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10 個回答
好玩的国学
2019-04-12

中國文化大致以儒家文化為主流,以道家和佛家文化為支流,他們共同組成了中華文化。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時期,道家文化也會佔主流。所以有人說,天有三星日月光,地有三教儒道佛。這是很有道理的。

談到道理,我們不妨來談談什麼是道。因為中國人喜歡講道。道有大道小道,有正道邪道等。那麼到底什麼是道,中國文化中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好玩的國學,來和大家聊一聊道的問題。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首先,道原來的意思是道路,後來引申為方法、路徑等,再後來更加上升為規律、規定、法則和規則等。也就是說,道從實在的概念即道路,發展成為終極的目標、終極的觀念等理念,這背後,是人類追求智慧的力量,這個智慧的力量就是哲學。所以,道是哲學範疇的概念。

也就是說,儒家的道,就是儒家的最高的價值理念,儒家的價值準則,而道家的道也同樣如此,代表了道家的最高價值理念,最高價值準則。

其實,儒家和道家哲學的區別,我們看兩位創始人的人生經歷,就可以大致看出二者之間的區別。

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一生棲棲遑遑,周遊列國,追求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他想搞政治,來恢復周禮,實現天下大同。雖然他搞政治的夢想失敗了,但是他還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決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代表了儒家積極進取入世的人生觀。

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本來在周朝做個圖書館館長,收徒開講,研究學問,日子過的很可以。但是老子覺得這紅塵社會沒有意思,不如騎著青牛滿世界隱居去。雖然他寫下了中國最具有哲學思辨色彩的道德經,但最終還是西出流沙不知所蹤。這代表的道家的價值觀。道家的價值觀就是無為,就是無為而無不為,就是清淨,就是示弱守拙等。這與儒家的人生價值觀完全相反。一個是積極進取,一個是清靜無為,這也是儒家和道家道的區別。

好,我們現在可以認真地談一談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到底區別何在了。

儒家的道,其實說的是人道。雖然儒家學說談到過天道,談到過自然,但是孔子是個現實主義者,對於不大明白的事情,不去追究,所謂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孔子關心的是現實的社會,關心的是此岸的努力,而不是彼岸 的幸福。孔子認為,活都還沒有活明白,你去想那個死幹什麼。

所以,儒家的道就是人道,就是探討人如何在現實的社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如何搞好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問題。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當然是要努力,報效國家。所以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道,又是什麼呢?孔子說總的原則是仁愛,仁愛之中又有兩條,一個叫忠,另外一個叫恕。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的道。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道,總是要落實到政治上。因為,儒家人物,說到底是政治動物,他們都是有政治理想的。孔子一心想搞政治,那麼他心中的政治之道是什麼呢?孔子說叫禮,禮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秩序。而秩序就是名,樹立社會秩序的過程,就是正名的過程,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孔子在社會生活上的道就是禮,就是秩序,就是正名。

這就是儒家的道,這個道,就是處理好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的法則。所以儒家的道,是人道。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與之相反,道家的道,更加形而上學。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道家探討的深度更加高遠,更具有哲學的思辨性。如果說儒家的道,老是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話,道家考慮的是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所以,道家的道,其實就是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和法則,他是自然的,甚至是超自然的,是形而上的,是哲學的。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人們總是認為,萬物的起源來自於神,來自於天帝。而道家的道,完全拋棄了這種神造自然的學說,天才地認為,創造世界的就是道,他是宇宙萬物的總根源。他是不可說的,“道可道,非常道”,是看不到的,是無,但是它卻在時時刻刻起作用,他規定了限制了推動了萬物的發展,是萬物的總法則。所以道的無,表現為萬事萬物的有。

