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10 個回答
狼群讲历史
2019-02-19

春秋時期的晉國,那可是超級威風的存在。僅僅是晉獻公一位國君,就先後吞併55個諸侯國。

晉文公時期,晉國大敗楚國,晉襄公時期大敗秦國,秦國十數年不敢東出。到晉悼公時期,晉國實力達到巔峰,獨霸中原,同時期的秦國,齊國,楚國,都不敢在這個時候跟晉國開戰。

但巔峰過後,迎接晉國的便是衰退。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隨後三家湊在一起,順便把整個晉國瓜分了。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就這麼的,韓國,趙國,魏國便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三家分晉後,歷史便從春秋進入戰國。魏國的魏武卒那是威震天下,5萬魏武卒就打得秦國五十萬大軍潰不成軍,連連敗退,將秦國的勢力範圍壓縮到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趙國呢,一邊要對抗北方的遊牧民族,還要一邊注意著秦國、齊國的進攻。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後,趙國一舉成為中原大國,其國力哪怕是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都不敢輕視。

但韓國卻十分的尷尬,雖說也是戰國七雄之一,但在歷史學上老是被人拿來討論,他和燕國到底誰才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當然了,在趙魏韓中,韓國實力無疑是最弱的。但都是晉國的繼承者,憑啥韓國要這麼弱小呢?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先從領土上看,韓國分到的領土是最少的,不僅土地不夠肥沃,還沒有地理優勢,都沒有天險可以據守。

反觀魏國,他分到的土地在河東,這是晉國最開始被開墾的土地,很是肥沃,在趙魏韓三國中,魏國擁有著最肥沃的土地。

趙國呢,雖然土地不怎麼肥沃,但至少分到好幾個盆地,易守難攻,只要守住天險,敵人就很難攻打進去。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這麼一對比,韓國就十分尷尬,土地產量不行,就意味著無法擁有更多的人口。沒有優越的地理地形,就很難進行把守。

再從所處的位置上看,韓國的東西南邊分別是齊國,秦國,楚國。每一個都是當年跟晉國扳手腕的存在,都不是韓國所能對付的。

韓國的北方是魏國,魏國向來強勢,想要當三晉的老大。再加上韓國實力較弱比較好欺負,魏國便一直強迫韓國當小弟。久而久之,韓國還真不好發展自己。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想要強大,就必須進行變法,改革舊制,剔除弊制。像魏國進行吳起變法,訓練出一支強大的魏武卒。哪怕馬陵之戰後魏武卒損失殆盡,但吳起變法留下來的規章制度依然保證這魏國軍隊的戰鬥力。

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到戰國後期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正面硬剛的國家。長平之戰雖然趙國慘敗,但也讓世人看到趙國軍隊的強大戰鬥力。

再看看韓國,公元前351年,韓侯任命申不害為相,韓國開始申不害變法。公元前342年,魏國攻打韓國。在龐涓的指揮下,申不害訓練的韓國新軍在這一戰中損失殆盡。即便後來有齊國的圍魏救韓,令韓國躲過被滅國的結局,但也因為申不害失去軍隊的支持,令後來的變法難以再實施下去。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等申不害死後,他頒佈的變法條例大都被廢除。也就是說韓國頓時就回到變法之前的樣子,申不害15年的努力化為灰影,相當於啥也沒幹。

在武將方面,韓國也缺少名將。趙國有李牧,廉頗,魏國有吳起,龐涓,這些在戰國時期都是聲名顯赫的存在。反觀呢韓國呢,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還真沒有特別厲害的武將?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當然了,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韓國自韓昭侯之後,就在也沒出現過特別厲害的君主。雖然魏國後來也沒有啥厲害的君主,但畢竟吳起留下的底子還在,按照吳起定下來的規章制度,至少能保證不會被輕易滅國。

相比之下的韓國,申不害變法後的各項政令均被廢除,簡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像這種情況,韓國怎麼可能不弱小,不會被秦國第一個滅國?

