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身上一口井,一眼泉

每人身上一口井,一眼泉

人有一個本能,就是緊張的時候兩肩會繃緊,脖子向前傾。肩部是人體緊張情緒的反應器,人體一緊張,肩部先僵硬。

肩部的緊張又帶來頸椎的緊張,很多人就在長期不自覺的緊張中得了頸椎病;頸部是人體的十字路口,頸椎的緊張又會導致全身的緊張。

所以,當一個人累了,不管是身累還是心累,身體都會出現肌肉緊張,我們首先要給他放鬆,捏肩就是最好的方法。

為什麼捏肩有放鬆身心的功效呢?

這是因為有一個肩井穴在起作用。我們弄清了這個穴的性質,就會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捏肩當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人體的穴位是有呼應的,肩井在肩上,我們摸摸自己的肩井位置,這個穴位底下不是骨頭,而是肉。

人體有一口井,肩井就是這口井的井口,那麼井底何在?在腳底,腳底有湧泉穴,那是這口井的泉眼,生命之水正是從此噴湧而出。要使身體從上至下輕鬆通泰,就必須經常清理這口井。

很多人這個區域按上去會有酸脹甚至疼痛的感覺,這說明,人體已經出現緊張狀態,這口井該清理一下了。

學過中醫推拿的人給一個人進行推拿的時候,總是先推拿肩井,然後再推拿其他地方,最後以推拿肩井作為結束。當一個渾身緊張、氣血不和的人來到醫院,醫生首先要讓他全身鬆弛下來,鬆弛下來以後,一切穴位、氣血都易於調動,一切手法都便於操作,容易收到應有的效果。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推拿到最後,有經驗的按摩師還會再推拿肩井,目的是為了把先前充分鬆開的氣血再緊一緊,提起它們的神氣。這就好比清理一口井,先要把井蓋打開,接著該怎麼清理就怎麼清理,清理完畢,再把井蓋蓋上。

這樣一來,在我們眼裡,肩部就不僅僅是一個按摩的部位了,而是人體生命之井的井口。當我們的手放在自己或另一個人的肩上,準備給自己或別人捏捏肩的時候,我們的任務不僅是放鬆全身的氣血、肌肉、骨骼,而且還要清理生命的深井。

也許有人會說:“我只懂得井口在肩井、井底有湧泉,其餘一無所知,怎麼清理這口井呢?”其實很簡單。這就不是普通的按摩,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揉捏,而是醫學和養生意義上的推拿手法了。

在此教大家一手最常用、最好使的按摩手法:推拿肩井。

首先,讓受術者站好或者坐好,身體要端正。我們站在他身後,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保持心情愉快,將兩手輕輕往對方肩上一搭,然後,把自己的意念放在對方的湧泉(腳心處)上。這樣,這口井就在我們意識裡面虛擬而成了。

接著,像拿一個東西一樣拿住受術者的肩,連皮帶肉捏起來,捏上去以後再運用指掌的力量揉一次,然後放下。

一共有4個動作,概括起來就是:拿、捏、揉、放。如此反覆多次,這就是在對人體進行推拿了,這樣的推拿,比普通對肩部的按摩和揉捏更加舒服。

有人問,為什麼意識裡非得有一口井存在呢?其實,一切推拿中,意念都是很重要的,意念影響手法,影響施術者和受術者之間的磁場。有這個意念跟沒這個意念,在手法上雖然只有細微的差異,但正是這種細微的差異決定了效果。

醫學上對推拿有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就是“深透”。如何深透呢?不是力氣用得越大越能深透,而是用意念才能幫助手上發力深透臟腑。我們在給人推拿肩井的時候,不僅要把意念集中在受術者的湧泉穴上,而且還要保持歡喜愉快的心情,把對方看作自己,把自己的美好祝福摻和在手法中,通過手的力量傳達給對方。

只有這樣,推拿才能做到形意相生,推拿不再是一種勞動,而是一種藝術。推拿的人心情愉快,因為這個過程對他自己也有利,他從中收穫了快樂;被推拿的人更要愉悅,因為不僅身體上輕鬆而舒服,而且感受到了推拿者的美好意念和祝福,快樂的感覺和氛圍把兩個人融為一體。

身上的井和泉,在哪裡呢?其實,這指的是兩個穴位,一個是足底的湧泉穴,另外一個是肩部的肩井穴,以泉和井來命名,有其特別的含義。

湧泉穴的位置就在腳底前部凹陷處,在第2、3腳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卷足心時,可看出腳底肌肉形成“人”字紋路,湧泉穴就在這個“人”字紋路的頂點處。

肩井穴在肩上,取坐位,當大椎穴(督脈)與肩峰連線的中點處。(大椎穴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

取法:正坐低頭,項後脊背最上方有一突起的椎骨,即第七頸椎,該椎骨棘突下凹陷處,即是大椎穴。)

這兩個穴位有趣吧,一個名字裡面有“泉”字,一個裡面有“井”字,一個在腳底,一個在雙肩。我們看過很多的武功或者氣功的鍛鍊方法,準備式都是要求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這也是人體經絡的標準姿式。這個體位有什麼特殊的呢?這個時候,我們的雙足和肩頭處在一個垂直線上,下面是湧泉穴,上面肩井穴。這就像一口井了,上面是井口,下面是井水的源泉。

人體穴位的名稱並不是古人隨便拍腦袋一想就定下來的。每個穴位的名稱的來歷,都是或與它所在的位置有關,或者與它的功能有關的。肩井和湧泉,就是結合了它們兩個所在的位置和具有的功能才得以命名的。肩井在上部,是這口井的井口,而湧泉在足心,在人體的最下部,是這口井的源頭。

我們打井,只要是有水的井,就有井口,有井底,在井底的地方一定有泉眼向外滲水。人身上的這口井,也不是一口乾枯的井,裡面也有井水,這口井中的水,在正常的情況下還是滿的,這口井的井水的來源就是足底的湧泉穴。湧泉、湧泉,就是腎中精氣像泉水一樣“咕嘟、咕嘟”從這個泉眼之中源源不斷的湧出來、冒出來,向上灌溉、滋潤人的全身。

肩井。肩,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質為膽經上部經脈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穴。按摩肩井穴的作用與好處提高性功能、治療肩痠痛、頭痠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幫助入眠、疏導水液...

肩井穴沉落到湧泉穴

太極中,只有將身體鬆沉到腳跟和腳掌上,把肩井穴沉落到湧泉穴上。你才能感覺到腳下有一股無形之力貫通周身,這時下頦自然會收,頸項自然會順,頂也就自然會提起,氣往下走,神往上領,虛領頂勁(也稱虛靈頂勁兒),實非有意去拔頸和提頂,而是太極拳的鬆沉之力作用的結果。

太極拳講究通過“靜中求動”,達到靜中有動。即身體處於相對靜止,要求意氣周流,呈外靜內動之象。具體體現於練拳的預備勢和收勢。還講究通過“動中求靜”,達到動中有靜。即肢體運轉時,內意要專著守一,內氣要平緩如一,出現相對的內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