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4

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段大叔刑滿釋放,走出了監獄,在路上自己回想當初的自己,開始講述故事。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起郊外的命案,女屍,警察,段大叔出現協助警方破案。一個疑問產生:難道這部電影裡真凶是段大叔?否則他為何會坐牢?一想到電影一開頭就洩密,感覺不太靠譜。往後看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4

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段大叔刑滿釋放,走出了監獄,在路上自己回想當初的自己,開始講述故事。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起郊外的命案,女屍,警察,段大叔出現協助警方破案。一個疑問產生:難道這部電影裡真凶是段大叔?否則他為何會坐牢?一想到電影一開頭就洩密,感覺不太靠譜。往後看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5

另外,這個開頭導演確定不是抄襲韓國電影《哭聲》的開頭。雨天,命案,男主姍姍來遲,向領導解釋原因。

電影是如何講述段大叔破案的,手法其實很老套。既沒有韓國電影裡的封建迷信,也沒有美國電影裡的高科技手段。他的破案技能就靠亮點:直覺和等待。

先說直覺,這東西最不靠譜。不是說直覺沒用,而是直覺是最難解釋的東西,這東西要拍電影,你怎麼通過畫面展示,觀眾如何信服。導演反正一句話,他直覺告訴應該如此。強行解釋了劇情。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4

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段大叔刑滿釋放,走出了監獄,在路上自己回想當初的自己,開始講述故事。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起郊外的命案,女屍,警察,段大叔出現協助警方破案。一個疑問產生:難道這部電影裡真凶是段大叔?否則他為何會坐牢?一想到電影一開頭就洩密,感覺不太靠譜。往後看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5

另外,這個開頭導演確定不是抄襲韓國電影《哭聲》的開頭。雨天,命案,男主姍姍來遲,向領導解釋原因。

電影是如何講述段大叔破案的,手法其實很老套。既沒有韓國電影裡的封建迷信,也沒有美國電影裡的高科技手段。他的破案技能就靠亮點:直覺和等待。

先說直覺,這東西最不靠譜。不是說直覺沒用,而是直覺是最難解釋的東西,這東西要拍電影,你怎麼通過畫面展示,觀眾如何信服。導演反正一句話,他直覺告訴應該如此。強行解釋了劇情。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6

段大叔直覺罪犯會回到命案現場,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弄一個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口,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凶手會瞄上自己的女朋友,便獨自在外面等。(此時他徒弟已經掛了)

段大叔的等待緊跟著他的直覺出現。他堅信直覺,接下來就是等。命案現場等來一個人,抓。發現不對。工廠大門前等來一個嫌疑人,抓,沒抓住,卻堅信該人就是凶手。盯著女友等,堅信凶手會出現禍害她。結果不但弄錯了人,而且拿女友當誘餌的事情被她發現後,女友一怒之下尋了短見。

這部電影似乎就是在不斷展示段大叔的倒黴。導演一次次用血淋淋的教訓告訴觀眾,這位大叔靠直覺和等待來破案不僅不靠譜,還害死了自己的徒弟和女友,最後連自己也送進了監獄。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4

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段大叔刑滿釋放,走出了監獄,在路上自己回想當初的自己,開始講述故事。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起郊外的命案,女屍,警察,段大叔出現協助警方破案。一個疑問產生:難道這部電影裡真凶是段大叔?否則他為何會坐牢?一想到電影一開頭就洩密,感覺不太靠譜。往後看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5

另外,這個開頭導演確定不是抄襲韓國電影《哭聲》的開頭。雨天,命案,男主姍姍來遲,向領導解釋原因。

電影是如何講述段大叔破案的,手法其實很老套。既沒有韓國電影裡的封建迷信,也沒有美國電影裡的高科技手段。他的破案技能就靠亮點:直覺和等待。

先說直覺,這東西最不靠譜。不是說直覺沒用,而是直覺是最難解釋的東西,這東西要拍電影,你怎麼通過畫面展示,觀眾如何信服。導演反正一句話,他直覺告訴應該如此。強行解釋了劇情。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6

