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打英國,結局會是怎麼樣呢?

10 個回答
兵器世界
2019-09-07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斯大林從不認為蘇德的和平能持久下去,他至少要以152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去對抗德軍的100個師(巴巴羅薩計劃的軸心國總兵力約180個師左右),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甚至還決定組建波蘭師,準備在佔領華沙後進行勝利大閱兵。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斯大林從不認為蘇德的和平能持久下去,他至少要以152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去對抗德軍的100個師(巴巴羅薩計劃的軸心國總兵力約180個師左右),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甚至還決定組建波蘭師,準備在佔領華沙後進行勝利大閱兵。

蘇聯這一系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行動,早就被精明的希特勒看在眼裡了,所以德軍才決定儘快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先發制人的打擊蘇聯。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斯大林從不認為蘇德的和平能持久下去,他至少要以152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去對抗德軍的100個師(巴巴羅薩計劃的軸心國總兵力約180個師左右),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甚至還決定組建波蘭師,準備在佔領華沙後進行勝利大閱兵。

蘇聯這一系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行動,早就被精明的希特勒看在眼裡了,所以德軍才決定儘快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先發制人的打擊蘇聯。

當時希特勒其實心知肚明,德軍的生產力、戰爭潛力和戰略縱深等等都不如蘇聯,去的瓜分波蘭後,紅軍最前沿距離柏林的直線距離,也就是200公里左右,所以德軍必須搶在蘇軍進攻之前先發制人。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斯大林從不認為蘇德的和平能持久下去,他至少要以152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去對抗德軍的100個師(巴巴羅薩計劃的軸心國總兵力約180個師左右),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甚至還決定組建波蘭師,準備在佔領華沙後進行勝利大閱兵。

蘇聯這一系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行動,早就被精明的希特勒看在眼裡了,所以德軍才決定儘快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先發制人的打擊蘇聯。

當時希特勒其實心知肚明,德軍的生產力、戰爭潛力和戰略縱深等等都不如蘇聯,去的瓜分波蘭後,紅軍最前沿距離柏林的直線距離,也就是200公里左右,所以德軍必須搶在蘇軍進攻之前先發制人。

事實上德軍一開始也確實達到了目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推進速度快到後勤都跟不上了。而且德軍剛開始並沒有與蘇軍硬碰硬,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會戰失敗之後希特勒放棄莫斯科,1942年下半年他選擇在佔領高加索油田,獲得資源補充後,一邊與英國談何,一邊與蘇聯作戰。這至少說明德國的冒險問題不大,但是豬隊友日本的突然出現,讓德國一下子陷入被動。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斯大林從不認為蘇德的和平能持久下去,他至少要以152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去對抗德軍的100個師(巴巴羅薩計劃的軸心國總兵力約180個師左右),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甚至還決定組建波蘭師,準備在佔領華沙後進行勝利大閱兵。

蘇聯這一系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行動,早就被精明的希特勒看在眼裡了,所以德軍才決定儘快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先發制人的打擊蘇聯。

當時希特勒其實心知肚明,德軍的生產力、戰爭潛力和戰略縱深等等都不如蘇聯,去的瓜分波蘭後,紅軍最前沿距離柏林的直線距離,也就是200公里左右,所以德軍必須搶在蘇軍進攻之前先發制人。

事實上德軍一開始也確實達到了目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推進速度快到後勤都跟不上了。而且德軍剛開始並沒有與蘇軍硬碰硬,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會戰失敗之後希特勒放棄莫斯科,1942年下半年他選擇在佔領高加索油田,獲得資源補充後,一邊與英國談何,一邊與蘇聯作戰。這至少說明德國的冒險問題不大,但是豬隊友日本的突然出現,讓德國一下子陷入被動。

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對美國不宣而戰,地處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正愁沒辦法介入戰爭呢!結果日本就把理由送上門來了,隨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加大對英國和蘇聯輸血,使得德軍在蘇聯的作戰一下子陷入被動;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斯大林從不認為蘇德的和平能持久下去,他至少要以152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去對抗德軍的100個師(巴巴羅薩計劃的軸心國總兵力約180個師左右),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甚至還決定組建波蘭師,準備在佔領華沙後進行勝利大閱兵。

蘇聯這一系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行動,早就被精明的希特勒看在眼裡了,所以德軍才決定儘快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先發制人的打擊蘇聯。

當時希特勒其實心知肚明,德軍的生產力、戰爭潛力和戰略縱深等等都不如蘇聯,去的瓜分波蘭後,紅軍最前沿距離柏林的直線距離,也就是200公里左右,所以德軍必須搶在蘇軍進攻之前先發制人。

事實上德軍一開始也確實達到了目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推進速度快到後勤都跟不上了。而且德軍剛開始並沒有與蘇軍硬碰硬,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會戰失敗之後希特勒放棄莫斯科,1942年下半年他選擇在佔領高加索油田,獲得資源補充後,一邊與英國談何,一邊與蘇聯作戰。這至少說明德國的冒險問題不大,但是豬隊友日本的突然出現,讓德國一下子陷入被動。

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對美國不宣而戰,地處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正愁沒辦法介入戰爭呢!結果日本就把理由送上門來了,隨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加大對英國和蘇聯輸血,使得德軍在蘇聯的作戰一下子陷入被動;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就算希特勒不進攻蘇聯,專心搶渡英吉利海峽滅掉英國,日本也會如期在1941年末拉美國下水,英國仍然會獲得一個強力外援,到時候德國的處境比入侵蘇聯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旦美國參戰,會讓德軍在英倫三島、大西洋或者北非陷入苦戰,這時候斯大林還會坐以待斃嗎?我想他會急不可耐的捅德國一刀。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斯大林從不認為蘇德的和平能持久下去,他至少要以152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去對抗德軍的100個師(巴巴羅薩計劃的軸心國總兵力約180個師左右),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甚至還決定組建波蘭師,準備在佔領華沙後進行勝利大閱兵。

蘇聯這一系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行動,早就被精明的希特勒看在眼裡了,所以德軍才決定儘快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先發制人的打擊蘇聯。

當時希特勒其實心知肚明,德軍的生產力、戰爭潛力和戰略縱深等等都不如蘇聯,去的瓜分波蘭後,紅軍最前沿距離柏林的直線距離,也就是200公里左右,所以德軍必須搶在蘇軍進攻之前先發制人。

事實上德軍一開始也確實達到了目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推進速度快到後勤都跟不上了。而且德軍剛開始並沒有與蘇軍硬碰硬,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會戰失敗之後希特勒放棄莫斯科,1942年下半年他選擇在佔領高加索油田,獲得資源補充後,一邊與英國談何,一邊與蘇聯作戰。這至少說明德國的冒險問題不大,但是豬隊友日本的突然出現,讓德國一下子陷入被動。

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對美國不宣而戰,地處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正愁沒辦法介入戰爭呢!結果日本就把理由送上門來了,隨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加大對英國和蘇聯輸血,使得德軍在蘇聯的作戰一下子陷入被動;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就算希特勒不進攻蘇聯,專心搶渡英吉利海峽滅掉英國,日本也會如期在1941年末拉美國下水,英國仍然會獲得一個強力外援,到時候德國的處境比入侵蘇聯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旦美國參戰,會讓德軍在英倫三島、大西洋或者北非陷入苦戰,這時候斯大林還會坐以待斃嗎?我想他會急不可耐的捅德國一刀。

綜上所述,當時的希特勒是否會對蘇聯宣戰,其實最後的結局都一樣,德國和蘇聯遲早都會走向對立面。回到這個問題,假設當年德軍沒有向蘇聯宣戰,沒有佔領高加索油田,反而被蘇聯突然襲擊,德國只會死得更快,畢竟當時的英國並沒有元氣大傷,德軍也沒有佔領那麼多的土地和資源,所以希特勒的選擇其實並沒有什麼大毛病,怪就怪德軍低估了蘇聯這個對手,也高看了日本這個隊友。

二戰初期,德軍展現了驚人的實力,以閃擊戰相繼入侵多個國家,最終與歐洲老牌強國,也是一戰時期的宿敵英國展開了對決。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假如當時德國不進攻蘇聯,全力進攻英國,英國究竟能不能抵擋住德軍?二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筆者認為,如果當時德軍全力進攻英國,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英國確實會遭遇慘敗,畢竟在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打擊下,英國本土無法與外界殖民地聯繫,國內的物資供應會被完全切斷,單純對比本土的物資產量和戰爭潛力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英國強的。

但這僅僅存在與理論上,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進攻德國。雖然蘇聯和德國當時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雙方在瓜分波蘭後,表面上一團和氣,背後卻早已暗流湧動。

早在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就制定了“西部擴張戰略”,隨後蘇軍更是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發制人進攻德國,而且斯大林本人也在5月批准了這一計劃。雖然有關大雷雨計劃存在與否的爭議較大,但蘇聯提出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卻得不到迴音時,也確實沒有坐以待斃。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2萬多輛坦克中有1.3萬輛都集中到了西部邊境;明斯克方向的西方面軍集結了50萬左右的兵力(戰爭開始後有35萬人做了德軍的俘虜),整個西線集結了130萬左右的蘇聯紅軍,而且蘇聯的動員還在繼續。這足以說明蘇聯有從背後突擊德國的意圖,就算蘇聯這麼做是為了防禦,誰又敢保證他不會趁機訛詐德國呢?而如果希特勒發動搶渡英吉利海峽的海獅計劃,蘇聯人有很大的可能從背後打過來。

事實上,斯大林一直有趁著德國在西線陷入苦戰時,從背後襲擊德國的意圖,只是斯大林沒想到1940年的法國戰役會如此快的結束,德國閃電戰只用了40多天就幹掉了擁有300萬陸軍的法國;同時,紅軍在蘇芬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也讓斯大林不敢輕舉妄動,他緊急命令重新組建機械化軍,並對原有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這明顯是為了打一場硬仗!德國在西線的任何挫折,都有可能燃起斯大林進攻德國的信心。

有資料認為,在蘇德分割佔領波蘭後,雖然雙方表面上興高采烈、互相慶祝,但是蘇聯已經悄悄向蘇德邊界增兵了,1941年蘇聯向蘇德邊界調集了60個裝甲師的龐大部隊(1.3萬輛坦克),蘇軍總兵力也從1939年的131個師增加到1941年的316個師。面對蘇聯的這種軍事動員,說他不會進攻德國有誰會信?