优己
2019-12-23

錯!三晉分家的時候韓國並不弱,三晉之中魏國才是最弱的一方!當時的三晉實力最強的是趙國,趙國是土地大三晉最大,人口多大約有300多萬人口,牲畜也多有騎兵20000名,騎兵兵力天下第一;韓國略遜於趙國,韓國的土地沒有趙國大但也大致跟齊國相當,人口居中有250萬人口左右,軍力強盛有50000名正規步兵,這是晉國解體前的主力部隊;魏國實力最弱,魏國的土地略大於韓國但是都是山地,人口大約220萬人,因為在晉國國土上屬於大後方,幾乎沒有正規軍隊,只有在與秦國交界的地方有部隊20000人。

其次,即便到戰國中期的韓國的實力也還是有的。當時的韓國由於手工工業十分發達,韓國人又很會做生意,這使得他們非常富有。而韓軍得益於自己的工業加工能力,韓軍裝備非常好,戰鬥力也很強。所以從當時的實力上看,勁韓這個稱呼韓國還是擔當得起的。

韓國之所以會衰弱主要是跟周圍國家有關係,首先崛起的是魏國,魏國在李俚變法以後國家強大,這時候韓國與魏國太接近自然會捱揍;第二個崛起的是秦國,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同樣崛起來了,韓國跟秦國又十分接近所以秦國崛起後自然也是揍韓國。

再來是趙國崛起,趙國在趙武靈王崛起也開始向外擴張,韓國大量領土就被趙國侵佔。跟著這麼一大群強盜當鄰居,韓國就算想要崛起難度就很大了。

Mer86
2019-10-02

歷史上的三家分晉,並不是趙魏韓三家平分了晉國,也不是三家在消滅智伯後,立刻就把晉國給瓜分了。所以,三家分晉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瓜分過程中,魏國和趙國佔了先機,因此韓國從一開始就落了下風。

那麼韓國究竟是那些方面不如趙、魏呢?我覺得至少有四方面的原因。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第一、韓國統治者的水平不行

趙、魏、韓三國,魏國是最早變法的。魏國初期的魏文侯以善於吸收人才而聞名,後來的魏武侯也是明君。在變法之後,魏國挑起了與周圍國家的戰爭。先是衛國、宋國、鄭國等小國捱了一頓揍。後來齊國、楚國、秦國也捱了一頓揍。魏國因此國力大勝,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

看到魏國強大,趙國和韓國覺醒了。趙國的應對策略是遷都河北邯鄲,不與魏國做正面的衝突。韓國則是拿下鄭國,跟魏國一起混。

到了魏惠王時期,逆轉期到了,齊國、秦國對魏國造成了巨大的打擊。齊國於桂陵和馬陵兩敗魏國,秦國也在河西大敗魏國,直接把魏國從神壇上挑了下來。乘此機會,趙國與魏國徹底決裂,接連打敗魏國與齊國,控制了大片土地,也贏得了發展的時機;而韓國當時在幹什麼呢?先是被魏國擊敗(馬陵之戰)、又被秦國擊敗、甚至還被宋國擊敗。韓國國君當時壓根就不敢有非分之想,就是指望著諸侯不來打自己,就很滿意了。這志向太遠大了吧?韓國要是能崛起,就是活見鬼了。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第二、政治體制不行

戰國時期,魏國有吳起變法和李悝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至於韓國,倒是有過一次申不害變法。但是申不害的變法主要強調的是君主統御群臣的權謀,加強韓國的君權。在重要的富國強兵這一塊,動作不大。這就致使韓國的制度在當時跟周圍國家相比較,是沒有什麼優勢的,甚至還有點落後。

因為,所謂的申不害和韓昭侯這對搭檔,他們的勵精圖治頂多只能讓韓國達到無人敢侵擾的程度,但無法使韓國強到建立霸業的程度。而當擅長權術的申不害和韓昭侯都去世了。韓國自然就沒落了。由此可見,在當時如果不進行政體的深入變革,只能是逞強一時,而無法爭霸百年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第三、地緣環境一般

三家分晉時,魏國佔了先機。把晉西南、河西地(關中渭北平原東部)、河間地(商朝核心地域)這些產糧地都霸在了手上。趙國則分到了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產糧地。另外還有晉北、河套牧場,能夠出產大量戰馬。韓國相對就差一點了,只分到了河南中部平原這一點點產量地。國土西高東低,是一個無險可守的國家。

而且最要命的是,韓國跟著魏國走,被魏國當作抵禦楚國的緩衝地。說白了,韓國就是墊背的。這也是弱國的悲哀……

第四、經濟實力不行。

統治者不行、體制不行、地理環境一般,這都還不是最慘的。韓國作為四戰之地,它的經濟實力也不行!

