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已在新版醫學教材中消失 專家教你辨別肩膀痛

有一種痛叫刻骨銘心,有一種痛叫夜不能寐,這種痛,也許就是肩痛。如今,很多肩痛患者正在受到困擾,他們或許被診斷為肩周炎,正在醫生的指點下爬牆、拉環、擦玻璃,對此,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專家陳志超有話要說。

在陳志超“話說肩周炎”之前,先對他簡單介紹一下,他是骨科運動醫學與關節鏡外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肩、 膝關節疾病的診治及關節鏡微創外科。從專業角度出發,他的話,你不能不聽!

肩周炎已在新版醫學教材中消失了

我上門診時,經常有患者一來就言之鑿鑿的給我講:我得了肩周炎,給我開點藥吧!事實上,在我眼中已經沒有肩周炎這個診斷了,為什麼呢?

“肩周炎”這個診斷,是140多年前一位美國醫生提出的,當時對肩關節的結構研究不多,而且沒有CT、磁共振等檢查設備,因此他把肩部的疼痛同歸為“肩周炎”。但是隨著對肩關節認識的深入,發現“肩周炎”這個診斷極其不準確,因此新版的醫學教科書已取消了“肩周炎”這個診斷。

既然肩周炎這個診斷都被取消了,那患者朋友的肩痛應該怎麼辦?

肩周炎現在叫做“凍結肩”

事實上肩痛不是一個“肩周炎”這麼簡單,肩痛不僅僅可以是肩部的原因引起,也可以是肩部以外的原因引起,較常見的肩部以外的疾病引起肩痛的是頸椎病,其他的比如肺癌、冠心病、膽囊炎等。

既然是肩痛,又不是“肩周炎”,那到底是一些什麼病?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肩關節,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它是由肱骨頭、 肩胛盂和圍繞它們周圍的肌肉、肌腱(肩袖)、關節囊等組成。肩關節內任何結構出現問題,都可以引起肩部疼痛或不適,因此許多人一旦出現肩痛就被診斷或者自我診斷為“肩周炎”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說還有“肩周炎”的話,那它應該是“凍結肩”,因為現在教科書上把凍結肩也稱為粘連性關節囊炎,是關節囊的一種無菌性粘連性炎症,其表現為疼痛,肩關節主動及被動活動受限,但是這種病在肩痛的疾病譜中發病率不高,不足10%,其特點表現為疼痛、夜間痛,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外展、上舉,也就是患者無法摸到後腦勺,如果說可以摸到後腦勺,那基本就不是人們常說的“肩周炎”。

肩袖損傷是最常引起肩痛的疾病

那麼哪種疾病是最常引起中老年患者肩痛的呢?是肩袖損傷!

肩袖,是包裹在肩關節周圍的四條肌腱的總稱,主要作用是帶動肩關節的活動,還有穩定關節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肩袖肌腱也逐步老化,彈性和血供下降,加之歲月活動勞損而導致肩袖損傷,這也是為什麼沒有明確的外傷,肩袖依然發生了損傷撕裂。

肩袖損傷後主要表現為疼痛、力量下降,因為肩袖由四條肌腱構成,損傷部位不一樣。力量下降的表現也不一樣,其疼痛多表現為肩痛、上臂放射痛,但是一般不會超過肘關節。

肩袖鈣化性肌腱炎在臨床中也多有見到,疼痛是其最大的特點,往往是一夜之間疼痛驟然來,而且痛得刻骨銘心,痛得無法動彈,鈣化性肌腱炎通過病史結合照片往往不難診斷。

肩峰撞擊徵,較為常見,看到這個病名,許多人也會問“我沒有和別人撞擊過,怎麼說我是撞擊徵?”其實,肩峰撞擊徵是指肱骨大結節和肩胛骨的肩峰之間因為炎症、骨質增生、腫脹而導致的兩者的撞擊,從而引起疼痛的疾病。 許多人在上舉肩關節時聽到或感受到“咔、 咔”的聲音,這可能就是肩峰撞擊的表現。肩峰撞擊有可能是肩袖損傷的一個原因,疼痛初始不劇烈,上舉內旋時明顯,隨著病情加重,會出現夜間痛、靜息痛,影響睡眠,甚至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

總之,引起肩痛的疾病這麼多,“肩周炎”這個診斷已經被淘汰,因此如果您的肩痛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的話,請不要自我診斷為“肩周炎”,耽誤您的診治。本報記者 鄧曉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