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為什麼不被考古學術界承認?

如題
夏朝為什麼不被考古學術界承認?
10 個回答
曼陀罗30915160
2017-07-31

看到很多人都回答的很全面很專業了,我就隨便說說吧。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問什麼樣的會被考古學術界承認更合適。

首先回答問題,夏為什麼不被承認

第一,夏朝就是個傳說,有記載,但是相隔時間太長。等於什麼呢?等於你現在寫一本小說,莊夏商周。夏之前還有個莊,農業發展怎麼怎麼滴,社會結構怎麼怎麼滴,發表了。然後拿給史學家看,那肯定不認的。這純屬虛構。

其次,出土的證據不明確。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舉個例子:你說你國家有記載,那我國家也有記載,你5000年,我記載8000年!這是不是亂套了?那怎麼辦呢?根據出土文物來界定!當時的社會形態,風俗,工具的使用達到了什麼程度等等。這就叫證據。

最後,歷史是充滿爭議的,幾十年前的歷史都是如此,何況幾千年前?

三亚原产香料
2017-04-24

夏朝確實不被世界考古學界承認,包括西方考古、原蘇聯東歐考古、日本考古、拉美考古、非洲考古,簡單說吧,沒什麼人承認。為什麼?因為挖不出來足夠的東西。文明三要素城市、文字、金屬,必須要2個才算文明,缽缽罐罐算文化。現在夏朝一沒文字,二沒靠譜的金屬物品和城市(現挖的一些外國認為說不清是不是商朝的),目前是沒法被承認了。所以還要多挖挖,其實國外也普遍認為夏朝是有希望挖出來的。其實標準高點也不是壞事,韓國人隨便編歷史都8000年前了,就是一切靠傳說,完全不看文物,成笑話了

诗词美文世界
2017-06-01

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延續約471年,被商所滅。
夏朝為什麼不被考古學術界承認?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由於一直未能出土類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夏朝的存在性始終無法被證實。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蹟,不過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來釐清。
夏朝為什麼不被考古學術界承認?

夏朝為什麼不被承認的原因:我們中國歷史悠久,這個人人皆知。可是很多歷史學家都對夏朝的存在有爭議,這是因為夏朝的文字、青銅器尚未出土,要知道,文字和金屬器物的出現可是歷史學家判斷一個歷史古國是屬於“文明”還是“文化”的重要標準,而現在夏朝尚未證明擁有文字和青銅器,那也就無法說明夏朝是一個“文明”,只能算是部落聯盟。
夏朝為什麼不被考古學術界承認?

资治新鉴
2017-04-24

隨著二里頭等“先商”遺址的出土,有關《史記》所載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爭論也日益熱烈。儘管這種爭論已經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但就爭論水平來說,這些年來並無大的提高。除了某些技術環節之外,正方和反方仍然是各說各話,全無任何思想交流可言,更不用說能夠說服對方了。這實在是有點悲哀的。

我一直是堅定的“二里頭=夏”理論的支持者。最近一段時期來,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去了幾趟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趁工作之餘前往幾個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有幸和當地的研究人員就這一問題略作交流,結果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固有思想。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了什麼驚人的新發現,獲得了什麼關鍵證據,而是方法問題。夏朝為什麼不被考古學術界承認?

這場爭論的根源不在證據,而在方法,在思維模式。夏朝有無爭論的正反兩方都不應該為此承擔責任。

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把夏的問題和百年前商的問題簡單地等同起來了。在甲骨文尚未被學術界“發現”之前,國際上也曾經懷疑過商朝的存在。結果我們發現了甲骨文,發現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無人可以懷疑的事實。夏朝的證明應該也是這樣:發現文物——發現城市遺址——破譯文字——證實並完善古籍的記載。夏朝的證實過程難道會與此有什麼不同嗎?

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會回答:沒有什麼不同。

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可能錯了。

因為夏朝和商朝完全不同,夏朝和商朝之間的區別,遠遠大於商朝和周朝之間的區別。

而且,國際和國內學界對夏朝的質疑,與他們的前輩對商朝的質疑貌似相同,性質卻很不一樣。

質疑夏朝存在最有力的證據(雖然極少被提起),正是來自殷墟甲骨文本身。

殷墟甲骨文根本就不承認夏朝的存在!