斯大林從不認為蘇德的和平能持久下去,他至少要以152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去對抗德軍的100個師(巴巴羅薩計劃的軸心國總兵力約180個師左右),不僅如此,當時的蘇聯甚至還決定組建波蘭師,準備在佔領華沙後進行勝利大閱兵。

蘇聯這一系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行動,早就被精明的希特勒看在眼裡了,所以德軍才決定儘快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先發制人的打擊蘇聯。

當時希特勒其實心知肚明,德軍的生產力、戰爭潛力和戰略縱深等等都不如蘇聯,去的瓜分波蘭後,紅軍最前沿距離柏林的直線距離,也就是200公里左右,所以德軍必須搶在蘇軍進攻之前先發制人。

事實上德軍一開始也確實達到了目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德軍勢如破竹,推進速度快到後勤都跟不上了。而且德軍剛開始並沒有與蘇軍硬碰硬,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會戰失敗之後希特勒放棄莫斯科,1942年下半年他選擇在佔領高加索油田,獲得資源補充後,一邊與英國談何,一邊與蘇聯作戰。這至少說明德國的冒險問題不大,但是豬隊友日本的突然出現,讓德國一下子陷入被動。

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對美國不宣而戰,地處大洋彼岸的美國人正愁沒辦法介入戰爭呢!結果日本就把理由送上門來了,隨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加大對英國和蘇聯輸血,使得德軍在蘇聯的作戰一下子陷入被動;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就算希特勒不進攻蘇聯,專心搶渡英吉利海峽滅掉英國,日本也會如期在1941年末拉美國下水,英國仍然會獲得一個強力外援,到時候德國的處境比入侵蘇聯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旦美國參戰,會讓德軍在英倫三島、大西洋或者北非陷入苦戰,這時候斯大林還會坐以待斃嗎?我想他會急不可耐的捅德國一刀。

綜上所述,當時的希特勒是否會對蘇聯宣戰,其實最後的結局都一樣,德國和蘇聯遲早都會走向對立面。回到這個問題,假設當年德軍沒有向蘇聯宣戰,沒有佔領高加索油田,反而被蘇聯突然襲擊,德國只會死得更快,畢竟當時的英國並沒有元氣大傷,德軍也沒有佔領那麼多的土地和資源,所以希特勒的選擇其實並沒有什麼大毛病,怪就怪德軍低估了蘇聯這個對手,也高看了日本這個隊友。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史论纵横
2019-01-26

縱橫認為繼續打英國並不是明智的,相反瞞天過海去打蘇聯這個計劃非常成功,今天,我們來腦洞一下,如果德國沒有入侵蘇聯,希特勒會怎樣對待英國!

希特勒可能壓根就不想和英國全面開戰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接受了法軍的投降,整個西歐大陸都成為德國的囊中之物,而英國也是經歷了不小的挫折後被完全驅逐出歐洲大陸,事實證明當時的德國完全達到了巔峰狀態,從希特勒對外用兵以來,德國未嘗一敗,氣勢的囂張,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匹敵。

縱橫認為繼續打英國並不是明智的,相反瞞天過海去打蘇聯這個計劃非常成功,今天,我們來腦洞一下,如果德國沒有入侵蘇聯,希特勒會怎樣對待英國!

希特勒可能壓根就不想和英國全面開戰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接受了法軍的投降,整個西歐大陸都成為德國的囊中之物,而英國也是經歷了不小的挫折後被完全驅逐出歐洲大陸,事實證明當時的德國完全達到了巔峰狀態,從希特勒對外用兵以來,德國未嘗一敗,氣勢的囂張,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匹敵。

大概是希特勒本人也未能想到,擊敗波蘭和法國竟然這麼順利,然而在這一系列的勝利背後,卻是德國最高決策間的隨意性,希特勒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完全沒有一個既定的國家級戰略。

在擊敗法國後,德國陷入迷茫,到底是繼續攻打英國,還是攻打蘇聯。

其實,希特勒在自傳《我的奮鬥》中就描述過,德國要以劍犁地,用德國的劍為德國謀取發展的空間, “德國要想實現健全的領土政策, 唯一希望, 就是在歐洲的本土能夠獲得新的領土。“在希特勒看來,東歐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資源,“不管怎樣, 要繼續向東突進。必須把俄國從歐洲國家的名單中劃掉”,這就是希特勒的態度。

在希特勒的演講中,這樣的話隨處可見,只要將東歐和俄國控制,德國必然能夠完成大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縱橫認為繼續打英國並不是明智的,相反瞞天過海去打蘇聯這個計劃非常成功,今天,我們來腦洞一下,如果德國沒有入侵蘇聯,希特勒會怎樣對待英國!

希特勒可能壓根就不想和英國全面開戰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接受了法軍的投降,整個西歐大陸都成為德國的囊中之物,而英國也是經歷了不小的挫折後被完全驅逐出歐洲大陸,事實證明當時的德國完全達到了巔峰狀態,從希特勒對外用兵以來,德國未嘗一敗,氣勢的囂張,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匹敵。

大概是希特勒本人也未能想到,擊敗波蘭和法國竟然這麼順利,然而在這一系列的勝利背後,卻是德國最高決策間的隨意性,希特勒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完全沒有一個既定的國家級戰略。

在擊敗法國後,德國陷入迷茫,到底是繼續攻打英國,還是攻打蘇聯。

其實,希特勒在自傳《我的奮鬥》中就描述過,德國要以劍犁地,用德國的劍為德國謀取發展的空間, “德國要想實現健全的領土政策, 唯一希望, 就是在歐洲的本土能夠獲得新的領土。“在希特勒看來,東歐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資源,“不管怎樣, 要繼續向東突進。必須把俄國從歐洲國家的名單中劃掉”,這就是希特勒的態度。

在希特勒的演講中,這樣的話隨處可見,只要將東歐和俄國控制,德國必然能夠完成大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德國閃擊波蘭後,英法對德宣戰,德國想要繼續向東擴張,必須幹掉身後的法國,如果不能幹掉法國,德國將腹背受敵。

德國的“海獅計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

幹掉法國後,在很多人看來,就應該是希特勒對英國作戰的時候了,為此,德國還制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作戰計劃,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簽署制定海獅計劃,到7月31日決定以空中攻勢為主,一旦空中打擊完成,然後再實施登陸計劃。

實際上希特勒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真正的想要和英國全面開戰,希特勒曾表示:“如果我們用武力擊潰英國, 英國就會分崩離析, 但這對德國並沒有什麼好處, 我們德國人流血得到一些勝利, 但獲得實惠的是其它國家。”

因此,德國極力的想要拉攏英國,然後雙方達成同盟關係,在這方面希特勒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希特勒認為,德國要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霸權國家,是一個歐洲大陸霸權,而沒有在海軍上和英國去競爭,實際上就是要給英德合作留有餘地,希特勒的想法是,戰後的世界還是英國的,歐洲大陸則是德國的。

縱橫認為繼續打英國並不是明智的,相反瞞天過海去打蘇聯這個計劃非常成功,今天,我們來腦洞一下,如果德國沒有入侵蘇聯,希特勒會怎樣對待英國!

希特勒可能壓根就不想和英國全面開戰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接受了法軍的投降,整個西歐大陸都成為德國的囊中之物,而英國也是經歷了不小的挫折後被完全驅逐出歐洲大陸,事實證明當時的德國完全達到了巔峰狀態,從希特勒對外用兵以來,德國未嘗一敗,氣勢的囂張,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匹敵。

大概是希特勒本人也未能想到,擊敗波蘭和法國竟然這麼順利,然而在這一系列的勝利背後,卻是德國最高決策間的隨意性,希特勒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完全沒有一個既定的國家級戰略。

在擊敗法國後,德國陷入迷茫,到底是繼續攻打英國,還是攻打蘇聯。

其實,希特勒在自傳《我的奮鬥》中就描述過,德國要以劍犁地,用德國的劍為德國謀取發展的空間, “德國要想實現健全的領土政策, 唯一希望, 就是在歐洲的本土能夠獲得新的領土。“在希特勒看來,東歐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資源,“不管怎樣, 要繼續向東突進。必須把俄國從歐洲國家的名單中劃掉”,這就是希特勒的態度。

在希特勒的演講中,這樣的話隨處可見,只要將東歐和俄國控制,德國必然能夠完成大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德國閃擊波蘭後,英法對德宣戰,德國想要繼續向東擴張,必須幹掉身後的法國,如果不能幹掉法國,德國將腹背受敵。

德國的“海獅計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

幹掉法國後,在很多人看來,就應該是希特勒對英國作戰的時候了,為此,德國還制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作戰計劃,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簽署制定海獅計劃,到7月31日決定以空中攻勢為主,一旦空中打擊完成,然後再實施登陸計劃。

實際上希特勒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真正的想要和英國全面開戰,希特勒曾表示:“如果我們用武力擊潰英國, 英國就會分崩離析, 但這對德國並沒有什麼好處, 我們德國人流血得到一些勝利, 但獲得實惠的是其它國家。”

因此,德國極力的想要拉攏英國,然後雙方達成同盟關係,在這方面希特勒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希特勒認為,德國要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霸權國家,是一個歐洲大陸霸權,而沒有在海軍上和英國去競爭,實際上就是要給英德合作留有餘地,希特勒的想法是,戰後的世界還是英國的,歐洲大陸則是德國的。

如果英德戰爭全面爆發,那必然是雙方都沒有好處,事實上我們應該看到希特勒對德國的預判還是很準的,丘吉爾堅持要打,英國雖然勉強贏得了戰爭,卻淪為了二流國家。

正是因為希特勒看中的這一點,德國在發展的時候,注重的是陸軍和空軍,而並非海軍,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海軍沒有一艘航母參加到戰鬥中,主要是以潛艇搞一搞貨船。

繼續攻打英國,對於傳統陸戰德國是一次巨大的冒險

德國海軍根本就沒有登陸英國作戰的實力,海獅計劃,說白了就是一個恐嚇英國計劃,只要妥協,繼續綏靖德國,那麼,至少短時間內,德國將把全部的精力對準蘇聯。

如果以上的假設成立的話,那麼就能夠看出希特勒的思維方式出來了,他明知登陸英國作戰計劃不現實卻依然進行不列顛空戰目的就是有兩個,除了上面分析到的恐嚇英國外,還有另一個圖謀就是“聲西擊東”,麻痺斯大林,給蘇聯放煙霧彈,讓蘇聯誤以為,德國在和英國對戰期間不可能發動對蘇聯的進攻。

縱橫認為繼續打英國並不是明智的,相反瞞天過海去打蘇聯這個計劃非常成功,今天,我們來腦洞一下,如果德國沒有入侵蘇聯,希特勒會怎樣對待英國!

