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10 個回答
普鲁士之魂
2019-01-06

戈培爾對納粹黨的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或許這樣問更好一點吧。戈培爾是納粹德國的宣傳部長,名副其實的洗腦毒瘤,文化忽悠部部長。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戈培爾1897年出生於萊茵蘭的一個紡織中心,家裡還算是比較殷實。在1921年獲得了海德爾堡大學哲學博士的學位,還專修了歷史,文學,藝術,兼修了拉丁文和希臘文。

戈培爾最初不是希特勒派系的,他起先追隨施特拉塞,其加入希特勒派系後首先被任命為柏林的納粹黨區領袖,任務是從柏林選民中為納粹黨爭取到更多的選票,而當時柏林市民更傾向於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在此過程中,戈培爾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利用自己的報紙——《進攻報》大肆煽動群眾,同時也對希特勒競選總統以及打敗競爭對手接任總理的過程提供了助力。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在希特勒接任總理後,戈培爾的職權和任務也都擴大了,多了很重要的媒體封殺和文化獨裁,因為此時的他在希特勒支持了已經有了這樣的權力,比如副總理巴本1934年6月17日的馬爾堡演講,由於提出新聞自由,反對納粹恐怖統治的觀點,因此被戈培爾迅速封殺,禁止廣播演講的錄音,也禁止報紙提及。

文化獨裁就是納粹化,因此焚燒了不少作家的書籍,德國文化被侷限於納粹文化了,在其指導下1933年9月22日成立了德國文化協會,規定如下——為了推行德國文化的政策,必須使各方面的創造性藝術家都集合在國家領導下的一個統一的組織中。不僅必須由國家決定思想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發展路線,而且還必須由國家組織和領導各種專業。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同時作為宣傳部長的戈培爾,不僅僅負責對內宣傳,同時也負責對外宣傳,比如1936年柏林運動會期間。戈培爾就負責組織了一場“意大利之夜”的宴會,目的是給外賓展現德意志民族在納粹領導下團結快樂,健康友善的形象。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電臺和電影也是作為納粹政權的宣傳媒介,用來給人民洗腦。

戈培爾對納粹德國的影響是深遠的。

比如德國潛艇官兵只允許收聽英國娛樂節目廣播,比如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的人會在國內宣揚其事蹟,並被做成明信片,比如給德國軍人和人民消遣的電影——往往是宣揚納粹軍人的,比如隆美爾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希望不久後影院中播放的影片是——隆美爾征服埃及。

這些規定和文化宣傳都是在戈培爾的指導下完成的。

世界真的很大
2019-01-24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戈培爾結婚時,擔任他的男儐相的,是希特勒。同時,他又被後世稱為“塑造希特勒的人”、“無敵宣傳家”。納粹黨和希特勒能登上權力巔峰,戈培爾高效和深入人心的宣傳機器功不可沒。他對希特勒的影響和對第三帝國的作用,由此可見。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出生於1897年的戈培爾,與希特勒相識於1924年。在讀了希特勒《我的奮鬥》之後,他完全被希特勒的政治藍圖吸引,因他的才華而折服,認為只有希特勒,才能拯救一戰失敗後的德國。在1926年的一次黨內會議上,戈培爾和希特勒都發表了演講。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從此,戈培爾將自己的忠誠完全獻給了希特勒,不但把希特勒當作自己的偶像,還開始在各種場合持續神化希特勒。而希特勒,也無比賞識並信任戈培爾。1928年,希特勒任命他為納粹黨的宣傳部長,從此成為希特勒核心圈子的人物。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戈培爾自己,就是一名演講高手。由於他的演講總是讓聽眾群情激昂,引發街頭械鬥和對猶太人的襲擊,1927年,柏林警察局禁止他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講一年。禁令到期後,戈培爾繼續為納粹黨和希特勒不遺餘力地造神。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1930年,納粹黨內,由戈培爾負責全國選舉事務。戈培爾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宣傳、造勢、拉票運動。他以鋪天蓋地又藝術效果極佳的商業廣告,宣傳納粹的政治主張。他安排並陪同希特勒,乘坐印有“全德國的領袖”字樣的飛機,在全國巡迴演講。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他組織的集會、遊行,規模一次比一次大。他要求所有集會、遊行、紀念活動,場地必先佈置,路線必須先勘察,必須整齊有秩序,必須有響亮振奮人心的集體演唱和呼口號環節。他還利用電影、廣播劇、話劇等多種手段,宣傳納粹的各項主張。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他是很早意識就到,希特勒發表演講時的聲音,和平時講話的聲音完全不同。他和希特勒一起,探討如何將聲音的魅力發揮到極致。他為自己和希特勒的演講設計一切細節,包括入場的時間和方式、燈光的明暗、牆上的橫幅、演說時的語速、語調、停頓的時間和姿勢。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除了希特勒,戈培爾自己也到處發表演講,還將這些演講灌成唱片、印成小冊子,在各種場合播放、大量散發。他策劃了在自己和希特勒的生日,向德國民眾免費發放留聲機和收音機,這些在當時德國屬於奢侈品的東西。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有歷史學家認為,納粹黨從一個不起眼沒有影響力的小黨,僅用10年時間,就打敗了另外68個黨派,成為議會選舉中得票數最多的單一政黨,戈培爾的策劃、希特勒蠱惑人心的演講,功不可沒。在希特勒掌權之前和之後,戈培爾除了神化希特勒,就是將納粹的意識形態裝進每一個德國人的腦子裡,排除其他意識形態。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二戰爆發以後,戈培爾的另一項工作,就是控制信息,讓國內人民知道的,只是納粹希望他們知道的信息。此時的希特勒,已不再醉心於發表演講,也很少在公眾面前露臉。因此,戈培爾成了他的代言人。所以,當戰敗的結局不可避免時,戈培爾和希特勒一樣,只能選擇自殺。

