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夾縫中生長出這家全球最大獨立雲公司

一年前的上海,UCloud創始人季昕華在2018年UCloud用戶大會的舞臺上,第一次公開提到了“中立”的理念。同為創業者的季昕華很理解創業公司們的焦慮,他深深的知道,一家與其他創業者沒有競爭關係的雲平臺是何等重要。

一年後的北京,UCloud不僅決定將這種“中立”性進行到底,強調做“不和用戶競爭的雲”,同時進行了品牌升級,啟用中文名稱“優刻得”,寓意:“優秀的雲立刻可以得到”

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夾縫中生長出這家全球最大獨立雲公司

任何一家從創業環境走出來的挑戰者,都無法平視市場。它們一定是以傾斜的角度,看到一個極難攀登的斜坡。所以沒有辦法完全走別人走過的路,差異化是UCloud的一個必然的選擇。

成功的差異化,一定是瞄準那最難1%的取勝機會,而不是選擇99%的人選擇的隨波逐流。UCloud之所以能夠在巨頭環伺的雲計算世界贏得了一席之地,它的生存之道,本身就是一種差異化的路線使然。

從不隨波逐流,不與用戶和合作夥伴競爭

季昕華是中國第一代網絡安全專家,典型的理工男。他的演講,總是沒有任何修飾,很少渲染,幾乎全部是乾貨,每一屆UCloud用戶大會上,他的演講都必須要全神貫注,否則很容易錯過一些精彩的細節。

如果說創始人決定了企業的風格,那麼UCloud在創業之初就延續了季昕華這種,低調、務實的特徵,因為早期不太會包裝自己,不懂得“講故事”,遭受了很多投資機構的白眼。

在重資產重投入的雲計算領域,沒有錢沒有資源,就是這樣的UCloud,反而將自己逼到差異化的路上。藉助中國移動遊戲產業的井噴式發展。UCloud以“UCloud,懂遊戲的雲”,在短短兩年間傳遍遊戲圈,憑藉著對遊戲行業的深刻理解以及雲計算核心地帶的技術創新能力,UCloud證明了自己對高併發、低延時、強互動業務的完美支撐能力,奠定了其在中國雲計算行業的市場地位。

也正是為了繼續在差異化的路上走通,UCloud其實比其他雲計算公司更早的看到了企業級市場的機會。只有發自內心地瞭解行業、理解用戶,給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誰就能成為這個企業上雲時代最稀缺的勝利者。

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夾縫中生長出這家全球最大獨立雲公司

在巨頭還沒有提出產業互聯網之前,UCloud已經從互動娛樂、移動互聯、企業服務等互聯網企業,以差異化的戰略選擇,向金融、教育機構、新零售、智能製造等傳統行業延伸,積累了服務傳統行業的經驗,將原來經過大規模驗證的公有云技術和服務能力輸出,同時針對傳統行業的特點率先推出混合雲、專有云、新一代輕量級IaaS平臺UCloudStack等創新產品,打造了可信數據流通平臺安全屋、並通過UAI人工智能平臺佈局前沿領域。

所以,在北京的UCloud用戶大會,季昕華的演講更為聚焦在產業升級。他提出,“產業升級將包含相互融合促進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產業數字化,利用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產業運行效率;第二階段是產業互聯網化,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讓互聯網成為各行業的核心能力;第三階段是產業智能化,人工智能實際應用在產業領域,全面實現產業智能化。”

不難發現,如今的UCloud看到的市場更大更寬了,但UCloud始終專注於在市場中獨特的定位,季昕華一直強調UCloud仍然會專注於雲服務,絕不涉足用戶業務的邊界。我們也看到,UCloud持續圍繞CBA(Cloud、Big data、AI)戰略,佈局了全線雲產品、安全屋可信數據流通平臺、UAI人工智能賦能平臺。從雲計算技術的維度,繼續作為客戶上雲背後的驅動力。

專注技術,是差異化屹立不倒的必選項

的確,UCloud的成功就源於對自身發展狀態的準確認知:沒有巨頭背景,UCloud對技術的專注就是自己的背景;沒有前置的品牌優勢,UCloud就通過一個個的行業突破來積累自己的品牌;沒有BAT那樣的研發積累,UCloud就從客戶需求的一點一滴,實現技術的追趕和超越。

公司成立這七年來,UCloud最大的差異化就是專注於技術本身,通過更早的投入研發,縮短與巨頭背景的雲計算公司之間的品牌差距,提前形成技術優勢,得到客戶群體的認可。

比如早在2015年,UCloud就通過自主研發、業內獨家的熱補丁技術,無需重啟即可修復內核錯誤,免除業務宕機影響。從那時起,UCloud給客戶的印象就是:安全的。

早在2016年,UCloud就推出了公有云、私有云和物理機結合的創新"混合雲"讓重要數據可以承載在物理機之上,從而保障特殊業務對安全性的極高要求。這應該是當時,企業級客戶能夠獲得的最可靠的混合雲解決方案。同時,UCloud還是業界最先提出專有云和專享雲理念的雲計算公司,這保證了UCloud可以很好深入行業,拓展行業客戶的需求。