希特勒可能壓根就不想和英國全面開戰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接受了法軍的投降,整個西歐大陸都成為德國的囊中之物,而英國也是經歷了不小的挫折後被完全驅逐出歐洲大陸,事實證明當時的德國完全達到了巔峰狀態,從希特勒對外用兵以來,德國未嘗一敗,氣勢的囂張,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匹敵。

大概是希特勒本人也未能想到,擊敗波蘭和法國竟然這麼順利,然而在這一系列的勝利背後,卻是德國最高決策間的隨意性,希特勒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完全沒有一個既定的國家級戰略。

在擊敗法國後,德國陷入迷茫,到底是繼續攻打英國,還是攻打蘇聯。

其實,希特勒在自傳《我的奮鬥》中就描述過,德國要以劍犁地,用德國的劍為德國謀取發展的空間, “德國要想實現健全的領土政策, 唯一希望, 就是在歐洲的本土能夠獲得新的領土。“在希特勒看來,東歐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資源,“不管怎樣, 要繼續向東突進。必須把俄國從歐洲國家的名單中劃掉”,這就是希特勒的態度。

在希特勒的演講中,這樣的話隨處可見,只要將東歐和俄國控制,德國必然能夠完成大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德國閃擊波蘭後,英法對德宣戰,德國想要繼續向東擴張,必須幹掉身後的法國,如果不能幹掉法國,德國將腹背受敵。

德國的“海獅計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

幹掉法國後,在很多人看來,就應該是希特勒對英國作戰的時候了,為此,德國還制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作戰計劃,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簽署制定海獅計劃,到7月31日決定以空中攻勢為主,一旦空中打擊完成,然後再實施登陸計劃。

實際上希特勒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真正的想要和英國全面開戰,希特勒曾表示:“如果我們用武力擊潰英國, 英國就會分崩離析, 但這對德國並沒有什麼好處, 我們德國人流血得到一些勝利, 但獲得實惠的是其它國家。”

因此,德國極力的想要拉攏英國,然後雙方達成同盟關係,在這方面希特勒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希特勒認為,德國要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霸權國家,是一個歐洲大陸霸權,而沒有在海軍上和英國去競爭,實際上就是要給英德合作留有餘地,希特勒的想法是,戰後的世界還是英國的,歐洲大陸則是德國的。

如果英德戰爭全面爆發,那必然是雙方都沒有好處,事實上我們應該看到希特勒對德國的預判還是很準的,丘吉爾堅持要打,英國雖然勉強贏得了戰爭,卻淪為了二流國家。

正是因為希特勒看中的這一點,德國在發展的時候,注重的是陸軍和空軍,而並非海軍,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海軍沒有一艘航母參加到戰鬥中,主要是以潛艇搞一搞貨船。

繼續攻打英國,對於傳統陸戰德國是一次巨大的冒險

德國海軍根本就沒有登陸英國作戰的實力,海獅計劃,說白了就是一個恐嚇英國計劃,只要妥協,繼續綏靖德國,那麼,至少短時間內,德國將把全部的精力對準蘇聯。

如果以上的假設成立的話,那麼就能夠看出希特勒的思維方式出來了,他明知登陸英國作戰計劃不現實卻依然進行不列顛空戰目的就是有兩個,除了上面分析到的恐嚇英國外,還有另一個圖謀就是“聲西擊東”,麻痺斯大林,給蘇聯放煙霧彈,讓蘇聯誤以為,德國在和英國對戰期間不可能發動對蘇聯的進攻。

當時,英國已經得到了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消息,並且發消息給斯大林,斯大林呵呵一笑,英國佬好狡詐,想要蘇德開戰然後讓英國擺脫戰爭,門都沒有,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自以為付出慘重的代價。

對付英國,登陸作戰是low的做法,英國本身就是一個島國,靠的是吸殖民地的血才能夠強大,即使德國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付出巨大的代價攻佔了英倫三島,於德國又有什麼益處。

兩棲作戰對於德國這樣的傳統陸戰國家來說並不擅長,希特勒貿然發動作戰必然是極大的冒險行為,因此對付英國縱橫認為還是以封鎖戰略比較靠譜,硬拼對德國沒有好處。

孤客生
2019-02-27

希特勒當時如果沒有進攻蘇聯的話,那他的結局想必也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在經過多年的積蓄後,德國積累出了強大的戰爭實力,所以在實力達到足夠強大後,德國人開始攜帶著他們強大的鋼鐵洪流,對歐洲各國發起了致命的衝擊。

希特勒當時如果沒有進攻蘇聯的話,那他的結局想必也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在經過多年的積蓄後,德國積累出了強大的戰爭實力,所以在實力達到足夠強大後,德國人開始攜帶著他們強大的鋼鐵洪流,對歐洲各國發起了致命的衝擊。

在歐洲的戰場上,德國顯示出了非常強大的力量,很多國家在他們的兵鋒所指下,不是被打垮就是馬上向他們投降,一時鋒芒無人可以阻擋。

德國沒有集中力量打英國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打英國的時候,他們卻遭遇了不少的問題。

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是不同的,英國是一個的島國,和歐洲大陸有著海峽的阻隔。

如果是尋常的歐洲大陸國家,希特勒還可以直接指揮陸軍一路碾壓過去,但是因為他們的海軍力量實在不是特別優秀的原因,所以他們只能通過空軍力量來對付英國。

希特勒當時如果沒有進攻蘇聯的話,那他的結局想必也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在經過多年的積蓄後,德國積累出了強大的戰爭實力,所以在實力達到足夠強大後,德國人開始攜帶著他們強大的鋼鐵洪流,對歐洲各國發起了致命的衝擊。

在歐洲的戰場上,德國顯示出了非常強大的力量,很多國家在他們的兵鋒所指下,不是被打垮就是馬上向他們投降,一時鋒芒無人可以阻擋。

德國沒有集中力量打英國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打英國的時候,他們卻遭遇了不少的問題。

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是不同的,英國是一個的島國,和歐洲大陸有著海峽的阻隔。

如果是尋常的歐洲大陸國家,希特勒還可以直接指揮陸軍一路碾壓過去,但是因為他們的海軍力量實在不是特別優秀的原因,所以他們只能通過空軍力量來對付英國。

而空軍攻擊終究是無根浮萍,所以面對著英國這個老牌強國,希特勒一直拿它沒有辦法。

而且當時在希特勒的想法中,打下英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英國在當時的世界上雖然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富國,但他們的強盛主要來自於他們龐大殖民地不斷對他們國家本土的輸血供應,正是依靠著那些龐大的殖民地,他們才擁有了那麼強盛的國力。

要是僅僅只打下他們本土、沒有打下他們其他殖民地的話,對當時迫切需求資源的希特勒來說,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因此現實中,希特勒並沒有把主要的力量放在英國身上,而是在佔領下波蘭還有橫掃歐洲戰場後,集中大多數力量進攻了蘇聯。

希特勒當時如果沒有進攻蘇聯的話,那他的結局想必也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在經過多年的積蓄後,德國積累出了強大的戰爭實力,所以在實力達到足夠強大後,德國人開始攜帶著他們強大的鋼鐵洪流,對歐洲各國發起了致命的衝擊。

在歐洲的戰場上,德國顯示出了非常強大的力量,很多國家在他們的兵鋒所指下,不是被打垮就是馬上向他們投降,一時鋒芒無人可以阻擋。

德國沒有集中力量打英國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打英國的時候,他們卻遭遇了不少的問題。

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是不同的,英國是一個的島國,和歐洲大陸有著海峽的阻隔。

如果是尋常的歐洲大陸國家,希特勒還可以直接指揮陸軍一路碾壓過去,但是因為他們的海軍力量實在不是特別優秀的原因,所以他們只能通過空軍力量來對付英國。

而空軍攻擊終究是無根浮萍,所以面對著英國這個老牌強國,希特勒一直拿它沒有辦法。

而且當時在希特勒的想法中,打下英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英國在當時的世界上雖然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富國,但他們的強盛主要來自於他們龐大殖民地不斷對他們國家本土的輸血供應,正是依靠著那些龐大的殖民地,他們才擁有了那麼強盛的國力。

要是僅僅只打下他們本土、沒有打下他們其他殖民地的話,對當時迫切需求資源的希特勒來說,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因此現實中,希特勒並沒有把主要的力量放在英國身上,而是在佔領下波蘭還有橫掃歐洲戰場後,集中大多數力量進攻了蘇聯。

蘇德開戰前蘇聯的狀況

在德國和蘇聯進行開戰之前,德國和蘇聯展開過一段時間短暫的合作。

在1939年的時候,波蘭就是在他們兩頭餓狼的合作下被撕碎成兩半的。

而在打下波蘭後,德國開始把重心轉移向了其他歐洲小國,對他們展露出了凶惡的光芒。

那個時候蘇聯雖然制定過大雷雨計劃這樣防備、針對德國的軍事計劃,但是在看到德國把所有重心都放在歐洲本土、對自己幾乎不可能造成什麼威脅後,他們就放鬆了對德國的警惕,並沒有部署相關的軍隊對德國進行防備。

希特勒當時如果沒有進攻蘇聯的話,那他的結局想必也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在經過多年的積蓄後,德國積累出了強大的戰爭實力,所以在實力達到足夠強大後,德國人開始攜帶著他們強大的鋼鐵洪流,對歐洲各國發起了致命的衝擊。

在歐洲的戰場上,德國顯示出了非常強大的力量,很多國家在他們的兵鋒所指下,不是被打垮就是馬上向他們投降,一時鋒芒無人可以阻擋。

德國沒有集中力量打英國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打英國的時候,他們卻遭遇了不少的問題。

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是不同的,英國是一個的島國,和歐洲大陸有著海峽的阻隔。

如果是尋常的歐洲大陸國家,希特勒還可以直接指揮陸軍一路碾壓過去,但是因為他們的海軍力量實在不是特別優秀的原因,所以他們只能通過空軍力量來對付英國。

而空軍攻擊終究是無根浮萍,所以面對著英國這個老牌強國,希特勒一直拿它沒有辦法。

而且當時在希特勒的想法中,打下英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英國在當時的世界上雖然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富國,但他們的強盛主要來自於他們龐大殖民地不斷對他們國家本土的輸血供應,正是依靠著那些龐大的殖民地,他們才擁有了那麼強盛的國力。

要是僅僅只打下他們本土、沒有打下他們其他殖民地的話,對當時迫切需求資源的希特勒來說,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因此現實中,希特勒並沒有把主要的力量放在英國身上,而是在佔領下波蘭還有橫掃歐洲戰場後,集中大多數力量進攻了蘇聯。