段大叔直覺罪犯會回到命案現場,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弄一個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口,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凶手會瞄上自己的女朋友,便獨自在外面等。(此時他徒弟已經掛了)

段大叔的等待緊跟著他的直覺出現。他堅信直覺,接下來就是等。命案現場等來一個人,抓。發現不對。工廠大門前等來一個嫌疑人,抓,沒抓住,卻堅信該人就是凶手。盯著女友等,堅信凶手會出現禍害她。結果不但弄錯了人,而且拿女友當誘餌的事情被她發現後,女友一怒之下尋了短見。

這部電影似乎就是在不斷展示段大叔的倒黴。導演一次次用血淋淋的教訓告訴觀眾,這位大叔靠直覺和等待來破案不僅不靠譜,還害死了自己的徒弟和女友,最後連自己也送進了監獄。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7

最為荒誕地是,段大叔多年後出獄,得罪當年他追過的所謂真凶當天就已經死於車禍。而且身份不明,沒人認領屍體。如果真凶當年當天就已經死了,那麼段大叔的後續所作所為就顯得可笑至極。現實狠狠地對他打臉。

這部電影最嚴重的問題在於節奏的把握。開場的命案發生,開始尋找凶手。第一次線索的出現是現場等來的那個倒黴蛋。他提供了一個似乎有用的信息:舞場。來到舞場,段大叔和一個風騷阿姨雲雨之後,得到了另一個信息:她見過一個奇怪的男人曾經出現。段大叔果斷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期待找到這個躲在黑暗角落裡的男人。

到這裡,這條線索似乎就暫停了。因為風騷阿姨再也沒有給她來電。也就沒有發現什麼嫌疑人。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4

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段大叔刑滿釋放,走出了監獄,在路上自己回想當初的自己,開始講述故事。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起郊外的命案,女屍,警察,段大叔出現協助警方破案。一個疑問產生:難道這部電影裡真凶是段大叔?否則他為何會坐牢?一想到電影一開頭就洩密,感覺不太靠譜。往後看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5

另外,這個開頭導演確定不是抄襲韓國電影《哭聲》的開頭。雨天,命案,男主姍姍來遲,向領導解釋原因。

電影是如何講述段大叔破案的,手法其實很老套。既沒有韓國電影裡的封建迷信,也沒有美國電影裡的高科技手段。他的破案技能就靠亮點:直覺和等待。

先說直覺,這東西最不靠譜。不是說直覺沒用,而是直覺是最難解釋的東西,這東西要拍電影,你怎麼通過畫面展示,觀眾如何信服。導演反正一句話,他直覺告訴應該如此。強行解釋了劇情。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6

段大叔直覺罪犯會回到命案現場,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弄一個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口,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凶手會瞄上自己的女朋友,便獨自在外面等。(此時他徒弟已經掛了)

段大叔的等待緊跟著他的直覺出現。他堅信直覺,接下來就是等。命案現場等來一個人,抓。發現不對。工廠大門前等來一個嫌疑人,抓,沒抓住,卻堅信該人就是凶手。盯著女友等,堅信凶手會出現禍害她。結果不但弄錯了人,而且拿女友當誘餌的事情被她發現後,女友一怒之下尋了短見。

這部電影似乎就是在不斷展示段大叔的倒黴。導演一次次用血淋淋的教訓告訴觀眾,這位大叔靠直覺和等待來破案不僅不靠譜,還害死了自己的徒弟和女友,最後連自己也送進了監獄。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7

最為荒誕地是,段大叔多年後出獄,得罪當年他追過的所謂真凶當天就已經死於車禍。而且身份不明,沒人認領屍體。如果真凶當年當天就已經死了,那麼段大叔的後續所作所為就顯得可笑至極。現實狠狠地對他打臉。

這部電影最嚴重的問題在於節奏的把握。開場的命案發生,開始尋找凶手。第一次線索的出現是現場等來的那個倒黴蛋。他提供了一個似乎有用的信息:舞場。來到舞場,段大叔和一個風騷阿姨雲雨之後,得到了另一個信息:她見過一個奇怪的男人曾經出現。段大叔果斷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期待找到這個躲在黑暗角落裡的男人。

