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技背後的“文遺故事”
匠技背後的“文遺故事”
匠技背後的“文遺故事”
匠技背後的“文遺故事”
匠技背後的“文遺故事”
匠技背後的“文遺故事”
匠技背後的“文遺故事”
清新家園
1/6 中國刺繡源於3000多年前,傳說古代蘇州有一位聰穎漂亮的姑娘,在結婚前正在趕製一件新嫁妝,在製作過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個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絨繡了一朵小花,不僅將破洞掩蓋住,而且還顯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在這件事以後聰明的蘇州人從此就開始喜歡穿繡花衣服了。
2/6 中國的木雕源自於新石器時代,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 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而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的魯班,從小跟隨家裡人蔘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成為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3/6 皮影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要說這皮影產生的故事,那得追溯到西漢時期,兩千多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而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這時李少翁心中一動, 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
4/6 泥咕咕是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據記載,隋末農民起義時, 李密帶領的瓦崗軍曾在古黎陽也就是現在的浚縣與隋軍大戰,不少將士和戰馬陣亡,為了紀念這些犧牲的將士和戰馬,軍中一些心靈手巧的人就用當地的黃膠泥捏成泥人、泥馬錶示懷念之情。這一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就這樣隨著歷史的發展延續了下來,流傳至今。
5/6 剪紙是我們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我國的剪紙藝術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後。剪紙藝術對歐亞大陸的影響,可溯自公元七世紀以後,先後在日本,及經由當時的“絲路”,在中東與歐洲再度播種,並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至今,在他們的國家博物館裡仍藏有不少古老中國剪紙珍品。
6/6 花臉是從唐代樂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漸演變而來。演員用各種色彩在面部勾畫成一定的圖案,藉以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或其它特點。一般以紅色代表忠勇,如“關羽”;黑色代表粗獷、耿直,如“張飛”;白色代表奸邪,如“曹操”。
2017-06-1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