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探訪三百多年中國傳統村落,曾經繁華的老家,只留下滄桑與鄉愁
黃河灣
1/13 南長益村位於合陽縣城東北方向,始建於明末清初,東、南、北三面環溝,只有西面一條路供人進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耕地面積2500畝,以糧、棉、油、果等為主導產業,村裡道路為棋盤式格局方方正正,分為新村和舊村。舊村80%以上傳統民居為土坯磚混結構建築的四合院,南高北低、成片分佈。村中的藥王廟是保存相對完好的傳統建築,位於村東南方向,形似龍頭。整個村落保存較為完好,特別是磚雕馬頭牆極具傳統特色。
2/13 2014年南長益村經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成功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傳統村落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潛在的旅遊資源。
3/13 因村裡環境與陳忠實小說《白鹿原》中描寫的白鹿村十分相似,成為電影《白鹿原》的主要外景地。而這座古村,也隨著電影的上映而遠近聞名,很多人慕名而來尋找《白鹿原》中的場景,尋找白嘉軒、鹿子霖、小娥.....
4/13 老宅門顯得古樸而又傳統,精美的門環,鐵藝團花包邊,無不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當時鐵匠精湛手工藝水準。
5/13 古樸的磚雕門匾充滿了滄桑感。
6/13 精美的木雕門匾顯現出院落主人對傳統文化的喜愛。\n\n
7/13 門柱上的磚雕雖然已經被黃泥包裹,但是還是能看出它的精美別緻。
8/13 村子最奇特的建築是東南方向的一座青磚廟宇“藥王廟”,雖然規模不算大,但由於建在一個三面突出的崖畔上,因此顯得十分突兀而搶眼,一座磚瓦構建的三層小塔矗立於深溝沿上,據考證,此廟建於明末崇禎年間,若屬實的話,按“先村後廟”時間關係推測,南長益村就應該有300多年曆史了。有村民說在塔上的鐵玲上發現有乾隆二年的字樣,估計是乾隆年間重新修繕的。
9/13 藥王廟是明代風格的青磚建築,穿溝崖而過,廟宇小巧玲瓏、巧奪天工、佈局嚴謹,是村民紀念藥王孫思邈翻山越嶺尋覓中草藥,為村民診疾治病所建。
10/13 隨著時代的變遷,藍磚白灰的清水牆,明清風格的人字樑,沿襲老宅特色的屋頂脊磚雕記載了時間的流逝,為古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活化石”。
11/13 誰知道訂在牆上的鐵器是幹什麼用的?
12/13 村子最北面有一座精緻的小廟,裡面沒有供奉神像,只有廟門上的牌匾寫著“靈應”二字,彷彿訴說著當年的香火繁盛的場景。
13/13 巷子裡大部分人家已經搬到新村,老村只留下很多殘垣斷壁的老宅,和極少數的留守老人,他們堅守著先祖留下的產業,自己也住了一輩子有難捨的故土情懷吧!隨著老人的離去,這樣的原生態傳統古村落不知會不會慢慢消逝,難道我們以後只能在旅遊點看新修的“古建”嗎?朋友們對古村落的保護你們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留言。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黃河灣”
2019-04-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