四戰之地也就是交通樞紐,按道理來說,商業應該是很繁華的。但是,由於韓國不像齊國和秦國對於商業有鼓勵或者壓制的政策,而是仍然沿襲晉國舊制,對於發達的商業不管控。導致韓國的商業雖發達,但不能為韓國所用。這也是政體硬傷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因此韓國雖然地處交通樞紐,商業很強,但是韓國的經濟並不強

總的來說,韓國的問題就是國君不行,政治體制沒有深入改革,只是停留在表面,一直就落後於魏國,被魏國壓制。後來又在軍事落後於趙國,始終處於三晉老末的水平。至於說地理因素,這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關鍵原因。

给小米奇讲历史故事
2019-11-06

戰國七雄裡的屌絲

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號稱戰國七雄,但韓國的表現一直很弱雞,綜合實力基本穩定在第七名。

比較神奇的是,在我國後世建立的封建政權中,齊、楚、燕、趙、魏、秦的國號都曾經被用過,唯獨“韓”,一次都沒有用過。

或許有人會說,那個燕國也很弱,和韓國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拜託,燕國雖然住得遠,家裡比較冷,但好歹也是個立國超過八百年的老牌諸侯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老燕彪起來,把東胡收拾的服服帖帖的,還差點把東方六國之首的強齊KO了,小韓可沒這等輝煌戰績。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其實不想弱,其實我想強

韓國的老祖宗是晉國的大夫,晉國是春秋五霸之一,響噹噹的中原霸主,但在春秋末期王權開始旁落,實權被智、趙、魏、韓四家大夫把持了。

而智家當時的掌門人智伯瑤自以為實力最強,不注意搞好同事關係,想佔其餘三家的便宜,結果被三家合起來一頓胖揍。

在公元前453年晉陽大戰中,趙、魏、韓三家聯手把智家滅了,順便把晉國也分了。韓家出的力沒趙、魏兩家大,最後分的地最少。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韓家先人韓厥將軍(《趙氏孤兒》劇照)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去洛邑見領導周威烈王,要求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畢竟周天子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嘛。

周威烈王想,人家早就享受諸侯待遇幾十年了,我還能有不同意?來見我說明心裡有我,這個面子必須給。

周威烈王大筆一揮,就把三家轉正了,韓、趙、魏正式位列諸侯。

韓家雖然有了諸侯的正式名分了,但很悲催,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經常被其他諸侯欺凌,司馬遷的《史記》中的《韓世家》所記:景侯九年,鄭圍我陽翟;列侯九年,秦伐我宜陽;懿侯二年,魏敗我馬陵。。。。。。桓惠王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王安五年,秦攻韓;王安九年,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為潁州郡,韓遂亡。

數了一下,秦國揍了韓國二十三回,同是三晉兄弟的魏國和趙國把韓國幹了八回,連鄭、宋這些二流小國都來打過秋風,《韓世家》簡直就是一部韓國被其他諸侯反覆蹂躪的血淚史。


屌絲也有絕活

雖然排名墊底,但在強敵環伺的戰國,韓國也頑強堅持了兩百多年,應該說屌絲也是有自己的拿手絕活,韓國的絕活就是本國造的武器,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國防科技技術含量高。

在戰國時期,武器已經從青銅2.0升級為生鐵1.0,韓國雖然土地資源有限,但土豪家有礦啊,五星級的宜陽鐵山為韓國國防裝備註入了雞血。

《戰國策》所記“天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造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這簡直就是戰國版的馬克沁機槍。

韓國造的劍“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鋒利得不要不要的。憑藉武器裝備的加成,韓國穩穩超越了宋、鄭、魯等。

但一個國家的軍隊不能光靠裝備支撐,士兵素質和思想靈魂才是戰鬥力的關鍵,2000多年後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穿著膠鞋、扛著三八大蓋,愣是把武裝到牙齒的M國從鴨綠江趕回了三八線。

所以韓軍的整體戰鬥力還是要遜於秦、趙、魏等的,還需依託本國山川河流的險要,抵擋秦、魏等的暴力入侵。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短暫的榮光