但道家的道,最終要落實到人生上面。與積極進取的儒家的道相比,道家的道相對比較清冷一些,比較清靜一些。因為,道家哲學認為,人作為天地萬物的一員,你來自自然,最終歸到自然,就要學習道的自然而然的精神。所以,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道家的道是自然之道,所以人要學習自然的東西。自然的規律就是人的規律。比如冬去春來,體現的是事物向對立方面的發展,比如牙齒脫落但舌頭一直都在,體現的是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所以老子提倡我們都要向自然學習,採取自然的價值觀,那就是清靜無為,不瞎搞,不折騰,迴歸到事物本來的樣子。所謂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金吾文化
2019-11-26

儒家;的“道”人與人的關係、

道家;的“道”人與自然的關係、

孔子說;見仁見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仁者見智者樂。所以道家最高境界是“智”儒家最高境界就是“仁”

   我們先來說一下儒家的“道”: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

     儒家的“道”講有所作為、儒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希望通過學習唸到北大,成為一個厲害的人,為社會服務,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不對、所以孔子一直勸我們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意思就是;天下太平、國家很好的時候出來當官、當天下大亂就退隱。因為出來做事也沒什麼用、就像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儒生頭懸梁錐刺股,希望考到狀元、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我們再來說一下道家的“道”

    道家剛好相反、因為道家源自於黃老之術、所有歷史上最厲害智商最高的全部是道家、無論是孫子、張良、管仲、范蠡、道家的“道”就是當天下太平他就隱、天下大亂他才出來、出來以後做完事、他不居功、功成身退。

     像范蠡、當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他就一定要走、越王勾踐還不放他走、他就寫了信就走了、他還寫一封信給文仲、他說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

     所以說、所有的道家都是自信心太強、他不依附權貴、去過不一樣的生活、道家最大的代表就是老子、老子一輩子在周王朝、當一個管理圖書館的。

     所以老子可以接觸到自古以來所有的文獻、跟所有的書、大部分是寫“儒家”的“道”、寫要有為成就自己、要成事、有所作為。

     也有一部分是寫“道家”的“道”、我們可以照著自己的方式生活、生活並沒有那麼艱難因為我們總是一慄一飯,就是一塊三尺地可以睡覺就好了、兩個饅頭就可以過一天、不需要為了多餘的錢財、或是美食、去委屈自己的心智、去過不是那麼如意的生活。

    所以一般人很容易理解儒家、而不容易理解道家。

    道教的思想是這樣的、他看輕了名貴權利、道家就是做自己是第一個目標、你看莊子、他是穿草鞋綁了繩子、也很窮、但他也過得很好、就是過的很自在、其實莊子是楚莊王的後代、楚國一隻要請他回去、他還是不想回去。

    總結起來就是;儒家是太平盛世而出,用自己的能力來造福社會。

                  道家是天下大亂而出,用自己的能力來救國救民。

    儒教的道與道家的道看似不同、卻有相通。

 

  當我們水準很低的時候在山腳下、我們看到的都不同、

     當大家走到半山腰的時候、會看到很多講法是一樣的、很多還是不一樣,當走到山頂的時候、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一樣的;所有的教誨、就是他只做一件事、就是一個人無論碰到什麼樣的悲歡離合、什麼樣的不如意、所以當遭遇到厄運來臨、能夠獲得身心安頓。

     金吾文化傳播公司;很高興為您解答。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鹿与红茶
2019-10-16

道家的道,稱之為天道,古時自然,天人合一,因此天道即為人道。順達天意而人為則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而儒家的道是後天的道,是春秋時期禮樂崩壞後,人的道。因此儒即為人需。

有句話說的很好:儒為道之末,道為儒之本。

這句話的意思是儒,是萬千大道中微末的一種,而道卻是儒的本源。

古時老子與孔子有過一段精彩的對話,大概是這樣的:

老子辱罵孔子說:人有道,自然有德,又何須德?

