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度,三大國際IP劃下了階段性終局:權力的遊戲、復仇者聯盟,以及X戰警。

1999年,澳大利亞演員休·傑克曼來到了好萊塢,出演了他人生中第一部商業大片《X戰警》。如今一晃二十年過去,“X戰警宇宙”的收官之作《X戰警:黑鳳凰》也正式登陸內地院線,首日排片37%,領跑端午檔。


《X戰警》迎來階段性終結,中國何時才能有自己的“超級英雄”?



2017年,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曾公開表示,X戰警系列電影將與迪士尼旗下的漫威電影宇宙結合。被收購後,X戰警將會由迪士尼內部團隊製作。

今年3月,迪士尼對21世紀福克斯的收購塵埃落定,“X戰警”系列的版權也正式易手。《X戰警:黑鳳凰》也成了福克斯出品的最後一部“X戰警”系列電影。

這也就意味著,這個超級IP未來在風格、定位上都會做出一定調整,來更適應、融入“復聯”中。但融合形式,以及風格,目前都還是未知數。

典型英雄與有弱點的人

1999年,《X戰警》開拍時,面臨了種種不利因素。但一開畫,就取得了成功,成為歷史上首部北美票房破億的漫威漫改電影。最終全球累計票房達到3億美元。

《X戰警》的成功,讓福克斯萌生了做系列電影的念頭。但由於決定做得倉促,事先沒有準備,出現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件。據傳,《X戰警》拍攝完成後,劇組把X教授的輪椅賣了出去,直到續集《X戰警2》開拍時,才發現輪椅沒了,不得不花高價把輪椅給租回來。

接下來的“X戰警三部曲”和《金剛狼》繼續奠定了第一部的基礎。截至目前,“X戰警系列”共有12部作品在全球範圍內上映,取得了近60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2008年,漫威也推出了《鋼鐵俠1》,啟動了“漫威電影宇宙”。但卻後來居上。到今天,復聯繫列IP的票房和粉絲號召力都超過了X戰警。

覆盤原因,和兩者的側重點有關係。在人物設定上,復聯繫列的主角都是典型的英雄,極具神性。他們美好而強大,完全站在惡的對立面,身上幾乎不存在人類的弱點;

而X戰警系列的主角們則不夠“偉光正”,時常會有糾結逃避的一面。相對而言,沒有辦法滿足觀眾的英雄情結,受眾群相對較少。

故事結構上,復仇者聯盟系列一貫是經典的“正邪對立”結構,能夠滿足全年齡層觀眾的英雄情節。而X戰警中的正邪對立並不是那麼明顯。比如魔形女,因為外形怪異,小時候飽受歧視,對人類情緒複雜。後來不斷變換陣營,本質上也是在尋找自身的存在感。

這是因為,在創作之初,“X戰警”的形象就是為了解決美國種族摩擦的社會問題,促使觀眾反思現實,接納邊緣人群。據傳,在創作X教授與萬磁王兩大主角時,作者參照的就是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與馬爾科姆·X的人物形象。


《X戰警》迎來階段性終結,中國何時才能有自己的“超級英雄”?



在復聯宇宙中其實也有相同的問題,比如,綠巨人一直是復聯宇宙中票房號召力最低的角色之一,最後只好淪為鋼鐵俠和美國隊長的配角。

系列安排上,復仇者聯盟環環相扣,不看前面幾部電影就無法完全理解後面的作品。而X戰警系列不太追求一貫性,粉絲黏度不高。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相比“復仇者聯盟”系列,X戰警系列一直不如前者受到觀眾追捧。內地票房始終沒能超過10億。

兩大IP結合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成功融合兩者之間的風格。相對復聯繫列而言,X戰警稍顯“陰暗”,若是能成功融入前者,對自身也是一個不小的提升。

中國需要自己的英雄

從故事內核來看,《鋼鐵俠》和《美國隊長》都是典型的“美式精神”。鋼鐵俠富裕、勇敢、有創造力,生活中也不乏俏皮一面,是美國“企業家精神”的濃縮。

相比鋼鐵俠,美國隊長人格魅力雖然稍遜一籌,但無論內在性格還是外在形象,宣傳意味都更加濃厚。

放眼全球,X戰警和“復聯”IP都是少有的成功者。在中國,勉強能與其相提並論的,是金庸的武俠系列。然而後者多以劇集的形式呈現,電影作品不多。唯有徐克的翻拍作在亞洲地區有些影響力,但無法輻射全球。

如今,《復仇者聯盟4》和《黑鳳凰》都將中國的上映時間提到北美之前,足以證明對中國市場的看重。早些時候,“漫威之父”斯坦·李曾公開表示:“中國將成為世界的影視中心,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需要有自己的超級英雄。”

但中國卻並沒有做到這一點。雖然在2016年後,國產大片發展迅猛,《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等影片迭出,但都是單一作品,沒有產生可持續裂變的系列電影。

今年四月底,《復仇者聯盟4》上映,呈摧枯拉朽之勢,排片一度接近100%。引起《地久天長》主演王景春炮轟,將觀眾斥責為“跪”。雖然言論偏激,卻也道出了一個略顯悲哀的事實:13億人口的市場,沒有自己的超級英雄,只能從他國文化中尋求精神支撐。

早年間,不少從業者想改變現狀,將目光投向了網絡小說,希望從中發掘出寶藏。然而,時至今日,許多IP都陷入了“改編難”的困境。許多職業編劇在審視後發現,大多網絡小說都只是流於升級打怪,缺乏人物弧線,格局也不高,改編價值並不大。

但反過來看,市場從浮躁迴歸理性,本身也是機會。不少從業者也開始反思,製造IP沒有方法論,過度追求商業模式,為資本所裹挾,是顧此失彼。創作最初靠靈感,往後則靠耕耘,唯有靜下心來打磨,方能有所沉澱。

回溯歷史,斯坦·李在未滿二十歲、二戰還未結束時就開始畫漫畫,一畫就是五十多年。其本人也親自在多部電影中出鏡,在《鋼鐵俠》《蜘蛛俠》《美國隊長》中都有客串。

金庸給港報寫武俠連載,也是幾十年筆耕不綴。在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下,培養起了龐大的華人讀者群。絕非今日粗製濫造,寫完就拿出來撈錢的所謂IP可比。

孕育出自己的“超級英雄”,非一日之功。還需整個產業鏈上的人沉下心來,持續奮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