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樓下開修車店的小哥又買了輛銳志。

二手車,如果準確的說他應該是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

2013款 3.0V 尊銳導航版,15萬公里,15萬。

我問他上一輛GTI去哪了。

“賣了賣了,還是後驅車好玩”。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還是“爛大街”的寶馬三系,包括在熱血青年中傳為秋名山之神的AE86,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輪驅動。

這是後驅車的實力,也是後驅車的魔力。

後驅OR前驅 熊掌OR魚?

把時間往回倒騰一百多年,最初的汽車其實都是後驅的。只是那時汽車的動力還不如現在的老年代步車,也根本談不上操控,所以不會有人將後驅車想得像現在一樣魔性。而汽車當時採取後驅的重要原因,也只是因為人們無法解決前輪既負責轉向又負責驅動的這對“矛盾”而已。

但一時解決不了的“矛盾”並不會令工程師們氣餒,因為他們知道前驅車在重量、油耗、車內空間等方面與後驅車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這種想法,一直推動著他們前行直至成功。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樓下開修車店的小哥又買了輛銳志。

二手車,如果準確的說他應該是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

2013款 3.0V 尊銳導航版,15萬公里,15萬。

我問他上一輛GTI去哪了。

“賣了賣了,還是後驅車好玩”。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還是“爛大街”的寶馬三系,包括在熱血青年中傳為秋名山之神的AE86,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輪驅動。

這是後驅車的實力,也是後驅車的魔力。

後驅OR前驅 熊掌OR魚?

把時間往回倒騰一百多年,最初的汽車其實都是後驅的。只是那時汽車的動力還不如現在的老年代步車,也根本談不上操控,所以不會有人將後驅車想得像現在一樣魔性。而汽車當時採取後驅的重要原因,也只是因為人們無法解決前輪既負責轉向又負責驅動的這對“矛盾”而已。

但一時解決不了的“矛盾”並不會令工程師們氣餒,因為他們知道前驅車在重量、油耗、車內空間等方面與後驅車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這種想法,一直推動著他們前行直至成功。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前驅設計最早出現在1928年英國產的阿爾維斯牌汽車上。但真正造成轟動的則是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它採用前置前驅佈局,外文簡稱:FF。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其實前驅車相對於後驅車來講,是一種進化後的“高科技”產物。

前驅的優點確實不少:比如機體佈置簡單緊湊,幾乎所有的動力部件都集中在車頭部分,只有排氣管延伸至尾部。相比後驅,前驅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和後軸上的驅動裝置,簡化了機械結構。零件用的少了,成本就低了,售價也就下來了。

同時,由於前驅車普遍採用橫置動力總成佈局,車頭機艙可以設計得比較緊湊,加之沒有傳動軸的干擾,因此車內空間的設計靈活度很大,空間也就相對寬敞。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樓下開修車店的小哥又買了輛銳志。

二手車,如果準確的說他應該是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

2013款 3.0V 尊銳導航版,15萬公里,15萬。

我問他上一輛GTI去哪了。

“賣了賣了,還是後驅車好玩”。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還是“爛大街”的寶馬三系,包括在熱血青年中傳為秋名山之神的AE86,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輪驅動。

這是後驅車的實力,也是後驅車的魔力。

後驅OR前驅 熊掌OR魚?

把時間往回倒騰一百多年,最初的汽車其實都是後驅的。只是那時汽車的動力還不如現在的老年代步車,也根本談不上操控,所以不會有人將後驅車想得像現在一樣魔性。而汽車當時採取後驅的重要原因,也只是因為人們無法解決前輪既負責轉向又負責驅動的這對“矛盾”而已。

但一時解決不了的“矛盾”並不會令工程師們氣餒,因為他們知道前驅車在重量、油耗、車內空間等方面與後驅車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這種想法,一直推動著他們前行直至成功。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前驅設計最早出現在1928年英國產的阿爾維斯牌汽車上。但真正造成轟動的則是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它採用前置前驅佈局,外文簡稱:FF。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其實前驅車相對於後驅車來講,是一種進化後的“高科技”產物。