甲骨文已經被破譯了一千餘字,其中沒有一個字可以被確定為“夏”。有些學者懷疑某些未被破譯的甲骨文是“夏”,但是未受廣泛支持。就目前已經基本確定的甲骨文來說,不僅沒有“夏”字,也沒有“冬”字。只有“春”和“秋”兩字。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先秦中國編年史書為什麼經常叫《春秋》——甲骨文裡沒有“夏”和 “冬”兩個字,說明商朝人只有“春”和“秋”兩個季節,每個季節6個月,兩個季節就是一年。不僅商朝人如此,和他們同時期、同緯度的蘇美爾人也是如此:在此緯度區間內,氣溫要麼熱,要麼冷,一年兩個季度足夠了。不熱不冷的過渡期很短,沒必要為1個月專門設季度

當然,也有人認為商朝人有四季,但不用“春”“夏”“秋”“冬”表示,而是用另外的字,在這裡就不討論了。

按照《史記》等古籍的記載,商朝的開國之君是湯,也叫湯武王,在甲骨文或其他古籍中也被叫做“大乙、天乙、鹹、唐、成湯、成唐、烈祖”等等。

在甲骨文裡,湯武王根本就不是商朝的開國之君,最多也就是一個“發揚光大”的中興之君,類似於清朝的乾隆。

湯武王難道不是推翻了暴虐的夏桀,從此得到各地諸侯的尊奉嗎?

很遺憾,甲骨文卜辭對湯武王的歌功頌德不少,但就是沒提到他曾經打敗過“桀”,推翻過“夏”。甲骨文裡不僅沒有“夏”這個字,也沒有“桀”這個字,甚至連可以懷疑的對象都不存在。

如果嚴格按照甲骨文的記錄來釐定中國歷史的話,自五帝時期之後,中國就只有一個王朝——神聖的、偉大的、千年一系的——商朝。 這個朝代從五帝之一的帝嚳 (帝俊)開始,綿延1300年左右,也就是大約從公元前24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而不是傳統上認為的從公元前16世紀才開始。

但是,如果商人故意曲筆,不寫自己曾經臣服過的夏朝怎麼辦?

從帝嚳(帝俊)開始,直到湯武王為止,大部分商人領袖都稱“王”:子契(玄王)、后土(“後”比“王”還要高一個級別)、王亥、王恆、上甲(微),等等。

反之,曾經臣服於商朝的周人則直到周文王末年“三分天下有其二”時才敢稱王。這就證明這些稱王的商人領袖從未臣服於任何勢力。

《史記》等古籍也並未說過商人曾經臣服於夏朝。

商人曾經臣服於大禹,倒是確有其事,甲骨文裡也多次出現“禹”字,顧老教授據說還因此講過“大禹是條蟲”(這個傳說大概是瞎編的,顧的原話是說“禹”字和蟲有關,並進而推論出當時流行蟲/蛇崇拜等等,這倒是很明顯)。

“禹”是受商朝人崇拜的,但他的後裔呢?

似乎根本沒什麼出息,始終被商人壓過一頭。

從《史記·夏本紀》就可以看出,五分之四的篇幅都在說大禹,剩下五分之一說他的後裔。四百年內他們就幹過這點事,而且怎麼看怎麼像編造的,因為它和《商本紀》的情節太相似了:

夏啟建立夏朝之後,夏朝總共出過3件大事,即有過氏滅夏、少康中興和夏桀亡國。前二件事可以合併為一件,它與有易氏殺害商王亥,爾後王亥之子上甲微在河伯的協助下攻滅有易氏(極可能就是《尚書》裡所謂的“有扈氏”),為父報仇的情節異常類似,甚至連時代也基本相同(公元前19世紀左右)。