方圆论坛
2019-02-08

方圓論壇觀點!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德國政治家,演說家。在二戰擔任納粹德國宣傳部長,主要負責宣傳工作,被稱為“宣傳天才”“納粹喉舌”是希特勒的親密戰友。同時也被外界認為是“創造了希特勒的人”。二戰時期德國之所以上下一心一直對外,戈培爾功不可沒。同時戈培爾也對希特勒無比忠誠,直到希特勒生命最後一刻,戈培爾都陪在希特勒身旁。在希特勒自殺後不久,戈培爾就毒死了自己的六個孩子並在希特勒自殺的地下室外面自殺了。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戈培爾效應”就是由戈培爾所提出的。戈培爾認為,謊言也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百次之後就會變成真理。戈培爾的這個理論和我國的“三人成虎”的這個道理非常類似。就是通過不停的心理暗示使得對方認同你的觀點意見。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戈培爾的厲害之處在於他能挖掘每一個人的思想最深處,把每一個人的思想轉變成戈培爾需要的思想。他能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是黑的。如果戈培爾沒有遇上希特勒,那麼他肯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或者心理學家。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相信卡梅隆拍攝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大家都看過,即使沒看過也聽說過。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戈培爾領導的德國宣傳部也拍過一部《泰坦尼克號》

戈培爾的本意是要拍設一部嘲諷英國腐敗無能的影片,從而提升國內的士氣。這部電影保留所有泰坦尼克號的必備情節,比如船長收到前面有冰山的警告依舊命令全速前進,船上的救生艇不足,一些收到賄賂的船員帶著富人逃生。不過僅僅如此戈培爾覺得還依舊無法體現英國人的無能。所以德國的編劇隨意添加了一些比如泰坦尼克號是為了打破最快跨越大西洋的記錄才會讓船加速前進,從而導致的車禍。除此之外,還添加了一個“正義凜然”的大副和一些“理性善良”的船員。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就是為了體現血統高貴的德意志人在面對災難時的無所畏懼和英國人的驚慌失措形成對比。最終耗費了400萬馬克,也就是相當於今天差不多1.8億美元才拍攝出來。但該部影片從未在德國上映,總是會在上映的時候遇到各種問題。比如轟炸之類的事件。但在法國和匈牙利卻贏得了一致好評。最後直到二戰結束德國分為東德西德後,大家才發現了這不神奇的電影。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二戰時期與其說是希特勒凝聚了德國,還不如說是希特勒發掘了戈培爾,戈培爾替希特勒凝聚了德國。整個德國國內在戈培爾的宣傳下,士兵一直都是認為,自己在為國家為人民二戰。德國人民對於希特勒更是無比的忠誠。有人說戈培爾在遇到希特勒之後就再也沒有說過真話。戈培爾一輩子說盡了謊言,但有一點他一直沒有說謊:那就是他永遠忠誠於元首。戈培爾一生唯一一次違背希特勒的命令就是在希特勒自殺前要求戈培爾繼續戰鬥,但戈培爾還是選擇帶上家人一同殉葬元首。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miaomiao791
2019-01-04

問題提很奇葩,接爾對德國有巨大貢獻同時,那必是對世界人民的巨大犯罪,大待600萬猶太人也因此而死!