前驅的優點確實不少:比如機體佈置簡單緊湊,幾乎所有的動力部件都集中在車頭部分,只有排氣管延伸至尾部。相比後驅,前驅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和後軸上的驅動裝置,簡化了機械結構。零件用的少了,成本就低了,售價也就下來了。

同時,由於前驅車普遍採用橫置動力總成佈局,車頭機艙可以設計得比較緊湊,加之沒有傳動軸的干擾,因此車內空間的設計靈活度很大,空間也就相對寬敞。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既然省去了不少零部件,那麼前驅車的質量自然會比後驅車輕,而且前驅車發動機與驅動輪的距離較近,傳動距離短。在傳動的過程中,前驅車動力損失較小,具有更高的傳動效率,而質量輕和傳動效率高帶來最直接的優勢就是省油。

沒錯,以一輛家用車的標準來衡量,價格便宜、空間大、省油,前驅車的每一個特質都顯得很合時宜,不過在一些玩車人的眼裡,前驅車卻是“半身不遂”的存在。

我們常見的,對於後驅車操控優勢的說法大概是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加速,輪胎負荷更均勻、能夠實現前後均勻配重、更有推背感等等,但是在我心中,後驅車在操控上最大的優勢在於過彎。

車輛過彎時,會有兩個關鍵的夾角,一個是車身偏航角,也就是車頭指向與實際前進方向存在夾角;另一個則是輪胎滑移角,也就是輪胎指向和實際前進方向間的夾角。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樓下開修車店的小哥又買了輛銳志。

二手車,如果準確的說他應該是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

2013款 3.0V 尊銳導航版,15萬公里,15萬。

我問他上一輛GTI去哪了。

“賣了賣了,還是後驅車好玩”。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還是“爛大街”的寶馬三系,包括在熱血青年中傳為秋名山之神的AE86,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輪驅動。

這是後驅車的實力,也是後驅車的魔力。

後驅OR前驅 熊掌OR魚?

把時間往回倒騰一百多年,最初的汽車其實都是後驅的。只是那時汽車的動力還不如現在的老年代步車,也根本談不上操控,所以不會有人將後驅車想得像現在一樣魔性。而汽車當時採取後驅的重要原因,也只是因為人們無法解決前輪既負責轉向又負責驅動的這對“矛盾”而已。

但一時解決不了的“矛盾”並不會令工程師們氣餒,因為他們知道前驅車在重量、油耗、車內空間等方面與後驅車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這種想法,一直推動著他們前行直至成功。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前驅設計最早出現在1928年英國產的阿爾維斯牌汽車上。但真正造成轟動的則是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它採用前置前驅佈局,外文簡稱:FF。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其實前驅車相對於後驅車來講,是一種進化後的“高科技”產物。

前驅的優點確實不少:比如機體佈置簡單緊湊,幾乎所有的動力部件都集中在車頭部分,只有排氣管延伸至尾部。相比後驅,前驅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和後軸上的驅動裝置,簡化了機械結構。零件用的少了,成本就低了,售價也就下來了。

同時,由於前驅車普遍採用橫置動力總成佈局,車頭機艙可以設計得比較緊湊,加之沒有傳動軸的干擾,因此車內空間的設計靈活度很大,空間也就相對寬敞。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既然省去了不少零部件,那麼前驅車的質量自然會比後驅車輕,而且前驅車發動機與驅動輪的距離較近,傳動距離短。在傳動的過程中,前驅車動力損失較小,具有更高的傳動效率,而質量輕和傳動效率高帶來最直接的優勢就是省油。

