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家半導體、7家科創板、愛爾眼科融資,看達晨的投資風格

上篇文章說過,之前聽LP機構說達晨的收益比較高,竹子想可能是他們很少投燒錢企業,投比較多to b企業的緣故吧?這次找達晨投過的11家企業做分析。

注:本文章信息來源於愛爾眼科和尚品宅配上市公司公告、科創板和新三板公告、肖冰投資圈對達晨總裁肖冰的訪談、投資界的文章等,多個渠道少量信息不一致,我們根據邏輯判斷選擇。

達晨創投是排名靠前的本土人民幣基金,19年投了500多家企業,約250多億元,投資的企業有70多家已IPO,總裁肖冰說看過的企業有超過百萬家,做深入盡調的超過1萬家。

達晨創投的實際控制人是電廣傳媒,後面是湖南省國資委。

2000年深交所籌建創業版,電廣傳媒受IDG熊曉鴿的啟發進入創投行業,於2000年成立達晨創投,電廣傳媒給達晨1億元做投資,派電廣傳媒投資部的劉晝任達晨董事長。

總裁肖冰,人大本科畢業後讀了暨大的研究生,1995年到港中旅做大陸的投資,由於機制、發展空間有限等原因於2002年離職,當時電廣傳媒董事長說達晨可以給機制,就加入了達晨創投。

達晨創投成立19年來,做過幾次調整。

一、按實業的心態做投資,以製造業為主

肖冰之前在港中旅做投資基本上是控股型,靠被投企業的業績增長分紅,沒有從項目退出。在達晨的前幾年,也按做實業的心態投資,按淨資產、而不是按多少倍PE進去,跟企業接觸心裡有底,項目發展都很好,每天都處於興奮狀態。

當時每年大概投一到兩個項目,共投了9個項目,每個項目大概在500萬左右。

可是,2001年初納斯達克的神話破滅,國內創業板計劃也擱置。當時達晨在準備上創業板的第一批公司裡投了幾個項目,創業板擱置後,2005年電廣傳媒一度要把達晨撤銷。

創業板擱置後,2004年6月深交所推出中小板作為過渡,期間還曾暫停IPO。直到2006年同洲電子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達晨迎來第一個退出項目,大概賺了2億多,當時9個項目一共也才投了7000多萬元,賺錢後大家就有信心了。

注:達晨當時投的9個項目有7個後來已上市,平均回報26倍,給股東賺了20多億元。

二、從傳統制造業轉向明星企業

熬過了2006年前的艱難時期,達晨的投資心態也變成比較淡定了。2006年把激勵機制理清楚後開始招兵買馬,達晨早期的四大金剛樑國智、傅哲寬、晏小平、傅忠紅就是當時招進來的。

2008年和諾亞財富發了一個市場化的基金,規模4.63億元。

2009年,達晨開始區域化地佈局,跟美元基金學他們的投資思路和理念。

當時創投機構排在前面的都是美元基金,人民幣都排在很後面,美元基金從國外的視角看中國,投很多特別前沿的明星項目,回報率也很高;人民幣基金主要是國內退出,還非常傳統。

因當時受金融危機衝擊很大,達晨開始明確不能投傳統制造業,這種企業雖也能上市賺錢,但對基金品牌沒什麼影響。要投“微笑曲線”兩端的公司,投創新能力強、新商業模式的公司。投明星項目能創造品牌,不只是簡單賺點錢,是名利雙收。

達晨用“外企的眼光,本土的手法”,投人民幣基金看不懂、不敢投的;美元基金看得懂了,但又是對外資有限制的一些行業,或者有時美元基金對價格特別敏感。比如藍色光標,達晨是唯一的投資人,當時外資看好但對價格壓的比較低,達晨沒有還價搶到了這個項目。

愛爾眼科,人民幣肯定不投,因按當時的政策醫院不能上市,美元基金很看好但投不了,因當時中國的醫療服務行業對外資不開放。達晨當時沒考慮馬上退出,它未來是一個很贏利的公司,上市是遲早的事,只是時間問題。

