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手機真的是高價低配嗎?

廣告效應嗎?
1 個回答

OPPO和vivo一直被扣上“高價低配”的帽子;但你沒有想到的是,或許正是所謂的“高價低配”才讓OPPO和vivo力壓華為,登上了國產手機第一的寶座。

步步高手機真的是高價低配嗎?

上圖的手機市場銷售增長曲線看,華為穩中有升但還是被OPPO、vivo超越,蘋果與小米則遭遇滑鐵盧;當然,這不免有三星和蘋果近段時間的問題產品緣故。

OPPO、vivo這些智能產品生產前,還是小霸王學習機的時代,28歲的段廠長就敢在央視投40萬打廣告,那時候一家電子廠年營收也就百萬級別。然而兩年後的1995年,小霸王電子產值超十億。

後來創立步步高,段永平再度以8012.3456萬元拿下97年央視標王。時隔多年段永平早已退居幕後,步步高視聽電子成了OPPO,步步高通訊電子成了vivo,正是這兩家同門不同宗的兄弟公司共同成為2016年國產智能手機的最大贏家,所以為什麼是OPPO和vivo,因為他們的前輩早已用相同的套路賺得盆滿缽滿。

也許是由於冠名綜藝節目以及找韓國歐巴小鮮肉代言的關係,OPPO和vivo一直以來被叫做“廠妹機”。然而這一切或許只是電子愛好者“直男癌”的表現;在消費這件事上,只不過是“術業有專攻”罷了,廠商實際上並沒有做錯什麼。你懂得多當然可以不買,別人懂得少也不會覺得買虧了。

如果覺得OPPO和vivo是“廠妹機”,最多說明你是個手機發燒友而已。真正買OPPO和vivo的人也不能說人家有多傻,只是性價比這個詞可能她聽過但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從客觀物理世界去看,高通驍龍625的芯片賣2799元就是“高價低配”,特別是在小米Note 2這種貼著成本價賣的手機面前。

對於“高價低配”,雷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是這麼說的:“我覺得他們今年很成功的核心原因,是三四五線城市的換機潮,還有信息不對稱,因為越往一二線,信息越透明,(在三四五線城市)大家不知道里面的東西到底值多少錢,還可以有別的可選擇。”背後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的道德批判;但能經受道德審判的事物往往並不違反法律,在商業利益上就更沒有任何可以指責的地方了。

其實我們都被“信息不對稱”消費過。比方說你給女朋友買口紅當作生日禮物,可能很難分清YSL那些色號,還是要靠導購小姐給你推薦。

哦,如果你沒有女朋友的話,咱們再舉一個老媽的例子。所有人都知道超市的生鮮要比路邊攤上的貴,但你知道貴在哪兒嗎?我媽能看一眼就分清哪些是土雞蛋哪些是家養的,這不就跟你一眼就能判定什麼是“高性價比”什麼是“高價低配”一個道理嘛?況且吃到你嘴裡可能並沒有覺得土雞蛋就更有味道,所以OPPO和vivo的用戶也不會覺得R9或者X7就沒蘋果三星好用。這樣看來,在一些人眼裡的“高價低配”在另一些人眼裡則並非如此。

OPPO深入人心的廣告詞“充電五分鐘 通話兩小時”、鋪天蓋地的綜藝節目冠名、動不動就籤個國民老公,在你看來“沒把錢花在產品正道上”的行為,對三四線群眾來說則非常奏效。

再者說,對於購買行為,性價比並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有的人買iPhone為了效率,有的人則為了裝逼;有的老闆買8848就是為了告訴別人我有錢;有的網紅買美圖手機可能是買不起卡西歐。每個人的購買驅動力不同,錘子T1用戶還能單純地去為情懷買單呢不是?

能把線下渠道做到“承包手機店”的地步,OPPO和vivo很難不成功。小米魅族華為想複製這種模式,基本辦不到而且也為時已晚。在互聯網營銷+性價比策略走到頭的2016年,OPPO和vivo依靠線下渠道爆發並不是偶然。不過就算沒有國產手機第一的結果,他們也會沿著曾經步步高時代的老路走下去;但是這條路還能走多久呢?

曾經採訪OPPO陳永明他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圍棋高手,是你圍你的地盤,我圍我的地盤,我們可能沒有任何廝殺,高下已見。”你以為的“高價低配”就是你以為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