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10 個回答
思维技术
2019-04-28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1、“道法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倫理精神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就清楚地說明人和萬物是平等的、人並不比其他萬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張遵循客觀規律,人應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規律。“道”又通過“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間這些包羅萬象的事物的屬性完整地表現出來,這就是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在道家看來,人和萬物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莊子.齊物論)上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無為。而無為並不是指無所作為。而是反對過多的人為干涉。老子認為:人與萬物都根源於“道”。“道”是人與世界的一種本原關係,它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眾妙之門”,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2、“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道”的意義不僅在於自然生態和諧統一,更在於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在於生命的主體和自然的客體在生態學和美學基礎之上,實現“天人合一”的生態美的合理結合。在中國傳統哲學裡的“天人”關係,實際上是指人和自然的關係。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的親和與協調,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則,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為自然界所接納。在天之道與人之道的對比中,捨棄“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與和諧。以獲得“天人”之親和。而人也必須遵循自然的法則才能發展“天道”、“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態”之道。

3“致虛守靜”——身與心和諧的生命超越精神

道家主張把個體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於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掙脫“物役”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老子主張“返樸歸真”,認為人的生命存在要與自然溝通,節制和超越物質慾望,不讓塵世的喜怒哀樂擾亂自己恬淡自由純沽的心境,自始至終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老子提出“致虛極,守靜篤”的修道方式。在莊子看來,人生的第一要義就是自由,而現實社會中的仁義道德、世俗價值、名位利祿、政教禮法等都是束縛人、奴役人的藩籬。莊子為達到“聖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自由境界,明確提出“坐忘”、“守道”對於人的問題,《道德經》除了講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還討論了人自身的和諧問題,即人自身的內在和諧。他首先闡釋了生態人的內涵,人之生態首先是:“無樂”、“至樂無樂”。“無樂”即是不為身外的利祿、名聲富貴等外物所牽累的一種平常心,是一種放棄名利、一切順其自然的自然之情。自然之情乃人之常情,無所謂快樂與不快樂,安適、恬靜、自然。“無樂”才是人的自然常態,人應恬然淡泊、清靜無為、順其自然。詩意般生活在世上。提倡“見素抱樸”、“粗茶淡飯”的節儉生活方式。“知足常樂”,保持內心的安寧平靜。提倡個人要與社會無害亦無爭。從而在個人與宇宙自然的大範圍內實現和諧交互。中國傳統美學的這種和諧思想能夠對我國當前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直接的理論借鑑。在穩定中建設和諧社會,這不僅是一個理想,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4、“無為而治”——社會生態觀

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家提出的“無為而治”,其基本涵義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為。因任自然,是說統治者治理國家應當遵循自然的原則,讓人民自我化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政府的職責在於輔助人民,使其充分自由自在地活動,如此,人民自然平安富足,社會自然和諧安穩。老子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理想的社會是一個無剝削、無壓迫。按著自然規律發展的和諧社會,民眾不受干擾,人間無猜忌。無矛盾,無衝突,自由平等,人民各盡其性,各安其事,各得其所,整個社會安泰和美,其樂融融。

【親愛的朋友,這裡期待你的精彩評價......歡迎你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荒海拾书
2019-04-25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道家思想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主要的思想學派之一。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教祖級人物,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將我們的先祖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的思想智慧,經過立論、辯論、整理,最後形成千古名篇鉅著《道德經»。


所以,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說法。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的精髓就是“道”。意思是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觀規律,老子的“德”,就是指要按客觀規律辦事。


道的一切根基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裡“法”意思為效法、遵循之意。


體現在,順自然之理而為,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


就是說,宇宙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皆有道,“道”所對應的就是萬事萬物的生存、發展、演變的規律,講究的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許多人將“無為”理解為無所作為,順其自然,甚至一直以來都給這種思想,印上了消極的烙印,這種理解或有偏差。


正確的解釋是,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就是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其結果自然就是正確的。


順應了這個規律,就會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國家則長治久安,人則自然心存正念。


違背了這種自然規律,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同外界產生牴觸、摩擦,走向成功的反面,甚至滅亡。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順其自然,必須瞭解事物的本質、發展、變化的規律,才能順勢而為,而不是“無為”。


關於“道”,老子在《道德經》裡,特別推崇水的道性,認為水乃萬物之靈,具有澤被萬物而不爭成果的秉賦,遇圓則圓,逢方則方,遇山繞道,順勢而為,應景而變,雨雪冰霜皆為水,看似無為而治,實則有道有得。


