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10 個回答
亦新7
2017-09-05

秀才不過是取得了進一步科舉考試的資格,還沒有進入到體制內,只能在圍牆的外面看看。秀才僅可以免除差役,見縣官免跪。另外至多可以做做私塾先生,混口飯吃。沒有資格做朝廷官員,做不到官來不了錢,還是平民百姓,那肯定是“窮秀才”了。舉人就不同了,中了舉一發榜,就進入了朝廷官員錄用體制內,身份不同了,吏部花名冊裡有名字。前途進身資本有了,隨時可以任用委派,還可以在職擢升。官員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弄到一個實缺,做到市長,哪就更不得了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不二旅人
2017-09-05

我們在書中或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聽到一種說法"窮秀才“,說明這個人雖然是讀書人,依然很窮的。

在古代有種說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所謂的讀書高不僅僅是說明這個人才學高,更應該說是通過讀書你所獲得的回報遠遠高於其它行業才行。

那咱們就聊聊關於讀書高的事情吧!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首先你要明白古代科舉制度下,有鄉試,會試和殿試之說,不過在鄉試之前,學道內有童子試之說,童子試過關就是秀才,從而擁有了進入更高的行政單位的所謂學校的學習資格。

而在此基礎之上的人稱為生員,他們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的取中者才叫舉人;

舉人再參加的就是京城的會試和皇上欽點的殿試,會試取中者稱為貢士;

同理,貢士中參加殿試的一二三甲就是所謂的進士,一甲進士的一二三名就是所謂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像秀才是中國的科舉制度下的一種稱謂,這有點像現在你想要考公務員,但前提是你要有本科的學歷。

而舉人就是像現在參加公務員考試後的一種稱謂,代表你已經有進入官場做官的資格了。

我們舉個例子來看吧,范進中舉這個故事料想大家都聽過,這部作品是清代傑出小說家吳敬梓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章。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話說范進沒中舉之前是個秀才,經常是被自己的岳父嘲諷,書中原話是這樣。

胡屠戶道:“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指范進進學、中了秀才),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

中舉之後是這樣說“賢婿老爺......”

同樣一個人,前後兩張嘴。只因中舉後,范進能給胡屠夫帶來利益。

為什麼這麼說?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咱們來看看古代秀才的福利:秀才分三等,只有一等者可獲得國家每月發給的糧食和銀兩,稱為食餼(類似現代的獎學金)。

凡取得秀才資格的就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納田糧。公堂上面對縣太爺可以不下跪,可以免除自己和配偶的徭役,每個月 還有國家的補貼。

例如范進,他是秀才時,最多是關乎自身利益,可以不用服徭役(古代百姓有義務給國家免費幹活)。然後有國家發的不多的補貼。對周圍人沒有利益關聯!

這也是為什麼說是“窮秀才”。你想,假如貧窮家庭出身,全靠一人讀書,一家子沒有經濟來源,只靠國家補貼是遠遠不夠的。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而中舉後,也就是舉人就大不一樣了。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第一,全家人不用納稅納糧。這點很厲害的,這就導致了只要你中了舉人,馬上就有人來“投現”,就是把他的地掛靠到你的名下。然後他以比給國家低的稅率給你交租子。這樣你就保證衣食無憂了!

第二,古代沒有稅務局,交稅一般有立正和秀才了,舉人了共同完成。

紅樓夢中有一句,“做官的親戚,收稅的朋友”,可見古代稅務人員(尤其是農業稅)真的不在國家官員系列裡面。

而當時收稅時候的貓膩更是多的不得了。你是舉人你就有資格參與進去。

第三,舉人可以與縣令平起平坐,自由出入縣衙,因為舉人與他們中的姣姣者,進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有人說舉人在野,進士在朝,共同操縱天下士風輿論。

這也是後來胡屠戶為什麼對范進好了,一是范進能給他帶來實際的利益,另一個是本身范進的社會地位提高了。

咱們再來看個有關“詩仙”李白的例子。李白既是詩仙也是有名的酒仙,說白了就是一個酒鬼;離了酒,不成詩。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關於李白愛喝酒他自己在《襄陽歌》中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這雖是誇張之詞,但也看出“詩仙”的酒量,一天喝半斤八兩,恐怕不在話下。

那問題來了,李白喝酒的錢從哪裡來?你不能說小文俗啊!

這是個很真的事,喝酒總要付錢吧。要知道古代糧食並不富餘,既是在盛唐酒的價格也不便宜啊。

像李白這樣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到哪裡去弄買酒錢?

