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們喜歡的快消品B2B,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有多性感?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商超作為快消品零售的主力業態,它的平均坪效下降8%;員工薪酬上漲13%;房租上漲11%。整個超市行業,普遍陷入了增長乏力的困局。

而便利店行業的增長速度要明顯好於商超。2018年,便利店百強企業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1%,門店數量增長18%。這也正對應了當下年輕人效率優先的生活方式,未來,以社區為服務半徑的零售、餐飲業態將成為零售的增長點。

不過,這份報告聚焦的主要是現代連鎖便利店,沒有提到另外一種便利店業態——夫妻店。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600萬家夫妻店,這些小店面積不大,經營者大多都是中年人,但國內40%的快消品通過它們到達消費者手中,對國人消費的影響可謂重要至極。

與連鎖便利店相比,傳統夫妻店的痛點明顯,如品牌商跟終端有多層級經銷,商品流通速度慢、成本高;小店經營者能力相對較弱,缺少提高銷售及服務能力的資金和辦法。

有了痛點,便有商機,阿里、京東都垂涎著這個萬億級市場——快消B2B平臺。2017年,靠著掛牌改造便利店的方式,天貓便利店、京東便利店在全國各地插滿了小旗,最終就是為了各自快消B2B渠道(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的重構及終端數據的整合。

因此,快消B2B一度成為熱門賽道,創業者、傳統商超、電商平臺甚至物流公司都來搶食這塊“舊城改造”的肥肉。


阿里京東們喜歡的快消品B2B,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有多性感?



2年過去了,快消B2B平臺竟然集體“踩空”?


數據顯示,2018年,快消B2B行業的融資總額為114億元,同比下降了75%。

很多靠資本輸血維生的玩家再無力支撐,如真格、經緯投資的店商互聯,融資失敗導致資金鍊斷裂;海航背景的掌合天下也於去年5月停止運營;去年拿了騰訊、平安海外兩輪投資的惠下單,今年年初就被爆融資失敗而停止運營。

再看阿里的零售通、京東的新通路,依然處於虧損狀態,還要繼續往裡砸錢。

而已公告稱能盈利的快消B2B平臺屈指可數,除了上市公司怡亞通,只有彩華商貿、易酒批、新高橋等數個平臺。

面臨如此現狀,快消B2B賽道再難獲取資本青睞,行業的集中度將會越來越高。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還會有更多快消B2B平臺倒下,致命因素還是“不盈利”。而且,在快消B2B領域,併購案極少,因為大多數玩家“沒有資產只有負債”,根本沒有價值。

阿里京東們喜歡的快消品B2B,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有多性感?


快銷B2B平臺,為何命短?


01沒價格優勢

快消B2B平臺基本都有一個“硬傷”:未必能直接從品牌商手裡拿貨;即使拿到了,價格也不比傳統經銷商便宜。

表面上看,平臺是在吞噬經銷商的市場,但在整個分銷體系中,決定商品定價的品牌商才是最強勢的一方,也是整個經銷渠道的最大受益者。

最典型的是娃哈哈。宗慶後曾說,娃哈哈“產品分量重、總價值低”,對馬雲的電商也不“感冒”,其依仗的“聯銷體”模式,正是通過利益分配機制,和經銷商成為利益共同體,讓企業能有穩定的現金流蓄水池。

品牌的多級經銷體系,第一層是大區總代理,再往下分就是城市經銷公司及個體批發商戶。不管什麼樣的體系,想要獲得品牌的代理權,每年都要付出不菲的代理費用。而品牌商借助經銷商的低成本廣鋪渠道,或許效率較低,但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進行新產品的投放。

因此,品牌商對快消B2B平臺是有顧慮的,既不想破壞原有的通路,也不想拒絕增量的分銷。

對於快消B2B平臺來說,不管是初期從經銷商拿貨,還是在積累一定規模後直接跟品牌商做生意,拿到的商品價格都相對要高。而且,快消B2B平臺免不了用補貼、低價等策略進入市場,這又是巨大的成本。

低價能吸引小店主薅羊毛,但停掉補貼之後卻很難留存,走上這條路的快消B2B平臺最終將進退兩難,一旦融不到錢,結果可想而知。

02全品類越做越虧

對品牌商而言,經銷商、快消B2B平臺都是自家生意,是兩個渠道面對相同的消費群體,有著很難調和的競爭關係。

實物流通中,最基本的是倉配能力,這也是經銷商對品牌商的價值所在。從模式看,快消B2B平臺更有成本優勢,把基礎設施搭好之後,倉配及業務員都能共享給所有品牌使用,節約了行業成本。

但2B的毛利非常低,快消品的價格在行業內是比較透明的,出廠價、終端價都受品牌商限制。在商品流通中,不管再如何高效地分倉與調度,倉儲、人員工資、車輛等都是硬成本,因此快消B2B平臺想靠有限的毛利率覆蓋成本,必須提高客單價。

