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IPO Uber 智能出行 投資 汽車人傳媒 汽車人傳媒 2017-10-10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Lyft(中文有譯為“來福車”)的IPO規模可能被限制在70-80億的狹窄區間內。投行們打算給優步一點顏色看,不等於Lyft就能飛上天去。對Lyft的IPO規模期望過高,是不切實際的。

◎ 《汽車人》記者 黃耀鵬

任何時候,大型IPO都是華爾街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盛宴。千億美元級別的IPO可遇而不可求,基本都是高盛、大摩等幾家大投行的菜。然而這種企業太稀少,穿著定製西服、打著領帶、滿街奔跑的第五大道掮客們正在爭奪百億級別的IPO機會。“獨角獸”這樣的大詞兒,就是這群人創造出來的。

二號寵兒

問題是,還沒有上市的數百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同樣屈指可數,那麼要求再降一點,百億門檻的如何?這樣一來,Lyft就成了退而求其次的資本新寵。

Lyft一直沒有自己認可的中文名字,被有些人翻譯成“來福車”。這表明Lyft對中國市場毫無野心,事實上,它對所有海外市場都沒有什麼想法,這是一家本土網上打車企業。同樣冠以科技公司的頭銜,但它的能力和野心都是小一號的。既然它獲取的資本支持力度遠不如優步,那麼做市場監管的“乖孩子”和固守本土的“御宅族”,也是合理的選擇。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優步則看上去比較愛惹事,全球到處挑戰監管、熱衷於全球攻城略地。其估值曾達到700億美元之巨,但更值得指出的是,由於內部紛爭和外部挑戰頻仍,優步的估值從去年8月就沒有漲過,有說法稱,優步估值已經縮水200億美元左右。反正沒上市,投行們怎麼估,都算自娛自樂。不過,新上任的優步CEO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頗懂華爾街的心思,上來就承諾18-36個月之後進行IPO。雖然這種說法沒有任何財務上的意義,但華爾街就喜歡聽這個。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那麼問題來了,Lyft值多少呢?這個問題大有文章可做。

估值一度漲不上去

一直以來,Lyft是作為激發優步鬥志而獲取存在價值的。投資人只有感到,必須區別於優步投資人的隊伍的時候,才選擇投Lyft。Lyft的悲劇在於,它大部分時間位於聚光燈之外,對於靠吸引投資人眼球活著的創業企業來說,可不是好角色。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Lyft的CEO羅根·格林(Logan Green)曾經稱,美國運輸市場價值25萬億美元,容納得下兩家乃至更多家網絡打車公司。25萬億固然大得嚇人,但格林無疑偷換了概念,公共打車平臺可以跨越各種地理限制運營。美國沒有發生打車軟件公司林立的現狀,正說明這個市場不大,所有對手不得不在虛擬空間臉貼臉競爭。

不信的話,只要問問洛杉磯或者紐約的拉客司機(不一定是出租車),優步和Lyft到底有什麼區別。除了LOGO,他們可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反正兩個軟件都裝了,和中國同行一樣,很多司機同時給兩家幹。就“沒區別”而言,體量明顯小的那個公司,顯然更應該操心自己的生計。這再次證明在這個市場裡的亞軍價值不大。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這就是Lyft一直徘徊在幾十億美元估值的原因之一。

在錢燒乾淨之前打垮對手,一度成為這類公司的唯一戰略。滴滴和快的、以及後來的優步之間的戰爭,曾經每月都燒掉幾億人民幣的補貼。雖然Lyft也幹過類似的事,相較滴滴的大手筆,當然是小巫見大巫。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所有的打車軟件公司都是賠錢的,雖然投資人並不在乎這一點。由於優步的擠壓,Lyft一度發生了融資困難。2015年底,福特領投10億美元融資,當時Lyft的估值55億。而Lyft痛感“糧草”匱乏,幾乎立即啟動新一輪融資,但拖到2017年4月才完成。

無法從優步麻煩中真正獲益

去年夏天,有關Lyft叫賣自身的消息不脛而走。理由是它聘請了Qatalyst Partners LP作為資本顧問,後者以推動科技公司併購而聞名。當時優步管理層面對媒體提問還表示,不打算買Lyft。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到了去年8月份,Lyft拒絕了通用6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此時優步已經陷入內亂。是誰給了Lyft拒絕60億美元的勇氣?Lyft創始人兼總裁約翰·齊默(John Zimmer)稱,Lyft沒有尋找買家,也不打算賣掉自己。這個時間點是耐人尋味的。有消息稱,Lyft創始人團隊諮詢了戰略投資人意見後,拒絕了通用的提議。而這些投資人,包括私募公司KKR、資產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 and AllianceBernstein LP、以及加拿大養老基金PSP Investments等,都參加了今年4月完成的新一輪Lyft募資。

本輪6億美元的融資也被認為是pre-IPO輪,Lyft在二級市場的股票折價率已經從20%回升到9%—13%之間,齊默稱“買方意願強烈”。不過,因為Lyft尚未進行IPO,所有交易都是私下裡進行的,無法觀察到實時成交價格。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不過,折價本身就意味著投資人不看好其估值,現在折價減少,只不過是投資人擔心優步內亂擴大化的反應。投資Lyft看上去像一種避險行為,就像期貨經紀人在糟糕的市場前景預期下增持黃金頭寸一樣。一旦市場轉好,繼續持有大量黃金是不可想象的。

Lyft當然不願意被定位為優步投資的避風選擇。他們反而認為公司估值比對手小10倍是優勢。這無疑透露了Lyft管理層對自身價值的真實認知:70億美元。和今年早些時候75億美元的估值相差不多。

「汽車人」“來福”IPO規模之謎

遺憾的是,優步的醜聞和官司纏身,並不能成為Lyft估值持續大漲的理由。社交媒體上“刪除優步運動”給Lyft帶來的新乘客增加,也被視為只具備短期效果。Lyft的IPO規模可能被限制在70-80億的狹窄區間內。投行們打算給優步一點顏色看,不等於Lyft就能飛上天去。對Lyft的IPO規模期望過高,是不切實際的。(《汽車人》記者/黃耀鵬)【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