蘇德開戰前蘇聯的狀況

在德國和蘇聯進行開戰之前,德國和蘇聯展開過一段時間短暫的合作。

在1939年的時候,波蘭就是在他們兩頭餓狼的合作下被撕碎成兩半的。

而在打下波蘭後,德國開始把重心轉移向了其他歐洲小國,對他們展露出了凶惡的光芒。

那個時候蘇聯雖然制定過大雷雨計劃這樣防備、針對德國的軍事計劃,但是在看到德國把所有重心都放在歐洲本土、對自己幾乎不可能造成什麼威脅後,他們就放鬆了對德國的警惕,並沒有部署相關的軍隊對德國進行防備。

然後繼續把重心集中在了國內工業的建設以及對政界、軍界人士的大清洗中。

在30年代的時候,蘇聯內部爆發了長達數年的大清洗,蘇聯的軍隊在這場大清洗中受到了狂烈地衝擊。

不僅大量的高級將領折戟其中,許多優秀的中下級將領也在那場清洗中被滌盪得差不多一片空白,受此影響,在德國對蘇聯開戰的時候,蘇聯失去了眾多對抗德軍的優秀將領。

如果希特勒全力攻打英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德國沒有去攻打蘇聯,而是把重心一直放在歐洲本土以及英國等國家身上的話,那蘇聯最開始應該是沒有足夠能力在德國陷入僵局時對德國倒打一耙的。

但是如果德國在歐洲本土的作戰持續得太過於長久、蘇聯的實力也恢復得差不多的話,以蘇聯在大雷雨計劃中表露出來的意圖,他們絕對有可能在德軍與英國等國家作戰激烈的時候,給德國的背後狠狠地來上一槍。

希特勒當時如果沒有進攻蘇聯的話,那他的結局想必也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在經過多年的積蓄後,德國積累出了強大的戰爭實力,所以在實力達到足夠強大後,德國人開始攜帶著他們強大的鋼鐵洪流,對歐洲各國發起了致命的衝擊。

在歐洲的戰場上,德國顯示出了非常強大的力量,很多國家在他們的兵鋒所指下,不是被打垮就是馬上向他們投降,一時鋒芒無人可以阻擋。

德國沒有集中力量打英國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打英國的時候,他們卻遭遇了不少的問題。

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是不同的,英國是一個的島國,和歐洲大陸有著海峽的阻隔。

如果是尋常的歐洲大陸國家,希特勒還可以直接指揮陸軍一路碾壓過去,但是因為他們的海軍力量實在不是特別優秀的原因,所以他們只能通過空軍力量來對付英國。

而空軍攻擊終究是無根浮萍,所以面對著英國這個老牌強國,希特勒一直拿它沒有辦法。

而且當時在希特勒的想法中,打下英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英國在當時的世界上雖然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富國,但他們的強盛主要來自於他們龐大殖民地不斷對他們國家本土的輸血供應,正是依靠著那些龐大的殖民地,他們才擁有了那麼強盛的國力。

要是僅僅只打下他們本土、沒有打下他們其他殖民地的話,對當時迫切需求資源的希特勒來說,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因此現實中,希特勒並沒有把主要的力量放在英國身上,而是在佔領下波蘭還有橫掃歐洲戰場後,集中大多數力量進攻了蘇聯。

蘇德開戰前蘇聯的狀況

在德國和蘇聯進行開戰之前,德國和蘇聯展開過一段時間短暫的合作。

在1939年的時候,波蘭就是在他們兩頭餓狼的合作下被撕碎成兩半的。

而在打下波蘭後,德國開始把重心轉移向了其他歐洲小國,對他們展露出了凶惡的光芒。

那個時候蘇聯雖然制定過大雷雨計劃這樣防備、針對德國的軍事計劃,但是在看到德國把所有重心都放在歐洲本土、對自己幾乎不可能造成什麼威脅後,他們就放鬆了對德國的警惕,並沒有部署相關的軍隊對德國進行防備。

然後繼續把重心集中在了國內工業的建設以及對政界、軍界人士的大清洗中。

在30年代的時候,蘇聯內部爆發了長達數年的大清洗,蘇聯的軍隊在這場大清洗中受到了狂烈地衝擊。

不僅大量的高級將領折戟其中,許多優秀的中下級將領也在那場清洗中被滌盪得差不多一片空白,受此影響,在德國對蘇聯開戰的時候,蘇聯失去了眾多對抗德軍的優秀將領。

如果希特勒全力攻打英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德國沒有去攻打蘇聯,而是把重心一直放在歐洲本土以及英國等國家身上的話,那蘇聯最開始應該是沒有足夠能力在德國陷入僵局時對德國倒打一耙的。

但是如果德國在歐洲本土的作戰持續得太過於長久、蘇聯的實力也恢復得差不多的話,以蘇聯在大雷雨計劃中表露出來的意圖,他們絕對有可能在德軍與英國等國家作戰激烈的時候,給德國的背後狠狠地來上一槍。

那個時候,在前後受到夾擊的情況下,德軍必然遭受到慘敗。

而如果是進攻蘇聯的話,德國原本是擁有著很大勝算的。

歷史中他們之所以會戰敗,是因為他們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時間,在蘇聯雨勢最大、道路最泥濘的時間段裡進攻了蘇聯,使得自己強大的機械化部隊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還有沒有準備足夠的棉衣抵禦蘇聯的嚴寒以及美軍的加入攪局,最終才使得德軍在蘇德戰場中遭遇了那麼巨大的失敗。

不過如果能避免這些問題的話,他們取得勝仗的機率還是要比全身心投入在歐洲戰場中大許多的。

而且蘇聯國土遼闊、各方面的資源充足,也符合希特勒的戰略需求,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希特勒攻打蘇聯都是最佳的選擇,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行將踏錯罷了。

希特勒當時如果沒有進攻蘇聯的話,那他的結局想必也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在經過多年的積蓄後,德國積累出了強大的戰爭實力,所以在實力達到足夠強大後,德國人開始攜帶著他們強大的鋼鐵洪流,對歐洲各國發起了致命的衝擊。

在歐洲的戰場上,德國顯示出了非常強大的力量,很多國家在他們的兵鋒所指下,不是被打垮就是馬上向他們投降,一時鋒芒無人可以阻擋。

德國沒有集中力量打英國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打英國的時候,他們卻遭遇了不少的問題。

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是不同的,英國是一個的島國,和歐洲大陸有著海峽的阻隔。

如果是尋常的歐洲大陸國家,希特勒還可以直接指揮陸軍一路碾壓過去,但是因為他們的海軍力量實在不是特別優秀的原因,所以他們只能通過空軍力量來對付英國。

而空軍攻擊終究是無根浮萍,所以面對著英國這個老牌強國,希特勒一直拿它沒有辦法。

而且當時在希特勒的想法中,打下英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英國在當時的世界上雖然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富國,但他們的強盛主要來自於他們龐大殖民地不斷對他們國家本土的輸血供應,正是依靠著那些龐大的殖民地,他們才擁有了那麼強盛的國力。

要是僅僅只打下他們本土、沒有打下他們其他殖民地的話,對當時迫切需求資源的希特勒來說,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因此現實中,希特勒並沒有把主要的力量放在英國身上,而是在佔領下波蘭還有橫掃歐洲戰場後,集中大多數力量進攻了蘇聯。

蘇德開戰前蘇聯的狀況

在德國和蘇聯進行開戰之前,德國和蘇聯展開過一段時間短暫的合作。

在1939年的時候,波蘭就是在他們兩頭餓狼的合作下被撕碎成兩半的。

而在打下波蘭後,德國開始把重心轉移向了其他歐洲小國,對他們展露出了凶惡的光芒。

那個時候蘇聯雖然制定過大雷雨計劃這樣防備、針對德國的軍事計劃,但是在看到德國把所有重心都放在歐洲本土、對自己幾乎不可能造成什麼威脅後,他們就放鬆了對德國的警惕,並沒有部署相關的軍隊對德國進行防備。

然後繼續把重心集中在了國內工業的建設以及對政界、軍界人士的大清洗中。

在30年代的時候,蘇聯內部爆發了長達數年的大清洗,蘇聯的軍隊在這場大清洗中受到了狂烈地衝擊。

不僅大量的高級將領折戟其中,許多優秀的中下級將領也在那場清洗中被滌盪得差不多一片空白,受此影響,在德國對蘇聯開戰的時候,蘇聯失去了眾多對抗德軍的優秀將領。

如果希特勒全力攻打英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德國沒有去攻打蘇聯,而是把重心一直放在歐洲本土以及英國等國家身上的話,那蘇聯最開始應該是沒有足夠能力在德國陷入僵局時對德國倒打一耙的。

但是如果德國在歐洲本土的作戰持續得太過於長久、蘇聯的實力也恢復得差不多的話,以蘇聯在大雷雨計劃中表露出來的意圖,他們絕對有可能在德軍與英國等國家作戰激烈的時候,給德國的背後狠狠地來上一槍。

那個時候,在前後受到夾擊的情況下,德軍必然遭受到慘敗。

而如果是進攻蘇聯的話,德國原本是擁有著很大勝算的。

歷史中他們之所以會戰敗,是因為他們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時間,在蘇聯雨勢最大、道路最泥濘的時間段裡進攻了蘇聯,使得自己強大的機械化部隊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還有沒有準備足夠的棉衣抵禦蘇聯的嚴寒以及美軍的加入攪局,最終才使得德軍在蘇德戰場中遭遇了那麼巨大的失敗。

不過如果能避免這些問題的話,他們取得勝仗的機率還是要比全身心投入在歐洲戰場中大許多的。

而且蘇聯國土遼闊、各方面的資源充足,也符合希特勒的戰略需求,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希特勒攻打蘇聯都是最佳的選擇,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行將踏錯罷了。

所以說如果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繼續攻打英國的話,以他們海軍實力的薄弱,他們很難取得想要的成就,當時英國的本土也無法達到他們對資源的需求,還有,如果等到蘇聯的軍事實力恢復過來的話,他們也將可能遭遇到兩面夾擊的危險處境。

梁老师说历史
2019-09-07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希特勒?這小個,鼻樑骨上一小撮衛生胡,整個話筒就能給你激情四射。二戰這麼大一個大舞臺,愣是被這小個攪了個風生水起,腳踹波蘭,拳打法國佬,整個西歐全掉在了希特勒的口袋裡。

就這結局,您就算是把狐大仙請來,他把手指頭掐死了,都給你算不出來,這小個咋就用那麼短的時間,就把擱世界上都是軍事強國的波蘭外加第一軍事強國法國高盧雄雞打的跟個烏眼雞似的。