孔子說:正因為人沒有了道,才需要德。

後來,

孔子的接班人孟子:人沒有了德,我才講仁。

孟子的接班人荀子:人沒有了仁,我才講義。

後來到了秦朝,韓非子:沒有了仁義道德便不是人了,那麼我便講法。

古時候的愚民愚民,講的是朽木不可雕的民,而不是愚弄百姓。

儒家有言:克己復禮,變為德;不害人,便為仁;不做壞事,便為義。

這三句很簡單,用現在的理解就是:

剋制自己的慾望,還以禮數,你個人的修養品德就會很優秀。

你不去害別人,便是仁慈的。

你不去做壞事,便是有義氣的。

第一句,我們去旅遊的時候亂丟垃圾,大聲喧譁,於是中國人與毫無素質被外國人劃上了等號。

奧運會期間,中國人上場前自發的收拾周邊垃圾打包帶走,被外國人讚譽有加。

這就是克己復禮的意思。

當然了,很多腦殘會告訴你:克己復禮不是這個意思,是要你當奴隸。還要你拋去本源,讓你去理解那句話的本意。 同樣的,你可以回敬他:當時的環境與現在的環境不同,如果你在現代社會非要當奴隸,我勸你你還要打我,那我不勸你就是了。

第二句與第三句就沒什麼好講的了。

有仁有義方有信譽。

有了信譽,就有了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

而五常中的仁義禮智信,智慧涉及各方面發展,禮數代表個人的素養。儒家思想有這麼一個完美的構架,而這些構架來源於道的本身。

本不需要提出來當做道德思想的,可人沒了道,便需要有人提出來當做德。

正因此,儒本道之末,可道卻為儒之本。

可惜儒家自孔子提出儒,到秦朝時代韓非子總結的八大儒分支,7種分類,至漢末大儒不復存在,唐宋之後雅儒小儒全部凋零,到了明清兩個朝代,也就只剩下腐儒與賤儒,以及俗儒了。

哦對了,打到孔夫子這類口號,口口聲聲的革命革命,革命這個詞貌似也是孔子發明的。

鱼者佩之
2019-12-04

道的意義和產生

道,故名思意,道路的意思。人走的道路叫做人道,天行的道路叫做天道,地載的道路叫做地道,是規律,是自然,是造化,是秩序……道的思想與漢族文化同時產生。我們都知道,所有人類文明都與巫分不開的關係,而巫的職責就是“將玄妙無端的天則來解釋或規定凌亂髮展的人事”(許地山《道教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兩個方向,一個是“天則”,一個是“人事”。其中關於天的部分,發展而來的就是道家思想;關於人的部分,發展而來的,就是儒家思想。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史稱少昊之衰,九黎亂德,天下相惑以怪,家為巫史,民瀆於祀,帝顓頊乃命重為南正,司天以屬神;命黎為北正,司地以屬民……

我們現在關於道的解釋多之又多,甚至將道神化的不可碰觸,萬分深奧難懂,現在很多人一提到“道”,就覺得這可真是了不得的東西,由此很多人對此敬而遠之。我倒覺得現在的人太過誇張了,其實“道”的意思並非那麼難懂複雜,它真正深奧的地方是它的千變萬化。關於道的千變萬化,是神神奇,卻也並非一定那麼難懂,餓了要吃,冷了加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萬物生息……這不都是道?

所以,個人認為,無論修道家,修佛家,修儒家,修人,還是修天地自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我們也許說不出多麼富有哲理的話,甚至不知自己已經在“自行其道”,但這不代表道的遙遠和虛無縹緲。將道奉上神壇的,是哲學家,是文學家,是以修行為人生幾則的人,他們將“道”總結、抽象,賦予神奇的意義和力量,我承認這卻是是偉大的,更高,更深奧的存在,但這種存在的意義絕不是讓芸芸眾生伏地膜拜,以為難以觸及。說白了,這種被人尊放在神壇上的“道義”,也只是道的另一種存在而已。

