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加碼企業級服務,“美國版釘釘”Slack以DPO模式登陸紐交所

資本加碼企業級服務,“美國版釘釘”Slack以DPO模式登陸紐交所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6月20日,美國職場即時通訊應用Slack的母公司Slack Technologies正式掛牌紐交所,股票代碼為“WORK”。

Slack上市參考價格設定為每股26美元,首日開盤報價為38.50美元,開盤較發行價漲超50%。該公司股價盤中最高至42.00美元,漲幅達到61.5%。

類似於釘釘和企業微信,Slack是一款企業協作應用軟件,集合聊天群組、大規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以及統一搜索功能於一體,在工作場景中實現信息聚合。成為分散的溝通方式的聚集中心。外媒一項統計表示,在使用Slack之後,用戶的郵件減少至少50%,因而Slack被稱為是“郵件殺手”。

Slack創始人斯圖爾特·巴特菲爾德(Stewart Butterfield)在上市演講中表示,“未來5年至7年,電子郵件在企業內部將逐漸走向消亡。每個人都將選擇Slack,因為企業可以為員工設置公共和私人渠道,可以相互協作和直接傳遞消息。”

Slack DPO的背後邏輯

Slack在上市前並沒有進行路演,也未發行新股,而是選擇DPO(直接上市),成為繼Spotify(美國音樂流媒體服務公司)之後第二家採取“直接上市”模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直接上市的好處在於省卻繁瑣的IPO步驟、節省等待時間並且避免了中間商(投行)賺差價。

按照常規流程,一家企業想要上市,首先得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即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一般由投行作為承銷商,對企業進行盡職調查、估值,隨後進行路演等一系列活動,最後定價發行新股。通常情況下,DPO的條件有二,其一要有很大知名度;其二是要有足夠多的股東,這並不是一般企業可以做到的。而Slack恰恰正是全球SaaS 領域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據鈦媒體統計,Slack自2014年正式上線後公開的6輪融資總額超12億美元,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創業公司。

據相關專業人士分析,Slack此時直接掛牌是正趕上了好時機。近兩個月以來,資本市場持續看好有特性的企業服務和消費類公司的IPO。其中包括網絡安全公司 CrowdStrike、在美華人創業的企業視頻公司Zoom,、來自以色列的零工經濟公司 Fiverr、新食品材料公司Beyond Meat、高端商品電商公司Revolve Group以及寵物用品公司Chewy,它們在上市之後都有著很好的表現。

GGV紀源資本早於2016年就投資了Slack,GGV管理合夥人童士豪Hans認為,“Slack是在Spotify之後也選擇直接在紐交所掛牌而沒經歷IPO過程的知名企業。這就意味著Slack的股東和員工無需等待6個月就能賣出股票。與此同時,Slack不發行新股則代表其股權不會因為IPO而被稀釋。”需要注意的是,企業不經歷IPO的過程則意味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新股東對公司歷史故事、未來願景以及財務情況瞭解的機會。

根據其招股書,Slack2017、2018和2019財年的收入為1.052億美元、2.205 億美元和 4.006 億美元,年增長率分別為110%和82%。而在這三個財年淨虧損分別為1.469 億美元、1.401億美元和 1.389 億美元,隨著時間的推移,淨虧損佔收入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此外,Slack宣佈2020財年的營收預計會達到5.9億美元。這相比於前一年,其營收增長率將達到了50%,而2021財年的營收預計會達到9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9年4月30日,其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92億美元。這足以說明Slack有著充足現金流,無需上市來籌集大量資金週轉業務,看上的只是這個流動性較強的市場。

而擁有一定規模的付費用戶則是Slack的終極底牌。Slack通過銷售訂閱來創造營收。付費客戶通常根據Slack上的用戶數量按月或按年付費。自2014年推出正式版以來,Slack的客戶群發展迅速,在截至2019年1月31日的三個月中,DAU(每日活躍用戶)超1000萬。截至今年一月底,Slack擁有超過600,000個組織,每個組織擁有三個或多個用戶。據Slack統計,逾500,000個組織有免費訂閱計劃;逾88,000名付費客戶。截至今年4月底,Slack擁有超過95,000名付費客戶。

GGV管理合夥人童士豪Hans表示,“我們看好Slack未來的成長空間,產品規劃、企業應戶對其的依賴性,和付費意願。Slack今年第一季度業務表現不錯,銷售額是一億三千四百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有66%的成長。虧損雖然也有成長,但花的有價值。”

走在顛覆的道路中的Slack

“我們圍繞人類的實際需求構建軟件和用戶界面。我們瘋狂地關注客戶對免費和付費訂閱計劃的支持,並將其視為我們公司的關鍵和戰略任務。我們相信,人們應該離開每一個互動與Slack代表的感覺,他們已經聽到,尊重和幫助的人誰真正理解Slack。”Slack的招股書中描述到,這也正是其以客戶為中心、圍繞極致的體驗感作為產品設計準則的體現。

Slack的最大特殊性在於搜索、同步和文件共享,即用戶在閱讀文件或對話時,可以標記和存儲的內容以便在下次檢索時能輕易回溯,除此之外,Slack可同步多個設備內容以及進行簡單的文件共享。相比較其它工作軟件,例如色調單一、複雜的UI的微軟office,Slack則側重於輕鬆活潑的商標、表情符號以及Slack自身偷懶趣味品牌寓意讓其在競爭之初就佔據相當的優勢。

事實上,創始人斯圖爾特·巴特菲爾德並沒有一開始就深耕職場即時通訊領域,Slack更像是一款機緣性產物。

Slack的前身是由巴特菲爾德創辦的遊戲公司“Tiny Speck”,自2009年起,Tiny Speck開始研發一款名為Glitch的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MORPG),為方便身處不同城市的四人團隊溝通,Tiny Speck開始研發一款用於公司內部溝通的工具。隨著Tiny Speck公司在博客中坦言Glitch本身存在的問題後,Glitch的開發項目在2012年正式取消,於2013年正式轉戰Slack職場即時通信工具。

2013年5月,Slack的預覽版正式發佈, 發佈時Slack採用邀請機制,在發佈當天就向8000人發出邀請。2014年2月,Slack發佈正式版,此時Slack已擁有6萬多名日活用戶和1.5萬名付費用戶,之後的3年用戶增長駛向快車道。2016年至今,Slack將產品航向改為平臺化,在增加語音通話、視頻通話等一系列新的產品功能同時,Slack還推出了對法語、德語以及西班牙語語言選項的支持,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而Slack計劃在其他國家開設辦事處,僱傭銷售和客戶體驗人員也印證了這一點。

據鈦媒體瞭解,截至今年1月底,有超過3名使用者的Slack用戶已逾60萬個。其中8.8萬個付費用戶中有很多來自財富一百強的企業,目前主要客戶包括了Trivago、BBC、Lyft、21世紀福克斯和Shopify等。除了對B端展現極強的粘性,風投界很多明星公司和個人也十分親睞Slack,其中公司層面包括Social Capital、Accel、谷歌風投、Trive Capital、軟銀、KPCB、DST、Index、GGV、斯道資本等。

Slack直接登陸紐交所主要源於其在需求之下對產品極致性的打磨以及對傳統的顛覆(包括工作、宣傳模式),與此同時,Slack也面臨構建生態系統的挑戰。它的成功對於國內同類型企業來說,不無是個可以借鑑的模版。(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桑明強)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