沒錯,以一輛家用車的標準來衡量,價格便宜、空間大、省油,前驅車的每一個特質都顯得很合時宜,不過在一些玩車人的眼裡,前驅車卻是“半身不遂”的存在。

我們常見的,對於後驅車操控優勢的說法大概是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加速,輪胎負荷更均勻、能夠實現前後均勻配重、更有推背感等等,但是在我心中,後驅車在操控上最大的優勢在於過彎。

車輛過彎時,會有兩個關鍵的夾角,一個是車身偏航角,也就是車頭指向與實際前進方向存在夾角;另一個則是輪胎滑移角,也就是輪胎指向和實際前進方向間的夾角。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不知道少年你有沒有聽說過,後驅車可以用油門控制轉向?這是真的。專業車手駕駛一輛後驅車時,能夠一邊用方向盤控制前輪指向,另一邊用油門控制後輪滑移角的縮放,讓車輛下半身主動擺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漂移。

而前驅車就悲劇了,由於下半身不聽使喚,想讓後輪主動擺起來?只能乾瞪眼,跟後驅車有如鴻溝阻隔。因此儘管如今的FF(前驅車)們擁有了更高級的電控系統,能主動調整車身姿態,不斷刷新著紐北賽道成績,在駕駛表現上高歌猛進。但對於那些純機械死忠、賽道控、先天決定論者,依舊只有後驅車才是最棒的。

為什麼豪華品牌總和後驅掛鉤?

撇開後驅對於操控的影響不說,從我們過去的人生經歷來總結,奔馳也好、寶馬也罷,包括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品牌,都是選用的後驅模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後驅又是和豪華緊密相連的。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樓下開修車店的小哥又買了輛銳志。

二手車,如果準確的說他應該是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

2013款 3.0V 尊銳導航版,15萬公里,15萬。

我問他上一輛GTI去哪了。

“賣了賣了,還是後驅車好玩”。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還是“爛大街”的寶馬三系,包括在熱血青年中傳為秋名山之神的AE86,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輪驅動。

這是後驅車的實力,也是後驅車的魔力。

後驅OR前驅 熊掌OR魚?

把時間往回倒騰一百多年,最初的汽車其實都是後驅的。只是那時汽車的動力還不如現在的老年代步車,也根本談不上操控,所以不會有人將後驅車想得像現在一樣魔性。而汽車當時採取後驅的重要原因,也只是因為人們無法解決前輪既負責轉向又負責驅動的這對“矛盾”而已。

但一時解決不了的“矛盾”並不會令工程師們氣餒,因為他們知道前驅車在重量、油耗、車內空間等方面與後驅車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這種想法,一直推動著他們前行直至成功。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前驅設計最早出現在1928年英國產的阿爾維斯牌汽車上。但真正造成轟動的則是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它採用前置前驅佈局,外文簡稱:FF。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其實前驅車相對於後驅車來講,是一種進化後的“高科技”產物。

前驅的優點確實不少:比如機體佈置簡單緊湊,幾乎所有的動力部件都集中在車頭部分,只有排氣管延伸至尾部。相比後驅,前驅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和後軸上的驅動裝置,簡化了機械結構。零件用的少了,成本就低了,售價也就下來了。

同時,由於前驅車普遍採用橫置動力總成佈局,車頭機艙可以設計得比較緊湊,加之沒有傳動軸的干擾,因此車內空間的設計靈活度很大,空間也就相對寬敞。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既然省去了不少零部件,那麼前驅車的質量自然會比後驅車輕,而且前驅車發動機與驅動輪的距離較近,傳動距離短。在傳動的過程中,前驅車動力損失較小,具有更高的傳動效率,而質量輕和傳動效率高帶來最直接的優勢就是省油。

沒錯,以一輛家用車的標準來衡量,價格便宜、空間大、省油,前驅車的每一個特質都顯得很合時宜,不過在一些玩車人的眼裡,前驅車卻是“半身不遂”的存在。

我們常見的,對於後驅車操控優勢的說法大概是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加速,輪胎負荷更均勻、能夠實現前後均勻配重、更有推背感等等,但是在我心中,後驅車在操控上最大的優勢在於過彎。

