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到“科技親”背後,IBM中國在數字化轉型上下了盤大棋

從科技到“科技親”背後,IBM中國在數字化轉型上下了盤大棋

作為科技界屈指可數的百年老店,IBM這些年在持續不斷探索前沿科技以及科技對企業賦能。

而當下的問題是,科技對人類的影響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何讓科技向善,並且最終服務於人類?

這一次,作為老牌企業的IBM希望能代表行業率先做出解答。

在近期的2019 IBM中國論壇(think Summit)上,面對到場的2000名嘉賓與網絡260萬名觀眾,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將科技稱為“科技親”(Dear Tech)。

從科技到“科技親”背後,IBM中國在數字化轉型上下了盤大棋

圖注:IBM大中華區董事長 陳黎明

“當今的科技已經對人類產生支配性的影響,如何確保科技是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迫在眉睫,而未來永遠屬於那些籌謀已久、堅持不懈、不斷變革的人。”陳黎明給出的承諾是,IBM會陪伴大家一起轉型。

認知型企業的未來

在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下一代通信等前沿技術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之下,數字化轉型成為勢在必行,也將成為企業在新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繼1996年IBM提出“電子商務”、 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IBM 在2015年提出了基於人工智能(AI)的“認知商業”品牌願景,也由此在全球範圍內揭開了認知商業和認知型企業的序幕。

的確,數字化轉型已經全面揭開新篇章,但企業的未來在哪裡?

2019中國論壇上,IBM給出的答案是由內而外發揮數據潛力,深化人工智能,部署混合雲環境,轉型關鍵業務。

IBM大中華區總裁包卓藍(Alain Bénichou)表示:為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力,企業要做的不僅僅是進行數字化轉型,而是數字化重塑。

“我們正好處於科技發展的轉折點!技術變革的步伐將不斷加快。5G 網絡不僅能以極快的速度傳輸大量數據,而且延遲也非常低。對於像銀行這樣面向客戶的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場革命。” 包卓藍解釋道。

2018年,IBM 與中國服務器領域的領軍企業浪潮集團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用於提供基於 OPENPOWER 技術的服務器。這家合資公司將 IBM POWER 架構平臺的雄厚實力與浪潮集團的服務器技術、強勢品牌、分銷和研發優勢相結合,將致力於構建OPENPOWER的開放生態系統,更好地服務中國的企業客戶。

去年IBM還宣佈了收購紅帽公司。這意味著,收購完成後,IBM將成為全球領先的混合雲公司,打開規模達萬億美元的混合雲市場,同時也意味著IBM將會著重發展開源技術和開放技術。

“企業都希望基於開源技術和開放技術構建服務,確保僅需構建一次便可在任何位置運行,同時確保在各個環境中均可採用相同的方式進行管理。” 包卓藍認為這一舉措也將對中國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認知型企業能夠進化出類似人類大腦和感官的功能,通過‘五官’來蒐集、瞭解外部客戶需求,通過‘AI頭腦’來分析信息。”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總經理麥俊彥在論壇上進一步解密認知型企業。

在梳理和分析過去幾十年行業經驗後,IBM此前還總結出企業要贏得未來,成為“認知型企業”的七大關鍵成功要素。這七大關鍵成功要素分別是:確立平臺戰略,開啟進化之路;挖掘數據價值,強化固有優勢;描繪企業架構,助力業務轉型;再造工作流程,積極利用AI;打造敏捷文化,快速推動創新;重塑員工技能,激發組織潛力;選擇安全信任,贏得公司未來。

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也在論壇上分享了全球大變革及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並表示:“諸多顛覆性科技的發展接近奇點,如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等,希望我們同心協力將這個時代變成一個最好的時代。”

作為IBM的合作伙伴,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對於認知型企業的觀點是,“名創優品攜手IBM,打造全球業務運營服務平臺,並通過大數據的決策與分析,展開了包括供應鏈、運營、財務、物流、人力等在內的全方位的數字化變革,以實現一體化的精細化運營,支持其在全球的快速擴張,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走向認知型企業。”