到這裡,這條線索似乎就暫停了。因為風騷阿姨再也沒有給她來電。也就沒有發現什麼嫌疑人。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8

這時候導演插入了一個看似有關實則無關的另一起命案。一個丈夫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導演似乎是要反思人性的可怕。同時,導演講述了段大叔和江妹子的一段情感。據臺詞交代,段大叔以前經常幫助江妹子解圍,於是兩人就心心相惜,成了柏拉圖的戀人。段大叔和江妹子還大談理想,一個說自己要去香港,另一個卻對理想故作神祕。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4

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段大叔刑滿釋放,走出了監獄,在路上自己回想當初的自己,開始講述故事。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起郊外的命案,女屍,警察,段大叔出現協助警方破案。一個疑問產生:難道這部電影裡真凶是段大叔?否則他為何會坐牢?一想到電影一開頭就洩密,感覺不太靠譜。往後看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5

另外,這個開頭導演確定不是抄襲韓國電影《哭聲》的開頭。雨天,命案,男主姍姍來遲,向領導解釋原因。

電影是如何講述段大叔破案的,手法其實很老套。既沒有韓國電影裡的封建迷信,也沒有美國電影裡的高科技手段。他的破案技能就靠亮點:直覺和等待。

先說直覺,這東西最不靠譜。不是說直覺沒用,而是直覺是最難解釋的東西,這東西要拍電影,你怎麼通過畫面展示,觀眾如何信服。導演反正一句話,他直覺告訴應該如此。強行解釋了劇情。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6

段大叔直覺罪犯會回到命案現場,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弄一個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口,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凶手會瞄上自己的女朋友,便獨自在外面等。(此時他徒弟已經掛了)

段大叔的等待緊跟著他的直覺出現。他堅信直覺,接下來就是等。命案現場等來一個人,抓。發現不對。工廠大門前等來一個嫌疑人,抓,沒抓住,卻堅信該人就是凶手。盯著女友等,堅信凶手會出現禍害她。結果不但弄錯了人,而且拿女友當誘餌的事情被她發現後,女友一怒之下尋了短見。

這部電影似乎就是在不斷展示段大叔的倒黴。導演一次次用血淋淋的教訓告訴觀眾,這位大叔靠直覺和等待來破案不僅不靠譜,還害死了自己的徒弟和女友,最後連自己也送進了監獄。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7

最為荒誕地是,段大叔多年後出獄,得罪當年他追過的所謂真凶當天就已經死於車禍。而且身份不明,沒人認領屍體。如果真凶當年當天就已經死了,那麼段大叔的後續所作所為就顯得可笑至極。現實狠狠地對他打臉。

這部電影最嚴重的問題在於節奏的把握。開場的命案發生,開始尋找凶手。第一次線索的出現是現場等來的那個倒黴蛋。他提供了一個似乎有用的信息:舞場。來到舞場,段大叔和一個風騷阿姨雲雨之後,得到了另一個信息:她見過一個奇怪的男人曾經出現。段大叔果斷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期待找到這個躲在黑暗角落裡的男人。

到這裡,這條線索似乎就暫停了。因為風騷阿姨再也沒有給她來電。也就沒有發現什麼嫌疑人。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8

這時候導演插入了一個看似有關實則無關的另一起命案。一個丈夫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導演似乎是要反思人性的可怕。同時,導演講述了段大叔和江妹子的一段情感。據臺詞交代,段大叔以前經常幫助江妹子解圍,於是兩人就心心相惜,成了柏拉圖的戀人。段大叔和江妹子還大談理想,一個說自己要去香港,另一個卻對理想故作神祕。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9

中間隔了這麼多和破案關係不大的情節插曲,導演才回到主線上來,開始第二波尋找凶手。段大叔弄了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前,等待真凶。一個可疑的男人出現,他和徒弟追捕,過程中徒弟犧牲,凶手還是逃了。

他發現江美女牆上的照片和遇害的幾個妹子很像,便堅信凶手會對她感興趣。故意在凶手曾經出沒的地方租下一個髮廊給妹子開店。等待凶手自動上門,結果他又一次錯了,還間接害死了女友。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4

