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賣樓賺了幾十億,算不算意外之財?'

"

“花4億蓋棟,今賣樓賺70億”,說的就是LG賣樓一事。不過這4億是美元,70億是人民幣,前後不對等的單位吊足了讀者胃口。


文︱亞亞君

圖︱網絡

前幾天,LG出售位於北京市中心的雙子座大廈的消息被推上了熱點。瞧了一眼,沒多細究,心中表示“已閱”。

隨後在網絡上出現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標題:“花4億蓋棟,今賣樓賺70億”,說的就是LG賣樓一事。不過這4億是美元,70億是人民幣,前後不對等的單位吊足了讀者胃口。

"

“花4億蓋棟,今賣樓賺70億”,說的就是LG賣樓一事。不過這4億是美元,70億是人民幣,前後不對等的單位吊足了讀者胃口。


文︱亞亞君

圖︱網絡

前幾天,LG出售位於北京市中心的雙子座大廈的消息被推上了熱點。瞧了一眼,沒多細究,心中表示“已閱”。

隨後在網絡上出現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標題:“花4億蓋棟,今賣樓賺70億”,說的就是LG賣樓一事。不過這4億是美元,70億是人民幣,前後不對等的單位吊足了讀者胃口。

科技公司賣樓賺了幾十億,算不算意外之財?

許多報道稱,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LG手機業務連續虧損15個季度。而雙子座大廈成了LG中國的“意外之財”。

總覺得“意外之財”這個詞有特別的意味。

LG 2005年在北京繁華的建國門商圈建了兩座對稱的雙塔,同年,LG電子向研發領域投資了4100萬美元,將研發人員增至2000多名,其在中國的研發組織發展稱了世界研發活動的中心。

那段時間的LG真的夠“張揚”,2002年時就公佈了2005年的目標——“中國大陸市場營收達80億美元,進入電子消費產品品牌前四。”當然,這不算誇張的。他在1999年就提出了到2010年實現“TOP3”的發展目標。在科技圈敢做十年規劃的寥寥無幾,大佬們在面對“未來規劃”這個問題總是思考再三,尤其是靠技術上位的主管,三年計劃都說的無比謙虛。

2005年的LG中國總裁孫晉邦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一直表達的意思,用兩個字總結就是“高端”。

所以不管是規劃,還是口頭上的豪言。那4億美元蓋樓可能只是小事一件,飛黃騰達的必要條件。

2006年,僅中國市場,LG手機的銷量就達到60萬臺。十年後,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達數億臺,但LG的中國銷量卻銳減至16萬臺。再看財報表現,LG今年Q1財報顯示,其第一財季營業利潤為8996億韓元(7.927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1萬億韓元。財報同時也提到了導致營收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LG官方表示這是受到了移動業務拖累,同時電視機行業的競爭也正在加劇。

從2016年開始,LG的智能手機業務就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據悉,2016年全年虧損1.2萬億韓元,2017年虧損7210億韓元。

這樣看LG賣樓事件,“意外之財”四個字充滿諷刺。願望是當消費電子領導品牌,現在被迫賣樓,結果靠一路飛奔的北京房價賺了幾十億,還要我強顏歡笑,不帶你們中國媒體這麼欺負人的。

科技公司的賣樓背後總有太多的故事。

去年7月份,大唐電信發佈公告稱,將以13.5億元的價格出售北京科研中心的房產及附屬設施。同樣是北京房產,當時大唐的樓增值率為183.37%。有媒體估算,扣除各項稅費後,其獲得4.58億元收益,相較於2017年的26.49億元的虧損,實在是杯水車薪。

大唐電信的賣樓,折射出了一段關於押寶TD-SCDMA的悲壯故事。

聯想賣樓本應該也是悲壯的故事,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網絡搜索聯想賣樓,偏偏每篇都有一個“又”字,為什麼要加個“又”?筆者已經搜不到第一次賣樓是什麼時候。

2017年11月聯想發消息說要“賣樓”,地點是武漢。協議項下所涉及的總代價約為人民幣 12.4 億元。這時候已經用的“又”,因為聯想在2016年5月,10.2億元出售旗下聯創嘉業100%股權;2016年9月用北研大廈換來17.8億元;2017年3月,16.17億元出售地產業務成都聯創融錦49%股權。

“壞壞”的媒體調侃:“想要擁有漂亮的財報數據,賣樓成了不錯的選擇。”

當然,還一不留神上了門戶網站的房地產頻道。這可是一家科技公司,賺的沒房地產狠,居然變成當地產新聞,這太悲壯了,也許聯想本身業績落魄的事實更悲壯。

去年11月份,《中國經濟週刊》盤點了“做房地產的科技公司”。

"

“花4億蓋棟,今賣樓賺70億”,說的就是LG賣樓一事。不過這4億是美元,70億是人民幣,前後不對等的單位吊足了讀者胃口。


文︱亞亞君

圖︱網絡

前幾天,LG出售位於北京市中心的雙子座大廈的消息被推上了熱點。瞧了一眼,沒多細究,心中表示“已閱”。

隨後在網絡上出現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標題:“花4億蓋棟,今賣樓賺70億”,說的就是LG賣樓一事。不過這4億是美元,70億是人民幣,前後不對等的單位吊足了讀者胃口。

科技公司賣樓賺了幾十億,算不算意外之財?