而AIA(友邦保險有限公司)集團首席信息技術官Marcel Malan則認為:“部署戰略規劃非常複雜,但可以簡化成為3個詞:安全、敏捷和穩定。有一個能夠去幫助你,指引走完這樣的一個過程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IBM正是這樣一位夥伴。”

讓科技向善

從2006年至今,對未來五年的五大創新預測成為IBM的傳統項目。以往的預測很多已經變成了現實,它們引領科技的發展方向,或是改變了商業運營模式,或使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為全球科技發展的風向標之一,今年IBM再度發佈了面向未來五年五大科技預測(“5 in 5”),展現瞭如何把前沿的信息科技應用到“從種子到貨架”,再到塑料回收,與人們的食品供應鏈和生存環境休慼相關的五大場景,具體涉及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數字孿生子、微流體芯片、基因圖譜等信息科技的福音可以惠及食品供應鏈、農業和環保、可持續發展等領域。

“IBM的5 in 5預測今年有所不同,但內涵卻是一樣的,我們的技術永遠是向善的,是為謀求全人類的福祉,不論它是有關一顆種子,一個橙子,還是探祕外太空。”在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林詠華的理解中,把握現在是為了成就未來。

對於與每個人健康都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目前的尷尬現狀是,食源性汙染威脅著人類健康,而傳統的檢測方式需要一定的生物醫學背景並且耗時。

但IBM 這一次展示了新的食品質量檢測的未來。

據IBM T.J.Watson研究中心傑出工程師閔紅介紹到:“現在利用IBM AI傳感器,則可以將複雜專業的檢測簡化,AI結合傳感器將讓細菌無所遁形。而AI與傳感器的應用並不限於此,將AI傳感器和區塊鏈結合起來,也是防偽的良好解決辦法。”

此外,IBM Almaden研究中心傑出研究員、材料發現和創新部門主管Robert Allen也展示了塑料回收領域可能帶來的技術革新。 “IBM VolCat等創新技術將深刻改變塑料回收的方式,這將推動人類對白色汙染的控制。而現在IBM的科學家、工程師、管理人員等所有的塑料生產商、消費者都應該一起合作,來做出一個生態系統,在未來致力於把垃圾塑料變成可再生的資源。”

對於首個能與人類進行復雜辯論的AI系統Project Debater, IBM研究院人工智能技術副總裁Aya Soffer也在論壇現場揭示了為什麼IBM研發 Project Debater的深層原因以及它蘊含的技術能力。

在一口氣展示了眾多未來科技的財富之後,IBM還想強調,在科技對人類的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程度的今天,如何讓科技向善,最終服務於人類。

對於如何在“智能+”時代繼續讓科技引導社會的進步,IBM的態度是,需要把一切建立在責任之上。

IBM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周憶給出的解釋是:“人,才是科技的尺度,其價值觀與責任決定了科技的未來。”

在科技引導未來的領域,目前IBM正在竭力幫助開發者變得更有力量。

IBM賦予了開發者能夠參加自然災害救援的機會。例如,通過2019年 “代碼集結號”,IBM為參賽開發者提供相應的雲平臺、人工智能、數據、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可隨時調取的服務,幫助他們向全世界展示開發者在自然災害前拯救生命和世界的能力。

藍天救援創始人、總指揮的張勇透露:“在救援中,信息不對稱甚至沒有信息是最壞的情況,它可能帶來更多人員的傷亡。而利用代碼建立起即時的通訊網絡對於救援來說意義非凡,期待新技術更好地保障被救援人與救援隊員們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2018“代碼集結號”的優勝者Project OWL 聯合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Nick Feuer展示了他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利用低耗電池、太陽能、物聯網等軟硬件組合的方案,可以提供一個離線通信基礎架構——通過分散在集群中的、啟用了 Wi-Fi 的物理設備建立的移動臨時網絡,讓應急響應人員能夠及時獲取現場信息並簡單地管理災難的方方面面。

為了滿足產業發展對於新型人才的需求,IBM發起了全新的公共教育模式P-TECH,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針對新興科技應用所需的技能,培養有別於藍領和白領的“新領”(New Collar)人才,也賦予年輕人多一個選擇人生之路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