車輛過彎時,會有兩個關鍵的夾角,一個是車身偏航角,也就是車頭指向與實際前進方向存在夾角;另一個則是輪胎滑移角,也就是輪胎指向和實際前進方向間的夾角。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不知道少年你有沒有聽說過,後驅車可以用油門控制轉向?這是真的。專業車手駕駛一輛後驅車時,能夠一邊用方向盤控制前輪指向,另一邊用油門控制後輪滑移角的縮放,讓車輛下半身主動擺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漂移。

而前驅車就悲劇了,由於下半身不聽使喚,想讓後輪主動擺起來?只能乾瞪眼,跟後驅車有如鴻溝阻隔。因此儘管如今的FF(前驅車)們擁有了更高級的電控系統,能主動調整車身姿態,不斷刷新著紐北賽道成績,在駕駛表現上高歌猛進。但對於那些純機械死忠、賽道控、先天決定論者,依舊只有後驅車才是最棒的。

為什麼豪華品牌總和後驅掛鉤?

撇開後驅對於操控的影響不說,從我們過去的人生經歷來總結,奔馳也好、寶馬也罷,包括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品牌,都是選用的後驅模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後驅又是和豪華緊密相連的。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究其原因,也算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過去,一輛車豪華與否是從氣缸、排量上去界定的,而對於大排量車型來說前驅的佈局方式絕對是一場噩夢,大馬力用在前驅車型上很容易產生嚴重的轉向不足,這種問題是不能被允許的——因為不舒適。採用後驅方式,就可以使左右兩側驅動系統相對平衡,從而避免轉向不足。

此外,由於豪華車大多佈置6缸或以上缸數的發動機,這樣的發動機長度大,不易橫置。因此縱置發動機是它們最為常見的佈置方式(沃爾沃屬於特例)。而縱置發動機搭配後驅更加容易(奧迪除外),這樣也能將整車配重分配得更加合理,避免頭重腳輕的情況出現。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樓下開修車店的小哥又買了輛銳志。

二手車,如果準確的說他應該是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

2013款 3.0V 尊銳導航版,15萬公里,15萬。

我問他上一輛GTI去哪了。

“賣了賣了,還是後驅車好玩”。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還是“爛大街”的寶馬三系,包括在熱血青年中傳為秋名山之神的AE86,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輪驅動。

這是後驅車的實力,也是後驅車的魔力。

後驅OR前驅 熊掌OR魚?

把時間往回倒騰一百多年,最初的汽車其實都是後驅的。只是那時汽車的動力還不如現在的老年代步車,也根本談不上操控,所以不會有人將後驅車想得像現在一樣魔性。而汽車當時採取後驅的重要原因,也只是因為人們無法解決前輪既負責轉向又負責驅動的這對“矛盾”而已。

但一時解決不了的“矛盾”並不會令工程師們氣餒,因為他們知道前驅車在重量、油耗、車內空間等方面與後驅車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這種想法,一直推動著他們前行直至成功。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前驅設計最早出現在1928年英國產的阿爾維斯牌汽車上。但真正造成轟動的則是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它採用前置前驅佈局,外文簡稱:FF。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其實前驅車相對於後驅車來講,是一種進化後的“高科技”產物。

前驅的優點確實不少:比如機體佈置簡單緊湊,幾乎所有的動力部件都集中在車頭部分,只有排氣管延伸至尾部。相比後驅,前驅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和後軸上的驅動裝置,簡化了機械結構。零件用的少了,成本就低了,售價也就下來了。

同時,由於前驅車普遍採用橫置動力總成佈局,車頭機艙可以設計得比較緊湊,加之沒有傳動軸的干擾,因此車內空間的設計靈活度很大,空間也就相對寬敞。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既然省去了不少零部件,那麼前驅車的質量自然會比後驅車輕,而且前驅車發動機與驅動輪的距離較近,傳動距離短。在傳動的過程中,前驅車動力損失較小,具有更高的傳動效率,而質量輕和傳動效率高帶來最直接的優勢就是省油。