愛爾眼科的融資和估值

愛爾眼科是國內細分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公司吧。

股權道竹子從愛爾眼科的公告查到,達晨在2007年8月投愛爾眼科,投資時公司已盈利,2006年愛爾眼科的營業收入為1.9億元,淨利潤1460萬元。

當時團隊入股價格是每1元註冊資本2.13元,達晨的價格是每1元註冊資本4.29元(股權比例為3%),另有一家設備供應商的價格是每1元註冊資本5.99元(股權比例為0.7%)。

對應的投後估值分別為:1.3億元,2.66億元,3.7億元,對應的市盈率分別為9倍、18倍、25倍。

創業板在2009年10月30日開閘,愛爾眼科也在當天上市,達晨的投資在2010年10月30日解鎖,在2010年內已賣出。

愛爾眼科在2010年11月1日交易日股價是5.1元/股,2010年12月23日達到5.38元/股。達晨共投資800萬元,獲得300萬股,按較低的5元計算收益為1500萬元,3年賺1.875倍,年均收益62.5%。

後來的2016年,愛爾眼科投資1.2億元參與達晨成立的基金。

除了在國內擴張外,愛爾眼科還先後收購了香港、美國、歐洲的眼科醫院或公司。

2017年12月,高瓴資本花10億元參與愛爾眼科的定向增發,增發價格為27.6元,獲配37,181,771股。現在價格約37.89元/股,高瓴投資的總價值14億元,到現在1.5年收益約1.4倍,年均收益約94%,挺高的哦。

高瓴資本的張磊說,他們的投資不拘泥於哪個階段,早期、中晚期、二級市場都有可能。

除了參加愛爾眼科的增發外,最近高瓴還參與競買格力的股票。

尚品宅配的融資和估值

尚品宅配是做傢俱定製的公司,目前在行業第一梯隊。

幾位創始人都是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畢業,1999年成立圓方軟件公司,主要提供家居行業設計軟件和服務;2006年與其他人一起成立了生產定製傢俱的企業;2007年成立了定製傢俱的營銷公司。

竹子曾在2014年和中山大學校友一起參觀過他們公司,也在2017年聽過他們高管的分享,說公司曾經進行過幾次業務調整,從賣傢俱設計軟件到做網站,再到做團購,幾次轉型,差點死掉。再回頭賣軟件,但傢俱廠買了軟件不會用,只好自己做傢俱,發展成後來的上市公司,再希望與其他方合作、從重資產轉回輕資產…還說:不要迷信互聯網、不要迷信互聯網思維,不要迷信互聯網+,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不清楚尚品宅配之前的調整發生在什麼時間,公司在2009-2010年間進行業務調整,將幾位創始人分別成立的軟件、傢俱、銷售幾家公司整合進尚品宅配。公司也在此期間獲得達晨的融資,不清楚業務整合與達晨的融資是否有關係?

在2009-2010年間,達晨對尚品宅配投資6000萬元,達晨是尚品宅配上市前的唯一一家投資機構,上市前達晨持股30%,創始團隊共持股70%,投後估值2億元。

媒體報道說,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傢俱行業獲得的第一等大額融資。

肖冰說,傢俱行業太傳統,尚品宅配是全新模式的定製傢俱公司,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人不看好,但達晨重倉投。

達晨董事長劉晝說,投資尚品宅配前後經歷了兩年多,最終拍板是因為“對尚品宅配團隊的認可”,尚品宅配的三個創始人都是碩士畢業,做軟件出身,團隊非常穩定。公司的軟件壟斷了中國傢俱設計行業90%以上份額,早在2004年就有把虛擬軟件與實際傢俱銷售結合起來的念頭。

尚品宅配在2017年3月7日上市,剛申請上市時達晨承諾上市後鎖定1年。證監會反饋意見問,達晨持股高達30%承諾鎖定1年,要求說明是否存在其他協議等。後來達晨承諾上市後鎖定3年(就是按控股股東的鎖定要求),且承諾上市後三年內不增持(就是不搶控制權的意思)。

在A股上市還是挺嚴格的,如果燒錢企業上A股,鎖定3年後股價會成什麼樣?投資人還能笑得出來麼?

