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年將扭虧為盈?雷蛇的投資者別高興得太早

“50億美元”、“豪華股東團隊”、“電競概念第一股”......雷蛇(01337)上市前的名頭有多響亮,上市後的市場地位就有多尷尬。

今年年初以來,雷蛇開啟了一段股價翻倍的行情,63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高達104%。儘管如此,其上市以來的總跌幅仍然超過了50%。

2019年,雷蛇似乎鉚足了勁想要重回300億市值:業績虧損大幅收窄、連續10個月回購、與騰訊洽談遊戲手機業務......種種行為似乎成了其股價翻倍的催化劑。

但是,投資者也不應該高興得太早。畢竟這段時間連恆生指數都漲了兩成,騰訊也迴歸了400港元。但凡和遊戲沾邊的概念股均獲得了可觀的漲幅,其中,金山軟件(03888)及網龍(00777)也同樣實現了翻倍。

當大盤停止上攻,雷蛇的行情或許也將到此結束。

虧損收窄的“障眼法”

如果只從數字上看,雷蛇2018年的業績可以說是最拿得出手的一年。

2018年,雷蛇收益升至歷史新高至7.12億美元,同比增長37.6%;虧損淨額則大幅收窄41%至9790萬美元。分板塊來看,雷蛇硬件收益同比增長近30%、軟件總用戶人數同比增加41%至6000名、手機遊戲業務和支付業務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此,瑞銀預測雷蛇能夠在後年實現盈利。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雷蛇的業績都在預示著:我要翻身了!

然而,這些數字都是其財報中的“障眼法”。智通財經APP翻閱雷蛇歷年報表發現,其於2017年產生了鉅額虧損,1.65億美元的虧損額度是2016年的近3倍。實際上,這一大幅虧損的原因出在了“行政支出”這一項。

據財報數據,雷蛇於2017年產生了近1億美金的“以股份為基礎的酬金開支”,這部分開支並非經常性的,扣除以股份為基礎的非現金酬金及上市開支後,雷蛇2017年的實際虧損為3180萬美元。

再來看2018年,雷蛇的虧損9790萬美元實際上是2017年經調整後虧損的3倍,其虧損淨額並非大幅收窄,而是在大幅擴大。

那麼,雷蛇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


後年將扭虧為盈?雷蛇的投資者別高興得太早


細看財報不難發現,雷蛇的問題出現在對成本的把控上,或者說其並不具備出色的競爭優勢及對上游廠商的議價能力。

從“銷售成本”這一項可以看出,雖然雷蛇的總營業額在持續增加,但其銷售成本也在同比例增加,且未對盈利產生任何貢獻。雷蛇的毛利率也可以用以佐證,據財報數據,2014年其毛利率約為34%,但到了2018年,這一數據下滑至24%。

同時,雷蛇2018年的營銷費用較2014年翻了4倍,而其同期的營業額僅增加了一倍,營銷費用佔收入的比重也從11%增至17%。

雖然雷蛇是電競、遊戲設備行業的龍頭,但連續下滑的毛利率及連續增長的營銷費用早已將其出賣:該公司並沒有很強的市場話語權。

多元化or增長陷阱?

走投無路的雷蛇也在尋找高毛利的產品,但其業務的調整進展都不順利。如上線僅10個月就關閉的遊戲商店,被曝裁員和項目擱淺。

對此,雷蛇迴應稱:為加強未來的盈利能力,我司已經對戰略作出了重新的調整。我們將集中資源,專注於重點項目,以提升盈利能力。

在對所謂重點項目的佈局上,雷蛇嘗試將業務線擴展到主營業務之外的領域,如支付。據公告,雷蛇已在馬來西亞推出了其支付系統“Razer Pay”,並將於今年登陸新加坡。嘗試新業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微信和支付寶早已殺入並分食東南亞支付市場,雷蛇將如何從支付混戰中分得一杯羹?

智通財經APP獲悉,自2015年起,螞蟻金服已經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佈局印度、菲律賓、泰國等近10個東南亞及南亞國家;騰訊也於2016年收購了泰國Sanook.com後,逐漸向其他地區滲透;此外,百度和京東也加入了戰局,有意在該市場上分一杯羹。

相比之下,雷蛇不僅在2018年才開始入場,且並沒有與支付相關的業務積累,面對數家強敵,東南亞支付市場為雷蛇所帶來的收入想象空間較為有限。

在主營領域,雷蛇也在繼續拓展業務範圍,如目前騰訊稱將試水遊戲手機,雷蛇正與黑鯊和ROG爭搶合作機會。而市場對這一業務更為認可,在這一消息傳出後,雷蛇以大漲10%進行了迴應。

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已經進入了5G商用的前夜,消費者的換機意願或將跌入谷底。根據中國通訊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2837.3萬部,同比下降6.0%。同時,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也同比下降11.9%。

目前市場大多數的觀點是,下一波換機潮要到2020年甚至2021年才會到來。這對於想要發展遊戲手機業務的雷蛇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後年將扭虧為盈?雷蛇的投資者別高興得太早


不過,雷蛇的軟件業務倒是被分析師所看好。從財務數據來看,軟件業務48%的毛利率遠高於其他業務。但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出,雷蛇軟件及服務的佔比僅為個位數,遠不足以擔起盈利的大旗。

回購也無力迴天

回購似乎成了雷蛇能為支撐股價而做的唯一的事了。

從2018年7月開始,雷蛇便持續不斷地在市場上進行回購。據智通財經APP梳理,截至今年4月18日,雷蛇累計回購1.32億股,回購數量/總股本的比例達到2.17%,共耗資1.8億港元。

但是,回購傳遞信心的力量遠抵不了大市。如果將時間線拉長來看,上市公司的回購行為表現出了散戶的一般交易心理——股票快速下跌,回購,再創新低,觀望。


後年將扭虧為盈?雷蛇的投資者別高興得太早


據此前國信證券統計發現,假設在公司的平均回購價買入股票,並持有至次年年底,並無明顯的賺錢效應,反倒是在市場向好的年份上漲概率更高。這意味著回購能否達到傳遞信心的效果,取決於大盤的走勢。

因此,又回到了文章開頭所說,如果認為雷蛇近期的股價是因回購而翻倍,不如說是整個市場都在上漲,翻倍股也比比皆是。這並不是回購所賦予的力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