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段大叔刑滿釋放,走出了監獄,在路上自己回想當初的自己,開始講述故事。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起郊外的命案,女屍,警察,段大叔出現協助警方破案。一個疑問產生:難道這部電影裡真凶是段大叔?否則他為何會坐牢?一想到電影一開頭就洩密,感覺不太靠譜。往後看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5

另外,這個開頭導演確定不是抄襲韓國電影《哭聲》的開頭。雨天,命案,男主姍姍來遲,向領導解釋原因。

電影是如何講述段大叔破案的,手法其實很老套。既沒有韓國電影裡的封建迷信,也沒有美國電影裡的高科技手段。他的破案技能就靠亮點:直覺和等待。

先說直覺,這東西最不靠譜。不是說直覺沒用,而是直覺是最難解釋的東西,這東西要拍電影,你怎麼通過畫面展示,觀眾如何信服。導演反正一句話,他直覺告訴應該如此。強行解釋了劇情。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6

段大叔直覺罪犯會回到命案現場,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弄一個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口,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凶手會瞄上自己的女朋友,便獨自在外面等。(此時他徒弟已經掛了)

段大叔的等待緊跟著他的直覺出現。他堅信直覺,接下來就是等。命案現場等來一個人,抓。發現不對。工廠大門前等來一個嫌疑人,抓,沒抓住,卻堅信該人就是凶手。盯著女友等,堅信凶手會出現禍害她。結果不但弄錯了人,而且拿女友當誘餌的事情被她發現後,女友一怒之下尋了短見。

這部電影似乎就是在不斷展示段大叔的倒黴。導演一次次用血淋淋的教訓告訴觀眾,這位大叔靠直覺和等待來破案不僅不靠譜,還害死了自己的徒弟和女友,最後連自己也送進了監獄。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7

最為荒誕地是,段大叔多年後出獄,得罪當年他追過的所謂真凶當天就已經死於車禍。而且身份不明,沒人認領屍體。如果真凶當年當天就已經死了,那麼段大叔的後續所作所為就顯得可笑至極。現實狠狠地對他打臉。

這部電影最嚴重的問題在於節奏的把握。開場的命案發生,開始尋找凶手。第一次線索的出現是現場等來的那個倒黴蛋。他提供了一個似乎有用的信息:舞場。來到舞場,段大叔和一個風騷阿姨雲雨之後,得到了另一個信息:她見過一個奇怪的男人曾經出現。段大叔果斷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期待找到這個躲在黑暗角落裡的男人。

到這裡,這條線索似乎就暫停了。因為風騷阿姨再也沒有給她來電。也就沒有發現什麼嫌疑人。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8

這時候導演插入了一個看似有關實則無關的另一起命案。一個丈夫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導演似乎是要反思人性的可怕。同時,導演講述了段大叔和江妹子的一段情感。據臺詞交代,段大叔以前經常幫助江妹子解圍,於是兩人就心心相惜,成了柏拉圖的戀人。段大叔和江妹子還大談理想,一個說自己要去香港,另一個卻對理想故作神祕。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9

中間隔了這麼多和破案關係不大的情節插曲,導演才回到主線上來,開始第二波尋找凶手。段大叔弄了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前,等待真凶。一個可疑的男人出現,他和徒弟追捕,過程中徒弟犧牲,凶手還是逃了。

他發現江美女牆上的照片和遇害的幾個妹子很像,便堅信凶手會對她感興趣。故意在凶手曾經出沒的地方租下一個髮廊給妹子開店。等待凶手自動上門,結果他又一次錯了,還間接害死了女友。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0

三次錯誤,一次比一次後果嚴重。終於,段大叔爆發了,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到了嫌疑人身上,對其進行毒打,逼他承認罪行。就這樣,段大叔將自己送進了醫院。於是,就有了開頭出獄的那一幕。

最後一場戲,段大叔坐在大巴上,大巴故障沒法啟動,下起了大雪,似乎是為了對應電影片名。但是沒有一點暴雪的痕跡。

就這樣,從劇情的走向來看,《暴雪將至》確實山寨了《殺人回憶》,卻給出了一個更加複雜的層次。導演似乎並不只想講一個犯罪懸疑故事,他要探討人性困局,於是製造了太多無關主線的情節點,讓節奏紊亂,讓觀眾看悶,讓票房慘淡。