達晨的投資要到2020年3月7日後才可以解鎖,就是前後投資共10年,現在無法計算收益。

尚品宅配現在市值158.55元,2017年共分紅1.1億元,達晨現在持股22.02%,到現在收益35.15億元,投資9年多收益58.6倍,年均收益超過600%。

三、向專業化轉型

肖冰說,創業板在2009年10月開閘後,到2011、2012年開始全民PE了,有些同行野蠻生長,達晨也有一段時間擴張很好,後來覺得自己的能力達不到,項目品質沒有保障,就把外地的很多機構撤了。

肖冰說,希望幫投資人掙錢,不希望管理的規模超過管理能力;那種先把基金規模做大、我賺了管理費再說的打法我們內心過不了這一關,就有意識的控制節奏。

達晨一直對標紅杉、硅谷的VC等公司,去美國考察發現他們心態特別好,長期、淡定、投偉大企業的心態,能力卻不張揚,衝擊特別大,一下子就清醒了。從美國回來就跟同事說,我們要做最好的,不做最大的。

以前人民幣基金基本上是全國布點,自己負責區域的什麼項目都看,什麼項目都投,對行業沒有研究,對公司研究也沒有要求;美元基金是在北京、上海、香港這些地方設點,圍繞一個行業而不是圍繞一個區域去做一些投資,他們投項目有專業的行業研究支持。

那個時候就覺得不專業的打法沒有長期競爭力、要轉型,2014年達晨開始向美元基金學習專業化,打造重度垂直的專業化投資體系,改變以前按區域設置的方式。

從2013年開始,達晨按行業劃分,建立了TMT、醫療健康、消費服務、節能環保和新材料、智能製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軍工等七大行業投資部,在北京、上海、江浙等重點區域設點,以具有產業背景的專業投資人員主導行業線投資,加強行業與區域的緊密合作,實行“三三制”,每三、五個人組成一個小組,一個小組就看一個特別細分的行業,比如說三個人看教育,三個人看電商,三個人看人工智能,三個人看大數據…,避免盲目投資衝動,也實現對重點區域的覆蓋。

以前招人都是招金融或者有資源關係的,後來更多是從產業裡招人,比如從華為、騰訊、醫藥公司招了不少,慢慢對隊伍的結構做優化。

要求團隊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寫投資建議書不允許出現和決策本身無關的信息,比如寫某項目紅杉已經過會…這些與項目價值沒有關係的要刪掉!應該寫這個行業、這家企業怎麼樣,競爭力如何,值不值得投?

以前達晨投製造業比較多,現在也投很多TMT的公司,也投一些很性感的公司。投資新興行業關鍵要靠年輕人,給他們年輕人機會,讓有能力的冒出來。比如在機構轉型過程中也給員工機會,有的人表現很專業就讓他試,成功了再加大一點投資給他,對他的信任度是不斷的提高;也有人放一點不行就收了,對不同的人是區別對待的。大的合夥人帶一些行業團隊,小的合夥人帶一些小團隊。

解決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矛盾,要做一個平臺型的公司,下面很多專業投資團隊,設一些專業的子基金,他們自身有決策權。

由公司平臺統一募資,對子基金做一定的授權,每一個專業子基金的規模是有限的,可能是一兩個億的基金,很多項目可能是聯合投資,或者是他們投一些相對早期的,跑出來公司再追加,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一個專業性的決策問題。