九曲黃河,關山阻隔、道路曲折,但東流入海的目標從未動搖,雖經百轉千回,最終奔向大海的懷抱,並以海納百川之博大胸懷,容納萬千江河湖海。


這就是“道”的力量。看似柔軟無為,實則蘊藏無窮能量。


最為關鍵的是,水功比天高,卻從不與誰爭一時之長短,水雖至柔,卻能以柔克剛,不僅隨時可以變換自己的形態,滴水的力量疊加起來可以擊穿堅硬的磐石。


水的自然特性,最接近“道”,最能體現道家思想的精髓。


難怪先哲要發出“上善若水”的讚歎!告訴人們做人、做事要以水的品性為準則。


老子總會不失時機地講解自己有關“道”的主張。


有一次,孔子向老子問“道”,老子答:聖人處世,遇事而不背,事遷而不守,順物流轉,任事自然。調和而順應者,有德之人也;隨勢而順應者,得道之人也。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進程,凡一切按照天地人之“道”,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做事者,皆為有道之人,追隨者眾,最終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看到了國內封建帝制的腐朽與沒落,與世界先進國家的進步與發展不相適應,發出了來自心底的吶喊“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正因為順應了世界潮流的發展和規律,才會得到眾多有識之士的擁護和追隨,歷經磨難,終成偉業。


近代,蔣介石,人不可說無才,武器不可為不精良,佔盡天時、地利和人氣。


但是,他逆歷史潮流而動,違反天道,不能順勢而為,儘管他使盡了招數,殺了許多不同政見的民主人士,仍然改變不了兵敗如山倒的結局。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思維和性格,教會我們效法“天道”,尊重人的本性,更尊敬自然的法則。


十 九 大 報 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倡生態文明。


“道”,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和喧囂變革的年代。


無論是職場、社交和婚姻生活,無不有道的存在,學習國學、道家思想,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對我們做人,做事,立業,持家都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用户5368030536
2019-02-28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道德經》簡介

道德經是三皇之學,它所講的道,和河圖洛書,和易經裡的思想和道理,都是相通的。伯陽立教,影響深遠。所謂的百家爭鳴,不過是道裂為百。所有的各家,總源頭,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我對《老子之道》的讀後感

全書圍繞著“去人復天”四個字來展開論述。 天,天之道。人,人之道。去人復天,就是要去人道,復天道。 什麼是天之道呢?萬物皆為道所生,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雖然天下萬物皆為道所生,萬物的生長收藏也皆為天道使之然,但天道從不將天下據為己有,萬物只是循天道自然而然的生活,本自然。

老子所推崇的時代,是上古三皇時期,天人合一,天下是天的天下,而不是人的天下。人與天地和諧並存,沒有人道的奇技淫巧。人人天德足全,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質樸、淳厚。 人的慾望也分正欲和奇欲。吃飯,睡覺,結婚,生子,這都是人的正欲,是自然之事。反之就是奇欲。 人生奇欲則不足,不足就會爭,有爭就會鬥,以致於亂,最後就是毀滅。 儒家只是以仁義禮智信來教化人們的,打預防針,防止減少犯法的。最後還是失信則大亂,法家應運而生來救場,對於不守禮之人,以法懲之。法治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人們為出發點的。

總體來說,人在奇欲的道路上沒有盡頭。那麼就需要往回走,往回返,離道遠矣。 如何才能去人復天,返璞歸真呢?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簡單說,扔掉沒有必要多餘的奇欲,扔掉這些垃圾,迴歸淳樸,循天之道而自然,隨順人倫而幸福。

《道德經》思想精髓:內聖外王

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就是內聖外王的思想。德教加於夷狄,不僅沒有用,反而適得其反,因為他們畏威而不服德,對他們講以德服人,就是鼓勵和慫恿他們去犯罪。我們的祖先,幾千年前就明白了這個道理。而德教加於百姓,百姓才會敬服自己君主,因為華夏人只講道理,你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對你更好。而刑加百姓,則會激發華夏人的怒火,因為華夏人和那些蠻夷是完全不一樣的人,華夏人只服德而不畏威。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歡迎朋友們轉載,微信關注“至道學宮”,一起交流學習進步,讓我們一起見證祖國的全面興盛,迎接偉大中國時代的到來。

认知框架
2019-03-11

我已經準備好了,很多人會往我身上拍磚,道家思想的精髓不是道,老子五千言是在表述道,都不是道本身。但老子明確告訴我們他是在表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這層表述是假的,老子講得很清楚,表述是假的,這層意義【否定自己的表述】反而成為【我認為】是道家思想最大的精髓。

