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Voyage新旅行 2018-11-26

LIFE & STYLE

首航假期-2018/11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劉孜的跨界設計不是玩票,她用作品說話,讓我們看到一個演員身份之外的設計師劉孜。”時尚集團總裁劉江先生和《時尚家居》出版人兼主編殷智賢如是說。演員、主持人、Nemo的母親、設計師、策展人……劉孜在不同的角色中切換自如,恣意地享受多元的挑戰和跨界的人生,她認為,一切美好事物,都是自然沉澱、自然呈現。每一個角色裡,她都在真實地做自己。

幸運之後,尋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作為演員的劉孜或許是幸運的,她演繹過各種各樣的角色,戲路從未被定型過。無論是《曼谷雨季》裡涉世未深的“純情少女”,《我這一輩子》中敢愛敢恨的“前妻”,08版《西遊記》中美豔個性的“鐵扇公主”,還是《等風來》中戲份不多卻幾句話就深入人心的犀利雜誌主編……不管是主演還是配角,她所扮演的每一個人物都深入人心。她知道,不管多大的角色,要打動觀眾,首先要打動自己。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尤其近幾年,“角色是否能夠打動自己”成為劉孜接戲的唯一標準:不考慮應不應該,只考慮喜不喜歡。在成為演員之前,劉孜經歷過兩次“意外”:一次是意外從貴州來到北京,另一次是從學舞蹈轉行到學表演。當時北京舞蹈學院的劉友蘭副教授去貴州挑選少兒舞蹈演員,放學後留下做值日生的劉孜哪裡會想到,從一個麵包車裡下來的一位老師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年僅12歲的劉孜並不知道那個名叫“北京”的首都是什麼樣的,但她卻義無反顧地坐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走進了北京舞蹈學院,一個陌生的、全新的“世界大門”就這樣打開了。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意外”繼續發生著,幸運之神在劉孜17歲那年再一次眷顧了她。劉孜陪親戚去北京電影學院找朋友玩耍,負責招生的老師“莫名其妙”地走過來問她願不願意當演員,劉孜依舊在“懵圈”的狀態下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的面試,並順利出現在已錄取的名單裡。這兩次“意外”的經歷,無疑讓劉孜成為了幸運的寵兒,但幸運外的一些小“困擾”也成了她倍加努力的因素。五年的舞蹈基本功,並沒有給學習表演的劉孜加分,反而使她一度成為老師的重點“觀察”對象,由於表演與舞蹈對氣息、動作、形體的要求與詮釋完全不同,所以舞蹈訓練養成的肢體、形體表現乃至於氣質的呈現,都成了老師糾正的重點,她要像小孩子一樣重新學習常人的說話方式、站立和走路姿勢等。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一路走來,在劉孜看來,演員與萬千職業一樣,僅是一份可養家餬口的工作而已。所以她一直能保持不計較得失、追隨內心、自然呈現真實的自己。劉孜說:“成為好演員意味著你必須十分感性,時刻保持敏感,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去捕捉到別人捕捉不到的細節,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內心,呈現更符合角色的情感與表達。”“入戲”,以第一視角去找尋角色的狀態、語言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用所有生活中的細節拼合角色,感悟角色的內在人生,這也是劉孜所認為的“好演員”的標準。電影《小偷家族》的老奶奶去世讓劉孜特別感懷,她在朋友圈寫道:人生,好短的,留下一些精彩的痕跡就好。這就是她對人生的理解,也是對自己人生的要求。對她來說,儘管演員這條路更像冥冥中命運安排好的,在一些重要節點有太多的偶然和運氣的因素,但在她微笑的背後,更是她骨子裡隱藏的堅韌和不懈的努力。

平等溝通,任孩子“野蠻”生長

和做演員一樣,作為母親的劉孜,也知道“真實”和“自然”的狀態對孩子有多重要。從Nemo出生開始,劉孜就一直在學習如何做好母親,做個好母親。經歷了所有母親都會遇到的焦慮和緊張之後,劉孜堅持了理性與放手的教育方式,喜歡用平等的方式與孩子相處。“每個孩子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要好好觀察孩子的性格,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採取不同的相處方式。如果孩子有特別不好的缺點,一定要幫助他改過來,這是對他負責,也是一個母親的責任。想要成為一個盡職的好母親,需要不斷地觀察、思考,而能與孩子一起進步,才是最好的陪伴。”這是劉孜對於“媽媽”這個代名詞的詮釋。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現今7歲的Nemo,看上去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一些,他活潑、理性,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自Nemo入學,劉孜便與他“約法三章”,第一點便是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很難想象一個7歲的孩子會將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list,並且有規劃地去完成,但這的確是Nemo的日常。“在Nemo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鍛鍊他掌控時間的能力,幫他定好鬧鐘,定好任務便離開,到了規定的時間再去檢查。一開始會出現完不成任務的情況,但他必須要自己承擔這個後果。等他逐漸認識到反抗無效和獨立並不是一件壞事的時候,便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