保羅.得瑟夫.戈培爾,德國政治家,演說家,希特勒上臺,他擔任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長,被稱"納粹喉舌"希特勒用對了人,他協助希特勒開始吞併和侵略別國,希特勒的罪惡,他也要分一半!他以鐵腕維護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體制。1923年法國比利時佔領德魯爾區時,1924年,他聽到希特勒的演講,加後入納粹黨,可以說納粹黨和希特勒的出現,應歸功於英法協約國給德國人造成的傷害一一一《凡爾賽和約》!正如福煦元帥所講,那只是暫時的休戰!1933年,在國會選舉中納粹黨獲得百分之四三點五,成為第一大黨,希特勒交給他第一個任務一一反猶。戈培爾制定《公民服務法》禁止猶太人從事教師,公務員,銀行等高端行業,建立猶太人區,然後將他們送們集中營威毒氣室,將他們的財物存進一瑞士蘇黎士銀行,洗白後從國際市場購買武器設備!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长江一口
2019-01-25

《希特勒是如何讓群眾點讚的》

21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面臨著許多共同問題:比如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思想文化與道德衝突,邪惡專制與民主正義。只有對比過去,才不會讓歷史悲劇再次發生。

法西斯宣傳部長戈培爾有句名言:“宣傳只有一個目標:征服群眾。所有一切為這個目標服務的手段都是好的。”

而在宣傳征服群眾前,得先個征服宣傳者。

1933年9月22日,成立德國文化協會,總部設在柏林,戈培爾任協會主席。該協會下設德國美術協會、德國音樂協會、德國戲劇協會、德國文學協會、德國新聞協會、德國廣播協會、德國電影協會。凡是在相關領域中工作的人,都必須加入相關協會,並且這些協會的決定和指示具有法律效力。不聽話者不得食。對於“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協會可以拒絕接受他們為會員,已經取得會員資格的,可以開除他們。這樣,通過德國文化協會對整個文化活動的集中控制,就可以“純潔”出一支效命於納粹政權的文化隊伍。這支隊伍不能不充當納粹政權宣傳的主力軍,不能不充當納粹政權有組織的忽悠事業的馬前卒。

文化藝術成了權力的婢女。幾千萬德國人能夠看到什麼樣的美術作品,可以欣賞到什麼樣的文學作品,可以觀賞到什麼樣的戲劇電影,能夠收聽到什麼樣的廣播,看到什麼樣的新聞等等,這一切都取決於納粹黨的好惡。馬克·吐溫可以在美國經濟騰飛之際出版《鍍金時代》,可托馬斯·曼這些人在納粹德國沒有容身之地。現實題材中,滿是荊棘和陷阱,那就寫點歷史吧,第三帝國的歷史題材作品一枝獨秀。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歷史題材的作品照樣會觸犯納粹的禁區。1933年柏林焚書,為什麼要把艾米?·路德維格和沃納·黑格曼的作品付之一炬,堂而皇之的旗號就是:“反對偽造我們的歷史,玷汙歷史偉人,捍衛我們往昔的尊嚴!”

一旦文藝成為政權的附庸和工具,退化就不可避免。不過,希特勒、戈培爾們並不是笨蛋,他們也不想德國的文化藝術“退化”得無人問津。相反,他們希望藝術性和納粹化能完美結合,不僅德國人喜聞樂見,就是全世界也喝彩。希特勒親自邀請德國著名女導演裡芬施塔爾出馬,就是例子。裡芬施塔爾拍攝的《意志的勝利》,成功地將納粹政治藝術化。戈培爾稱讚它“成功地擺脫了陷入簡單宣傳的危險”,將偉大時代的激越旋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

“各家報紙都受到指示”

納粹德國常常被人貶為極權國家。何謂極權?最通俗的詮釋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換言之,權利無所不管,一切事務都要以權力意志為轉移。

不過,就媒體而言,納粹政權的無所不管,並不意味著第三帝國的文化事業都是國營或黨有。恰恰相反,報刊電影等等,都可以私人經營。私有不見得就等於自由。納粹政權可以利用私人的錢為自己的事業服務。