許多報道稱,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LG手機業務連續虧損15個季度。而雙子座大廈成了LG中國的“意外之財”。

總覺得“意外之財”這個詞有特別的意味。

LG 2005年在北京繁華的建國門商圈建了兩座對稱的雙塔,同年,LG電子向研發領域投資了4100萬美元,將研發人員增至2000多名,其在中國的研發組織發展稱了世界研發活動的中心。

那段時間的LG真的夠“張揚”,2002年時就公佈了2005年的目標——“中國大陸市場營收達80億美元,進入電子消費產品品牌前四。”當然,這不算誇張的。他在1999年就提出了到2010年實現“TOP3”的發展目標。在科技圈敢做十年規劃的寥寥無幾,大佬們在面對“未來規劃”這個問題總是思考再三,尤其是靠技術上位的主管,三年計劃都說的無比謙虛。

2005年的LG中國總裁孫晉邦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專訪時,一直表達的意思,用兩個字總結就是“高端”。

所以不管是規劃,還是口頭上的豪言。那4億美元蓋樓可能只是小事一件,飛黃騰達的必要條件。

2006年,僅中國市場,LG手機的銷量就達到60萬臺。十年後,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達數億臺,但LG的中國銷量卻銳減至16萬臺。再看財報表現,LG今年Q1財報顯示,其第一財季營業利潤為8996億韓元(7.9277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1萬億韓元。財報同時也提到了導致營收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LG官方表示這是受到了移動業務拖累,同時電視機行業的競爭也正在加劇。

從2016年開始,LG的智能手機業務就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據悉,2016年全年虧損1.2萬億韓元,2017年虧損7210億韓元。

這樣看LG賣樓事件,“意外之財”四個字充滿諷刺。願望是當消費電子領導品牌,現在被迫賣樓,結果靠一路飛奔的北京房價賺了幾十億,還要我強顏歡笑,不帶你們中國媒體這麼欺負人的。

科技公司的賣樓背後總有太多的故事。

去年7月份,大唐電信發佈公告稱,將以13.5億元的價格出售北京科研中心的房產及附屬設施。同樣是北京房產,當時大唐的樓增值率為183.37%。有媒體估算,扣除各項稅費後,其獲得4.58億元收益,相較於2017年的26.49億元的虧損,實在是杯水車薪。

大唐電信的賣樓,折射出了一段關於押寶TD-SCDMA的悲壯故事。

聯想賣樓本應該也是悲壯的故事,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網絡搜索聯想賣樓,偏偏每篇都有一個“又”字,為什麼要加個“又”?筆者已經搜不到第一次賣樓是什麼時候。

2017年11月聯想發消息說要“賣樓”,地點是武漢。協議項下所涉及的總代價約為人民幣 12.4 億元。這時候已經用的“又”,因為聯想在2016年5月,10.2億元出售旗下聯創嘉業100%股權;2016年9月用北研大廈換來17.8億元;2017年3月,16.17億元出售地產業務成都聯創融錦49%股權。

“壞壞”的媒體調侃:“想要擁有漂亮的財報數據,賣樓成了不錯的選擇。”

當然,還一不留神上了門戶網站的房地產頻道。這可是一家科技公司,賺的沒房地產狠,居然變成當地產新聞,這太悲壯了,也許聯想本身業績落魄的事實更悲壯。

去年11月份,《中國經濟週刊》盤點了“做房地產的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賣樓賺了幾十億,算不算意外之財?

圖源見水印


文章稱,“606家A股科技類上市公司近6年來投資性房地產發現,涉足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司數量從2013年的134家,增加到2018年的275家,也就是說,有近半的科技類上市公司涉足房地產投資,且其投資性房地產的資產總金額也猛增一倍。”

如果你要說科技公司炒房,他一定會立馬站出來說:“造謠,你應該看一看我們那些閃亮的技術和產品。”

如今靠房地產賺錢和靠高科技賺錢有著境界上的差異,鄙視房地產商就像自古以來鄙視商人一樣。科技公司有時會涉足其中,但還是要告誡外人,我們真的是科技公司。


所以,更不要說我發了中國房價的意外之財。

挖礦行業火爆的2017年,如英偉達等國際公司都因此發了財。中國某礦機巨頭,2017年營收25.18億美元,是2016年營收的9倍還多,而在2018年上半年就實現了28.45億美元的營收,超越了2017年全年。還有不少人因此上了富翁榜。

經歷虛擬貨幣暴跌後,這一切都成了諷刺,從外界看,這不像科技公司的所為,更像投機公司,甚至可以說,類房地產公司?

某中外合資集成電路項目,起初大力宣傳,沒過多久拿出了第一代產品,豪言要發佈第二代產品時,卻宣佈關門,讓人唏噓。但那些高薪招聘過去的人才,拿了高薪和賠償,可謂生命中的奇遇,或者叫意外之財?


(微信公眾號搜索“TechSugar”並關注,讓我們做你身邊最值得信賴的科技媒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