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孔明不投靠劉備而直接投靠曹操會是什麼結局?

假如孔明不是那麼心高氣傲而直接投曹操,曹會重用他嗎,重用與不重用結果會如何呢?如果當年孔明不投靠劉備而直接投靠曹操會是什麼結局?
3 個回答
爱影之鱼
2017-09-14

感謝邀請,今天先不說孔明不會去,單說孔明去了如何。如果說的很平常,估計看的人也就嬉笑而過,今天我們就說點必然發生的。如果孔明非要去曹操那裡那麼以下2點是必然要發生的:

1.瞭解哲學的人都應該任何社會事物的發展不以個人意願為轉移,如果孔明去了曹魏,那麼還是會有三國出現。因為劉蜀會有一個新“諸葛亮”來取代他。三國之所以會變成三國是因為當時的政治,人文,地理環境所影響的。如果孫吳不願意聯盟劉蜀,又豈是諸葛舌戰群儒所能改變的。因為當時的環境逼迫兩家聯盟,即便不是諸葛來,再換一個來,最終結果也是吳蜀聯盟。因為諸葛亮自己去東吳的時候他是最清楚的,要不然他也不敢信誓旦旦的對劉備說坐等好事!當時的孫權是最希望諸葛能戰勝群儒的,這樣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聯盟了。當然這裡肯定有人問,那要是諸葛亮敗了,反被群儒問住了呢?放心吧,孫權還是會聯盟的,三國共治還是會出現的,只是孫權就不好弄了,他肯定要強硬實施聯盟政策,因為他不想稱臣於曹魏,當然對於小時候都敢跑去劉表那裡要爹的如此聰明的孫權,才不會立馬就用強硬手段的這種下下策。至於他會用其他什麼手段,今天暫且不要跑離正題太遠。總之,諸葛去曹魏,三國還是會出現,這是從大局勢分析.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劉備請諸葛出山,他老丈人說時間不好,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諸葛錯過這個天時恐怕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臥龍可能真要變成永遠臥著的龍了!

2.從小局勢分析,我可以斷定諸葛亮肯定沒有像去劉蜀那麼大方異彩。首先曹魏那邊有個他無法逾越的人物,這個出山時這個人已經去世了,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郭嘉。可以說曹操能夠統戰北方這個人物起的作用就好比鳳雛對於劉備取西川的作用一樣。赤壁戰敗後,曹操第一句話就是哭著說,要是郭嘉在就好了,我必不會如此,大概意思就是這個。而且郭嘉在時,每有疑慮必問計於郭嘉。可見郭嘉在曹操心中之分量!所以諸葛去了曹魏,估計也就是一般的謀臣吧,更何況與諸葛伯仲之間的司馬懿當時都選擇藏隱。所以說,諸葛老丈人說的諸葛出世不逢時,這個應該是不逢最理想的時機。但對於諸葛確是最佳的時機。

感謝大家的觀看,如果覺得說的有些道理,點波關注吧。愛影之魚在這裡謝過了!關注我今後可能會了解到更多刷新您三觀的觀點哦!

gaosheqin
2017-09-15

如果當年孔明不投靠劉備而直接投靠曹操會是什麼結局?

孔明自負,自比管仲樂毅,曹操不喜歡象孔明這樣比自己聰明的人。曹操幾個謀士都死在太聰明上,比如楊修和從袁紹哪裡來的謀士都被曹操殺了。司馬懿也極為聰明,可司馬懿靠裝慫的本領逃過一劫又一劫難。曹操對聰明人既是用之,又是防之,更是殺之。

孔明舌戰群儒,大霧借箭、借東風等讓周瑜嫉妒,特別是孔明老是把周瑜的心思之所想告訴魯肅,這是周瑜要殺孔明的主要原因。

曹操最欣賞郭嘉,因為郭嘉比較穩重成熟,曹操不問基本是不答的。孔明的自負,曹操認為自己也是能人,而且還是詩人。所以,孔明與曹操在一起要麼會被殺要麼被徹底的冷落。

聰明的人最高境界是什麼都明白,就是不說。經常在曹操面前找存在感的人,最後都不存在了。

徐庶在劉備那裡盡顯才能,而到曹操那裡就裝的跟學生一樣。所以,適者生存,諸葛亮不適應曹操的圈子。

當然,諸葛亮投靠曹操,不會有劉備的勢力範圍存在,可能曹操會很快統一天下。

123456三文鱼
2017-09-13

如果當年孔明不投靠劉備而直接投靠曹操會是什麼結局?

如果諸葛亮自薦於曹操,曹操未必會重用,更不可能達到他在蜀中位極人臣的地位。首先,曹操的謀士眾多,郭嘉、荀彧、荀攸、賈詡、劉曄、程昱、楊修、包括後來的司馬懿,這個智謀團真可謂是人才濟濟,而且多為穎川士族。而諸葛亮乃南陽臥龍崗一耕田村夫,雖號臥龍,但說實話,當時知道他的人有多少,且又無人脈不能給予曹操士族支持,要讓曹操另眼相看,著實很難。再者,即使在曹操處屢立戰功,後期要達到的仕途高度也會非常有限,這主要和曹操的家族關係及曹操的集團規模都有關係,簡單點說就是社會關係網太複雜,做任何事,背後盯著的人太多,難免不犯錯難免不被排擠難免不被猜疑,所以一路走來非常艱難,司馬懿就是最好的例子~~~總之,以諸葛亮行事之謹慎,善終是沒問題的,可能要比在蜀中活的時間長,但功名利祿就達不到在蜀中的高度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