夏桀亡國的過程似乎有許多細節,可是又都與商紂亡國的故事如出一轍:國王年輕時有才氣,立過功勞,然後驕傲自大,沉迷酒色,寵幸邪惡的王后和幾個壞蛋,諸侯甲勸諫被害,諸侯乙先被囚禁,然後被釋放,諸侯乙仁義明德,吞併鄰邦,最後討伐國王,國王一戰而敗,都城不守,戰爭就結束了,王朝就更迭了。除了個別細節之外,它們一模一樣。

難道一個綿延了四百多年的王朝,就留下了這麼點歷史故事嗎?甚至民間傳說也很少,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說大禹的。看來,就連古代的說書人和聽眾也對夏朝沒什麼興趣。

另外,殷墟也不是商朝的開始,而是隻代表著商朝的晚期。各種古籍都記載,商朝曾經多次遷都,而安陽殷墟是其中最後一個都城。

所以,年代比殷墟更早的二里頭遺址完全有可能是商朝前期的某座城市,因為商朝在公元前16世紀以前就存在著。這也是幾十年來最被懷疑的一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它是另一個方國,例如傳說滅夏的有窮氏部族的城鎮。

總而言之,按照甲骨文的記載,夏朝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是不被商朝人承認,而只被周人承認的。按照《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的祖先一直在夏朝當官,後來看到夏朝衰敗,才從山西西南部遷徙到陝西去自立山頭了。周人對夏人感情深厚,倒並不意外。

有夏禹,無夏朝,這似乎很難以理解。如果說少康、夏桀等夏朝君主都是後人憑空編造的,似乎更難以接受。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這段歷史。

古籍說夏朝雖亡,但其核心部族並未衰亡。一部分人跟著夏桀流放到鳴條,另一部分人跟隨王子獯粥北上,其後代就是匈奴。商朝武功赫赫,對外擴張不斷,不會和這兩支夏人的後裔失去聯繫,特別是此後日益強大的匈奴人。許多證據都顯示,夏朝其實也沒有在公元前16世紀滅亡,而只是轉移了陣地。不少考古學家都懷疑,夏朝的後裔便是商朝的勁敵“土方”,也就是《詩經》中所謂夏禹開創的“下土方”。直到武丁時期,土方對黃河流域的威脅才基本上被消除。

真正的學者畢竟是非常嚴謹的,和我交流的幾位老先生便是如此,他們嚴謹到不可思議的地步,所以雖然有許多有趣的觀點,卻不肯把它們寫下來。 實際上,反對將陶寺、二里頭等地陶符稱為“文字”的主要反對意見並非來自國外,而是來自他們。也許再過幾十年,下一代中國歷史和考古大師們考證起來會比較大膽一點?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向來是廣受推崇的學風,我沒有本事小心求證,只能在這篇小文的結尾作一大膽假設:

大禹死後,他的事業迅速瓦解,各個邦國雖然在文化和經濟上仍相當近似(與春秋時期相仿),但在政治上卻各行其是,而商人更日益強大。商王上甲微攻滅有易氏之後,已成為黃河流域的頭號霸主,湯武王更是在短期內吞併了大量邦國(《詩經》所謂“昆吾夏桀同日亡”),將商朝推向鼎盛。但是,夏人並未被征服,一部分西遷陝西,成為周人,另一部分北上山西、河北和內蒙,成為商朝的勁敵“土方”,與商朝形成了南北朝的關係。

因此,從商朝人的觀點看,夏朝並不存在(因為他們只承認大禹的領導地位,一位君主總不能算是一朝),在商朝談論夏朝屬於叛國行為,在土方談論商朝也是如此。武丁戰勝土方之後,周人不得不接受商朝的統治,但仍然不時地反彈,最終聯合各個反商勢力將商朝滅亡。從這個意義上講,歷時13個世紀之久的殷商天下,或許始終籠罩在它不願承認和談論的“夏朝”陰影裡。