順道還把攪屎棍英國佬的勢力徹底趕出了歐洲大陸,氣的大胖子丘吉爾跳著腳的罵。

要不是小個子希特勒在最後時刻手軟了一點,那超級大潰敗敦刻爾克就跑不出去四十萬人。沒這四十萬人,後來的丘吉爾吼梆子要反攻歐洲大陸,那就是擱紙條上畫大餅的節奏。

話說這敦刻爾克大撤退那叫個丟臉丟到家了,可現在愣是被英國人外加法國人描述成了一個輝煌的大勝利,這臉皮都丟到太平洋海底喂鯊魚去了。

哎,不說了,這事再說多了,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咱接著往下聊。

題主的事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希特勒?這小個,鼻樑骨上一小撮衛生胡,整個話筒就能給你激情四射。二戰這麼大一個大舞臺,愣是被這小個攪了個風生水起,腳踹波蘭,拳打法國佬,整個西歐全掉在了希特勒的口袋裡。

就這結局,您就算是把狐大仙請來,他把手指頭掐死了,都給你算不出來,這小個咋就用那麼短的時間,就把擱世界上都是軍事強國的波蘭外加第一軍事強國法國高盧雄雞打的跟個烏眼雞似的。

順道還把攪屎棍英國佬的勢力徹底趕出了歐洲大陸,氣的大胖子丘吉爾跳著腳的罵。

要不是小個子希特勒在最後時刻手軟了一點,那超級大潰敗敦刻爾克就跑不出去四十萬人。沒這四十萬人,後來的丘吉爾吼梆子要反攻歐洲大陸,那就是擱紙條上畫大餅的節奏。

話說這敦刻爾克大撤退那叫個丟臉丟到家了,可現在愣是被英國人外加法國人描述成了一個輝煌的大勝利,這臉皮都丟到太平洋海底喂鯊魚去了。

哎,不說了,這事再說多了,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咱接著往下聊。

題主的事

那個時候整個歐洲都懵圈了。

俺是誰?俺在哪裡?俺是幹啥的?一腦殼的大問號,迷惘啊!

話說這問號不僅僅是戰敗的歐洲人,還包括戰勝了的德國人。因為西歐這嘎達已經讓德國登上了世界軍事強國的寶座,這一傢伙就幹到了巔峰。

下一步該幹嘛?打下去唄!可打哪裡呢?這可就有嚼頭了。

歷史上西歐之所以一直都沒有辦法得到統一,有兩攪屎棍整的。

一個是東邊的那喜歡整個伏特加和你玩粗的老毛子,話說這老毛子開頭擱地圖上就是個指頭大的一個地方,為嘛現在這麼大?還不是天天的擱東邊挑事,撩了這個撩那個,把個西歐攪和亂了,自己個當和事佬,一口口吃的把自己個愣是吃成了胖子。

另一個就是西邊的英國佬,這就是個拿著文明棍到處攪和的扯淡玩意,就怕西歐這嘎達太平一天,礙了自己個的眼,無風都能給你攪起三尺浪來,歐洲那會的亂局沒有他的身影,您可以把俺的腦袋揪下來當球踢。

結果呢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希特勒?這小個,鼻樑骨上一小撮衛生胡,整個話筒就能給你激情四射。二戰這麼大一個大舞臺,愣是被這小個攪了個風生水起,腳踹波蘭,拳打法國佬,整個西歐全掉在了希特勒的口袋裡。

就這結局,您就算是把狐大仙請來,他把手指頭掐死了,都給你算不出來,這小個咋就用那麼短的時間,就把擱世界上都是軍事強國的波蘭外加第一軍事強國法國高盧雄雞打的跟個烏眼雞似的。

順道還把攪屎棍英國佬的勢力徹底趕出了歐洲大陸,氣的大胖子丘吉爾跳著腳的罵。

要不是小個子希特勒在最後時刻手軟了一點,那超級大潰敗敦刻爾克就跑不出去四十萬人。沒這四十萬人,後來的丘吉爾吼梆子要反攻歐洲大陸,那就是擱紙條上畫大餅的節奏。

話說這敦刻爾克大撤退那叫個丟臉丟到家了,可現在愣是被英國人外加法國人描述成了一個輝煌的大勝利,這臉皮都丟到太平洋海底喂鯊魚去了。

哎,不說了,這事再說多了,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咱接著往下聊。

題主的事

那個時候整個歐洲都懵圈了。

俺是誰?俺在哪裡?俺是幹啥的?一腦殼的大問號,迷惘啊!

話說這問號不僅僅是戰敗的歐洲人,還包括戰勝了的德國人。因為西歐這嘎達已經讓德國登上了世界軍事強國的寶座,這一傢伙就幹到了巔峰。

下一步該幹嘛?打下去唄!可打哪裡呢?這可就有嚼頭了。

歷史上西歐之所以一直都沒有辦法得到統一,有兩攪屎棍整的。

一個是東邊的那喜歡整個伏特加和你玩粗的老毛子,話說這老毛子開頭擱地圖上就是個指頭大的一個地方,為嘛現在這麼大?還不是天天的擱東邊挑事,撩了這個撩那個,把個西歐攪和亂了,自己個當和事佬,一口口吃的把自己個愣是吃成了胖子。

另一個就是西邊的英國佬,這就是個拿著文明棍到處攪和的扯淡玩意,就怕西歐這嘎達太平一天,礙了自己個的眼,無風都能給你攪起三尺浪來,歐洲那會的亂局沒有他的身影,您可以把俺的腦袋揪下來當球踢。

結果呢

就這局面,如果小個子希特勒撅著屁股,全心全意的搞英國佬,這老毛子不從那西伯利亞衝下來,希特勒他就不姓希。

這老毛子從來都是個有便宜佔不夠的主,回回都會在西歐這嘎達事態平息的時候,整個伏特加蹦出來攪局。

其實當時的斯大林已經準備,武裝干涉西歐的事了,因為斯大林感覺摘果子的時候快到了,而且再拖下去,西歐這嘎達真的讓德國人說話算數了,那麼老毛子勢必要面對一個完整統一的西歐,這不符合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而希特勒盤算著自己個手裡的三瓜兩棗的,您要真的揍英國佬,勢必要用上德國海軍。

你快拉倒吧,德國人自打一戰開始,海軍就是一廢材,到了二戰除了潛艇能出去溜溜彎,其他都不算數。畢竟別人拿航母當堡壘,德國只能拿航母當玩具。

所以您要拿出別的東西運兵,那一沉可就是一船的人,德國海軍就算是拍胸脯保證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希特勒信你個大頭鬼。

反過來也一樣,英國佬海軍是可以,但玩登陸游戲那叫個稀里嘩啦嘻嘻鬆鬆,所以面對英國人防守比進攻要實在。再說只要在海岸邊上把那大西洋壁壘真真的建立起來,只要很少的兵力,就能牽制住蹲在破島子上的英國人,而剩下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起來,和老毛子死磕了。

還有一點,從歷史上看來,能誕生出強大而久遠的國家無一不是陸地。您要說英國曾經是個強大的國家,但那是暫時的,因為他沒有強大的戰略空間可供使用。

打老毛子可就不一樣了,把老毛子打趴下了,就能把東歐拿下,從而統一整個歐洲,而且還能拓寬整個德國人的生存空間,拿下富饒的戰爭資源。

要知道,擱北美大陸,還有一個養精蓄銳數著毛毛錢過日子的美國佬還沒有參戰呢?

要知道,被清除出歐洲的猶太財團都去了美國那嘎達,美國的參戰那是早早晚晚的事。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希特勒?這小個,鼻樑骨上一小撮衛生胡,整個話筒就能給你激情四射。二戰這麼大一個大舞臺,愣是被這小個攪了個風生水起,腳踹波蘭,拳打法國佬,整個西歐全掉在了希特勒的口袋裡。

就這結局,您就算是把狐大仙請來,他把手指頭掐死了,都給你算不出來,這小個咋就用那麼短的時間,就把擱世界上都是軍事強國的波蘭外加第一軍事強國法國高盧雄雞打的跟個烏眼雞似的。

順道還把攪屎棍英國佬的勢力徹底趕出了歐洲大陸,氣的大胖子丘吉爾跳著腳的罵。

要不是小個子希特勒在最後時刻手軟了一點,那超級大潰敗敦刻爾克就跑不出去四十萬人。沒這四十萬人,後來的丘吉爾吼梆子要反攻歐洲大陸,那就是擱紙條上畫大餅的節奏。

話說這敦刻爾克大撤退那叫個丟臉丟到家了,可現在愣是被英國人外加法國人描述成了一個輝煌的大勝利,這臉皮都丟到太平洋海底喂鯊魚去了。

哎,不說了,這事再說多了,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咱接著往下聊。

題主的事

那個時候整個歐洲都懵圈了。

俺是誰?俺在哪裡?俺是幹啥的?一腦殼的大問號,迷惘啊!

話說這問號不僅僅是戰敗的歐洲人,還包括戰勝了的德國人。因為西歐這嘎達已經讓德國登上了世界軍事強國的寶座,這一傢伙就幹到了巔峰。

下一步該幹嘛?打下去唄!可打哪裡呢?這可就有嚼頭了。

歷史上西歐之所以一直都沒有辦法得到統一,有兩攪屎棍整的。

一個是東邊的那喜歡整個伏特加和你玩粗的老毛子,話說這老毛子開頭擱地圖上就是個指頭大的一個地方,為嘛現在這麼大?還不是天天的擱東邊挑事,撩了這個撩那個,把個西歐攪和亂了,自己個當和事佬,一口口吃的把自己個愣是吃成了胖子。

另一個就是西邊的英國佬,這就是個拿著文明棍到處攪和的扯淡玩意,就怕西歐這嘎達太平一天,礙了自己個的眼,無風都能給你攪起三尺浪來,歐洲那會的亂局沒有他的身影,您可以把俺的腦袋揪下來當球踢。

結果呢

就這局面,如果小個子希特勒撅著屁股,全心全意的搞英國佬,這老毛子不從那西伯利亞衝下來,希特勒他就不姓希。

這老毛子從來都是個有便宜佔不夠的主,回回都會在西歐這嘎達事態平息的時候,整個伏特加蹦出來攪局。

其實當時的斯大林已經準備,武裝干涉西歐的事了,因為斯大林感覺摘果子的時候快到了,而且再拖下去,西歐這嘎達真的讓德國人說話算數了,那麼老毛子勢必要面對一個完整統一的西歐,這不符合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而希特勒盤算著自己個手裡的三瓜兩棗的,您要真的揍英國佬,勢必要用上德國海軍。

你快拉倒吧,德國人自打一戰開始,海軍就是一廢材,到了二戰除了潛艇能出去溜溜彎,其他都不算數。畢竟別人拿航母當堡壘,德國只能拿航母當玩具。

所以您要拿出別的東西運兵,那一沉可就是一船的人,德國海軍就算是拍胸脯保證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希特勒信你個大頭鬼。

反過來也一樣,英國佬海軍是可以,但玩登陸游戲那叫個稀里嘩啦嘻嘻鬆鬆,所以面對英國人防守比進攻要實在。再說只要在海岸邊上把那大西洋壁壘真真的建立起來,只要很少的兵力,就能牽制住蹲在破島子上的英國人,而剩下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起來,和老毛子死磕了。

還有一點,從歷史上看來,能誕生出強大而久遠的國家無一不是陸地。您要說英國曾經是個強大的國家,但那是暫時的,因為他沒有強大的戰略空間可供使用。

打老毛子可就不一樣了,把老毛子打趴下了,就能把東歐拿下,從而統一整個歐洲,而且還能拓寬整個德國人的生存空間,拿下富饒的戰爭資源。

要知道,擱北美大陸,還有一個養精蓄銳數著毛毛錢過日子的美國佬還沒有參戰呢?