我等凡人不必為了讀不懂學者大家的話語而驚慌,更不必妄自菲薄,來往眾生,莫如一道。

儒家道和道家的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很多人總有一種錯覺,好像“道”只是道家思考的問題,這種認知是大錯特錯的。

道家所講的道的意義是非常廣泛的,它既包含天道地道,也包含人道。道家和儒家本身都是認可“道”的意義的,只是側重點不同。

天地共其德。——《禮運》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名,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易經》

道家是超越了人的道,更關注天地之道;儒家則是應和了周朝禮樂崩而產生的,儒家更關於人道。其實少讀經典我們也大概能知道,道家講的東西玄之又玄,甚至於虛無縹緲,而儒家則是現實許多,它所講大都是為人大道。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道家,道教,儒家,儒教,這應該都是不同的概念,我們現在卻不大能分得開。我們前面也說了,道的思想與漢族文化同時產生,無路儒道都是脫離不開的,並不是只有道教講究四時變換,講究順應天道的,就是佛儒家,儒教,包括後來漢化的佛教也不能逃離這些“道”,其他學派也沒讓人逆勢而為啊。

所以說,儒家的道和道家的道是有不同的,但是歸根結底,也只是同一根根源開出的兩隻各有姿態的花朵。

以上。

注:主要參考書籍《道教史》

平凡2850
2019-03-04

先說答案。

以老子思想為代表的“道家”的“道”,說的是天之道。也就是萬物的始源,萬理的始源,造化的始源。遵守“道家”的“道”(注意,不是後世道教的道),是常德,上德。

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的“道”,說的是人之道。也就是人倫綱常,在孔子是仁,在孟子是義,在荀子,仁義皆不可得,不得已化性起偽。遵守儒家的“道”,是下德。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道家之道到儒家之道

從道家之道到儒家之道,是一個過程,其轉變,大致在周朝以後,在那個時期,社會失去道德,不得已要以禮教立人之道,人倫之道,以匡正社會。儒家的“道”講的是人法天的“人道”,實際上還是敝於天而無道的。遺憾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由天道而人道,這也是必然的趨勢。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華夏思想源流

這裡,進一步說清楚華夏思想的源流吧。

中國正統的思想和文化,是由遠古時期華夏通天之聖觀天察地統以人文而來,也就是《陰符經》中所說的“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正統的中國思想和文化,以天地為根,歸於天地,宇宙,天下,國,家,人,或者說人,家,國,天下,宇宙,是一個層層遞推的多層結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至宇宙道理的根源,都被總結成“易道”的思想。

社會生產力逐漸發展,不同的社會分工帶來了不同的社會階層,階級漸漸出現固化,資源佔有不再平衡,天之道的治理體系再也無法平衡社會關係,人不復天真,天道自然消隱。

無法以天真合天道之後,不得已,立人之道以匡正天下。所以道家思想消隱,儒家思想登場,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以後,人和社會的治理,不再符合天然的道理,而退化成以人為設立的規範準則來維繫社會的運行。所以,按正統的思想觀來看,華夏從周朝之後,就陷入了失道的狀態。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說一說。

世界的誕生

《列子·天瑞》中記載:“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道儒源流

沖和氣而為人,華夏人生於至中至和之地,故稱中國。伏羲觀天地,掌握了天地運行的規律,進而掌握農時,駕馭了農業文明,高度發達的農業生產,帶來了足夠的食物,讓華夏民族擺脫了漁獵遊牧時代的食物匱乏,人口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增長。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的出現,代表著華夏易道思想的初現,從此,華夏文化的總源頭,成型了。三皇以來,華夏以天之道治理天下,延續到夏商周三代,社會進入了最後的有道時代。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在孔子的眼中,那就是他的思想學說所致力於恢復的大同社會,什麼是大同社會呢?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大同時代,天下為公,到了周朝,天下早已不復為公,周公制禮,以禮樂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實際上已經在社會治理體系中運行了,到了孔子的時代,社會更加的昏亂,孔子集前代思想大成提出“仁”的思想,是希望回覆三代時的小康社會,孔子立教的內容,並不是完全是憑空原創,而是對三代時施行的人倫之道的總結和發揚,通過這樣的總結和發揚,孔子實質上創立了儒家學說,所以後世通常把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物,把孔子的出現作為儒家思想正式形成的標誌。