韓國的第六代諸侯韓昭侯也是個有上進心的老闆,為了改變落後捱打的局面,韓昭侯高薪挖來了法家重要創始人申不害,實行變法圖強。

申不害上任後第一板斧砍向了俠氏、公釐、段氏三大家族,特權收回,城堡拆除,財富收歸國庫。窮了辣麼久,終於有錢花了,把老闆韓昭侯樂得合不上嘴。

第二板斧是“整頓吏治”,對各級官員進行KPI考核,老虎蒼蠅一起打,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申不害兩板斧下去後迅速贏得了老闆的信任,俘獲了民心,變法事業開展得順風順水。

“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屌絲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老百姓日子過得滋潤,國家兵強馬壯,其他諸侯也不敢過來搞事了。

但幸福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申不害一掛,韓國又迅速回復弱雞模式。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申不害(《大秦帝國》劇照)

隨著商鞅變法,大秦登上了七雄頭把交椅,把戰國初期的頭號霸主魏國打得節節後退。

魏國盡失河東之地後,韓國終於與強秦正面相迎。

面對開了掛的秦軍,韓軍毫無還手之力,今年敗一仗,明年失兩城。

公元前230年,秦軍攻克韓都新鄭,俘獲韓王安,韓國成為東方六國第一個滅亡的國家。

但天道輪迴,秦滅韓24年後,韓人張良輔佐劉邦在藍田大破秦軍,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韓國先人泉下有知,也會感到欣慰了。

有知社
2019-08-10

文|小河對岸

晉、楚兩國是春秋時期最強的兩大諸侯,兩國長期平分霸權。整體而言,晉國又要稍微佔據上風,而戰國時期亦是以韓趙魏“三家分晉”為開端標誌。以整體而言,戰國七雄,晉國就佔據了三位。同樣脫胎於晉國的戰國三雄,魏國在戰國前期強盛,是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雄的諸侯,也是第一個稱“王”的華夏諸侯(徐、楚、吳、越等國,雖稱王較早,但長期被視為蠻夷而排斥在外)。而趙國在戰國後期崛起,軍力甚為強大,也是戰國後期唯一能與秦國軍事抗衡的國家。相比之下,韓國卻乏善可陳,那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呢?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首先,晉國韓氏相比趙氏、魏氏而言,起步晚、資歷淺,故而其底子薄也最薄。自晉文公起,晉作三軍,每軍置將、佐兩人,此六人分掌晉國軍政(晉文公去世不久,晉國便軍政一統),而被稱為六卿(有時也擴編為八卿甚至十二卿,但常態編制為六卿)。在晉國曆史上曾活躍過很多強勢家族,如狐氏、趙氏、先氏、胥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郤氏、欒氏、韓氏等。而六卿職位也只有這些家族的家主才可輪流擔任,因而這些家族可被統稱為“六卿家族”。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趙氏、魏氏的發展,幾乎同步,晉獻公十六年(前661年),晉作二軍,晉獻公自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駕車),畢萬為右(車右,護衛),伐滅霍,滅魏,滅耿。以耿賜趙夙,以魏賜畢萬,畢萬之後便以魏為氏,是為晉國魏氏。趙氏的趙衰與魏氏的魏犨,也都跟隨晉文公長期流亡於外,因而,趙、魏家族得以擠入“六卿”家族之列。趙氏至趙衰之子趙盾為執政,權傾一時,然而族大多怨,趙氏終因“下宮之難”而幾近被滅門,後經“趙氏孤兒”趙武而使趙氏再興,然而終歸是元氣大傷,趙氏的地位漸與六卿持平。魏氏的發展雖相對於趙氏要緩慢一些,但較為平順,至魏犨之孫魏絳,始為晉國執政,因佐晉悼公復霸有功,魏氏開始顯赫。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而晉國韓氏的起步,卻要晚得多。晉國韓氏為晉國宗室的別支,曲沃莊伯之異母弟萬,被封於韓原,其子孫便以韓為氏。韓氏曾依附於趙氏(韓厥曾為趙盾的家臣),至前573年(晉悼公時期),韓厥才始為晉國正卿(執政、中軍將)。故而,韓氏的資歷與勢力遠不如趙、魏,而至三家分晉時,韓國的地盤也最少。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再則,韓國的地盤,錯於強國之間,缺乏發展空間。韓國地處中原之核心,而為魏、趙、楚、秦等強國從外部包圍,其只有一個鄭國可供吞併,而沒有向外發展的空間。故而,韓國只有勤練內功,加強防衛的力量。史載:申不害相韓,脩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韓國的軍事手工業也非常發達,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之說,而韓劍也異常鋒利,有“陸斷牛馬,水截鵠雁”之譽。然而,韓國終究弱小,隨著秦國的強勢崛起,其國土漸為秦國所蠶食,也成為了最先被滅亡的戰國七雄。