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夾縫中生長出這家全球最大獨立雲公司

每一年的UCloud用戶大會也可以看成是UCloud在技術路線上的一次全面的展示舞臺。為了保證始終讓產品航行於“藍海”之中。針對當下雲計算領域最大需求的雲主機市場,UCloud發佈“快傑”新一代雲主機,在計算、網絡和存儲三大領域進行了全面升級,讓平臺運算性能提升16%;雲盤IO性能提升50倍,IOPS最大可達120萬,順序吞吐提升18倍,延遲降低至0.1ms;內網轉發能力到達1000萬PPS,外網最大帶寬提升至10G,為上一代10倍。同時在卓越性能的基礎上,“快傑”新一代雲主機的價格與市場普通雲主機持平。

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夾縫中生長出這家全球最大獨立雲公司


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夾縫中生長出這家全球最大獨立雲公司


這一系列的數字提升背後,意味著UCloud的用戶可以通過“快傑”雲主機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獲得更高性能的計算力。我們知道UCloud從不打價格戰,“快傑”雲主機在全方位的技術提升,實際上已經做到了無需打價格戰,讓用戶投入到UCloud的懷抱。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關鍵產品密集創新,例如AnycastEIP全球加速與防海量DDoS攻擊、智能網關SDN Box、 USQL數據湖分析工具和StepFlow工作流服務等等,UCloud做到了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憑硬核實力衝出一片藍海。

在我看來,季昕華之所以敢於一直強調UCloud的“中立、安全、可信賴”。其核心還是UCloud擁有不斷的技術迭代和引領行業趨勢的能力,只有保證了技術上的領先性,UCloud才有能力在競爭激烈的雲計算市場中成長起來,並逐漸成為客戶的首選。

換言之,正是因為UCloud可以通過技術的領先贏得客戶,贏得市場,才有資格做到“不和用戶競爭的雲”和“中立的雲”。

做大生態,輸出雲計算差異化核心能力

雲計算本身就是平臺屬性的,這也是為什麼從AWS到國內的阿里雲和騰訊雲,都是可以從互聯網業務迅速過渡到雲計算業務的原因,因為平臺天成。

雲計算公司的成長也必然伴隨著不斷的平臺化和生態化的步驟,UCloud也並不例外。

早在2014年,UCloud就推出開放式創業生態平臺UEP,幫助初創企業成長。到2015年,UCloud又推出了企業IT應用聚合服務平臺—U市場,為客戶提供IaaS層之上部署、組合雲服務和應用的能力。隨著這些平臺化思路的不斷成功,UCloud的生態戰略也逐漸成熟。

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夾縫中生長出這家全球最大獨立雲公司

在本次大會上,UCloud首次公佈了UCloud“+U合作伙伴計劃”,並劃清了業務的邊界:不做業務,不和用戶競爭;不做應用類SaaS,天然不會和合作夥伴競爭。

UCloud聯合創始人兼COO華琨表示,UCloud將全面開放雲計算差異化核心能力,聯手合作伙伴賦能產業。包括經過大規模驗證的專有云、渠道雲、合營雲、海外雲、輕量級IaaS平臺UCloudStack、數據安全屋、羅馬、數據方舟等全線特色雲產品、上萬家優質企業客戶資源、數百人的直銷團隊、解決方案及認證培訓、覆蓋全球的全套雲基礎設施。

我認為,清晰的邊界是UCloud走向業務的快速擴張,合作伙伴遍天下的一個重要標尺。

首先,UCloud作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獨立第三方的雲計算公司,差異化是一個重要標誌,除了公司品牌的差異化,技術創新的差異化,生態戰略也需要差異化。

第二,UCloud絕不會與夥伴爭利,不觸碰客戶的業務邊界,這是天然的被集成。如華琨所說,“UCloud堅持中立、純粹做雲,天生被集成,將以雲計算為基石和底座,全面聚能產業鏈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的夾縫中生長出這家全球最大獨立雲公司

第三,UCloud可以有更多樣的生態合作模式,且具備了足夠的創新性。比如渠道雲,合作伙伴可以通過API直接連到UCloud數據中心和設備商,搭建一套自定義的雲。再比如合營雲:合作伙伴只需要一線的服務對接,後端從底層架構到運維管理,全都由UCloud負責。

通過差異化生態創新,UCloud確保了可以與各種各樣的生態進行合作。既可以與行業ISV/系統集成商/硬件廠商合作開發行業解決方案;也可以與運營商、大型企業合作“一站式”輸出雲能力;更可以與硬件代理商、IT服務商合作雲產品市場營銷;還可以與技術公司、軟件廠商合作打造行業性PaaS平臺;進一步的與孵化器、園區、投資機構合作扶持創新企業。

客觀的說,對早期走差異化的UCloud來說,最重要的是選擇。而對現階段的UCloud來說,最重要的是方法,而無論從選擇到方法,UCloud都做到了從1%的角度出發,走通99%的路,這就是屬於UCloud獨有的差異化生存法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