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紅素高一般會是什麼病?

1 個回答
母婴放大镜
2019-06-15

正常成人血清膽紅素低於 17 μmol/L(1 mg/dl),當超過 34μmol/L(2 mg/dl)即可出現黃疸。膽紅素死由紅細胞衰老破損產生,在肝臟代謝,經肝腸循環排出體外,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其增高。

膽紅素高在新生兒出現概率較高,通常表現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成人總如肝炎、肝病等情況下也會導致其增高,多表現為梗阻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約有 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新生兒期均會出現暫時性總膽紅素增高,其主要與新生兒的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如膽紅素生成過多 、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不足、肝細胞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差、腸肝循環增加。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指在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的基礎上,常為多種病因同時存在,導致膽紅素數值異常升高。常見如下

  1. 同族免疫性溶血:見於母嬰血型不合,如 ABO 或 Rh 血型不合等,我國 ABO溶血病多見

  2. 感染:細菌、病毒、螺旋體、衣原體、支原體和原蟲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引起的敗血症多見。
  3. 體內出血:如較大的頭顱血腫、皮下血腫、顱內出血、肺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引起血管外溶血,使膽紅素生成過多。
  4. 腸肝循環增加:先天性腸道閉鎖、先天性幽門肥厚、巨結腸、飢餓和餵養延遲等均可使胎糞排洩延遲,使膽紅素重吸收增加。
  5. 紅細胞增多症:

    常見於母-胎或胎-胎間輸血、臍帶結紮延遲、宮內生長遲緩(慢性缺氧)及糖尿病母親所生嬰兒等。

  6. 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型黃疸(早髮型):是指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在生後 1 周內,由於熱量和液體攝入不足、排便延遲等,使血清膽紅素升高,幾乎 2/3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可出現這種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指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在生後 3 個月內仍有黃疸,可能與母乳中的 β- 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較高,增加肝腸循環有關。

7、紅細胞酶缺陷:

葡萄糖 - 6- 磷酸脫氫酶(G- 6- PD)、丙酮酸激酶和己糖激酶缺陷均可影響紅細胞的正常代謝,使紅細胞膜僵硬,變形能力減弱,滯留和破壞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8、紅細胞形態異常: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症、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嬰兒固縮紅細胞增多症等。

9、血紅蛋白病:α 地中海貧血、血紅蛋白 F- Poole和血紅蛋白 Hasharon 等,由於血紅蛋白肽鏈數量和質量缺陷而引起溶血。

10、其他:維生素 E 缺乏和低鋅血癥等,使細胞膜結構改變導致溶血。

11、新生兒肝炎:多由病毒引起的宮內感染所致。常見有乙型肝炎病毒、鉅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腸道病毒及 EB 病毒等。

12、先天性代謝缺

陷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癥、糖原貯積症Ⅳ型及脂質貯積症(尼曼 - 皮克病、戈謝病) 等可有肝細胞損害。

13、Du-bin- Johnson 綜合徵:即先天性非溶血性結合膽紅素增高症,較少見。是由肝細胞分泌和排洩結合膽紅素障礙所致,可出現非結合和結合膽紅素增高,臨床經過呈良性。

14、膽管阻塞:由於先天性膽道閉鎖或先天性膽總管囊腫,使肝內或肝外膽管阻塞,使結合膽紅素排洩障礙,是新生兒期膽汁淤積性黃疸的常見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