參考史籍:《左傳》、《史記》等等;

大秦铁鹰剑士
2019-10-03

韓國並非一直都是三晉中最弱小的國家:韓國成立後就一戰滅掉了鄭國,遷都新鄭;韓昭侯申不害變法期間韓國也有“勁韓”之稱!韓國開始衰弱始於魏國的滅韓之戰,韓國徹底變成弱國則始於他的親秦而謀秦國策。我認為韓國變弱的原因有以下三點,羅列如下,以供各位讀者參考。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其一、德治之下失先機

韓國在三晉之中一直佔據道德優勢,故前期的韓國以王道治國,錯過了戰國初期的第一波變法熱潮。韓國為姬姓韓氏,韓氏的始祖為《趙氏孤兒》中的韓厥,正是因為有韓厥的努力趙氏才能重新恢復,這是韓國對趙國存在道德優越感的原因。趙氏被晉國大夫屠岸賈滅族,僅存一個孤兒趙武,韓厥當時放走了趙武;當趙武長大後,韓厥幫助趙武消滅了屠岸賈,又恢復了趙氏的封地。因此趙氏能延續並發展韓厥居功至偉!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在三家分晉時,韓氏從中調解魏、趙兩家,最終三家共滅智氏,瓜分了晉國。魏武侯死後,魏國內戰,魏罃(魏惠王)與魏緩爭太子之位,魏國有兩分之勢。韓國與趙國共同出兵擊敗魏罃,趙成侯要求殺了魏罃,韓趙兩國瓜分魏國;韓懿侯認為瓜分魏國有貪他人國土之嫌,不如將魏國一分為二,魏罃和魏緩各佔魏國一半。韓趙兩家談不攏,韓國當夜撤軍,趙國無法單獨擊敗魏國,也撤兵了。魏罃則擊敗了魏緩,取得了魏國王位,可以說魏國不亡,韓國居功至偉。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其二、術治興韓亦亡韓

韓國一直以王道治國,錯過了變法先機,同時也錯過了滅魏之機,眼看魏國越來越強大,韓昭侯不得不變法以治。法家術治派名士申不害入韓為相,主持韓國變法,申不害的術治主要是教帝王之術,整頓吏治,加強君權,同時發展經濟與軍事。申不害相韓的十四年之中,韓國富強,有了小霸王之稱,諸侯莫敢侵韓者。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魏惠王以統一三晉為目的,發動了滅趙之戰,結果齊國圍魏救趙,魏軍大敗。魏惠王認為趙國太遠了,先滅韓國更妥,而且當時的韓國比趙國富庶得多。於是魏國又發起了滅韓之戰,韓國可不是軟柿子,奮起抗擊魏軍。韓國雖然是小霸王,但是當時魏國是天下霸主,時間一久韓國不能支,求救於齊國。齊國需要救韓以削弱魏國,但是齊國不想韓國做小霸王,故拖了半年之久才出兵救韓,也就是桂陵之戰。韓國雖存但是變法成果皆毀於一旦,魏國被嚴重削弱,齊國成了霸主。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其三、親秦而謀秦

桂陵之戰後,韓國不僅變法成果毀於一旦,數百年的財富積累也消耗於抗魏之戰中,韓國將此罪歸於變法改制,於是韓國又恢復了王道治國。韓國就在王道之下一天一天沉淪下去,秦國的強大迫使韓國開始依附於秦國,親秦賄秦成了韓國國策。韓國不斷的將國土割給秦國,以求秦國不要滅韓,但是韓國也時不時加入反秦聯盟,意圖從秦國手中奪回國土。韓國每次加入反秦聯盟後,總是戰敗再割土,最終韓國小得不如秦國一郡之地,故韓國成了三晉中最小的國家。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亡國之危讓韓國懷念申不害時代的強盛,那時諸侯莫敢侵韓,而今人人可欺韓國。因此韓國興起了以術謀秦之風,所謂以術謀秦就是採用計謀以最小的代價削弱以至滅亡秦國。韓國先後有四個驚世大謀出世,分別是:移趙攻秦計(用上黨地區誘使秦趙相戰,以此弱秦存韓),資周抗秦計(資助周天子抗秦),水工疲秦計(修建鄭國渠),兵事疲秦計(韓非子說秦)。韓非子說:強國無二途,唯變法富國強兵也,以謀興國聞所未聞也!德治、術治是韓國弱小的根本原因。