比如對於私營電影公司而言,一切投資都是民間的,可是是否可以公映,審查權卻牢牢地攥在戈培爾的“教化與宣傳部”手裡,不是有錢而是有權才是大爺,這樣一來,不僅國庫的錢可以直接供納粹政權使用,就是民間資本,也間接地為納粹當局所用。至於是否叫座,用不著納粹黨操什麼心,因為它沒有自個掏錢賠本賺吆喝的風險。

自然,因為這種管制,難免會有納粹電影上映觀眾未必買賬的情況發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納粹德國的電影業一片蕭條。畢竟,投資者在商言商。為了利潤,他們會竭力在納粹當局容許的框框內發揮自己的才幹,儘可能地迎合觀眾的欣賞口味,換言之,會有管制之下的畸形繁榮,畸形創造。

控制報業,也並不需要所有的報刊都是納粹黨辦。即使是報刊為私人創辦和所有,但是,通過購買、清洗、控制股份、審查、停刊等手段,都可以有效地達到操控的目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納粹黨或黨內個人擁有或控制的報紙,只佔全部報紙銷量2500萬份中的三分之二。伏斯日報》是德國最主要的報紙,地位有如《泰晤士報》之於英國,《紐約時報》之於美國,它創刊於1704年,可是在1934年4月1日,這家發行了230年的自由主義報紙,被迫停刊。另一份世界馳名的自由主義報紙《柏林日報》,雖然不像《伏斯日報》那樣被直接要了老命,可是它的老闆在1933年春被迫出讓自己在這家報紙的股份。《法蘭克福日報》是德國第三大自由主義報紙,它在清除了猶太老闆和編輯後繼續出版。軀殼尚在,魂魄已散。

那些在納粹淫威中倖存下來的報紙,知道小命捏在納粹當局手裡,它們為納粹黨服務的忠心程度,甚至比納粹黨黨有的報紙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一來,納粹黨不用大包大攬就把所有的報刊都一手統到自己的名下,無須為所有的報紙的虧盈付費,就能夠讓所有的編輯記者都得先當納粹黨的文奴,所有的報刊都得跟納粹黨保持一致,否則編輯記者就沒法在新聞出版這個行當裡幹下去,報刊就沒法存活。

戈培爾對新聞的管制,細緻入微。當過駐德記者的夏伊勒這樣寫道:“每天早晨,柏林各日報的編輯以及德國其他地方的報紙的記者,都聚集在宣傳部裡,由戈培爾博士或者他的一個助手告訴他們:什麼新聞該發佈,什麼新聞要扣下,什麼新聞怎麼寫和怎麼擬標題,什麼運動該取消,什麼運動要開展,當天需要什麼樣的社論。為了防止誤解,除了口頭訓令外,每天還有一篇書面指示。對於小地方的報紙和期刊,則用電報或信件發出指示。”

納粹當局自己也心知肚明,這種指令見不得人。於是,堂堂第三帝國的教化和宣傳部就如黑幫一樣偷偷行事,把每天規定的這也不能報道那也不能評論的指令,當成納粹黨國的祕密。按照納粹德國刑法典的規定,“洩露國家機密者,處死刑”;“以洩露為目的,而著手取得國家機密者,處死刑或無期重懲役”。

納粹當局的這兩項規定,可不是個虛張聲勢的稻草人。1936年,夏伊勒在日記裡就提到,因為偶爾把戈培爾每天向新聞界下達的一些密令副本給過外國記者,德國《波森日報》的一位先生被判處死刑,後來又被減為無期徒刑。

在這樣嚴厲的新聞管制下,一份份報紙勢必變得索然寡味。戈培爾和德國新聞協會主席阿曼曾要求,編輯們不要把報紙編得那麼單調劃一。可那是誰之過呢?《格魯恩郵報》的編輯埃姆·韋爾克指責說,報刊之所以變得乾巴巴,是因為宣傳部的官僚主義和高壓手段。韋爾克這下可摸了老虎屁股。這份週刊受到停刊三個月的處罰,而韋爾克自己不僅被戈培爾撤了職,還被送進了集中營。

“灌輸納粹黨學說比生產重要”

納粹上臺之初,德國的收音機普及率不高,一時間也沒法讓家家戶戶都很快擁有一臺收音機。於是當局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下達了集體收聽廣播的命令。大夥在一起收聽廣播,誰也不能把耳朵塞了起來。因此,國民們連耳根清淨的自由都沒了。而且,許多廣播節目被安排在上班時間播出,在播出的時候,人們必須放下手頭的工作收聽廣播。