沒錯,以一輛家用車的標準來衡量,價格便宜、空間大、省油,前驅車的每一個特質都顯得很合時宜,不過在一些玩車人的眼裡,前驅車卻是“半身不遂”的存在。

我們常見的,對於後驅車操控優勢的說法大概是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加速,輪胎負荷更均勻、能夠實現前後均勻配重、更有推背感等等,但是在我心中,後驅車在操控上最大的優勢在於過彎。

車輛過彎時,會有兩個關鍵的夾角,一個是車身偏航角,也就是車頭指向與實際前進方向存在夾角;另一個則是輪胎滑移角,也就是輪胎指向和實際前進方向間的夾角。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不知道少年你有沒有聽說過,後驅車可以用油門控制轉向?這是真的。專業車手駕駛一輛後驅車時,能夠一邊用方向盤控制前輪指向,另一邊用油門控制後輪滑移角的縮放,讓車輛下半身主動擺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漂移。

而前驅車就悲劇了,由於下半身不聽使喚,想讓後輪主動擺起來?只能乾瞪眼,跟後驅車有如鴻溝阻隔。因此儘管如今的FF(前驅車)們擁有了更高級的電控系統,能主動調整車身姿態,不斷刷新著紐北賽道成績,在駕駛表現上高歌猛進。但對於那些純機械死忠、賽道控、先天決定論者,依舊只有後驅車才是最棒的。

為什麼豪華品牌總和後驅掛鉤?

撇開後驅對於操控的影響不說,從我們過去的人生經歷來總結,奔馳也好、寶馬也罷,包括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品牌,都是選用的後驅模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後驅又是和豪華緊密相連的。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究其原因,也算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過去,一輛車豪華與否是從氣缸、排量上去界定的,而對於大排量車型來說前驅的佈局方式絕對是一場噩夢,大馬力用在前驅車型上很容易產生嚴重的轉向不足,這種問題是不能被允許的——因為不舒適。採用後驅方式,就可以使左右兩側驅動系統相對平衡,從而避免轉向不足。

此外,由於豪華車大多佈置6缸或以上缸數的發動機,這樣的發動機長度大,不易橫置。因此縱置發動機是它們最為常見的佈置方式(沃爾沃屬於特例)。而縱置發動機搭配後驅更加容易(奧迪除外),這樣也能將整車配重分配得更加合理,避免頭重腳輕的情況出現。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隨著近幾年,節能減排的呼聲越來越高,許多豪華品牌都開始換裝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後驅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已經不是必需品,但後驅依舊是他們沒有放棄的特質。

就像寶馬,幾十年來寶馬都堅信後驅才能有最佳的駕駛樂趣,為此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始終保持著50:50的最佳前後配重,並堅持著後輪驅動,其3系一度成為車迷們心中的“後驅神車”。包括凱迪拉克,旗下ATS-L、CT6等車型也無一例外的採用了後驅驅動形式,並且據悉今後凱迪拉克全系轎車均將採用前置後驅的佈局。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樓下開修車店的小哥又買了輛銳志。

二手車,如果準確的說他應該是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

2013款 3.0V 尊銳導航版,15萬公里,15萬。

我問他上一輛GTI去哪了。

“賣了賣了,還是後驅車好玩”。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還是“爛大街”的寶馬三系,包括在熱血青年中傳為秋名山之神的AE86,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輪驅動。

這是後驅車的實力,也是後驅車的魔力。

後驅OR前驅 熊掌OR魚?