慵懒国王
2019-10-03

看了那麼多,有人寫了那麼多,完全沒有一個清晰的邏輯線。有人總是糾結於三家地盤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國力的強弱,但這些只是表象,根本沒有看透本質。在戰國時代,中山國比韓國還小,照樣不是把魏國、趙國打得灰頭土臉。所以說,很多根本都是在說皮毛。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依我而言,韓國的弱小是先天性不足,後天性不強。

先天性不足來自於祖先的地位和奮鬥,想要在春秋戰國白手起家簡直是痴人做夢。我們把視線放回到春秋時期的晉國,三家分晉的前一百年。在晉文公時代,設置了六卿制度,晉國內部的家族數十家經過百年淘汰,最後剩下了韓趙魏。

趙國:在晉文公時代,趙國的祖先擔任大夫,後面又有趙盾專政,趙家在晉國達到了頂峰,但下宮之難,趙家根基被毀,家族領地被收回。趙武復興了家族,根基還在,到達了頂峰。到了趙襄子時代不斷北進,兼併胡地,趙國的地盤越來越大。

魏國:在晉獻公時代,祖先畢萬擔任大夫,在公元前661年受封於魏,標誌著魏家的誕生。公元前636年,魏國族長又跟隨晉文公流亡歸來,再次受封。到了魏舒時代,魏家成為了晉國的重要家族。魏舒進行了車兵向步兵的轉變,魏家拿到了三家分晉的資本。一直到公元前450年,魏恆子聯合其他家滅掉了最強大的智家,魏家已經在晉國經營了兩百多年。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韓國:韓家的祖先來自於晉國的王室,晉武公的弟弟,公元前679年,韓萬被封於韓原,標誌著韓家的誕生。論血緣和地位,還有封地的時間,韓家都比魏家、趙家都要強,只是晉文公時代,韓家之前站錯隊,衰敗下去。一直到晉悼公時期,重組四軍八卿,韓厥位列第一,韓家才登上舞臺。隨後,韓起在朝中擔任中軍元帥,執政達27年,為日後的韓家分晉謀取了巨大的物質基礎。可是,到了韓不信這一代,以守成為主,屈居於別的家族之下,沒有了爭霸的心,導致後來沒有更多的政治資本。在韓國立國初期,由公卿出身的韓國連鄭國都打不過,甚至在公元前400年,韓國都城差點被鄭國包了餃子。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我們再來看一下三家分晉後各自的地盤,也是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強弱。

趙國:國家主要在今天的河北、山西、內蒙、陝西一帶,與胡人相鄰,民風彪悍,燕趙多壯士,士兵的素質比較高,而且趙國是六國中戰鬥意志最高的國家,全天下也只有它敢和秦國火拼。人口大概在300萬—350萬之間。但在戰國中期,趙國開闢東胡之地,領土已經達到千里級規模,不可同日而言。所以,趙國是越打越大。而且,趙國的領土大多處於平原區,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

魏國:魏國的領土是不斷擴張的產物,本身並不大,但經過文侯、武侯、惠王三代,國土面積達到了千里級別。奪取秦國河西郡,範圍大概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河北一帶。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韓國:韓國的領土不大,大多在今天的河南洛陽、鄭州一帶,也就是秦國潁川郡一郡之地。國土狹小,四周強國林立,沒有發展空間,註定是強大不起來的。

三個國家在後期的國家建設上也有所不同,這決定著一個國家真正的實力。

魏國:魏國在戰國時代率先變法,奠定了戰國百年的霸業。魏國搶了一個好時機,領先於他國達半個多世紀。可惜,魏惠王后期淪落為二流國家,人才流失日益嚴重。到了信陵君時代,也只是曇花一現。魏國在政治上改革,在軍事上創建魏武卒,這是它稱霸的倚仗和資本。