好的投資經理做到一定程度,公司可能還要給他一個做合資的GP公司,進一步把他們的積極性釋放出來,同時吸引一些更厲害的人進來。

成立專業基金以後,好的投資經理不用募資,又用達晨的品牌,激勵足夠,把優秀的年輕人留住。

在投決會裡面也把行業合夥人的話語權加大,他們推的項目就相對放鬆一點。

肖冰說,除了子基金投的項目以外,其他的每一個項目投資自己都會參與,但沒有一票贊成某個項目的權利,只是一票,可能因為更多在一線,別人更信任自己的判斷而已。

2018年底,達晨募集的新基金規模達到46.3億元,投資的項目涉及智能製造、消費服務、醫療健康、節能環保、TMT、軍工、大數據等多個領域,還加大了對抗週期、高門檻、高壁壘行業的佈局。比如這隻新基金可能把醫療健康變成第一大投資領域了,因為它比較抗週期,能夠逆週期,在做進口替代、科技創新方面佈局也較多。

四、達晨近年投資的部分企業

股權道查到達晨投資的項目中有7家在申請科創板上市,另查了2家新三板、創業板企業。

1. 北京熱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

醫藥行業,屬於達晨重點投資領域,達晨投資於第2輪。

公司在2005年成立,2014年5月獲得達晨共3865萬元的投資,稀釋後持股比例仍高達21.88%,就是當時投後估值約為1.5億元。

公司2016年5月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6月,融資2310萬元,投後估值7.7億元。

2016年12月,融資3000萬元,投後估值8.5億元。

2017年12月,達晨和其他股東部分套現,估值約8.5億元。

2018年11月,有部分股東套現,估值9億元。

2018年12月,有部分股東套現,估值10億元。

就是在達晨2014年投資後,到2016年再融資,時隔2年估值漲了5倍。此後一直到2018年底的2年間,估值上漲很微?公司在2016年做股改,直到2019年才申請科創板,不清楚中間發生過什麼?

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87億元,淨利潤為4800萬元。

公司在2019年申請科創板上市,達晨共持股16.47%,按2018年底股份轉讓估值計,達晨投資4年多收益超過4倍。

2. 北京國科環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

公司在2004年成立,軍工領域,中科院下的企業,主營業務為航天關鍵電子系統供應商,只進行過包括達晨在內的一輪主要融資。

2016年1月,引入達晨等5家機構,共融資7300萬元。其中達晨投資2000萬元,持股4.49%,投後估值4.45億元。

2017年5月,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引入兩家投資機構,中科院套現5580萬元,價格比上一輪融資略高。

2018年5月,張善從按5億的估值(略高於前一輪融資)轉讓部分股權。

2018年12月,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4月申請科創板上市,達晨的持股比例仍為4.49%。

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1.87億元,淨利潤1300萬元。

3. 廣東紫晶信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

光存儲科技企業,軍工領域,達晨在新三板掛牌時投資,約第4輪。

公司在2010年4月成立,之前獲多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曾在2014 年下半年至 2015 年上半年初籌劃境外上市並搭建VIE架構。

後出於拓展軍工業務考量,於2015 年 6 月底決定放棄境外上市轉到新三板掛牌,在轉新三板之前以略高於淨資產的價格引入機構投資者北京大倉盛合投資有限公司(價格低於前面的個人投資者)。

2015年9月變更為股價有限公司,2015年12月融資6000萬元,共有9家投資機構參與。

2016年4月27日起在新三板掛牌,2016年10月融資1950萬元,包括2家投資機構和部分員工。

2017年4月融資1.64億元,參與者包括達晨等10家機構,達晨投資7500萬元。

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1.5億元,淨利潤3300萬元,本輪投後估值8.45億元,市盈率超過20倍。

2018年12月融資2.3億元,參與者包括達晨等7家機構,達晨再投資5000萬元。

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3.13億元,淨利潤5360萬元,本輪投後估值13.8億元,市盈率也超過20倍。

申請科創板時,達晨共投資1.25億元持股11.01%,為第一大機構投資者。

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為4億元,淨利潤為1億元。

2016-2018年,3年平均淨利潤率高達20%?挺高的?