有多少人讀【老子、莊子】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表述,但這些表述都不是道,還是在對道的一貫的表述,不管有多少人,有多少的表述都是假的【都要否定自己的表述那不是道,是道的表述】,對道的前赴後繼的表述,豐富了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無論你摘取什麼樣的詞彙【無為、有為、柔弱、處下】,這些詞彙也是表述,絕聖棄智,絕仁棄義,要絕的不是【聖、智、仁、義】而是對【聖、智、仁、義】的表述當作真的。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人們表述出【孝慈、忠臣】,這些表述都是【道、德、仁、義、禮】表述的繼續貫徹。失道而後有德、失德而後有仁,失仁而後有義,失義而後有禮,禮都行不通了,也就會繼續被人拋棄掉,貫徹下去,後邊枝節上的表述,都是要被否定的,包括道的表述也是被否定的。在這個否定的表述中,道法才能通向道。在這個否定的表述中,【聖、智、仁、義】的表述才能通向【聖、智、仁、義】。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不見了,只剩下了道的表述,雖然更高層次的道不見,當人們還能執行低層次的仁義。失仁義而後有禮,仁儀也不見了,只剩下了仁義的表述,禮出現了,人們還能執行禮。智慧出、有大偽,真正的智慧不見了,抱著智慧的表述當作真的,大偽就出現了。老子不是否定智慧而是否定把智慧的表述當作真的,就失去了真正的智慧。

老子要否定的不是表述,而是把表述直接當作真了。因為是非表述不可,道可傳而不可受,可傳的是道法,而不可受的是道。

自哲学
2019-07-27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基本經典。道德經約5000字,前37章是“道經”。後44章是“德經”。我從三個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道德經》以道為核心,貫穿了“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道家思想認為:道是世界萬物的根本,宇宙之始,提倡:自然,無為。由此主張政治上“無為”,道德上的“上德不德”,養生上的“清淨寡慾”

第二:道家闡述的是宇宙的基本原理,只有在長期的修行,沉思中才能慢慢頓悟。道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在,道在天,也在人,在身也在心。

第三:道的特徵就是:虛無,自然,清淨,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道在遙遠的宇宙,道也在我們日常的生活。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胖一瘦,一成一敗都在道中。無為而無不為。

我是自哲學創始人,感謝您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朴之无名
2019-09-12

說到道家的思想精髓,“道”“無為”算是最核心的內容了。很多人理解有偏差,或者不全面,於是便有了道家“消極無為”的說法。這裡誤解很大,此“無為”不是消極的“無為”。不能用簡單的“消極”“積極”來進行解釋,因為他已經超出了消極積極的範疇。解釋之前我們看看“無為”是怎麼提出來的。

“無為”的提出來,還要從認識“道”開始。那麼先看看什麼是“道”,“道”是老子提出來的,用來解釋萬物本源的東西,是理解萬物演化機制的東西。它是萬物演化的根本,那麼老子是怎麼得“道”的呢?他通過不斷的認識事物的“相對性”,這種對立關係。老子全篇都在講這種“對立性”,以及這種“對立性”的演化關係,隨便翻翻道德經,就能看到“黑白”“長短”“高下 ”“有無”“欲不欲”“有為無為““上中下”“爭不爭”“左右”這種“對立”關係,以及這種“對立”關係的形成。那麼這種“對立關係”怎麼來的,就是從“道”演化來的。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中的“二”,太極生兩儀中的兩儀“陰陽”。計算機中1和0。參照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來理解1和0是怎麼作用的。通過“有無”的作用,也就是電路的閉合開啟。在1和0的基礎上開開關關,加加減減,來決定整個硬件設備的狀態參數。實現計算機設備各項功能參數,那麼1和0就是整個計算機基礎的表述。那麼陰陽就是對萬事萬事的最基本對立關係的表述,通過這種最基本的對立關係的相對變幻,來衍生萬事萬物。

那麼這種“對立關係”,又怎麼和“無為”撤上聯繫的呢?因為這裡的“無為”是超出“對立關係”的無為。這種“無”,說的是“混沌”,無狀態,1和0之前的狀態。一種沒有參照物的狀態,一種超出語言範疇,看似什麼也沒有,確是演化萬物的根本,說的就是這種絕對的存在。“不以人為意志轉移而改變的客觀真理”。“揭示的是推演萬物存在的根本機理”,老子想要說的就是教我們認識這種真理的存在,加以認識並利用。就是“無為”而“無不為”。

這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奥义奇谈
2019-08-14

我覺得道家的精髓是有了‘’道‘’這個概念,其次才演化出了更多的哲學思想。老子認為萬事萬物都會迴歸到它的本源,而這個本源即是道,老子不知道怎麼來描述它,只能勉強給他取名為‘’道‘’。牛頓曾認為,世間萬物的背後像是有一隻手推動著它前進,他認為有個‘’第一推動‘’。我覺得這個‘’第一推動‘’即是‘’道‘’。