為什麼孔子的時期社會更加的昏亂呢?因為周天子統治之下的封建世襲制,讓周王室的直屬的土地減少、經濟、軍事力量的削弱,分封的諸侯國的土地增加、經濟、軍事力量的增強;同樣,各諸侯國的封建世襲,讓部分諸侯的直屬土地減少、經濟、軍事力量削弱,大臣的封地增加、經濟、軍事力量增強。這直接導致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周王室的衰微。為了爭奪私利,王公貴族和豪商巨賈互相征伐,天下大亂。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在孔子的心目中,什麼是仁,就是通過禮的教化,達到人人皆堯舜的境界,孔子用畢生心血,為華夏民族塑造了人倫道德的底線。到了春秋晚期,孟子的時代,仁不可得,孟子希望用義作為底線,來約束哪些失德之人,可是,社會崩亂,仁義皆失。荀子應運而生,荀子希望能守住最後的“禮”的底線,這就是化性起偽。

終於,“禮”的全面失守,循名責實的法家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道、儒、法三家的思想,都源於易道的思想,是被賦予了時代精神的易道思想在不同時期的應用。

失道而後禮,失禮而後法,大概就是這樣吧。


姝子
2019-06-21

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應該是母子集的關係。就好比道家的道是水果,儒家的道是蘋果。道家的道是形而上的,概念化的哲學思想,儒家的道是可落實施行的道理。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道德經》開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儒家的道是“常道”,而道家的道則“非常道”,這裡的“非”,不是對立的否定,而是包含,不僅僅是常道,一旦落於常道,就會侷限了道的定義。

道家的道是宏觀的道以自然(這裡的自然包括了宇宙,不僅指地球環境)為本,純客觀立場。

儒家的道是常態的道,以人為本,偏主觀立場。這裡的主觀不是個人的主觀,而是以人為角度的主觀,捨棄了人的角度,就融入了道家的道。因此,修道之人常會強調放下“我”。

道家的道包含了天道(宇宙法則)、人道(人文社會)、地道(地球環境的自然規律)。

儒家的道則以人道為主體,從人道的角度去觀察天道,利用地道,改善人道。

道家的道全局而籠統,不能說的太清楚,太明白,一旦定義就會偏頗。因此,道玄之又玄,無以名狀。

儒家的道具體而細緻,需要分門別類,辯證分明,才能落實施行。因此才會有各種分支學派,百家爭鳴。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中國傳統思想的根基是道家的道,但是執行的是儒家的道,其二者並沒有高下之分,只有因人、因勢、因境而需,顯現出道的哪一面,感悟到了道的哪個層面。就像太極圖裡的陰陽魚,道家的道是整副圖的兩極運轉,而儒家的道則是核心魚眼。沒有儒家的道,道家思想只是空泛的理念,沒有道家的道,儒家的道只是行為處事的規則條框。二者之間是互相交融而通貫的。

牧子闲话
2019-05-03

所謂道即源頭、答案,萬物運行的規律及其真相。

如尋道,就是追尋答案,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所有的宗教、教派都有自己的“道”。佛家稱它為“如來”,基督教稱它為“神”。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儒家和道家的道是不一樣的,儒家的道的聚焦於人,道家的道聚焦於萬物,它們的出發點不一樣,境界也不同。

儒家之道,講求君臣有別,長幼有序,人有貴賤尊卑階層之分,其設計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體系,是為了應對社會禮樂的崩壞,世道混亂。

孔子在《論語》說:“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在孔子眼裡,學、道、立、權。最重要的是權,這裡的權指的是平衡。