他種田不會,做工不能,經商不肯,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哪裡來的喝酒錢.

其實,最主要還是國家給的俸祿,李白當時雖然沒有參加科舉,但經人舉薦在翰林院工作。

在翰林院工作這是相當了不起,如果是按正規的科舉制度,要是狀元、榜眼、探花才有資格進去的。

那些這麼是什麼意思,就是想表明當時的封建官場是級別越高,福利待遇越高,也是才會有李白天天可以喝酒的本錢!

古代舉人是已經有做官的資格了,所以才不會窮;秀才只是自身有一定的福利而已,所以才會有“窮秀才”!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2017-08-31

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秀才和舉人,在古代科舉制度中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1. 童生: 未考取秀才的讀書人
  2. 秀才:諸生中選出的優等人才
  3. 舉人:鄉試考取的人。
  4. 貢士:通過最後一級國家考試的人,殿試過後,稱為進士。
    後來還有大學士: 對資望特重以及成績優良者授大學士銜作為榮典。

    所以說秀才在當時是很低的一類讀書人,雖然有功名在身,卻也有窮酸之困,而舉人就不同了,舉人是參加全省範圍的科舉考試(鄉試)及格後所取得的資格,亦稱作孝廉。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闈。鄉試由進士出身的各部官員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長官擔任監考官。參加鄉試的考生必須是秀才,地點在各省的貢院。鄉試分三場,內容是八股文、試帖詩、表、判、論、策等等。試卷要由專人謄寫後才交給考官,以防作弊。確定了及格的名單後張榜於巡撫衙門前,此時正值桂花飄香,所以此榜也叫做桂榜。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總結來說就是較秀才功名級別要高,並且已經具備做官的資格了,所以你看范進中舉後,都把自己高興的瘋了!
    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章秀东103594716
2017-09-01

古之四民,士農工商,士排第一,最為尊貴。秀才是士的基本資格,考中了秀才就進入了士的階層,受到社會的尊重。所以,底層百姓只有通過科舉才能實現成為人上人的機會。

所謂窮秀才,多指寒門子弟,寒窗苦讀,進入士的階層,但是想更進一步,還需要到處遊學,增長見識,還要拜師,遊學需要銀錢,拜師需要束脩,對於一門心思讀書的寒門子弟,有一句古話叫百無一用是書生,家中沒有產業和天地,不懂並且不能從事賤業(工、商)當然就窮,就是所謂的窮秀才。

舉人是具有做官資格的,可以擔任一些官職,在明朝可以擔任要職。當然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能考上舉人的都會有一個有名的老師,這個老師有很多弟子,總有出人頭地的,總有有錢的,所謂的關係圈。舉人的地位更高,很多人想巴結,沾沾文華之氣,當然得出錢,舉人種地不交稅,關係戶把地掛在他名下,可以少交很多稅,少交的稅就得分舉人一半。舉人當然不會受窮。

聪明绝顶36
2017-09-05

讀書讀到秀才,可以說已經算是有功名了(有的朝代童生也算)。再高就是舉人進士。一般來說,舉人比秀才有錢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秀才雖然有特權,比如見官不跪,不能上刑,免徭役之類,但是補助不多。有的富地方補助多一些,但是也多不了多少。舉人就不一樣了,各種賦稅免掉,還有各種補助。因為免稅,一個村裡面如果出了舉人,很多人家就會把土地投獻給舉人,也就是掛舉人名下。舉人就可以從中收錢,這是一塊收入。

然後,作為舉人,已經有做官的資格了,再進一步就是進士。各朝各代不太一樣,有的舉人考進士很難,有的朝代很簡單,進士錄取率很高。不過舉人作為候補官員,會到家鄉肯定會有各種孝敬之類。這一塊也是秀才不能比的。

還有一點要注意,古代教育不發達。讀到秀才,可能一個縣級的先生就能教出來,但是再往上,就要尋找名師指點。有這種資源的,家裡面多半也不會太窮。再說,一個窮人家,供一個讀書人讀到秀才已是勉強,再往上更難。別的不說,去府城考試路費生活費湊的出來麼?