劉孜希望孩子儘量掌握的是學習方法,而不是一味追求課業成績,她也不會強加給孩子各種興趣班,任Nemo“野蠻生長”。但她會幫助孩子養成更多良好的習慣,建立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瞭解自己和世界的關係,最終成長為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人,並在其中找到快樂。無論是對Nemo的教育,還是對自己的生活,劉孜都不喜歡使用條款和束縛,她希望通過習慣,讓Nemo獲得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自己則作為陪伴者,守護他、影響他。

除了培養Nemo良好的習慣,劉孜認為“看世界”也同樣重要,她會帶Nemo跑到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去發現不同的文化,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她會在旅行之前閱讀大量介紹目的地文化和歷史的書籍,搜尋小眾的地道玩法。也許是大學時期揹包客的經歷,劉孜總能在旅行中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她享受在地鐵走丟、去街頭搭訕的過程,這些“小意外”總能給她的生活帶來驚喜與靈感。

不忘初心,為原創設計發聲

做設計師也像一場“意外”。從演員到家居設計師的轉變,在哪個行業都算跨度大的。當初自己房子裝修時,因為已經聯繫好的設計師突然退出,她不得不親自上陣為自己設計,沒想到,這竟然開啟了她的設計人生。她發現,她對設計有一種本能的愛,她喜歡這種與自己獨處的表達,這種表達也可以緩解她做演員時的焦慮,平衡她的工作與生活。

在Maison&Objet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簡稱M&O)北京王府中環特展的現場,劉孜熱情地給前來看展的設計愛好者介紹Zi的產品和工藝。作為此次展覽中唯一受邀參展的中國品牌,劉孜原創個人家居設計品牌Zi以其清新溫暖的設計和高超的工藝技術再次贏得大眾的讚許。

劉孜與設計結緣,源自她對生活的熱愛與洞見。早在2007年,她就曾代理了後來獲得2013年紅點設計獎的“那把塑料椅子”品牌—Kar tell,將自己喜愛的設計分享給了更多的人。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從創立Zi到產品上市,劉孜和她的團隊花了整整三年時間,這三年,她一直在尋找完美的工藝。她一次次跑到景德鎮的陶瓷加工廠,希望可以與加工廠一起研發色泥,但被工業化思維禁錮已久的製造業,認為“研發”是一件投入產出比很失衡的事情,不僅賺錢難,更無法預估未來的前景,尤其在當時色泥的大貨良品率僅有20%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工廠願意與她攜手。但越是艱難,劉孜就越戰越勇,不斷地尋找,不停地洽談,輾轉三年,劉孜終於找到了能讀懂她“密碼”的加工廠,如今她想要的質感、工藝,全都呈現在她自己的產品中。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我做事比別人慢,總想一點點磨,這看起來不太符合時代精神,但是,蝸牛也能找到家,一生追求‘小而美’也許是我的宿命吧。”Zi於今年2月份全面上線,所有的產品均為全天然的色泥打造,表裡如一,用真正的高溫燒製,保證健康安全,3-5mm的超薄體驗制定了行業新標準。今年9月,Zi推出了新款雨滴盤“走鋼絲的女孩”:一群女孩目光堅定地走在鋼絲上,寓意著女生的獨立自主,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潮流的一種完美結合。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在M&O北京王府中環特展上,劉孜還被M&O策展方邀請,希望她可以去巴黎參加明年的展會。除了為Zi品牌感到榮幸,劉孜也對中國原創設計的未來充滿期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並支持原創設計,中國原創設計的土壤也已經存在,以後會有更多的設計師品牌走出國門,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更多創新與可能性。”將中國的潮流文化讓世界看到,讓中國的原創設計得到世界的尊重,這是劉孜的初心,也是她堅持做設計的理由。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也許這就是最真實的劉孜,晶亮的眸子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自然的微笑裡包含著對自我的欣賞,她懂得在辛苦與忙碌中調試出一份寧靜,在生活的取捨中收放自如。我們期待劉孜帶來更多有溫度的設計和更多有靈魂的角色,也祝福她在設計與演藝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文/高婷 橘子

供圖/劉孜

原文刊登於《新旅行》首航假期11月刊

掃描二維碼立即免費閱讀

《新旅行》首航假期電子雜誌

新媒體編輯 | Monka

生活家|劉孜:找到自己,Zi意妄為

歡迎朋友圈分享 公眾號轉載前請聯繫編輯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