要知道,被清除出歐洲的猶太財團都去了美國那嘎達,美國的參戰那是早早晚晚的事。

拿下英國,充其量就給自己個整個不沉的超大個的航空母艦,這玩意說不好聽點四面環敵。

但拿下老毛子這地,可就不一樣了,只要把握好了,撐下去是不成問題的,拿下老毛子就會和亞洲接壤了。

歐洲和亞洲抵抗一塊美洲大陸外加一個破島子上的英國佬,勝算還是蠻大的。

所以就題主這事,基本是不可能實行的,就算是實行了,希特勒就會立即陷入顧頭不顧腚的局面。

而要拿下老毛子,那又談何容易啊!老毛子整口伏特加,能把二踢腳當炸彈的丟,就這麼個好武的民族,三兩下就征服了,不是說說的事。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大东北的小豆包
2019-12-07

我是熱愛歷史的豆包,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二戰中英國最艱難的時期有三個

一是1940年5月英法聯軍被困守在法國西北部的敦刻爾克的海邊。

當時德國掌握制空權,並且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已經將敦刻爾克合圍,英國的處境是40多萬大軍被困守在敦刻爾克,三面是德軍,一面是大海。可是正當古德里安準備命令他的裝甲部隊全殲英軍時,希特勒卻接受了自己起家的兄弟空軍元帥戈林關於使用德國空軍全殲英軍的主張,命令德國陸軍停止行動,轉而由空軍進行空襲。

我是熱愛歷史的豆包,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二戰中英國最艱難的時期有三個

一是1940年5月英法聯軍被困守在法國西北部的敦刻爾克的海邊。

當時德國掌握制空權,並且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已經將敦刻爾克合圍,英國的處境是40多萬大軍被困守在敦刻爾克,三面是德軍,一面是大海。可是正當古德里安準備命令他的裝甲部隊全殲英軍時,希特勒卻接受了自己起家的兄弟空軍元帥戈林關於使用德國空軍全殲英軍的主張,命令德國陸軍停止行動,轉而由空軍進行空襲。

敦刻爾克形勢圖

戈林曾經是德軍一戰時期的飛行員,一戰後跟著老哥哥希特勒混,後來被掌握德國大權的希特勒任命為空軍元帥,二戰爆發,戈林的空軍雖然出的風頭也不小,但是顯然他想全殲敦刻爾克英法聯軍的戰役中,增加自己的軍功章,結果敦刻爾克的探頭很多都是淤泥,德國空襲效果有限,此外由不遠處的英國本土飛來的英國空軍還能對德國空襲行動造成干擾,結果40多萬英法聯軍中的33萬人最終撤回本土,成為了日後英國保衛本土和反攻歐洲大陸的有生力量,當然這裡還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希特勒故意放英軍回本土,因此希特勒骨子裡比較尊重英國,他一直想要與英國和解,不想在敦刻爾克殺掉太多的英國人,增加兩國的仇恨,不過總而言之,1940年的德軍在敦刻爾克上沒有全殲渡海而來的英軍。

我是熱愛歷史的豆包,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二戰中英國最艱難的時期有三個

一是1940年5月英法聯軍被困守在法國西北部的敦刻爾克的海邊。

當時德國掌握制空權,並且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已經將敦刻爾克合圍,英國的處境是40多萬大軍被困守在敦刻爾克,三面是德軍,一面是大海。可是正當古德里安準備命令他的裝甲部隊全殲英軍時,希特勒卻接受了自己起家的兄弟空軍元帥戈林關於使用德國空軍全殲英軍的主張,命令德國陸軍停止行動,轉而由空軍進行空襲。

敦刻爾克形勢圖

戈林曾經是德軍一戰時期的飛行員,一戰後跟著老哥哥希特勒混,後來被掌握德國大權的希特勒任命為空軍元帥,二戰爆發,戈林的空軍雖然出的風頭也不小,但是顯然他想全殲敦刻爾克英法聯軍的戰役中,增加自己的軍功章,結果敦刻爾克的探頭很多都是淤泥,德國空襲效果有限,此外由不遠處的英國本土飛來的英國空軍還能對德國空襲行動造成干擾,結果40多萬英法聯軍中的33萬人最終撤回本土,成為了日後英國保衛本土和反攻歐洲大陸的有生力量,當然這裡還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希特勒故意放英軍回本土,因此希特勒骨子裡比較尊重英國,他一直想要與英國和解,不想在敦刻爾克殺掉太多的英國人,增加兩國的仇恨,不過總而言之,1940年的德軍在敦刻爾克上沒有全殲渡海而來的英軍。

敦刻爾克等待撤退的英軍,英軍兩週時間撤走33萬人

二是1940年的7月到1941年5月的不列顛空戰

1940年6月法國投降,而英國則更換了軟弱了張伯倫政府,轉而由丘吉爾組織戰時內閣,丘吉爾持堅決的反德態度,德國迫使英國和解的計劃失敗後,由於英國佔據著絕對的海上優勢,於是德國制定徹底摧毀英國空軍,奪取英國本土製空權,然後掩護陸軍強渡英吉利海峽,跨海佔領英國的“海獅登陸”計劃。當時德國空軍佔據優勢,開始階段德國空軍的目標是英國空軍的有生力量,由於英軍裝備有雷達等優勢,又是本土作戰,德軍損失較大,但是英國人損失同樣不小,但是德國空軍的質量和數量優勢較大,英國空軍一度舉步維艱,不過為了振奮英國的士氣,英國空軍組織了轟炸機對德國柏林進行一次夜間轟炸,這讓如日中天的德國和志得意滿的元首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臉,於是憤怒的希特勒開始命令德國空軍將轟炸的目標由英國空軍的基地和飛機,轉向了英國的城市,想要通過空襲英國城市迫使英國投降,但是這卻正中英國人下懷,一方面英國空軍得以贏得喘息之機,迅速恢復,另一方面英國城市被轟炸的慘狀引起美國人同情,於是美國人開始對英國人進行援助。

我是熱愛歷史的豆包,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二戰中英國最艱難的時期有三個

一是1940年5月英法聯軍被困守在法國西北部的敦刻爾克的海邊。

當時德國掌握制空權,並且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已經將敦刻爾克合圍,英國的處境是40多萬大軍被困守在敦刻爾克,三面是德軍,一面是大海。可是正當古德里安準備命令他的裝甲部隊全殲英軍時,希特勒卻接受了自己起家的兄弟空軍元帥戈林關於使用德國空軍全殲英軍的主張,命令德國陸軍停止行動,轉而由空軍進行空襲。

敦刻爾克形勢圖

戈林曾經是德軍一戰時期的飛行員,一戰後跟著老哥哥希特勒混,後來被掌握德國大權的希特勒任命為空軍元帥,二戰爆發,戈林的空軍雖然出的風頭也不小,但是顯然他想全殲敦刻爾克英法聯軍的戰役中,增加自己的軍功章,結果敦刻爾克的探頭很多都是淤泥,德國空襲效果有限,此外由不遠處的英國本土飛來的英國空軍還能對德國空襲行動造成干擾,結果40多萬英法聯軍中的33萬人最終撤回本土,成為了日後英國保衛本土和反攻歐洲大陸的有生力量,當然這裡還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希特勒故意放英軍回本土,因此希特勒骨子裡比較尊重英國,他一直想要與英國和解,不想在敦刻爾克殺掉太多的英國人,增加兩國的仇恨,不過總而言之,1940年的德軍在敦刻爾克上沒有全殲渡海而來的英軍。

敦刻爾克等待撤退的英軍,英軍兩週時間撤走33萬人

二是1940年的7月到1941年5月的不列顛空戰

1940年6月法國投降,而英國則更換了軟弱了張伯倫政府,轉而由丘吉爾組織戰時內閣,丘吉爾持堅決的反德態度,德國迫使英國和解的計劃失敗後,由於英國佔據著絕對的海上優勢,於是德國制定徹底摧毀英國空軍,奪取英國本土製空權,然後掩護陸軍強渡英吉利海峽,跨海佔領英國的“海獅登陸”計劃。當時德國空軍佔據優勢,開始階段德國空軍的目標是英國空軍的有生力量,由於英軍裝備有雷達等優勢,又是本土作戰,德軍損失較大,但是英國人損失同樣不小,但是德國空軍的質量和數量優勢較大,英國空軍一度舉步維艱,不過為了振奮英國的士氣,英國空軍組織了轟炸機對德國柏林進行一次夜間轟炸,這讓如日中天的德國和志得意滿的元首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臉,於是憤怒的希特勒開始命令德國空軍將轟炸的目標由英國空軍的基地和飛機,轉向了英國的城市,想要通過空襲英國城市迫使英國投降,但是這卻正中英國人下懷,一方面英國空軍得以贏得喘息之機,迅速恢復,另一方面英國城市被轟炸的慘狀引起美國人同情,於是美國人開始對英國人進行援助。

不列顛空戰中的英國空軍

1941年5月,德國眼見轟炸英國城市迫使英國投降的意圖落空,英國空軍又死灰復燃,重新恢復了戰鬥力,而此時德國入侵蘇聯已經迫在眉睫,於是德國無限期推遲了海獅作戰計劃,英國贏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失敗。

三是德國潛艇襲擊英國運輸船的狼群戰術。

英倫三島本土狹窄,資源匱乏,是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更談不上反攻歐洲了,但是英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殖民地。英德戰爭爆發後,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殖民地的物資和兵員開始源源不斷的向英國本土輸血,美國的援助也開始不斷進入英國,由於當時英國仍然掌握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力量,所以海路運輸的大動脈對於英國來說是有保障的。

