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需分級診治 謹防轉化為白血病

癌症 白血病 藥品 腫瘤 新民康健園 新民康健園 2017-10-07

【原創】潘嘉毅 新民康健園

血常規化驗單上紅細胞、粒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偏低,按貧血治療始終不見好,要特別警惕髓系造血系統的一種惡性腫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簡稱MDS)。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需分級診治 謹防轉化為白血病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是最常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之一,以骨髓無效造血、難治性血細胞減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為主要表現。國際研究表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危險程度越高,越容易發展為急性髓系白血病,而且極高危患者的生存時間僅為0.8年(約9個月)。隨著人口老齡化情況的加劇、檢測水平的提高,我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發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並已經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嚴重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在65至70歲,上海地區患者的中位發病年齡為58歲。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需分級診治 謹防轉化為白血病

原發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病因迄今不明。

有研究表明,造血系統腫瘤家族史、吸菸以及接觸農藥均為原發性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相關危險因素。國內研究表明,職業性接觸苯、居住在高壓電傳輸線100米以內、居所或辦公房新裝修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發病高危因素。

然而,由於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早期症狀不明顯,我國公眾對疾病的認知度有限,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時診斷與治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血液內科李曉教授提示,如果中老年人長期或經常出現疲勞、呼吸短促、心慌、心悸,或者發燒、經常性感染、皮膚瘀傷、出血等症狀,應儘早到血液科進行規範檢測,通過血細胞檢測、骨髓穿刺及活檢、染色體檢測、基因檢測等相關檢查儘早準確診斷是否患病,並判斷疾病的預後。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需分級診治 謹防轉化為白血病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血液內科常春康教授指出,血液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預後分組,並結合年齡、體能狀況、依從性等進行綜合評定,為患者選擇精準的治療方案。

目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治療手段包括支持治療、免疫調節治療、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化療、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及免疫抑制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版)》指出,高危患者使用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可以降低向急性白血病進展的風險、改善生存;低危患者如出現嚴重血細胞減少和輸血依賴,也可應用去甲基化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