即使廣播的時候你是在咖啡廳或者餐館,那也不會成為漏網之魚,因為像餐廳、咖啡館之類的所有公共場所,都必須配備收音機。而對於行人來說,街頭的揚聲器照樣會把納粹黨的聲音傳送到你的耳朵裡。從這個角度而言,納粹政權確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當時,沒有哪個國家有德國那麼密集的無線電覆蓋度。

要命的是,這種廣播往往不是一兩分鐘就能夠完事,希特勒這些人的演說,動不動就長達兩三個小時。如果把全國的人因此花費的時間累計起來,那會相當於浪費多少個工時!

可納粹當局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在戈培爾看來,“灌輸納粹黨學說比工人們的生產更重要”。否則,即使德國財富再多,人民再怎麼幸福,可要是政治跟納粹黨毫不相干,這對戈培爾這些納粹領袖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無線電波跟報刊不同,一份外國報紙或雜誌禁止在德國發行,一般人是無法看到的,而電臺就不一樣了,如果不能進行有效地技術干擾,一家英國電臺的廣播,柏林人也可以收聽到。為此,第三帝國就把收聽外國電臺視為一種嚴重的刑事犯罪。

夏伊勒在1940年2月的日記裡提到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一名德軍飛行員的母親接到通知,說她的兒子已經失蹤並被認定死亡。可是幾天後,英國廣播公司公佈的德國戰俘名單裡卻有她的兒子。次日,有八個朋友和熟人來信告訴她這個消息。可是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這位母親向警察告發了這些人收聽敵臺,於是他們全都被捕了。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裡,還有幾個人敢輕易接受和傳播戈培爾們不喜歡的信息?在恐懼中自我收斂,就會自然地成為一種生活常態。如此一來,戈培爾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隨意操縱輿論了,而他的西洋鏡永遠不用擔心被人公開戳破。國外到底是怎麼回事,比如人家是怎麼看待希特勒德國的,這類的信息是否可以傳播,以怎樣的形式傳播等等,都是納粹當局說了算。

相比戈培爾部長心裡也清楚,謊言重複一千遍,也不會成為真理,但謊言如果重複一千遍而又不許別人戳穿,許多人就會把它當成真理。因為謊言的陷阱到處都是,人們不掉進這個陷阱,就會掉進那個陷阱。極權政治之下,只存在掉進陷阱的次數多少和深淺問題,而不存在百毒不侵之人。

不過,第三帝國宣傳部炮製的那些政治謊言,到底真正征服了多少德國人的內心世界,只有天知道。因為在政府欺騙人民的地方,人民往往也會用欺騙政府來保全自己。在極權政治裡,有時候很難分清到底是誰在騙誰。1943年2月8日,戈培爾在玻璃體育館的演講,贏得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可是在第三帝國,大人物對黨徒或百姓講什麼不會贏得熱烈的掌聲呢?領導人放個屁都是重要講話。

當戈培爾對聽眾說:“你們願意打一場總體戰嗎?如果有必要的話,你們願意打一場比我們今天所能想象得到的更為全民化更為極端化的總體戰嗎?”聽眾報以狂熱的迴應:“願意!”在這種場合,不想進集中營就不會說“不願意”。可在離開講臺時,戈培爾卻對心腹說:這些聽眾真是一群白痴,“假如我對這幫傢伙發問,是否願意從哥倫布大廈的樓頂上往下跳的話,他們也同樣會吼‘願意’的。”

其實,對戈培爾的演說,何嘗就不可能也有聽眾在心裡譏笑他:真是個白痴!我們一鼓掌他就以為我們真的支持他!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必須歡呼雀躍,一副十足的腦殘模樣。

為了更好地蒙人,納粹德國有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比如,對於隱瞞和掩蓋真相的一個理由就是,如果如實地公開披露,會損害國家的威望,為英法等西方國家提供了攻擊德國的口實。

這種是非顛倒的邏輯,卻為一些對“德國”情意綿綿的忠誠國民所接受。他們認為,對納粹的抨擊就是對德國的抨擊,作為一個德國人,他們感情上接受不了,揭露何批評德國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傷害他們的感情。結果,被當局當猴耍了還覺得自己是愛國呢。