看到這部電影,《暴雪將至》很自然聯想起那部赫赫有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其實本片和後者毫無關聯,在藝術成就上也沒有多少可比性。

從海報和宣傳看,電影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甚至有人將其成為中國版《殺人回憶》。看完本片後,感覺有些羊頭狗肉的感覺。順便說一句,自從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成為該類型的經典之後,國人拍犯罪懸疑電影,也總喜歡拿這部電影說事。好像不和它做參照,就不能顯示自己的逼格一樣。電影《暴雪將至》一樣未能免俗。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

整部電影的敘事猶如一個夢遊者的囈語,線索太多,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表達的含義太雜,在整體把握上造成了節奏的失衡,讓人觀賞電影的過程並非多麼容易,大概他是把這部電影當作文藝電影而非類型電影而拍的吧。

全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本片最大的炒作點,就是段奕宏的演技。畢竟他就是憑藉本片剛剛拿到了一個影帝,看完電影確實感嘆他的敬業和專業。不過,迴歸到故事,卻發現這個糾結的人物既不可愛也不深刻,多線索的表達確實豐富的該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但是卻又橫生了其它枝節,造成了敘事節奏的拖沓。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2

作為一個犯罪懸疑電影,殺人案的偵破自然是電影的核心故事線索。電影《殺人回憶》就是緊密圍繞尋找殺人凶手從頭到尾貫穿,其他線索都是為該線索服務的,環環相扣,險象環生,讓觀眾隨著男主的緊張和不安跳動心臟。反觀電影《暴雪將至》,你就會發現,導演在敘事層面的功力確實不如他的藝術情懷強大,動不動就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將主線擱置起來。

中國的犯罪懸疑電影有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就是最該擔當破案主體的警察比較難於突破侷限。警察的絕對證明要求導致了這類電影主角的兩難處境。如果你選擇一個警察做主角,他的限制和審查自然過多。但是如果不用警察來破案,人物破案動機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

如果你想在電影主角身上玩出點人性的複雜和善惡較量,甚至犯罪,警察自然是不可行的。你只另闢蹊徑。中國又沒有國外那種成熟的偵探現實傳統,只能杜撰或者借用一個稍顯尷尬地人物身份來擔當偵探的角色。比如《烈日灼心》中破案的主角成了被警方懷疑的嫌疑犯,他的動機是洗刷自己的冤屈;又比如《唐人街判案》,雖然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神探,但是那是放在了國外。這部《暴雪將至》的主角設置有些劍走偏鋒,選了一個鋼廠的保衛科科長。從性質上講,保衛科確實有保衛財產和生命的職責,但是職責只限於鋼廠內部。這部電影不是,段奕宏主演的不僅是一個保衛科人員,而且還可以經常配合警察破案,被人成為神探。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3

警察為什麼需要一個保衛科的人員幫忙呢?電影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派出所民警不夠,從其它地方調一隻警犬都暈車厲害,可見是一個偏僻的窮地方。於是,警方需要人手,從其它地方調又不現實,導演告訴大家,找段大叔幫忙是警察經常做的事情,久而久之,這位段大叔就有了警察一樣嫉惡如仇,堅持破案,打擊罪犯的使命感。也許,這就是他所謂的理想。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4

電影的開頭很有意思,段大叔刑滿釋放,走出了監獄,在路上自己回想當初的自己,開始講述故事。緊接著,我們看到了一起郊外的命案,女屍,警察,段大叔出現協助警方破案。一個疑問產生:難道這部電影裡真凶是段大叔?否則他為何會坐牢?一想到電影一開頭就洩密,感覺不太靠譜。往後看我發現自己多慮了。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5