歸根結底,夏朝究竟是有,還是沒有,恐怕並不只是一個學術問題,而主要是一個政治立場問題。

人,畢竟天生就是政治動物。

如果你覺得小編辛苦,就關注他吧
和谐大帝
2017-04-21

嚴格說,夏朝是不被歐美考古界承認,國內很多學者認可,但是夏商周斷代工程雖然有一些成果,但夏朝還是在國內外存在爭議,主要是缺乏考古證據。

考古學發現和研究古代的物質遺存,現在我們主要依靠考古來論證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標誌。這不只是中國考古學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考古學的普遍問題。對於考古學中的文明標準,國際上現在有一些通行的標準,這些標準是外國學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適合中國的情況,當然還需要進一步考慮,可是直到今天為止,我們國內學術界還是使用這樣的標準。這些標準在195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在近東考古和歷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權威的,這個研究所當時召開了一個“近東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會上有一位學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條標準,而後經丹尼爾補充,通過《最初的文明》一書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這三條標準是什麼?第一條標準就是要有城市,就是發掘出的遺址中應該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鄉村的對比和差別。這個標準還有量的限制,作為一個城市要能容納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個條件是文字,沒有文字的文明很難想象,因為沒有文字的發明,人類的思想文化的積累就不可能存留和傳播。第三個條件是要有複雜的禮儀建築,禮儀建築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經濟的原因而特別建造的一種複雜的建築。比如說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由克拉克洪歸納提出、經過丹尼爾推廣的考古學上的文明標準,就是這三條。他們說,由於古代遺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兩條就夠了,而在兩條裡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種,就可以認為是文明社會了。這個看法傳到東方,不管是在日本還是中國,學者都覺得有點不夠,提出來最好再加上一條,就是冶金術的發明和使用。現在在我們國內,冶金術被普遍認為是一個標準,那麼我們就有四條標準了。當然,這些標準是不是真正適合所有文明也不一定。例如文字作為文明判斷的基本標準尚且有爭議。美國哈佛大學考古學家烏爾頓經研究認定:瑪雅文明的繼承者——印加文明就沒有文字,僅採用奇普(結繩記事)記錄信息。

夏朝作為我國史書上最早的朝代,那麼“夏”算不算一個王朝?作為王朝,應該起碼在當時佔統治地位,無論是權力還是地域。近些年也發掘出來一些城池和建築遺蹟,在年代上早於商朝。但是沒有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和語言的實物考古證據,雖然在一些早期文明的陶器上也有一些類甲骨文的符號文字,但是數量太少,涵蓋面太小,不像甲骨文那麼成熟和廣泛。所以這是西方歷史學界不承認有夏朝的原因,只承認有一定規模的文明,但不認為是“夏”一個文明古國的王朝。

瞎搞学教授
2017-04-24

先不說國際,人家古希臘又有多少可信的。單看我國,當年集中了全國優秀考古學家,國家級重點“夏商周斷代”工程,結果全本連國家考評都沒過,也就是自己人這邊沒通過。

究其原因,大約在於目前出土的文物和歷史記載裡面,無法證明夏朝是個國家朝代而不是個部落、城邦之類的。

所以,不是說夏朝不存在,而是說目前不能確鑿證明夏朝是一個有律法有制度有體系的大一統國家。

再挖挖吧。

文化一起聊
2017-04-25

從黃帝開始算大約有4600多年,從夏朝開始算大約有4000多年。現在的問題是,沒有發現三皇五帝和夏朝的歷史遺蹟,所以國際上不僅認為三皇五帝是傳說時代,同時還認為夏朝也是傳說時代。