當然,以上都有特例,不少名士從小家貧,不能一概而論

疯了的风5299
2017-09-05

應該這樣解釋,首先秀才是比較低級的知識分子(相對於舉人進士),不具備做官的基礎。秀才也有特權,比如有些朝代可以免徭役等等。但是很少有發補助之類的,跟老百姓沒啥兩樣。舉人就不一樣了,比如明朝進士比例很低,舉人也有可能去做官外放。另外,最重要的是,舉人可以免除一定比例的田賦!比如100畝,200畝,舉人不一定有那麼多田地啊,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個時候會有很多富裕的地主來找你了,我送你100畝(免稅的上限),其中一部分真心送你,另一部分靠掛在你門下,獲得免稅的收益。就跟尼瑪你考上了一級建造師,自然就有人找你靠掛給你錢了!!!

手机用户62896538781
2017-09-05

古人讀的是聖賢書,聖賢書都是教人發心修聖賢之道的,修道不能享福,要修苦行來開啟慧門,成就濟世度人之德才。所以,古代讀聖賢書,修聖賢之道的人,又叫乞士。 乞士是什麼樣子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所以,讀聖賢書的人,發大心修苦行,形同乞丐,就叫乞士。顏回是最好的榜樣。

“窮”是指修苦行形同乞丐,這是成就經世之才的唯一途徑。“秀”是指表演。“才”在這裡名詞作動詞用,指用經世之才來利國利民。所以,“窮秀才”三字,是啟發讀書人:你們讀聖賢書,就應該修聖賢之道,不能享受世福,要為世人表演修苦行成就經世之才來利國利民!

秀才再進一步,中了舉人,就可以做官了,所以沒有“窮舉人”這個稱呯的。

遺憾的是,自建立科舉制度以來,各朝各代以科考取士,都偏重於考生詞詩文章的才學,這就使得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只注重詞詩文章的文字遊戲,把修道忘了,直至後來,讀書人已經根本不知道修道是怎麼一回事了,把埋頭讀書,好吃懶做而受窮,當作是光榮,愚腐至極!

望舒信芳
2017-09-06

誰說的這個窮是真的貧窮? 固然古代生產力低下,所以有窮文富武的說法,但是真要考上了秀才,就他個人來說就已經很有地位了,而且只要不是讀書讀傻的基本國家俸祿是夠活的!

這裡這個窮是相對於同階級來說的,因為秀才就已經不是農工商階級的了,是士這個階層的,但是尷尬的是,你是讀書人但是不能做官,所以相對於舉人和進士來說那是窮的不要不要的!而且雖然有了一定特權但是考舉人和進士那真是萬里取一,很多人到老都只是個童生或者秀才,那麼拋開特權來說相對的,學問還是不夠好,所以歲數越大,被叫窮秀才的機率才大! 如果某人十來歲考上秀才,就算他家一貧如洗,十里八村的老百姓一樣尊敬他,叫神童! 古代讀書人清高的很 一旦中了秀才後其它能謀生掙錢的行業通通不會去做了,所以如果到老還沒中舉,才會真窮!而不是秀才二字本身窮!

方林31
2017-09-05

其實中了秀才沒有電視裡那麼窮酸,那只是個別現象。1.秀才有俸祿,雖然不是很高但養活幾口人沒什麼問題。2.秀才社會地位比較高,秀才見官不用跪,百姓要跪。這就意味著社會圈子變化了,你想想一個人見到你就必須下跪,你能看的起他嗎。同理秀才就比較吃的開,而且當官的基本都有秀才年代,對秀才比較照顧。而且秀才可以繼續考啊,即使考不中誰敢保證沒有同年,學生什麼的混的不錯。3.秀才的數量雖然比較大,但平均到縣就很少,雖然說縣令是七品芝麻官,但是好歹管一個縣,縣底下還有鄉,秀才最容易稱為鄉紳。4.即使秀才窮,因為社會地位,也容易找到一個富家媳婦,或結為親家。不說別的我們這的大戶,親家不是大戶,就是什麼鎮長,所長局長什麼的。舉人就不用講了,直接是官員候選人,隨時都能做官。待遇和同級官員一樣。基本社會地位就是官員了。

451195357
2017-09-06

窮秀才這裡的窮不是指的生活水平,是指的功名,因為秀才還不具備做官的條件,最多隻能夠做沒有品級的低級吏,比方說師爺之類,或者去教書,賬房先生之類,再說一次,中國古代是一字一意,窮困這裡的窮是指的前途事業方面,困才是指的生活水平。窮困潦倒就是說沒有前途,沒有錢的意思。舉人就不一樣了,舉人相當於省一級的拔尖人才了,就算殿試不中,如果在省一級的文化圈子有名氣的話,去四品知府二品巡撫甚至是一品總督府做幕僚都是很有前途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不過這個十萬是知府這個班子三年的全部費用,因為知府的幕僚和吏都是由知府發工資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