道雖然看不見聽不著,但是確是存在的,而且是無處不在。就像電磁場一樣,看不見,但就是存在。所以《老子指歸》中說‘’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當然道這種東西,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是難以檢測出來的。《抱補子》中說它‘’‘因兆類而為‘’有‘’,託潛寂而為‘’無‘’。它附著於天地萬物之上便成為‘’存在‘’,寄寓於幽暗之中就轉化為‘虛無‘。這非常像現代物理學所說的波粒二象性。‘’道‘’更像是一個程序,生成萬物,推動萬物,而本身是不動的。有點類似《黑客帝國》中的矩陣,當然這是我的猜測,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從電影中找答案。

老子認為,知道‘’道‘’是不夠的,還應該有德性。所以他先寫了道篇,後寫德篇,編成了《道德經》。懂得道後,還要以德來推行,這樣才能叫完整。修道之人,如果只管自己修行,而不幫助別人,不教導別人,是不能成為一個得道的人的。

根據‘’道‘’這個最高準則,後來才有了順應自然,以柔克剛,無知無慾無為,不爭等概念。

‘’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作為,老子所說的無為

是指要人們以‘’無為‘’的邏輯方法去尋找事物變化前的形態,如果能運用‘’無為‘’的方法,就可以避開不利的情況,使不利轉化為有利。

順應自然是叫人們不要過多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保持寧靜純潔的天性。因為人們如果一味的追求外在的享受,心靈就會日趨空虛,從而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事情。老子認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應該同步發展才是最好的。

不爭是指人應該像水一樣,不與萬物相爭,正因為不爭,所以不會招來怨恨。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慈音1
2019-07-23

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對該思想的不同解讀產生道家各個門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精髓是,自然。老子的觀點,從道派生出的萬事萬物,蘊含著陰陽之理,陰陽相互作用使萬物得以存在,從道到天,地,人的最終都歸於自然。自然法則就是道的法則。道的法則也就是自然規律的法則,因此說,道家思想的精髓就是自然,自然是所有萬物的歸宿。

老梁139490047
2019-06-19

要談道家思想的精髓,就不得不提中國文化之源的易經(這裡是泛指,從河圖洛書伏羲八卦開始),不然就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伏羲創八卦的時代是原始社會,叢林原則起主要作用。崇尚自然,尊重自然,自然主義是當時的時尚。後來老子的天地不仁,一陰一陽謂之道,道法自然,應當是繼承了原始易經思想的精髓。但是,老子尚陰,偏離了陰陽的既鬥爭又平衡的精神,過份強調柔弱勝剛強。將道比作水的性格,忘記了風雷動大自然的殘忍。一方繼承了道法自然的客觀規律,另一方面也偏離了方向。成為道家思想的致命弱點。忘記了天地不仁的鬥爭精神。

孔子尚陽,主張入世,主張進取。承認天之道,德是道之行的易經原理。但重點卻轉入了,倫理道德的論述,過分強調仁義禮智信的教化。孔子倫理的論述,有人文主義的萌芽,是一大進步。同樣背離了,天地不仁,道法自然的易經本義。同樣成為儒學的致命弱點。

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都有鬥爭精神不足的問題,缺乏陽剛之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弱點。也都背離了原始易經思想精髓。在學習傳統文化時沒有必要護短。叢林原則,實力說話,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基本原則。道德說教,只是統治的輔助手段。中國的兵家,六韜也好,孫子兵法也好,對戰爭有所論述,起到了輔助的作用,但都主張後發制人。

從周易的卦辭和爻辭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背景。應當考慮,古人所處的時代和思想方法。不應當用現代人的思維方法,去要求古人。我的看法是,從伏羲八卦到周易,是崇尚自然主義的時代,其思想精髓更加可貴。周易既繼承了古易經的思維方法。同時也開始轉向,開始注意人文和倫理的東西。周易既是繼承,也是背叛。孔子的易傳更是如此,完全轉向了人的道德修養。甚本捨去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主旨。

中國文化確實是博大精深,文化早熟,不僅較少的受宗教的影響,各種論述都達到了極致。學習研究傳統文化不是為了復古,也不是為了辯護,而是為了傳承和發揚。

先天八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倡的是自然主義。自然主義,人文主義,科學主義是人類思想發展史的三個階段,各有各的作用和地位,不可能互相替代。

用户82573144357
2019-07-20

道家核心思想精髓什麼?

一、無為,就是不爭才是最大的爭,無為才是最大的有為;

二、道家尊重人的本性,更是尊敬自然的法則。所以,人作為行動之源,首先在學習道家文化,因此要搞清楚自己,其次是搞清楚大自然,然後怎麼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係。

三、有無萬化,無始之始,不爭之爭,無名之名,展開說核心思想就是“道”要求個人生長和社會發展都要遵循這個“道”,致下,清虛,清靜,無為都是“道”的品質,都是需要持之以恆的踐行。

戊戌盛夏天中於刺桐城中俊文化會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