所以歷代君王都喜歡以儒家之道統治世人,從內心層面制約平民百姓。

說白了儒家之道就是為了統治階級而設計的制度,用來維護王朝的利益。直接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體系。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道家之道,講究天地萬物,道法自然,提倡無為而治。

重視人和自然的關係,從萬物規律之中尋找答案。

老子的《道德經》就是研究人和宇宙萬物之間的關係的理論,整部道德經就是以萬物之道來啟發人應該怎樣處理和其他事物之間的關係。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老子眼裡,人、地、天、道、自然。最重要的是自然。

總結,儒家最看重的是心性,道家最看重的是自然。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和我留言分享!

@夜行道

杨朱学派
2019-05-01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道家的道主要是指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

道家認為,萬物皆是相對,皆循道而生,殉道而終。唯有道是絕對的,不生,不死,不滅。

什麼是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有什麼不同?

儒家的道,與之道截然不同。老子之道,孔子命名為天。

儒家之道,是道理,真理,華夏文明。孔子謂之人能弘道,道非弘人。

飞飞猫1
2019-04-12

道家的道與儒家的道,有著本質的不同,但也有一點聯繫。

一,道家的道有幾個意思:

1.道是天地萬物的來源和歸宿。

2.道是天地萬物發展變化的總規律和總方式。

3.道是一個很抽像的哲學概念,不好說清楚,能感覺得到它是一個混沌模糊不清的整體,它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說不清楚,只能感悟它的存在,而且支配天地萬物在運行。有點像西方人說的上帝。莊子用七日鑿開的混沌的七竅,混沌就死了的寓言,說明道是一個整體,不可能有人一樣的感知系統,也就是不會有是非對錯等分別觀念。

4.道既有整體性,超越性和內存性三個特徵。整體性,讓我學會了用全局,長遠的眼光看問題。超越性讓我學會了超越美與醜,對與錯,是與非,福與禍,利與害,有用與無用,外化與內不化等人生重要問題。內心開闊了。內存性就是"德”,道內存於天地萬物之中,道無所不在。道表現在每個人身上就是這個人的德性。每個人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自性都是圓滿的,要自信自立。認識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二是儒道的"道"只是以人為中心,把道與德混起來講,指關於人類社會的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儒家提出一整套道德規範,如三綱五常(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仁義禮智信)的等級制度,提出君子與小人的標準。遵守三綱五常的人就是君子,不遵守這套理論的就是小人,屬於倫理學,後來,儒家佔領了統治地位,"道德"一詞就變成了一種倫理學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質。

2019.4.15

村络思想茶
2019-12-20

西方人喜歡去定義一個事物,

東方古老的思維是一種取象比類的思維。這種思維只能用語言去描述,不能去定義,因為它是活的。

而道卻是這種思維的最高統一場。是一種從本質看現象的思維,這與科學思維恰恰相反,科學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兩者終有一日殊途同歸。

從羲和人古刻來看,7500年前的伏羲之道,描述的是道生一,一生三才天地人,三才再生,天有日月星,地有水風火,人有精氣神。你看多麼地具象;這就是道家之道的源頭。天地人是一個整體。

儒家的道是從軒轅黃帝開始,戰勝炎帝蚩尤之後,創立儒學,儒學之道,遵循天道,為政以德,育人於“孝弟禮義廉恥忠勇信仁”為恪守,勤耕利商。這就是儒學的源頭;

道儒兩家比與天道相接,是一種立體文化,不同於現在的哲學思辯,越辯越把人辯得自我了。 逐漸背離天道。道學與儒學,傳承斷層之後,被統治階級修剪,被外來文化嫁接,逐漸走樣了。

西化文化從屬於“教”意識形態,中國文化自信,道家儒家要擔當使命,以道學、儒學為基礎的建立以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形態文化,與西方是不調和的對立派文化狀態。

兩者皆與天道相接,正本清源、正在此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