另外,這個開頭導演確定不是抄襲韓國電影《哭聲》的開頭。雨天,命案,男主姍姍來遲,向領導解釋原因。

電影是如何講述段大叔破案的,手法其實很老套。既沒有韓國電影裡的封建迷信,也沒有美國電影裡的高科技手段。他的破案技能就靠亮點:直覺和等待。

先說直覺,這東西最不靠譜。不是說直覺沒用,而是直覺是最難解釋的東西,這東西要拍電影,你怎麼通過畫面展示,觀眾如何信服。導演反正一句話,他直覺告訴應該如此。強行解釋了劇情。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6

段大叔直覺罪犯會回到命案現場,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弄一個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口,便帶著徒弟等。段大叔直覺凶手會瞄上自己的女朋友,便獨自在外面等。(此時他徒弟已經掛了)

段大叔的等待緊跟著他的直覺出現。他堅信直覺,接下來就是等。命案現場等來一個人,抓。發現不對。工廠大門前等來一個嫌疑人,抓,沒抓住,卻堅信該人就是凶手。盯著女友等,堅信凶手會出現禍害她。結果不但弄錯了人,而且拿女友當誘餌的事情被她發現後,女友一怒之下尋了短見。

這部電影似乎就是在不斷展示段大叔的倒黴。導演一次次用血淋淋的教訓告訴觀眾,這位大叔靠直覺和等待來破案不僅不靠譜,還害死了自己的徒弟和女友,最後連自己也送進了監獄。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7

最為荒誕地是,段大叔多年後出獄,得罪當年他追過的所謂真凶當天就已經死於車禍。而且身份不明,沒人認領屍體。如果真凶當年當天就已經死了,那麼段大叔的後續所作所為就顯得可笑至極。現實狠狠地對他打臉。

這部電影最嚴重的問題在於節奏的把握。開場的命案發生,開始尋找凶手。第一次線索的出現是現場等來的那個倒黴蛋。他提供了一個似乎有用的信息:舞場。來到舞場,段大叔和一個風騷阿姨雲雨之後,得到了另一個信息:她見過一個奇怪的男人曾經出現。段大叔果斷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期待找到這個躲在黑暗角落裡的男人。

到這裡,這條線索似乎就暫停了。因為風騷阿姨再也沒有給她來電。也就沒有發現什麼嫌疑人。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8

這時候導演插入了一個看似有關實則無關的另一起命案。一個丈夫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導演似乎是要反思人性的可怕。同時,導演講述了段大叔和江妹子的一段情感。據臺詞交代,段大叔以前經常幫助江妹子解圍,於是兩人就心心相惜,成了柏拉圖的戀人。段大叔和江妹子還大談理想,一個說自己要去香港,另一個卻對理想故作神祕。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9

中間隔了這麼多和破案關係不大的情節插曲,導演才回到主線上來,開始第二波尋找凶手。段大叔弄了失物招領貼在工廠門前,等待真凶。一個可疑的男人出現,他和徒弟追捕,過程中徒弟犧牲,凶手還是逃了。

他發現江美女牆上的照片和遇害的幾個妹子很像,便堅信凶手會對她感興趣。故意在凶手曾經出沒的地方租下一個髮廊給妹子開店。等待凶手自動上門,結果他又一次錯了,還間接害死了女友。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0

三次錯誤,一次比一次後果嚴重。終於,段大叔爆發了,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洩到了嫌疑人身上,對其進行毒打,逼他承認罪行。就這樣,段大叔將自己送進了醫院。於是,就有了開頭出獄的那一幕。

最後一場戲,段大叔坐在大巴上,大巴故障沒法啟動,下起了大雪,似乎是為了對應電影片名。但是沒有一點暴雪的痕跡。

就這樣,從劇情的走向來看,《暴雪將至》確實山寨了《殺人回憶》,卻給出了一個更加複雜的層次。導演似乎並不只想講一個犯罪懸疑故事,他要探討人性困局,於是製造了太多無關主線的情節點,讓節奏紊亂,讓觀眾看悶,讓票房慘淡。

《暴雪將至》:直覺和等待是最不靠譜的事情

11

現在有些電影就這樣,犯罪懸疑就好好講你的犯罪懸疑就好了,非要單獨弄出情節和對話玩深沉和人性的深度,顯示逼格。只可惜,電影是視聽的藝術,也是敘事的藝術,發言權永遠在觀眾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導演的自說自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