把時間往回倒騰一百多年,最初的汽車其實都是後驅的。只是那時汽車的動力還不如現在的老年代步車,也根本談不上操控,所以不會有人將後驅車想得像現在一樣魔性。而汽車當時採取後驅的重要原因,也只是因為人們無法解決前輪既負責轉向又負責驅動的這對“矛盾”而已。

但一時解決不了的“矛盾”並不會令工程師們氣餒,因為他們知道前驅車在重量、油耗、車內空間等方面與後驅車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這種想法,一直推動著他們前行直至成功。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前驅設計最早出現在1928年英國產的阿爾維斯牌汽車上。但真正造成轟動的則是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它採用前置前驅佈局,外文簡稱:FF。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其實前驅車相對於後驅車來講,是一種進化後的“高科技”產物。

前驅的優點確實不少:比如機體佈置簡單緊湊,幾乎所有的動力部件都集中在車頭部分,只有排氣管延伸至尾部。相比後驅,前驅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和後軸上的驅動裝置,簡化了機械結構。零件用的少了,成本就低了,售價也就下來了。

同時,由於前驅車普遍採用橫置動力總成佈局,車頭機艙可以設計得比較緊湊,加之沒有傳動軸的干擾,因此車內空間的設計靈活度很大,空間也就相對寬敞。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既然省去了不少零部件,那麼前驅車的質量自然會比後驅車輕,而且前驅車發動機與驅動輪的距離較近,傳動距離短。在傳動的過程中,前驅車動力損失較小,具有更高的傳動效率,而質量輕和傳動效率高帶來最直接的優勢就是省油。

沒錯,以一輛家用車的標準來衡量,價格便宜、空間大、省油,前驅車的每一個特質都顯得很合時宜,不過在一些玩車人的眼裡,前驅車卻是“半身不遂”的存在。

我們常見的,對於後驅車操控優勢的說法大概是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加速,輪胎負荷更均勻、能夠實現前後均勻配重、更有推背感等等,但是在我心中,後驅車在操控上最大的優勢在於過彎。

車輛過彎時,會有兩個關鍵的夾角,一個是車身偏航角,也就是車頭指向與實際前進方向存在夾角;另一個則是輪胎滑移角,也就是輪胎指向和實際前進方向間的夾角。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不知道少年你有沒有聽說過,後驅車可以用油門控制轉向?這是真的。專業車手駕駛一輛後驅車時,能夠一邊用方向盤控制前輪指向,另一邊用油門控制後輪滑移角的縮放,讓車輛下半身主動擺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漂移。

而前驅車就悲劇了,由於下半身不聽使喚,想讓後輪主動擺起來?只能乾瞪眼,跟後驅車有如鴻溝阻隔。因此儘管如今的FF(前驅車)們擁有了更高級的電控系統,能主動調整車身姿態,不斷刷新著紐北賽道成績,在駕駛表現上高歌猛進。但對於那些純機械死忠、賽道控、先天決定論者,依舊只有後驅車才是最棒的。

為什麼豪華品牌總和後驅掛鉤?

撇開後驅對於操控的影響不說,從我們過去的人生經歷來總結,奔馳也好、寶馬也罷,包括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品牌,都是選用的後驅模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後驅又是和豪華緊密相連的。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究其原因,也算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過去,一輛車豪華與否是從氣缸、排量上去界定的,而對於大排量車型來說前驅的佈局方式絕對是一場噩夢,大馬力用在前驅車型上很容易產生嚴重的轉向不足,這種問題是不能被允許的——因為不舒適。採用後驅方式,就可以使左右兩側驅動系統相對平衡,從而避免轉向不足。

此外,由於豪華車大多佈置6缸或以上缸數的發動機,這樣的發動機長度大,不易橫置。因此縱置發動機是它們最為常見的佈置方式(沃爾沃屬於特例)。而縱置發動機搭配後驅更加容易(奧迪除外),這樣也能將整車配重分配得更加合理,避免頭重腳輕的情況出現。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隨著近幾年,節能減排的呼聲越來越高,許多豪華品牌都開始換裝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後驅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已經不是必需品,但後驅依舊是他們沒有放棄的特質。