趙國:趙國前百年默默無聞,到了趙武靈王時代,胡服騎射,銳意改革,趙國開始強大起來。率先擁有了騎兵部隊,解決了心腹大患—中山國和胡人國。在加上趙惠文王、趙孝成王時期,人才濟濟,才敢和秦國分庭抗禮。但是,長平邯鄲一戰,標誌著趙國霸主的隕落。後期與周邊國家不穆,最終國滅時無人救援。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韓國:韓國沒有足夠的資本改變現實。韓國自立國以來,政治混亂,法律混亂,上層建築並不穩。雖然有申不害變法,國力得到了提升,但其部隊建設和人才匱乏,是不爭的事實。被秦國連年的擠壓,已經無力迴天。韓國缺的是喘息的機會。

吾乃逍遙子
2019-10-02

我來說兩句,三家分晉,以地盤來說,趙國最大,魏國其次,韓國最小;以富裕程度來說,魏國最為富裕,韓國其次,趙國最窮;

以地緣來說,趙國離中原地帶最遠,受中原侵犯的危險最小。但同時趙國北鄰戎狄少數民族,長期對峙和幹仗,民風最為彪悍。所以趙國即便不富裕,但地緣的安全+彪悍的民風,自保綽綽有餘;再說魏國,魏國建立之初是葫蘆狀,國土分為河東與河內兩大塊,中間狹長走廊穿過。北趙南韓、西秦東齊、東南又是楚國,除了燕國,魏國幾乎與所有大國都有交界,處於五戰之地,地緣特別差;再說韓國,韓國就一整塊,雖然不大,但國土相對呈完整塊狀,地緣條件略好。

三家立國後,韓趙二國自視地緣條件和武力尚可,紛紛走向對外擴張道路,打打殺殺幾十年。趙國一無所得,老窮鄰中山國始終沒幹掉。韓國功績尚可,滅了小霸鄭國,遷都新鄭,國土面積擴大了不少。

與此同時,魏國卻選擇了內修的道路,法令、經濟、軍事全方位展開改革。很快就有了成效。魏國大將樂羊先拿中山國開刀,幫趙國一舉滅了中山國(雖然後面來來回回折騰了幾次),魏國一躍成為三晉盟主,於是魏國乘機會跟韓趙置換土地,改變了自身國土亂七八糟的窘境。

身為盟主的魏國一方面不斷西進,侵吞秦國的生存空間,吞併秦國河西高原和秦東地帶,硬是把秦國壓成一個貧弱小國。另一方面,繼續率領三晉聯軍打齊國、揍楚國。魏國一時如日中天,天下公認霸主大魏國。然而,韓趙被捆綁在三晉聯軍中卻苦不堪言,打仗叫上他們,分錢分地沒他們份。三晉同盟沒多久就散了。

盟主魏國欺負完秦國、齊國、楚國後。轉頭繼續欺負自家的兄弟韓趙。在魏國強大後。韓國地緣條件開始下降,四周都是大國,小國都分完了,沒有再開拓的空間了,於是乎一步一步沉淪衰弱下去,雖然中間出了個申不害變法,但也是曇花一現,改變不了小國處境。

趙國不同,面積大,又不富裕,加上民風彪悍,魏國欺負趙國有限,興趣也有限。所以趙國實力沒怎麼削弱。趙國自立國以來就公認為戰力強悍的大國,自身潛力很大,一旦明主上位,上下一變革,實力便豁然暴漲,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為,綜上來說,三晉裡面,趙國始終都是自保能力最強的國家。魏國在強大的時候自保能力超強,一旦衰落,就成為其他大國的魚肉。不過也虧魏國富裕,強國底子還在,雖然不斷被侵略蠶食,但元氣尚在,也是很長時間裡公認的大國強國。韓國是最慘的的,國土最小,擴展空間幾乎沒有、戰略縱深很小,自保能力最差。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历史沉淀中的新奇
2019-10-09

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到韓國滅亡的173年時間裡,韓國曆代都沒有一位能夠真正從根本上改變國家命運的君主。

韓國祖先原是姬姓,由於侍奉晉國國君後被封在韓原,稱為韓武子。韓武子的後代韓厥因為打敗齊軍才被封為六卿之一。三家分晉以後韓國躋身一躍成為諸侯國,這段時間裡可以說是各個諸侯國的發展期,都在為能發展壯大自己而外聘賢能,內修勤政。比如秦國的商鞅變法、趙國的胡服騎射、魏國任用大將吳起等。韓國也僅僅是在初期消滅了鄭國和佔領了東周的兩塊地方,並把都城遷到新鄭。這是他們百年間取得的一點成績。在戰國時代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複雜局面下,韓國的君主們對加強軍事方面的重視程度並不高,幾次都是被動的參與聯合行動,同時也沒能在戰爭中獲取足夠的國家利益。這也是導致韓國綜合國力一直沒有提升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有兩方面:

