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毛主席傳統文化觀的繼承和發展

南陽信訪 2017-04-28

編者按:毛澤東傳統文化觀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加以改造和發展,並運用於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為我們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傳統文化觀,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目的,闡發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併發揚光大。

編者按:毛澤東傳統文化觀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加以改造和發展,並運用於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為我們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傳統文化觀,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目的,闡發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併發揚光大。

習近平總書記對毛主席傳統文化觀的繼承和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目標,在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基礎上,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傳統文化觀,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當代中國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堅決反對文化虛無主義和文化復古主義,提供了正確理論指導和強大思想武器。

準確把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毛澤東同志從小就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毛澤東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斷反思和總結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衰得失,就中華傳統文化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體現了善於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有機結合起來、繼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政治智慧,形成了其獨具特色、豐富深刻的傳統文化觀,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歷史基礎,是維繫歷史連續性、挺立民族主體性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和重要途徑,是認識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視角。毛澤東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在毛澤東同志看來,離開中華傳統文化就不可能正確地認識和改造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對毛主席傳統文化觀的繼承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和不斷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他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對於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培育民族精神、反對外來侵略、推動中國社會進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瞭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特別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的在於打通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置於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變革的歷史長河中,闡明瞭中華民族發展變革的歷史進程及其文化血脈,為維繫歷史連續性、挺立民族主體性和提高民族自信心,克服“古今脫節”的現代化難題,奠定了思想基礎。

深刻揭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目的

毛澤東傳統文化觀有一個發展演變過程,具有豐富深刻的歷史內容和思想內容。作為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同志思考和論述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目的在於創造中華民族新文化,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先進文明的中國。”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關於中華傳統文化問題的思考和論述,其著眼點都是為創造和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只有站在創造和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的高度,才能理解和把握毛澤東傳統文化觀及其時代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中華傳統文化問題作出重要論述,強調要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根本目的在於發展中華民族新文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尋根溯源,奠定文化基礎。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文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發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脫離了中國的歷史,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脫離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了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習近平總書記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歷史地聯繫和統一起來,抓住中國歷史上幾個關鍵時間節點,建構和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譜系。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突出優勢,是我們最大的軟實力,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宣傳和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化傳統,才能更好地宣傳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繼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和發展當代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尤其要注重弘揚那些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國文化精神,為中國和世界發展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和不斷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他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對於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培育民族精神、反對外來侵略、推動中國社會進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瞭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特別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的在於打通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置於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變革的歷史長河中,闡明瞭中華民族發展變革的歷史進程及其文化血脈,為維繫歷史連續性、挺立民族主體性和提高民族自信心,克服“古今脫節”的現代化難題,奠定了思想基礎。

深刻揭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目的

毛澤東傳統文化觀有一個發展演變過程,具有豐富深刻的歷史內容和思想內容。作為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同志思考和論述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本目的在於創造中華民族新文化,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先進文明的中國。”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關於中華傳統文化問題的思考和論述,其著眼點都是為創造和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只有站在創造和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的高度,才能理解和把握毛澤東傳統文化觀及其時代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中華傳統文化問題作出重要論述,強調要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根本目的在於發展中華民族新文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尋根溯源,奠定文化基礎。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文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發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脫離了中國的歷史,脫離了中國的文化,脫離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脫離了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是難以正確認識中國的。”習近平總書記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歷史地聯繫和統一起來,抓住中國歷史上幾個關鍵時間節點,建構和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譜系。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突出優勢,是我們最大的軟實力,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宣傳和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化傳統,才能更好地宣傳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繼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和發展當代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尤其要注重弘揚那些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國文化精神,為中國和世界發展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對毛主席傳統文化觀的繼承和發展

科學闡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原則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毛澤東同志指出:“割斷歷史是不行的,好像什麼都是我們白手起家,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我們怎樣對待傳統文化呢?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方法論原則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批判繼承”“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幷蓄”。

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批判繼承”等重要思想基礎上,首次提出了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法論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鑑今,堅持有鑑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所謂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鑑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謂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如果說創造性轉化重在改造“老樹枝幹”,那麼,創新性發展則重在培育“老樹新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明瞭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基礎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途徑和總體原則。正如有學者所說,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重在表明我們黨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立場和態度,“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則明確回答了以什麼樣的方法、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問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精闢論斷,為新時代條件下我們黨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

(作者:王文兵,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