4. 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

主營業務為網絡安全核心軟件,也是軍工領域?達晨在新三板掛牌時投資

公司在2007 年 5 月成立,2016年2-3月引進外部投資者,2016 年 11 月 8 日在新三板掛牌,2017年8月再融資引入新的投資人。

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達晨兩次購買創始人的部分股份,價格和同時期其他投資人同價,都低於上一輪融資價格。

公司在2019年4月申請科創板上市,達晨共持股5.99%。

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為1.95億元,淨利潤為6150萬,扣非後淨利潤仍有6000萬元。

淨利潤率超過30%這麼高?竹子懷疑看錯了,重新核對一遍。2017年的淨利潤率24%,也不低。

5. 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

公司主營業務為提供地理信息軟件和服務,公司也曾在新三板掛牌,達晨投資於約第2輪。

公司在2002年成立,2011年10月引入外部投資機構豐谷創投。

2011年12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達晨投資984萬元,獲得3.26%的股份,投後估值3億元。

公司於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10月終止掛牌,轉科創板。

公司在2019年4月申請科創板上市,達晨的持股比例為3.09%。

2018年營業收入為1.25億元,淨利潤為3100萬元,淨利潤率也有24.8%。

6. 南京萬德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環保產業

公司在2007年成立,2015 年 10 月改為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月引入創投二期和寧泰創投兩家機構,共融資3000萬元,投後估值2億元。

2017年11月,部分投資人退出,引入新的投資人,公司估值8.1億元。

2017年12月,達晨按投前估值8.1億元投資3200萬元,持股比例為3.79%。

2018年11月,公司再融資1.2億元,投後估值12億元,其中達晨增加投資2000萬元,持股比例共為5.08%。

公司在2019年4月申請科創板上市,2018年營業收入5億元,淨利潤7800萬元。

7. 北京沃爾德金剛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

公司是專用設備製造商,在2006年成立,達晨投資於約第2輪。

2011 年6月,以股權轉讓方式引入投資人啟迪匯德和金信祥泰,創始人套現650萬元。本次投資估值2.76億元,以2011年淨利潤為3200 萬元為基礎,按10.5倍市盈率計價。本次股權轉讓簽了對賭條款,約定如利潤不達標則倒回去調整價格,還要求2015 年6月30日前上市。

2011年7月,引入達晨等6家投資人,共融資6000萬元,也簽了對賭條款。

2014年5月,因沒達到對賭指標,管理層需要按約定退還7家投資人約2200萬元,以定向分紅的方式退還,後投資人放棄一部分利益。

2014年8月,引入蘇州禾源和啟迪匯兩家投資人共融資2700萬元,又簽了2015 年6月30日前上市的條款。

竹子想:前面有一家投資人簽了對賭協議,投資人會做盡職調查,看到前面簽過後面的都要求籤,所以,融資開好頭也挺重要的哦。

公司在2014年12 月改為股份有限公司,此後沒再進行融資。

2019年申請上科創板,達晨持股6.27%。

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為2.6億元,淨利潤為6630萬元。

8. 兩家半導體企業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新潔能,主營業務為半導體設計和銷售,包括 MOSFET、IGBT 等半導體功率器件。

製造採用外包方式,代工廠包括華虹宏力、華潤上華、中芯集成等;封測目前也外包,封測企業包括長電科技、安靠技術、通富微電等。

公司於2018年12月申請創業板上市,準備投資3.2億元用於建設半導體功率器件封裝測試生產線。

關於半導體分類見下圖:

從2家半導體、7家科創板、愛爾眼科融資,看達晨的投資風格

據 WSTS 的數據,2018 年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分立器件和傳感器的全球市場規模分別為 3933 億美元、380 億美元、241 億美元和 134 億美元,佔 4688億美元半導體市場整體規模的比例分別約為84%、8%、5%和 3%,由於集成電路佔比高達84%,因此通常將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等價。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IC、俗稱芯片,主要實現對信息的處理、存儲和轉換。

關於芯片企業分析可看股權道之前發過的文章:

分立器件主要實現電能的處理與變換,而半導體功率器件是分立器件的重要部分。

國外大型半導體設計企業主要包括英飛凌、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國內涉足半導體分立器件的企業包括韋爾股份(設計+分銷)、富滿電子(設計+封測)、臺基股份、華微電子(設計、加工、封測一體)和揚傑科技等。

上述企業,部分兼做模擬芯片和分立器件。

新潔能的創始人朱袁正,和股權道之前研究過的多家芯片公司創始人一樣都是60後,之前曾在西門子和其他半導體公司工作,2009年12月創立無錫新潔能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

2013年1月,朱袁正與新潮集團成立現在申請上市的無錫新潔能股份有限公司。當時新潮集團是長電科技的控股股東,長電科技是新潔能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朱袁正之前創立的公司後來已註銷。

新潔能一成立就是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是一開始就奔上市去的吧?

經微調後,朱袁正持股51%,新潮集團持股49%。

2015年6-7月間,朱袁正將部分股份賣給3位個人投資者,並與受讓方簽了一致行動協議,要求受讓方按朱袁正的意思表決。

2015年9-12月間,新潮集團進行部分減持,公司引入國聯創投在內的多家機構投資者(其中包括作為客戶的上海貝嶺)進行增資,價格與個人投資者一樣。

公司在2014年的營業收入為2.3億元,淨利潤為1900萬元,2015年的融資投前估值為3.23億元,市盈率約為17倍。

注:共6家機構投資者和1位個人投資者分3批先後進入,全都簽了多項對賭和限制性條款,在掛牌新三板前部分對賭條款和特殊約定已終止。

2016年9月,新潔能在新三板掛牌,在2017年1月至7月間發生數筆交易,交易價格為28、30元/股。

2017年7月,新潔能通過定向增發和方式引進達晨創投等3家機構投資者,達晨共投資6160萬元,價格為28元/股。

公司2016年淨利潤為3500萬元,本輪融資市盈率為約16.87倍,市淨率3.41倍。

公司2017年淨利潤為5230萬元,2018年的交易價為48、50、55元/股,當時共2530萬股,總估值約14億元。

新潔能於2018年11月從新三板摘牌,2018年12月申請創業板上市,到2018年12月達晨持股比例為8.7%。

新潔能的營業收入,2014年2.27億元,2015年3億元,2016年4.2億元,2017年5億元,2018年上半年3.6億元,營業額一直穩定增長。

淨利潤,2014年1900萬元,2015年1500萬元,2016年3600萬元,2017年5230萬元,2018年上半年8200萬元。

注:成立第二年的2014年淨利潤比2015年高,2018年半年淨利潤是2017年全年的1.57倍,增速挺快的呢?

綜合毛利率,2015年16.5%,2016年19%,2017年24.7%,2018年上半年33.7%,毛利率增長好快哦。

研發費用,2015-2017年佔營業收入比例的4-5%之間,2018年上半年佔營業收入比例的3.3%。

同樣是半導體板塊的純設計公司,做模擬芯片的聖邦股份,2018年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16%,毛利率43.3%。

紅光微電子,主營業務是半導體器件(包括半導體分立器件、集成電路)的封裝與測試,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業。

創始人王福泉早在1997年已創立另一家也是做封測的企業玉祁紅光,在2001年12月成立紅光微電子,創始人為王福泉、魏麗娟夫婦,公司於2014年8月在新三板掛牌。

2017年11月,獲達晨等三家投資人的投資,每股價格為7.8元。達晨投資3000萬元,獲得6.76%的股份。

紅光微電子2016年營業收入1.8億元,淨利潤1000萬元,2017年7月分紅420萬元,就是未分配利潤為580萬元?融資對應市淨率為4.35倍。

注:折算為市盈率超過60倍這麼高?投資人是為設備投資的麼?就是假設投資不賺錢賣設備也可以賺回來的意思?

2018年5月,創始人夫婦兩人減持,價格為8元、10.1元/股,就是上一輪投資人的投資已經增值?