德國曾經一度嘗試利用短小精幹的海上戰列艦艦隊,對英國運輸線和英國海軍實行遊擊戰,例如使用著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等,但是面對強大的英國艦隊,這些再精良的德國軍艦也無法彌補英德海軍巨大的實力差距,於是德國著名海軍元帥鄧尼茨發明了使用集中使用潛艇的狼群戰術。由於潛艇建造時間和成本遠低於水面艦艇,於是短時間內德國組織一支龐大的海上潛艇部隊,並對英國的海上運輸線造成嚴重的破壞,甚至英國的首相丘吉爾戰後回憶也承認“二戰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國的U型潛艇。”

我是熱愛歷史的豆包,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二戰中英國最艱難的時期有三個

一是1940年5月英法聯軍被困守在法國西北部的敦刻爾克的海邊。

當時德國掌握制空權,並且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已經將敦刻爾克合圍,英國的處境是40多萬大軍被困守在敦刻爾克,三面是德軍,一面是大海。可是正當古德里安準備命令他的裝甲部隊全殲英軍時,希特勒卻接受了自己起家的兄弟空軍元帥戈林關於使用德國空軍全殲英軍的主張,命令德國陸軍停止行動,轉而由空軍進行空襲。

敦刻爾克形勢圖

戈林曾經是德軍一戰時期的飛行員,一戰後跟著老哥哥希特勒混,後來被掌握德國大權的希特勒任命為空軍元帥,二戰爆發,戈林的空軍雖然出的風頭也不小,但是顯然他想全殲敦刻爾克英法聯軍的戰役中,增加自己的軍功章,結果敦刻爾克的探頭很多都是淤泥,德國空襲效果有限,此外由不遠處的英國本土飛來的英國空軍還能對德國空襲行動造成干擾,結果40多萬英法聯軍中的33萬人最終撤回本土,成為了日後英國保衛本土和反攻歐洲大陸的有生力量,當然這裡還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希特勒故意放英軍回本土,因此希特勒骨子裡比較尊重英國,他一直想要與英國和解,不想在敦刻爾克殺掉太多的英國人,增加兩國的仇恨,不過總而言之,1940年的德軍在敦刻爾克上沒有全殲渡海而來的英軍。

敦刻爾克等待撤退的英軍,英軍兩週時間撤走33萬人

二是1940年的7月到1941年5月的不列顛空戰

1940年6月法國投降,而英國則更換了軟弱了張伯倫政府,轉而由丘吉爾組織戰時內閣,丘吉爾持堅決的反德態度,德國迫使英國和解的計劃失敗後,由於英國佔據著絕對的海上優勢,於是德國制定徹底摧毀英國空軍,奪取英國本土製空權,然後掩護陸軍強渡英吉利海峽,跨海佔領英國的“海獅登陸”計劃。當時德國空軍佔據優勢,開始階段德國空軍的目標是英國空軍的有生力量,由於英軍裝備有雷達等優勢,又是本土作戰,德軍損失較大,但是英國人損失同樣不小,但是德國空軍的質量和數量優勢較大,英國空軍一度舉步維艱,不過為了振奮英國的士氣,英國空軍組織了轟炸機對德國柏林進行一次夜間轟炸,這讓如日中天的德國和志得意滿的元首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臉,於是憤怒的希特勒開始命令德國空軍將轟炸的目標由英國空軍的基地和飛機,轉向了英國的城市,想要通過空襲英國城市迫使英國投降,但是這卻正中英國人下懷,一方面英國空軍得以贏得喘息之機,迅速恢復,另一方面英國城市被轟炸的慘狀引起美國人同情,於是美國人開始對英國人進行援助。

不列顛空戰中的英國空軍

1941年5月,德國眼見轟炸英國城市迫使英國投降的意圖落空,英國空軍又死灰復燃,重新恢復了戰鬥力,而此時德國入侵蘇聯已經迫在眉睫,於是德國無限期推遲了海獅作戰計劃,英國贏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失敗。

三是德國潛艇襲擊英國運輸船的狼群戰術。

英倫三島本土狹窄,資源匱乏,是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更談不上反攻歐洲了,但是英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殖民地。英德戰爭爆發後,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殖民地的物資和兵員開始源源不斷的向英國本土輸血,美國的援助也開始不斷進入英國,由於當時英國仍然掌握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力量,所以海路運輸的大動脈對於英國來說是有保障的。

德國曾經一度嘗試利用短小精幹的海上戰列艦艦隊,對英國運輸線和英國海軍實行遊擊戰,例如使用著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等,但是面對強大的英國艦隊,這些再精良的德國軍艦也無法彌補英德海軍巨大的實力差距,於是德國著名海軍元帥鄧尼茨發明了使用集中使用潛艇的狼群戰術。由於潛艇建造時間和成本遠低於水面艦艇,於是短時間內德國組織一支龐大的海上潛艇部隊,並對英國的海上運輸線造成嚴重的破壞,甚至英國的首相丘吉爾戰後回憶也承認“二戰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國的U型潛艇。”

狼群戰術的發明者鄧尼茨和他海軍官兵

不過在美國加大了對英國海上支援,向英國贈送大量反潛驅逐艦(1941年英美《大西洋憲章》後,美國一次性就向英國贈送50艘驅逐艦) ,大大增強了英國的反潛力量,而美軍參加二戰後,這兩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兩支海上力量進行了整合,德國的U型潛艇就很難在取得戰果了。


以上這三種危機是英國二戰中遭遇的最嚴重的困難,這其中英國最生死存亡的時刻當然就是不列顛空戰,如果德國能夠貫穿空戰初期那種專門打擊英國空軍有生力量的戰略,像戰爭初期殲滅其他國家空軍力量那樣消滅英國空軍,奪得英國的絕對制空權,進而執行海獅登陸計劃,全面佔領英國還是有可能的,可是此時的希特勒已經時人心不足蛇吞象了,他自認為已經幹掉了法國,解決了西線問題,他要集中精力對付他夢寐以求的在《我的奮鬥》中記錄的敵人——蘇聯了,說白了長期在海軍方面直落英國下風的德國,頭腦中還是沒有絕對的海權思想,仍舊停留在大陸軍時代,也許是希特勒沒讀過馬漢的《海權論》吧。

吉祥如意
2019-01-27

世界上好多事情的發展沒有如果。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以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為代表的戰爭罪犯,早已被牢牢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英國、俄國還有中國都仍然還在那裡,而那些個侵犯他國主權丶領土的國家不是被佔領,就是被分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隻今還為南千島群島中的四個小島在奔波。

過去的事情都是歷史,過去的歷史不能假設。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

娵訾静渊juzijingyuan
2019-12-07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德國真正的敵人是蘇聯,對英法就是復仇。希特勒無意擊敗英國(敦刻爾克撤退給了英國一個緩手,並不是因為他不懂得軍事。也不是因為德國陸空軍間的齷齪造成丟失戰機,德國與英國本無仇恨,希特勒不想把英國人趕盡殺絕)。而對付蘇聯,無論是軍人還是老百姓,都殘忍至極,說明希特勒非常仇視蘇聯。

德國那時的工業體系比英法先進得多,他不需要英法的工業技術而需要原料,這是英法不具備的,但蘇聯具備了且工業體系落後,這就導致德國不去徹底摧垮英國,因為英國的殖民地很多,可以做到移花接木,法國同樣如此。

德國需要的是英國一紙妥協的條約就夠了。

無論從宗教和意識形態上,德國有著蠢蠢欲動的衝動,這不是誰能改變希特勒的。

“巴巴羅莎”是在蘇聯進行“戰時共產主義”後不得不作早期計劃的結果。因為如果蘇聯在短期內形成對德分庭抗禮,那麼德國再想打蘇聯的主意就難上加難,所以只能用“閃擊戰”解決蘇聯紅軍的主力,然後佔領各要點,最後完成奪取戰爭資源的努力。

蘇德戰爭一定要打的,斯大林充分看到了這一點,不然他不會與德軍在波蘭會師,佔領屬於芬蘭的要地,陳兵波羅的海三國和白羅斯,南下分解羅馬尼亞。這些難道希特勒無動於衷嗎?顯然不是。

故此,不是希特勒打不打蘇聯的問題,也不是時間多久再打的問題,這與龜縮在英倫三島的丘吉爾無關。進攻巴爾幹只是解決戰爭資源的一小部分,真正解決大問題的還是蘇聯。如果不及時攻打蘇聯,到了蘇聯備戰進行到尾聲,德國還能打得過蘇聯嗎?

德國打法國不讓他淪陷,還是給了它一個“維希政府”,也正說明他復仇計劃的成功,說明德國對這個刻骨銘心的敵人沒有痛下死手,什麼原因?因為希特勒看到蘇聯的日益強大,恐慌得很,趕緊解決完西線戰場來解決蘇聯問題,把兵力迅速集中到東線戰場。

用户97816559498
2019-02-03

說到底,希特勒的錯誤在於侵略蘇聯。就是不該去打強大的不可戰勝的蘇聯,他的軍隊有1100多萬喪在蘇聯。

一開始他就應該指出自己決不去惹蘇聯。即使他不放心蘇聯,也只要建一條防線就可以了。

應該拉住日本滅掉英國,1940年在和英法作戰時就請日本當時世界第一的海軍到大西洋來,幫助越過英吉利海峽,必要時殲滅英國海軍。

自己得到英國,讓日本佔領東南亞英法荷蘭的殖民地。日本也有石油和橡膠了。

然後在日本海軍幫助下東面登陸美國,日本在西面登陸美國。羅斯福只好投降。當時美國的海軍還不如日本,陸軍更是不行。何況還有德國的海軍,和繳獲的英法軍艦。

不要跟我說美國的潛力如何大,德日入侵後,還有什麼潛力?甚至被德日繳獲。

德國不能聯合日本消滅英國,和日本一起滅亡美國,在跟美國作戰時一點幫不了忙,反而還拉來了強大的蘇聯,害得精銳的關東軍幾天就被蘇聯擊破。

說到底,是因為希特勒當了日本的豬隊友。

啦啦啦啦啦QWERTY
2019-03-03

從當時的態勢看,希特勒進攻蘇聯,一是時機太好了,當時蘇聯在轟轟烈烈的搞肅反,將近200個師長被殺了四分之三,往上的將軍元帥殺了大半,連戰略大師圖哈切夫斯基元帥都被幹掉了 往下的下級軍官更是殺了不計其數,再晚幾個月,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都被幹掉了。衛國戰爭初期蘇軍的迅速潰敗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高級指揮員都是從團營級直接提拔,沒有任何戰役級的指揮經驗。第二,當時雖然蘇德簽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都是各懷鬼胎,誰也不信,之所以戰爭初期,蘇聯軍隊上百萬被俘,就是因為蘇聯當時在蘇德邊境突出部集結了幾百萬的軍隊,這隻能解釋為隨時準備入侵德國,只是蘇聯當時軍隊內部還沒有完成調整。所以對於希特勒為首的德國大本營來說,他們當然希望全力拿下英國,但此時此刻,如果不對蘇聯動手,將來會後悔莫及。但是德國還是低估了蘇聯的戰略縱深和戰爭能力,如果蘇聯沒有這麼大的戰略縱深,經此閃擊,恐怕早就被平推了,法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世界真的很大
2019-01-23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1940年7月,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是想以此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再通過密集的轟炸,打垮英國的工業和經濟,打擊英國人的士氣,最後登陸入侵。登陸英國的計劃,是希特勒親自起的代號,叫“海獅行動”。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1940年7月,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是想以此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再通過密集的轟炸,打垮英國的工業和經濟,打擊英國人的士氣,最後登陸入侵。登陸英國的計劃,是希特勒親自起的代號,叫“海獅行動”。