這樣的國家,不瘋,那才怪呢。

注:在1945年4月蘇聯軍隊進逼柏林時,儘管戈培爾依舊在柏林捍衛首都,但他也清楚帝國的覆滅馬上就要來臨了。4月30日,希特勒自殺,戈培爾也在不久後和妻子一起自盡,也許是由於忘我的宣傳工作,戈培爾在自盡前毒死了自己的六個孩子,他認為孩子如果淪落蘇聯人的手裡,將會受到思想上的毒害。據說給這個六個孩子注射毒藥的醫生,在完成這項“工作”後,幾近昏倒。

縱觀戈培爾的一生,他利用德國一戰失敗的消極思想,成功的把整個民族引上了一條不歸路,也毀滅了自己的家庭,一生得意洋洋煽動別人的他,何嘗不也是騙了自己呢?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戈培爾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為什麼?
百夫长24
2019-01-24

戈培爾說:沒有祖國,你什麼都不是。戈培爾為獨裁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人類所有獨裁國家貢獻是巨大的。

emwm2009
2019-01-05

其實,希特勒能成功建立第三帝國,除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德國社會激烈動盪的原因之外,和希特勒用人有很大的關係。在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成立的初期正是德國在一戰中戰敗而導致的整個德國社會從世界第一的高處猛然跌落的時期。由於需要支付鉅額戰爭賠款使得德國本來已經被戰爭拖得精疲力竭的經濟狀況更加惡化,面臨著崩潰的危險。社會上各種黨派,各種矛盾尖銳對立,而魏瑪共和國的統治集團軟弱無能,根本不能擔負起重振德國的重任,在這種情況下,就給了納粹黨以可乘之機,由於納粹黨的理論圍繞在德意志民族優越論的周圍進行重整德意志過去的輝煌的宣傳,同時主張要有強有力的不可置疑的領導力量來讓德國擺脫目前的頹勢,因此,這一系列的論調得到了包括哲學博士戈培爾在內的眾多德國人的擁護和支持。這時的戈培爾在看完希特勒的演講後決心死心塌地地跟著他走下去了。由於戈培爾的哲學底子和極富煽動性的言論,使得很多不同階層的民眾都聚集到納粹黨的周圍,因此,戈培爾得到了希特勒極大的賞識。在希特勒的納粹理論體系中,戈培爾出了不少力,也使得希特勒對戈培爾更加倚重。大家都知道,納粹黨原先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微末小黨,能在幾年之內迅速擴大為議會第一大黨,某種程度上就是依靠蠱惑人心的宣傳和大量失業人口進入軍工企業從而找到工作解決了吃飯問題有關。在當時,歇斯底里的宣傳,為擴軍備戰而大量擴大生產的要求,重整德國往日榮耀的美好前景互相交織在一起,普通人根本無法辨別這種“繁榮”是與戰爭,死亡伴隨在一起的。而要讓大量的民眾心甘情願並意氣風發的為希特勒的擴軍備戰工作,就需要一支得力的宣傳隊伍,藉口重塑德意志第一,第二帝國的輝煌要求德國民眾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第三帝國,而德國老百姓由於戰後長期的失業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現在根本沒有人會考慮今後究竟如何,再加上戈培爾領導的宣傳部門的宣傳引導讓德國人認為為帝國勤奮的工作不僅對自己有利,而且有利於國家的振興。這是戈培爾對納粹在希特勒擔任總理後的“重大貢獻”。很多準軍事組織,勞工陣線等組織都是在戈培爾的親自參與和組織下建立的,為希特勒將要發動的戰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所以說,戈培爾的宣傳部,施佩爾的軍備部,戈林或希姆萊的黨衛軍(包括武裝黨衛軍,骷髏部隊,蓋世太保)是支撐起希特勒除軍隊以外的最重要的統治力量。因此,戈培爾也成了納粹黨的主要核心人物。至於戰爭中後期戈培爾的鼓動,宣傳隨著納粹德國在各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而顯得更加蒼白無力了。

用户101466595563
2019-02-10

對有些國家貢獻大,比如宣傳部,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有這個部門?比如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是真理,被有些國家運用的如魚得水,對這樣的國家是不是貢獻很大?

不羁的风21608018
2019-04-05

他結婚,希特勒是證婚人,什麼關係

过眼云烟141293545
2019-01-04

戈培爾同志教導我們,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這是個有信仰,併為之獻身的傢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