就像寶馬,幾十年來寶馬都堅信後驅才能有最佳的駕駛樂趣,為此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始終保持著50:50的最佳前後配重,並堅持著後輪驅動,其3系一度成為車迷們心中的“後驅神車”。包括凱迪拉克,旗下ATS-L、CT6等車型也無一例外的採用了後驅驅動形式,並且據悉今後凱迪拉克全系轎車均將採用前置後驅的佈局。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他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一是力求給消費者帶去更純粹的駕駛體驗,二是對自身品牌多年以來所積澱的、骨子裡的運動、豪華屬性的敬畏,這種敬畏和堅定也反哺著他們作為一個豪華品牌應有的氣質。

當我們在談論後驅時 我們在談論些什麼?

最後,我想再多聊一點自己對於“後驅”的想法。

先說個小故事,前段時間和幾位好友一同出遊,一位女性朋友穿了一雙價值不菲的小羊皮鞋,甚至連鞋底都是皮質的,走在石子路上明顯能看到她的表情既辛苦、又心疼。

我一度非常不解,作為一雙鞋,它甚至連最基本的多路況行走都無法滿足,不如放在家裡當裝飾品?


"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樓下開修車店的小哥又買了輛銳志。

二手車,如果準確的說他應該是這輛車的第四個主人。

2013款 3.0V 尊銳導航版,15萬公里,15萬。

我問他上一輛GTI去哪了。

“賣了賣了,還是後驅車好玩”。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對汽車略有了解的人,你就會發現無論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菱宏光”,還是“爛大街”的寶馬三系,包括在熱血青年中傳為秋名山之神的AE86,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後輪驅動。

這是後驅車的實力,也是後驅車的魔力。

後驅OR前驅 熊掌OR魚?

把時間往回倒騰一百多年,最初的汽車其實都是後驅的。只是那時汽車的動力還不如現在的老年代步車,也根本談不上操控,所以不會有人將後驅車想得像現在一樣魔性。而汽車當時採取後驅的重要原因,也只是因為人們無法解決前輪既負責轉向又負責驅動的這對“矛盾”而已。

但一時解決不了的“矛盾”並不會令工程師們氣餒,因為他們知道前驅車在重量、油耗、車內空間等方面與後驅車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這種想法,一直推動著他們前行直至成功。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前驅設計最早出現在1928年英國產的阿爾維斯牌汽車上。但真正造成轟動的則是1934年法國雪鐵龍的Traction Avant。它採用前置前驅佈局,外文簡稱:FF。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其實前驅車相對於後驅車來講,是一種進化後的“高科技”產物。

前驅的優點確實不少:比如機體佈置簡單緊湊,幾乎所有的動力部件都集中在車頭部分,只有排氣管延伸至尾部。相比後驅,前驅省去了長長的傳動軸和後軸上的驅動裝置,簡化了機械結構。零件用的少了,成本就低了,售價也就下來了。

同時,由於前驅車普遍採用橫置動力總成佈局,車頭機艙可以設計得比較緊湊,加之沒有傳動軸的干擾,因此車內空間的設計靈活度很大,空間也就相對寬敞。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既然省去了不少零部件,那麼前驅車的質量自然會比後驅車輕,而且前驅車發動機與驅動輪的距離較近,傳動距離短。在傳動的過程中,前驅車動力損失較小,具有更高的傳動效率,而質量輕和傳動效率高帶來最直接的優勢就是省油。

沒錯,以一輛家用車的標準來衡量,價格便宜、空間大、省油,前驅車的每一個特質都顯得很合時宜,不過在一些玩車人的眼裡,前驅車卻是“半身不遂”的存在。

我們常見的,對於後驅車操控優勢的說法大概是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加速,輪胎負荷更均勻、能夠實現前後均勻配重、更有推背感等等,但是在我心中,後驅車在操控上最大的優勢在於過彎。