按照該計劃,不列顛空戰獲勝後,德軍從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多個港口出發,第一波登陸11個步兵團、山地師、空降師和特種部隊,第二波登陸8個坦克團和摩托化步兵師,第三波也是最後一波登陸部隊是6個步兵師。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1940年7月,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是想以此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再通過密集的轟炸,打垮英國的工業和經濟,打擊英國人的士氣,最後登陸入侵。登陸英國的計劃,是希特勒親自起的代號,叫“海獅行動”。

按照該計劃,不列顛空戰獲勝後,德軍從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多個港口出發,第一波登陸11個步兵團、山地師、空降師和特種部隊,第二波登陸8個坦克團和摩托化步兵師,第三波也是最後一波登陸部隊是6個步兵師。

不列顛空戰打響一週後,希特勒把登陸的時間確定在1940年9月20日。他認為,兩個月的時間,已足夠讓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獲勝。9月初,一支德國部隊出現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他們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拍電影的。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1940年7月,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是想以此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再通過密集的轟炸,打垮英國的工業和經濟,打擊英國人的士氣,最後登陸入侵。登陸英國的計劃,是希特勒親自起的代號,叫“海獅行動”。

按照該計劃,不列顛空戰獲勝後,德軍從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多個港口出發,第一波登陸11個步兵團、山地師、空降師和特種部隊,第二波登陸8個坦克團和摩托化步兵師,第三波也是最後一波登陸部隊是6個步兵師。

不列顛空戰打響一週後,希特勒把登陸的時間確定在1940年9月20日。他認為,兩個月的時間,已足夠讓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獲勝。9月初,一支德國部隊出現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他們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拍電影的。

他們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在燃燒的煙火中,模擬拍攝了登陸英格蘭的場景。因為希特勒認為,應該讓全體德國人民清楚地看到,德意志軍人是如何英勇地拿下不列顛領土的。希特勒不但有登陸計劃,還有一個佔領計劃。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1940年7月,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是想以此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再通過密集的轟炸,打垮英國的工業和經濟,打擊英國人的士氣,最後登陸入侵。登陸英國的計劃,是希特勒親自起的代號,叫“海獅行動”。

按照該計劃,不列顛空戰獲勝後,德軍從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多個港口出發,第一波登陸11個步兵團、山地師、空降師和特種部隊,第二波登陸8個坦克團和摩托化步兵師,第三波也是最後一波登陸部隊是6個步兵師。

不列顛空戰打響一週後,希特勒把登陸的時間確定在1940年9月20日。他認為,兩個月的時間,已足夠讓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獲勝。9月初,一支德國部隊出現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他們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拍電影的。

他們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在燃燒的煙火中,模擬拍攝了登陸英格蘭的場景。因為希特勒認為,應該讓全體德國人民清楚地看到,德意志軍人是如何英勇地拿下不列顛領土的。希特勒不但有登陸計劃,還有一個佔領計劃。

登陸之後,德國計劃將英國和愛爾蘭劃成6大區,其地區總部分別在倫敦、伯明翰、紐卡斯爾、利物浦、格拉斯哥和都柏林。而德國佔領軍的英國大本營,希特勒將它放在了丘吉爾的出生地、丘吉爾家族最榮耀的宮殿、離牛津城不過半小時車程的布萊尼姆宮。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1940年7月,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是想以此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再通過密集的轟炸,打垮英國的工業和經濟,打擊英國人的士氣,最後登陸入侵。登陸英國的計劃,是希特勒親自起的代號,叫“海獅行動”。

按照該計劃,不列顛空戰獲勝後,德軍從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多個港口出發,第一波登陸11個步兵團、山地師、空降師和特種部隊,第二波登陸8個坦克團和摩托化步兵師,第三波也是最後一波登陸部隊是6個步兵師。

不列顛空戰打響一週後,希特勒把登陸的時間確定在1940年9月20日。他認為,兩個月的時間,已足夠讓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獲勝。9月初,一支德國部隊出現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他們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拍電影的。

他們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在燃燒的煙火中,模擬拍攝了登陸英格蘭的場景。因為希特勒認為,應該讓全體德國人民清楚地看到,德意志軍人是如何英勇地拿下不列顛領土的。希特勒不但有登陸計劃,還有一個佔領計劃。

登陸之後,德國計劃將英國和愛爾蘭劃成6大區,其地區總部分別在倫敦、伯明翰、紐卡斯爾、利物浦、格拉斯哥和都柏林。而德國佔領軍的英國大本營,希特勒將它放在了丘吉爾的出生地、丘吉爾家族最榮耀的宮殿、離牛津城不過半小時車程的布萊尼姆宮。

希特勒打算扶持因為娶辛普森夫人而放棄了王位的愛德華八世重新當上國王,讓蘇格蘭從不列顛獨立出去,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單獨加入德國陣營。而英國中部和南部地區,在短暫的佔領之後,成為德國一個海外自治省,由德國任命總督。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1940年7月,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是想以此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再通過密集的轟炸,打垮英國的工業和經濟,打擊英國人的士氣,最後登陸入侵。登陸英國的計劃,是希特勒親自起的代號,叫“海獅行動”。

按照該計劃,不列顛空戰獲勝後,德軍從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多個港口出發,第一波登陸11個步兵團、山地師、空降師和特種部隊,第二波登陸8個坦克團和摩托化步兵師,第三波也是最後一波登陸部隊是6個步兵師。

不列顛空戰打響一週後,希特勒把登陸的時間確定在1940年9月20日。他認為,兩個月的時間,已足夠讓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獲勝。9月初,一支德國部隊出現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他們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拍電影的。

他們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在燃燒的煙火中,模擬拍攝了登陸英格蘭的場景。因為希特勒認為,應該讓全體德國人民清楚地看到,德意志軍人是如何英勇地拿下不列顛領土的。希特勒不但有登陸計劃,還有一個佔領計劃。

登陸之後,德國計劃將英國和愛爾蘭劃成6大區,其地區總部分別在倫敦、伯明翰、紐卡斯爾、利物浦、格拉斯哥和都柏林。而德國佔領軍的英國大本營,希特勒將它放在了丘吉爾的出生地、丘吉爾家族最榮耀的宮殿、離牛津城不過半小時車程的布萊尼姆宮。

希特勒打算扶持因為娶辛普森夫人而放棄了王位的愛德華八世重新當上國王,讓蘇格蘭從不列顛獨立出去,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單獨加入德國陣營。而英國中部和南部地區,在短暫的佔領之後,成為德國一個海外自治省,由德國任命總督。

17-45歲的英國男性,將被送往大陸,分配到魯爾地區和上西里西亞地區的工廠與礦井中。但是,上述這一切並未發生,因為德國並未能贏得不列顛空戰,反而損失慘重。英國皇家空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尤其是投入全天候使用的最新雷達技術,成了德國空軍的剋星。

不是希特勒不想繼續打英國,而是打不下去了。如果拼了命打下去,德軍陷入一場自己並無特別優勢、也沒有把握獲勝的登陸戰中,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對蘇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問號。有英吉利海峽這一大屏障、曾經的第一海上強國英國,畢竟不是波蘭、法國和捷克。

1940年7月,希特勒發動“不列顛空戰”,是想以此摧毀英國的空中力量,獲得制空權,再通過密集的轟炸,打垮英國的工業和經濟,打擊英國人的士氣,最後登陸入侵。登陸英國的計劃,是希特勒親自起的代號,叫“海獅行動”。

按照該計劃,不列顛空戰獲勝後,德軍從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多個港口出發,第一波登陸11個步兵團、山地師、空降師和特種部隊,第二波登陸8個坦克團和摩托化步兵師,第三波也是最後一波登陸部隊是6個步兵師。

不列顛空戰打響一週後,希特勒把登陸的時間確定在1940年9月20日。他認為,兩個月的時間,已足夠讓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獲勝。9月初,一支德國部隊出現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他們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拍電影的。

他們用了整整兩天時間,在燃燒的煙火中,模擬拍攝了登陸英格蘭的場景。因為希特勒認為,應該讓全體德國人民清楚地看到,德意志軍人是如何英勇地拿下不列顛領土的。希特勒不但有登陸計劃,還有一個佔領計劃。

登陸之後,德國計劃將英國和愛爾蘭劃成6大區,其地區總部分別在倫敦、伯明翰、紐卡斯爾、利物浦、格拉斯哥和都柏林。而德國佔領軍的英國大本營,希特勒將它放在了丘吉爾的出生地、丘吉爾家族最榮耀的宮殿、離牛津城不過半小時車程的布萊尼姆宮。

希特勒打算扶持因為娶辛普森夫人而放棄了王位的愛德華八世重新當上國王,讓蘇格蘭從不列顛獨立出去,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單獨加入德國陣營。而英國中部和南部地區,在短暫的佔領之後,成為德國一個海外自治省,由德國任命總督。

17-45歲的英國男性,將被送往大陸,分配到魯爾地區和上西里西亞地區的工廠與礦井中。但是,上述這一切並未發生,因為德國並未能贏得不列顛空戰,反而損失慘重。英國皇家空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尤其是投入全天候使用的最新雷達技術,成了德國空軍的剋星。

除了空中力量不夠,德國海軍也缺乏優勢。在此之前的挪威登陸戰,德國海軍損失了3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4艘U型潛艇。要在短期內再發動另一次登陸戰,德國海軍有所不支。因此,入侵英國的“海獅行動”,被一再推遲,終至取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