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黨,你也該轉行了

P2P理財 電子商務 財經 金融之家 2017-04-06
羊毛黨,你也該轉行了

文|Debbie

3月31日訊,近來,伴隨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正式拉開了網貸行業合規整改的大幕。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各大平臺紛紛降息,資產項目一標難求,“光大系”、“和平系”等多年高返平臺又相繼出現逾期或提現困難,在P2P行業活躍多年的羊毛黨群體終於迎來了寒冬。

“羊毛黨”指的是寄生在營銷推廣過程當中,以賺取現金或物質實惠獎勵的一類人群。早前,他們主要活躍在銀行、電商等平臺,隨後逐漸滲透到訂餐、洗衣、美容等各類生活、消費領域,大肆搶奪互聯網公司給新老用戶的補貼。

“羊毛黨”的出現,對平臺而言,是件既愛又恨的事情。一方面,他們給平臺引入了大量的流量,這對於平臺,尤其是剛剛起步的平臺而言是件好事,有利於平臺短時間內集聚人氣。對於將要引資的平臺,適當的“羊毛黨”可以衝高一下數據,有助於平臺更加容易獲得VC的青睞;但另外一方面,在更多的時候,“羊毛黨”還是偏負面的詞。行業內人士傾向於將這部分人,和內鬼、流量中介等一起並稱為P2P行業的“寄生蟲”。這些人緊緊依附在P2P行業上,形成了灰色的鏈條,大口大口地吞噬暴利。

在網貸行業,一些新平臺或是小平臺不具備優勢,在沒有品牌、資源和業務模式的積累之下,也只能在補貼上不斷加碼,才有可能吸引到投資者,贏得那些與具有優勢的平臺同場競爭的機會。但防不勝防的是,大量的“羊毛黨”趁虛而入,他們通過偽造IP地址、控制多臺終端的行為來大量獲取現金或代金券。據悉,很多平臺的推廣補貼有超過一半都進入了“羊毛黨”的口袋。這便是此類平臺所不能承受之重,如果沒有持續的盈利模式來維持這樣的補貼支出,在“羊毛黨”的摻和下,平臺崩盤就是大概率的事件,而普通的投資者自然是被“殃及池魚”。

不過,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從去年年底開始,風向就發生了轉變,監管越來越嚴,行業越來越注重合規,項目收益也是逐年降低。與此同時隨著大量平臺的退出,可選擇的目標也越來越少。很多薅羊毛的投資者也會有踩雷的現象發生,儘管他們也把資金分散到不同的平臺,但伴隨可選擇目標的減少,踩雷事件也避免不了。

而隨著收益下滑和平臺的退出,羊毛黨也有了不同的規劃:原來活躍的羊毛黨一部分轉移到大平臺,另一部分則選擇退出,分流到股市、房地產等理財渠道。長期來看網貸理財收益將回歸理性,過去那種單純依靠高收益和高返利的燒錢模式將一去不復返,伴隨著P2P“羊毛黨時代”的減少,另一個穩健合規的時代將緩緩走來,

2017年,羊毛黨群體依然會存在,也依然有人以薅羊毛為職業。但可以想見的是,隨著行業越來越規範化,不合規平臺的逐漸退出,留給羊毛黨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

免責聲明: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