什麼時候開始進入文明時代?國際歷史學界有一個標準,有文字,有城市,開始使用青銅器就表明進入文明時期,文明時期也稱為歷史時期,什麼是歷史時期?開始用文字書寫歷史,有文字可考的時代就叫做歷史時期,歷史都是用文字寫的,有文字才有歷史,而沒有文字的時代就叫做史前史。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同時還要分清是不是傳說時代,因為文字出現的時間相對比較晚,各個民族在用文字敘述史前歷史的時候往往摻雜了很多神話傳說,如果這些神話傳說得到了考古學上的證據,就證明是真實的,就是歷史,反之就只能算作是文學作品,而不能算作是歷史書。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而最早的甲骨文是公元前1300年左右的甲骨文,這個時間點已經是商代中晚期了,甲骨文的發現可以證明中國古代史籍中關於商代的歷史是真實的,但是無法證明夏朝,並且目前所發現的甲骨文中沒有提到夏朝。這就引來了很多人對於夏朝的猜測,夏朝的歷史是不是傳說?如果夏朝的歷史是傳說,那麼中華文明只能從商代開始算了,商代的歷史從約公元前1600年至約前1046年,那麼這麼一來,中華文明實際上只有3600年。
於是中國考古學界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夏代的遺蹟並且要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但是很可惜至今沒有發現一處遺蹟可以確切的證明是夏代的遺蹟,也沒有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成系統的文字。
文獻中對夏朝的記載資料雖然很豐富,但是在考古學方面一直沒有多少突破,又因始終未能找到夏代的文字,所以學界一直質疑夏朝的歷史是不是信史。尤其是西方學術界不認可夏朝,所以國外的世界史教材和相關的著作介紹中國歷史的時候一般從商代開始寫。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到了國外翻開外文版的中國史著作會感到震驚,怎麼中國的歷史是從商代開始寫的?
自1959年開始,中國考古學家徐旭生率領考古隊開始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帶的“夏墟”的展開調查,但未能發現夏代的遺蹟,只有河南二里頭文化可以被認作是夏代的遺址,可是也沒有發現同時期的文字用來佐證,因而很多學者對二里頭文化是不是夏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多數人傾向於認為二里頭文化是早商文化,也就是說是商代早期的遺存,而不是夏代的遺存。
中國考古學家同時還在河南、山東等地尋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但是找到的都是一些刻畫符號,而沒有發現成系統的文字。
如此一來,國際上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就提出了一種假說,認為中華文明是西來的,這就是“中國文化西來說”,但是中國文化西來說同樣也得不到考古學的支持。
中華文明既然不是外來的,但是中華大地又找不到比商代更早的文化遺存(文明時代的文化遺存),於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就產生了諸多謎團。二里頭文化的刻畫符號,但還不能確定為是文字
中國學者一直堅信夏朝是信史,很多人認為以前之所以沒有找到“夏墟”是因為找錯地方了,尋找的範圍不應該侷限在河南、山東、山西和陝西等地,應該去南邊的長江流域尋找,有的學者甚至指出夏朝的遺存應該在雲夢澤一帶,夏朝很有可能是一個南方的王朝,夏人的活動範圍在今天的湖北、安徽等地,中心區域在雲夢澤,這就與大禹治水的傳說很吻合,大禹治水主要是治今天長江流域的洪水,大禹治水的很多故事傳說都與長江有關,因此夏人的活動範圍很有可能在長江流域,而不是在黃河流域。
锐C
2017-04-24

夏朝肯定存在,不光是古代文獻的記錄,還有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更主要的是最近考古的發現。近期在山西臨汾地區的考古發現更是發現了堯王的古城遺址,宮殿,祭祀臺,氣象臺等等,所以不但夏朝存在,堯舜禹都是存在的,是以國家形勢存在的。西方國家打壓中國文化歷史的事件比比皆是,但身為國人的我們,不能聽他們說不是就不是的,我們要更好的發展,弘揚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才能根深蒂固的把歷史融入到我們的血液裡!

506766329
2017-06-02

你的這個題目是有問題的。中國的考古學界基本上都承認有夏朝的存在,考古泰斗李學勤對此疑問曾經在媒體上斥責過那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國家曾經投入數億的資金歷經數年幾百位專家參與《夏商周斷代工程》,大量考古出土 多如牛毛的歷史文獻,都能證明夏朝的存在,偏偏有那麼一小撮人說不存在夏朝,是學術嚴謹嗎!《史記》《國語》就在那裡,只要你們這些無視夏朝的精英們不是在搞什麼陰謀就好。

至乐无如读书
2017-04-24

商的甲骨文裡沒有“夏”字。周人自認繼承了夏(夏周同源),周人也自稱夏。但到目前為止,沒有考古實物佐證!有些人認為是西方的標準就反對,但無論誰的標準,只要是科學的,就是對的!夏究竟有沒有,還有待考古學家的努力!自從考古大家蘇秉琦提出“滿天星斗說”之後,找夏,不能局現於傳統認為的地區,應開闊眼界,在全國範圍之內找,或許能有結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