時因走火入魔而狂性大發,一身內功剛好被段譽的“北冥神功”吸走。鳩摩智武功盡失後,卻因此而大徹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鑽研佛經,成為一代高僧

鳩摩智名言:南慕容早已不堪一擊,簡直是浪得虛名

沒我鳩摩智算什麼英雄大會、能跟平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沒有幾人

能夠和小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沒有幾人”

沒想到少林的絕技要到小僧的手上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老游59
2017-06-05

大雪山大輪明王一出場,排場夠大,天龍寺一眾高僧顏面盡失,為了天龍寺的“六脈神劍”,一個佛家弟子,“有道高僧”,享譽天下,卻是個痴心武學,貪得無厭,巧取豪奪,視人命如草芥,(要把段譽活祭),真是愧為高僧了,(畢竟是西域蠻子)

一個修行多年的大德高僧,把佛家的修行戒律忘得一乾二淨,又貪!又痴!又嗔!名纏利困,被慕容博利用而不自知,沒有半點佛家慈悲度人的菩薩心腸,虛榮心膨脹,卻自持武力去解散佛家重地少林寺,讓本教顏面丟盡,用道家的小無相功驅動少林七十二絕技,打得少林高僧個個灰頭土臉,狼狽不堪,陷入尷尬之際,要不是虛竹出面,才挽救了少林的地位。

鳩摩智天資聰穎,武學奇才,貪多,亂吃補藥,但一直就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藏經樓的掃地僧揭示他練武功已經走岔道,三大穴道已經出現症狀,再修煉了易經筋更危險時,他還剛愎自用,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毫無虛心請教的念頭,還要去偷襲段譽,,是一個十足的惡僧!後來在西夏招駙馬時,為了吐蕃國的鬆贊王子,不知又打了各路多少好漢,喪心病狂了,連慕容復也打,最後,要不是段譽吸走了他的內力,他一定因走火入魔一命嗚呼,

正因為鳩摩智失去了那些,他才獲得了新的生命,最終才能真正成為一代高僧!那些武功,祕籍,金錢,珠寶,名譽,地位,,盡是過眼雲煙,人們都變成了它們的奴隸,糾纏不休,終其一生帶進棺材。

大博歌
2017-06-07

金庸一貫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但他筆下的宗教人士,倒不是一律是好人,鳩摩智就是 一個很有趣味的例子。
  “大輪法王”鳩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既然為法“王”,地位自是尊貴無比,他的 尊貴,是以很具體的方法表現出來的,首先,他的隨身用具,無一不是極盡華貴,到天龍寺 去要脅人交出“六脈神劍”譜,書信竟是銀字金箋,精工鑲嵌,本身就是珍貴的工藝品一 件。他用來裝慕容博抄錄的少林絕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黃金打造的小箱,這人的金子未免太 多了。
  用具奢華,他個人亦詞藻華麗,吐屬高雅,配合尊貴身分。最重要的是,他既是“法” 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稱。鳩摩智果然“寶相莊嚴”,他“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 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明珠寶玉,自然生輝”,使人看不一會,便生出“欽仰親近之 意”。
  他表演“拈花指”,“只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臉 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輕彈……但見他出指輕柔無比,左手每一次彈出,都像是要彈去右手 鮮花上的露珠,卻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臉上則始終慈和微笑,顯得深有會心。”暗含“拈花 微笑”之意,何其情雅柔和。
  他對佛法,博學精深,一進門便道出了枯榮大師所參枯禪的來歷;其實他不但博學精 深,根本就是聰明之極,領悟力奇高。
  但是金庸越把他的外表談吐學識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襯托出他“金玉其外、敗 絮其中”,一切富麗堂煌的包裝之下,鳩摩智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婪卑鄙的人。 他口口聲聲說要討到六脈神劍的劍譜,完全是為了憶故人情,但事實上,他的目標是以 這本劍譜,去換取到“還施水閣”閱覽更多武功書籍的利益。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絕技, 還貪圖更多,金庸小說之中,對武功最貪心的人非他莫屬。《神鵰俠侶》的金輪法王是鳩摩 智的前身,但鳩摩智比他更金玉其外,因此也顯得更虛偽。

娱乐回忆录
2017-06-06

鳩摩智只是喜歡學武愛顯擺罷了,最喜歡別人看到他的絕世武學然後說,你真的太強了,我們根本不是你的對手,我們好怕怕~不知道你們有沒發現,鳩摩智全書沒有殺一個人,天龍全書高手除了掃地和明王幾乎都開過殺戒,就連主角都大開殺戒數次。不過鳩摩智肯定也不算什麼好人,人品還是很陰險的,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不過他似乎想辦什麼都沒辦成,就顯得萌點十足~金庸估計也很喜歡這角色,最後也給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