營業收入,2012年1.3億元,2013年1.26億元,2014年1.25億元,2015年1.4億元,2016年1.8億元,2017年2億元,2018年2.1億元。

營收有增長,但增長速度有限。

淨利潤,2012 年250 萬元,2013 年127 萬元2014年虧損480萬元,2015年500萬元,2016年1000萬元,2017年1500萬元,2018年1470萬元,2018年綜合毛利率為20%。

2014年出現虧損,主要原因是引進生產線、增加研發費用、掛牌新三板費用等。

現將達晨投資的上述項目資料彙總如下圖:

從2家半導體、7家科創板、愛爾眼科融資,看達晨的投資風格

藍色光標、愛爾眼科、尚品宅配這些企業已成為行業龍頭,確實是明星項目,可都是達晨在10年前投資的。

在達晨近年投資的項目中,我們費好多力氣都沒找到比較明星的項目,不知道是哪些?達晨投資的項目已有7家申請科創板上市,還有兩家半導體企業(非芯片)申請創業板或已在新三板掛牌,9家企業中有4家是在新三板掛牌時達晨投資的,看起來收益都不錯,但明星效應有限吧?

五、股權道點滴思考

肖冰說,2019年要把專業化程度做的更深,把項目質量提的更高,以前80分合格的項目要改成90分,希望投出象華為這種世界級企業。

還說,投明星項目一要能力,能想別人想不到的東西;二要運氣,能接觸到項目而且投得進去;第三要抵制眼前利益的誘惑。

人的悟性差異很大,不一定和學歷有關;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要有抱負,說虛一點就是改變世界,而不僅僅是為了賺點錢。

竹子想:任正非創立華為時、馬雲創立阿里時、小馬哥創立騰訊時…都是不被投資人看好的,他們都沒有名企、名校、留學等耀眼的經歷。

馬雲沒有耀眼的經歷卻有好口才,才吸引了蔡崇信這樣的人;其他口才不好的人怎麼辦呢?現在的超級明星企業當年都被投資人拋棄,難道只是個案麼?

現在的多數投資人依然是追名企、名校、留學等耀眼的經歷,追其他人追捧的風口,就算有個未來的明星企業擺在眼前也被他們錯過吧?

常規思維只能投到普通企業,想投到華為那樣的偉大企業,還需要有非常規思維?

比如我們合作的芯片企業,竹子和創始人是通過股權道微信公眾號認識的,全程只見過2次面。在看到芯片項目商業計劃書之前是盲目相信他的,因在公司還沒成立時他就說,股東有1、2、3、4…,其他人分剩下的股份是他的,我一算只剩下15%這麼少,他說:如果公司能做大的話15%也不少了。聽到這就覺得和這樣的人合作肯定不用擔心會吃虧。

後來看到商業計劃書的部分案例:用20分實現人工需1.5個月才能完成的設計,竹子就在商業計算書里加上這句話“已驗證的部分產品中,可做到用20分實現人工需1.5個月才能完成的設計”。創始人說,有些案例好於這個,有些不如這個,不能這麼寫,我是搞技術的,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

我只是寫了“部分”創始人都不同意,如果不相信這樣的人還能相信誰呢?除了人品和技術,還有對商業方向的把握等,比如先定位做進口替代市場…

竹子雖然不懂技術,但已覺得這項目幾乎一眼就能看到很光明的前途了,投資人錯過會後悔的吧。創始人卻說,你不能這麼想,做企業都是有風險的。

投資圈有限,但創業圈無限,任何角落都可能出現明星企業創始人。

肖冰說,當時加入達晨後,深圳、廣州、珠海掃樓去找項目,可現在許多投資人要不等企業出名後擠上去,要不坐等創業者上門,要不守著名企名人名校等,很少像他們當年那樣找項目了吧?

做to c 市場的、各種APP的,也許很容易從消費市場發現新項目,可做to b市場的,等大家都知道時可能已經很火了吧?

為什麼沒有人像做招聘網站一樣,做一個創業項目展示市場呢?創業者可以把項目放下去,投資人可從中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