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大考將至,被雷潮重傷的P2P還扛得住嗎?

P2P理財 高峰 財經 互金鳳凰社 2018-11-30

每年歲末春秋這一段時間,對整個網貸行業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一方面,年底節日扎堆,高消費需求集中爆發,出借人對資金的旺盛需求導致P2P平臺的兌付壓力陡增;


另一方面,隨著年末兌付高峰的出現,一些資金面脆弱或者本身就存在錯配等違規操作的平臺,往往不堪兌付壓力,進而引發流動性枯竭、資金鍊斷裂等極端風險。


過去幾年P2P的年末跑路潮、倒閉潮就是由此而來。


然而,今年的年關相比往年還要特殊一些。在備案、清退、雷潮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P2P的處境更加艱難。


01

雷潮餘震


今年六月以來,唐小僧等四大高返平臺的接連倒下,正式點燃了爆雷潮的導火索。而生下來就帶著網貸之家兄弟公司這一標籤的投之家的出事,更是迅速將整個行業推向風暴中心。


不到一百天時間裡,P2P行業至少出現了400多家問題平臺,涉及資金上千億。


雷潮對整個行業究竟造成了多大的破壞和損害,從數據中也能窺得一二。6月以來,網貸行業人氣指數連續4個月下降,在6月-8月更是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剛剛過去的10月份,P2P網貸行業當月成交量為1022.67億元,環比下降7.65%;當月活躍出借人數為227.38萬人,環比下降5.90%,同比下降47%。


直到今天,整個行業都還處於雷潮的餘震當中:行業成交量萎縮在繼續、用戶信心也遠未恢復。


02

流動性危機


P2P平臺流動性危機的根源,一方面來自於平臺內部產品設計中的瑕疵,例如過去常見類活期或定期理財計劃等,都是對現金流依賴程度極高的產品。


另一方面則是受到外部市場波動的影響,今年雷潮引發的震盪就是導致整個P2P行業深陷流動性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根據第三方數據,網貸資金淨流出態勢在6月中下旬開始有所徵兆,到7月速度明顯加快,僅7月到8月中旬,每週就有超過40億資金流出。直到目前,也僅有幾個頭部平臺恢復了淨流入,行業整體還是淨流出的態勢。


在市場指數繼續走低、資金出逃情緒依然強烈的背景下,P2P很快又將迎來年關的兌付高峰,這對於大多數平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03

清退潮

之前網傳“待收少的平臺會被清退”的說法過於絕對,監管也不太可能採取這種一刀切的措施。

然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合規檢查的深入推進,存在風險隱患或者違規行為的平臺必然會被監管分批、分類清退,由此便會產生清退潮了。


由於規模較小,這類平臺的清退,影響面不會太大,但是集中出現,多少還是會引起行業的新一輪震盪。


一方面,行業草木皆兵,恐慌情緒開始傳導,極易引發擠兌踩踏。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會有平臺抗不住壓力主動暴露風險(本質上與良性退出有差別),對於出借人來說大概率會造成資金損失。


如此看來,說今年是P2P近幾年來最難過的一個年關也不為過。但是,對於一些優質平臺來說,低迷的市場環境反而是檢驗真正實力的試金石。而那些在雷潮中“穩如磐石”、雷潮後率先恢復元氣的平臺,或許也是最有可能通過年關大考的。


頭部平臺


頭部平臺的“穩”,在雷潮中一覽無遺。一方面,伴隨著一些過去看來“最不可能出事的平臺”的爆雷,出借人信心被重創,行業普遍面臨資金淨流出,頭部平臺仍然能夠頂住流動性壓力,保持對出借人正常回款。


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其在市場低迷時期的強大吸金能力上。第三方統計顯示,8月以來,網貸行業頭部平臺成交規模佔行業總體規模比重持續上升,9月前50家平臺交易規模佔行業總量的61.84%。10月成交規模前100的平臺中有超過30家成交量環比出現上升。


垂直領域中小平臺


除了頭部平臺,還有不少垂直細分領域的中小平臺在這波雷潮中也展現了驚人的生命力。


此前火鳳凰統計過的部分正常回款平臺名單中,除了頭部平臺之外,就不乏這類平臺的身影。它們雖然沒有頭部平臺的強大實力,但其可貴之處在於,以看似不起眼的外殼抵禦了行業發展以來的最大一波衝擊。

年關大考將至,被雷潮重傷的P2P還扛得住嗎?


從體量上看,這類平臺交易規模小、待收少,兌付壓力比較小。從業務來看,主要是以額度較小、分散度較高的產品為主,業務邏輯比較簡單,風險也相對分散。


另外,垂直領域中小平臺的競爭力各有不同,其產品所觸達的人群也有相應的區分。


不同於頭部平臺對各個群體的“一網打盡”,中小平臺多側重於“特定用戶群體”,這類人群圈子固定,容易激發黏性,對平臺的忠誠度一旦建立了,大環境對其的影響至少會削弱一半。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平臺雖然看起來普通,在雷潮中卻沒有發生資金集體出逃的情況,反而還能靠老用戶維持自給自足,一派和諧。


隨著市場競爭趨於飽和,垂直細分領域已經成為網貸平臺的另一個掘金主戰場。


對比於頭部平臺“大而全”的佈局,小平臺另闢蹊徑,挖掘巨頭無法觸達的新需求。


這裡面的想象空間非常大。過去P2P行業也已有過這類案例,遺憾的是早期空白的監管環境,催生了大量打著“創新”旗號的擦邊球業務,有不少“看起來很美”的垂直業務模式後來都被證實為“偽創新”甚至是“過度創新”,無法通過市場週期考驗。


如今監管歸位,在強監管的環境下還能夠活得好的平臺,才是真正地展現了“小而美”的價值。


目前,北上廣深等地的備案檢查都已經展開了第二階段的工作,杭州等地更是已經進入行政核查環節。監管不斷加壓,又逢年關這一關鍵節點,行業的新一輪風險已經在醞釀。


火鳳凰提醒各位出借人,不論是頭部平臺還是腰部的中小平臺,都要謹慎看待,理性分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