車輛過彎時,會有兩個關鍵的夾角,一個是車身偏航角,也就是車頭指向與實際前進方向存在夾角;另一個則是輪胎滑移角,也就是輪胎指向和實際前進方向間的夾角。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不知道少年你有沒有聽說過,後驅車可以用油門控制轉向?這是真的。專業車手駕駛一輛後驅車時,能夠一邊用方向盤控制前輪指向,另一邊用油門控制後輪滑移角的縮放,讓車輛下半身主動擺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漂移。

而前驅車就悲劇了,由於下半身不聽使喚,想讓後輪主動擺起來?只能乾瞪眼,跟後驅車有如鴻溝阻隔。因此儘管如今的FF(前驅車)們擁有了更高級的電控系統,能主動調整車身姿態,不斷刷新著紐北賽道成績,在駕駛表現上高歌猛進。但對於那些純機械死忠、賽道控、先天決定論者,依舊只有後驅車才是最棒的。

為什麼豪華品牌總和後驅掛鉤?

撇開後驅對於操控的影響不說,從我們過去的人生經歷來總結,奔馳也好、寶馬也罷,包括保時捷、瑪莎拉蒂等品牌,都是選用的後驅模式,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後驅又是和豪華緊密相連的。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究其原因,也算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過去,一輛車豪華與否是從氣缸、排量上去界定的,而對於大排量車型來說前驅的佈局方式絕對是一場噩夢,大馬力用在前驅車型上很容易產生嚴重的轉向不足,這種問題是不能被允許的——因為不舒適。採用後驅方式,就可以使左右兩側驅動系統相對平衡,從而避免轉向不足。

此外,由於豪華車大多佈置6缸或以上缸數的發動機,這樣的發動機長度大,不易橫置。因此縱置發動機是它們最為常見的佈置方式(沃爾沃屬於特例)。而縱置發動機搭配後驅更加容易(奧迪除外),這樣也能將整車配重分配得更加合理,避免頭重腳輕的情況出現。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隨著近幾年,節能減排的呼聲越來越高,許多豪華品牌都開始換裝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後驅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已經不是必需品,但後驅依舊是他們沒有放棄的特質。

就像寶馬,幾十年來寶馬都堅信後驅才能有最佳的駕駛樂趣,為此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始終保持著50:50的最佳前後配重,並堅持著後輪驅動,其3系一度成為車迷們心中的“後驅神車”。包括凱迪拉克,旗下ATS-L、CT6等車型也無一例外的採用了後驅驅動形式,並且據悉今後凱迪拉克全系轎車均將採用前置後驅的佈局。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他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一是力求給消費者帶去更純粹的駕駛體驗,二是對自身品牌多年以來所積澱的、骨子裡的運動、豪華屬性的敬畏,這種敬畏和堅定也反哺著他們作為一個豪華品牌應有的氣質。

當我們在談論後驅時 我們在談論些什麼?

最後,我想再多聊一點自己對於“後驅”的想法。

先說個小故事,前段時間和幾位好友一同出遊,一位女性朋友穿了一雙價值不菲的小羊皮鞋,甚至連鞋底都是皮質的,走在石子路上明顯能看到她的表情既辛苦、又心疼。

我一度非常不解,作為一雙鞋,它甚至連最基本的多路況行走都無法滿足,不如放在家裡當裝飾品?


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一輛後驅車丨Benchmarker漫談



後來我想通了,這或許就和包括我在內,許多人眼中的“後驅”是一個道理,它或許使得車內空間窄了些、或許油耗高了些、或許價格顯得高昂了一些;但它不僅能滿足對操控有需求的那一部分消費者,還像一面旗幟一樣,代表著一種精神,像個符號一樣,代表著一種情懷。

不論是對於消費者,還是對於廠家,每一樣東西,都註定因為“取捨”而顯得珍貴。

所以今天我想說:“人一生一定要有輛後驅車”,去感受它在猛踩油門時帶給你的推背感,去感受他在過彎時從容的姿態,去挑戰他的極限和自己的心跳,相信你一定會愛上這份源自機械最純粹的樂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