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

癌症 肺癌 腫瘤 藥品 壹生 2017-05-28

肺癌精準醫學峰會

暨奧希替尼中國上市會報道(下)

2017年5 月14 日,肺癌精準醫學峰會暨甲磺酸奧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下簡稱奧希替尼)中國上市會首場在鄭州舉行。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作為主席宣佈會議正式開幕,並在致辭中指出,奧希替尼是一種不可逆的選擇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能對EGFR T790M 突變引起的腫瘤耐藥產生抑制。

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詳細介紹了上市會的主要內容和專家報告(點擊查看詳細內容),今天繼續將奧希替尼中國上市新聞發佈會上,吳一龍教授、陸舜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宋啟斌教授分別接受媒體訪談時的精彩內容整理如下。

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

專家訪談

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

選擇高敏檢測方法,優化臨床實踐,發揮奧希替尼最大獲益

吳一龍教授:

奧希替尼的上市將改變我國肺癌領域臨床實踐

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

吳一龍教授

吳一龍教授在回答媒體提問時指出,研究者在設計奧希替尼時針對的是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理論上奧希替尼可作為一線治療使用。但理論並不等於證據,還需臨床試驗的驗證。他透露,評估奧希替尼作為EGFR突變肺癌患者一線治療療效與安全性的研究正在進行,預計明年可能揭曉結果。他指出,肺癌治療的情況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顯著延長,在面對一個有效的藥物時,醫生和患者有時間考慮和驗證何時開始使用該藥可以有最大獲益的問題。

關於奧希替尼是否可以和免疫抑制劑或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使用的問題,他表示,目前尚沒有充足證據證明聯合治療的獲益,這種情況下,治療越簡單越好,因為治療越簡單,不良反應就越少。他肯定地指出,奧希替尼用於中國患者,會很快改變我國腫瘤臨床實踐,而且會進一步改變指南。在奧希替尼的應用中,應重視EGFR及T790M檢測,血液檢測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仍要以組織檢測為標準。

陸舜教授:

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開啟肺癌靶向新時代

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為耐藥患者帶來新希望

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

陸舜教授

陸舜教授在發佈會上表示,從2007~2017年,肺癌治療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一個變化就是由病理分期指導的放化療演變成驅動基因指導的靶向治療。吉非替尼作為一代EGFR-TKIs,開啟了肺癌靶向新時代。亞裔、腺癌、不吸菸、女性亞組患者的生存期較安慰劑顯著延長。IPASS研究是首個通過選擇人群評價吉非替尼療效的研究,結果顯示,吉非替尼在EGFR突變陽性和EGFR突變陰性的患者中有截然不同的獲益。陸舜教授指出,IPASS研究開啟了肺癌精準醫學之路。目前,TKI已成為EGFR突變陽性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數據顯示,吉非替尼在中國上市前,EGFR突變陽性患者的中位生存為14.1個月,吉非替尼在中國上市後,患者中位生存顯著延長至33.5個月。2016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推薦一代EGFR-TKIs為EGFR突變患者的一線治療。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國家將吉非替尼等TKI納入醫保,患者經濟負擔得到極大緩解。但是,獲得性耐藥依然是TKI面臨的重要臨床問題。T790M突變是一、二代EGFR-TKI產生獲得性耐藥最常見的機制。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已被證實可顯著延長T790M突變耐藥患者的生存,為耐藥的肺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宋啟斌教授:

精確的分子病理診斷聯合精確的靶向治療,

使晚期NSCLC患者更長生存成為現實

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

宋啟斌教授

中國作為肺癌的高發地區,晚期NSCLC 患者的遠期生存率仍然較低。宋啟斌教授表示,腫瘤治療經歷了臨床腫瘤學、病理腫瘤學、分子腫瘤學三個階段,也即治療方案從以疾病為指導到以病理為指導,再到今天的以分子檢測為指導,逐漸步入精準醫學領域。

證據表明,靶向藥物可直接作用於基因變異,顯著改善肺癌患者生存。數據顯示,亞洲人群EGFR突變率高於歐美人群,東亞為78.8%,歐洲為9.5%,美國為17%。2000 年後,針對EGFR陽性患者的靶向治療發展迅速,湧現出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等多個靶向藥物。研究表明EGFR-TKIs靶向治療使肺癌患者的生存得到顯著延長。需要強調的是,在給予患者靶向藥物前,應對患者進行驅動基因的檢測。2016 年CSCO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指出,所有含腺癌成分的NSCLC,無論其臨床特徵(如吸菸史、性別、種族或其他等),應常規進行EGFR 敏感突變/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分子檢測。宋啟斌教授表示,精確的分子病理診斷聯合精確的靶向治療,使晚期NSCLC 患者更長生存成為現實。

本次會議除主會場外,還設有分子診斷篇、臨床實踐篇、靶向治療篇、診療一體篇多個分會場。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中國患者的醫療需求已經發生深刻改變。如何讓診斷更加精準、讓治療更加個體化等成為今天中國的患者和醫生面臨的共同需求。

吳一龍教授最後表示,多年前,他們將吉非替尼用於治療中國患者,顯著改善了中國患者生存,今天面臨吉非替尼耐藥,他們又將奧希替尼引入中國,相信隨著基因檢測和診斷技術的進步及應用,奧希替尼將為中國EGFR T790M突變肺癌患者的生存帶來進一步獲益。(飛燕整理)

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專家共話精準醫學時代肺癌患者新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