1.地理位置特殊。雖然韓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相對較少,但處於強秦和魏、燕、齊等國的中部,秦國利用韓國作為緩衝,並一步步地蠶食其西部地區,如宜陽、上黨。魏、燕、齊又憑藉韓國作為屏障,不會直接面對秦國的侵略,即使在蘇秦的聯合抗秦行動後,韓國依然還要直接承受秦國的怒火,而在其東北方的燕、齊則可以有喘息之機。鑑於有這麼多的好處,一直處在微勢的韓國並沒有被其他國家急於兼併,同時也間接影響制約著韓國的發展。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2.韓昭侯時期用申不害為國相運用法家思想進行的改革,也只是保障了韓國十幾年的平安,申不害死後,包括韓昭侯在內的君主們並沒有繼續沿用這種政策。昭侯還花費巨盛修建高大門樓,不關心民眾疾苦。不會利用自己國內在武器製造上的優勢加以發展而是任憑消耗。縱然是有韓非這樣的法家大師也棄之不用。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當時機來臨時,韓國自然而然第一個被秦所滅。

方圆论坛
2019-03-22

當時寫過這一段的論文。比較瞭解一些。當時在晉國最強的家族是智家,那沒什麼三家分晉沒有智家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在晉文公時期曾設立六卿,這六卿位高權重把持著晉國最強軍政大全,晉文公在世時由於晉文公的強勢以及六卿世家較為弱小還顯示不出什麼,直到晉平公時期,國君的權利以及勢力微弱整個晉國由韓、趙、魏、智、範以及中行氏六卿執掌,而六卿世家為了擴張自己家族的勢力範圍相互之間來回攻伐奪取權利。其中還包含勢力稍弱六家的郤家和欒家之間相互打仗奪取地盤人口等。後來範家和中行家被趙家打敗,之後範家與中行家沒落。餘下郤家與欒家根本禁不起征伐便也沒落了。最後晉國還剩下四大家族分別是智、趙、韓、魏。而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尤為強大。韓國勢力最弱。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掉吳國之後,勾踐北上與諸侯會盟,諸侯承認越國霸主地位,成為了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國。此時晉國淪為權臣時代。智伯執掌朝政後,對其餘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恆子,韓康子說,晉國以前就做過霸主國。後來霸主地位被吳國和越國搶去了。現在我想讓晉國重新強大起來去爭奪霸主國。我希望我們四家每家拿貨一百里的封地和一百里封地的人口交給國君管理,我們智家表個態先獻給國君一萬戶食邑。你們呢?有沒有什麼看法。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其他三家都怕失去土地和人口之後自己家的實力會下降。還擔心這是智家的陰謀就不願意響應智家。可是三家嘴上說的都不願意,由於韓家最為弱小所以私下裡韓康子就把智伯說的土地和一萬戶食邑劃給了晉國公,魏恆子也害怕智伯會拿他開刀,所以私下裡也把土地和人口交給了晉國公。

最後智伯看趙家沒有反應就問他願不願意。趙襄子說土地都是祖宗留給我的。我是不會交出來的。然後智伯就在晉國公面前說趙家壞話。晉國公命令智家聯合韓家魏家攻打趙家。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在攻打趙家的時候智伯用水淹城一方面攻打趙家,另一方面威脅韓家和魏家。後來趙家暗中派人聯合韓家魏家滅掉了智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人口。後來又藉口攻打晉國公。瓜分掉晉國公的土地人口。

後來三家派人去見周王。要求周王分三家為候。周王順勢分三家為候。而三家各自按自己的勢力劃分領地。趙家都城在(現今太原南部後遷移至河北邯鄲)勢力最強。其次魏家都城在(現今山西夏縣西北部,後遷移至河南開封),最後才是韓家都城在(現今河南禹縣,後遷移至新鄭)。由於地理劃分關係遠離中原對於聚集人才來說有很大難處。韓國劃分位置對於軍事發展也十分不利,還有前期在晉國所處實力所限制。韓國較於趙國魏國實力相差很大。顯得較為弱小。
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韓國在三晉中最為弱小?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一下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