小店商品可以簡單分為兩類,一類是高頻、低利潤的走量商品,最典型的是有剛性需求的水飲;另一類則是較低頻但高利潤的商品,酒類、休食便在此列。

而在快消B2B行業,有一個概念叫“單車盈利”,大致意思是2B的交付成本是固定的,一輛金盃送一次貨,成本要300塊,車上送的東西,決定這趟車能否盈利。

舉個例子,如果是一車酒,貨值3萬,毛利3%,那麼這趟車是賺的;如果是一車貨值5千的飲料,那至少需要6%的毛利才能打平交付成本。

調查顯示,所有出問題的快消B2B平臺,基本都是做全品類,如果毛利連固定成本都不能覆蓋,那即使把訂單密度做起來,也是越做越虧。而便利店能做全品類,是因為有鮮食及搭配銷售的活動。

03合規成本高昂

相比經銷商,即使快消B2B平臺的業務跑通了,未來的B2B平臺還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合規成本”。

經銷商、批發商賺錢,實際上有一部分是漏掉的稅,終端個體批發商拿貨,小店主進貨,不管是賒賬或現結,基本都不會開票,也沒有所謂的進項票抵扣,國家也很難一一去核查。而且,對於這些個體戶來說,它們是自付盈虧,定額定稅。

所以,快消B2B平臺的挑戰不只是商業模式,還有稅務關係。平臺上的所有訂單和交易都會有記錄留存,未來上市肯定要合規運作。而在當下的稅收環境,快消B2B平臺的成本肯定是相對較高的。

快消B2B平臺,還能如何續命?


01固定成本價值最大化

對快消B2B平臺來說,不管是做交易賺商品差價,還是賺平臺服務費用,都是以商品流通效率作考量,對平臺能力的要求是趨同的,如最基礎的倉配能力,可以發展統倉統配業務。

做自營的快消B2B平臺,也可以接入經銷商,像京東新通路,最初做自營,然後做POP(平臺開放),把物流配送、倉儲、資金(供應鏈金融)等開放給經銷商使用,並推行代理、代配、代售等合作方式,通過共享把成本利用效率做高。

另外B2B模式天然適合做供應鏈金融,也是最可行的盈利途徑。第三方的訂單、交易、倉儲等經營性行為都在平臺上,積累交易數據後,可以打造合適的供應鏈金融產品,賣給上下游客戶,或幫助銀行做風控放款。

02賺品牌商市場投放的錢

品牌商有觸達消費者,瞭解終端商品動銷的需求。從總量上看,國內的快消品市場穩中有升,但商品的更迭越來越快,消費者的動向對品牌商來說也愈加重要。經銷商的職能不僅是商品的流通,還應該包括商品推廣、品牌宣傳、促銷活動的落地,並把終端的商品動銷及市場情況傳達回品牌商。

在這方面,快消B2B平臺是能夠取代經銷商的。通過技術手段,將門店、商品、營銷等數字化,讓品牌商能看到迴流的數據,感知到每一分錢投入所產生的結果。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快消企業都在做自己的DMP(數據管理平臺),並積極與第三方數據平臺合作,期待更精準的全域營銷投放,讓流量轉化、留存可視化,以幫助決策。

未來,快消B2B平臺能用數字化的方式幫助品牌商管理渠道,減少品牌商投放的損耗,或者直接把品牌商投給經銷商的錢搶過來,賺品牌商的錢,是完全可行的。

從小店經營者的視角,快消B2B平臺確實有一站式採購的優勢,但跟服務更個性化的經銷商相比,優勢並不突出。

很多店主表示,像娃哈哈、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等,都是經銷商來人直接管理髮貨,如果沒有經銷商直接對接,才會退而求其次從平臺上進貨。言外之意很清楚,經銷商的價格和服務是更具優勢的,經銷商的優先級比快消B2B平臺要高。

阿里京東們喜歡的快消品B2B,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有多性感?


所以,零售行業的蛋糕確實很大,而快消B2B平臺也走在了正確的方向上,卻還是難以逃脫傳統通路的“陷阱”。這個“陷阱”的形成,是因為品牌、經銷商、小店群體以自身利益為出發的博弈產物,最終讓快消B2B平臺集體“踏空”……眾所周知,中小企業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生力軍,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中小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85%的中小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和再造的需求。

為幫助各位企業家朋友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傳授企業新思維與新方法,讓企業家永遠前行在路上!

現雄商網誠邀您參加:《資本新思維與領袖峰會》

火熱報名中

阿里京東們喜歡的快消品B2B,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有多性感?


阿里京東們喜歡的快消品B2B,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有多性感?


阿里京東們喜歡的快消品B2B,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有多性感?


阿里京東們喜歡的快消品B2B,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有多性感?

點擊左下角的“瞭解更多”打開會議鏈接,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