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25年後,累計35.5%的菸民會發生慢阻肺伍仞

吸菸25年後,累計35.5%的菸民會發生慢阻肺伍仞

胸片正常不等於沒有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近期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達14%。

吸菸是慢阻肺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研究顯示,在吸菸25年後,累計有35.5%的菸民會發生慢阻肺。常規體檢的胸片即使正常,也不等於沒有患上慢阻肺。建議吸菸者、家族史或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狀的人群,35歲後常規進行肺功能篩查。

吸菸是慢阻肺

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趙海金介紹,吸菸是慢阻肺最為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中大約80%~90%有吸菸史,且多數吸菸指數超過200(吸菸指數=每天吸菸支數乘以吸菸年數)

研究發現,肺通氣功能正常的抽菸者在25年後,慢阻肺的累積發病率高達35.5%。近期也有研究報道稱,肺通氣功能正常的抽菸者,如果其彌散功能(可理解為氣體進入肺泡後利用能力)下降,3年後患慢阻肺的風險超過20%,充分顯示吸菸是慢阻肺發生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戒菸是慢阻肺預防和治療管理的重中之重。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戒菸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降低慢阻肺發病的風險,減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質量。

趙海金指出,作為吸菸的慢阻肺患者,首先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對疾病嚴重程度進行綜合評估和判斷,深刻認識到抽菸的壞處及戒菸的好處,患者家屬也要積極配合。其次,若對香菸依賴的患者,戒菸困難時應主動到戒菸門診就診,現在有一些藥物可幫助戒菸,且較少發生依賴;三是慢阻肺患者的家屬若抽菸也需要戒菸,減少誘惑,做到家中無煙。最後,必須認識到慢阻肺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預防和管理。

高危人群過了35歲

建議常規篩查肺功能

趙海金介紹,胸片是常規體檢的必備項目,臨床上很多患者拍胸片沒有問題,但最後診斷為慢阻肺,讓他們大感意外。很多慢阻肺患者早期無任何症狀,或患者已經出現慢性咳嗽、咳痰、活動後氣短症狀,但胸片檢查又是正常的。患者往往會覺得肺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這可能是導致慢阻肺不易早期識別的重要原因之一。慢阻肺屬於功能性疾病,拍胸片等檢查看不出肺有什麼異樣,其實肺功能可能已經大打折扣。

趙海金介紹,很多慢阻肺早期患者並不重視自己的病情,經常當成感冒或認為生理機能老化而不能及時診治。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診斷所必須的指標。因此建議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應常規進行肺功能檢查;如果有吸菸、慢阻肺家族史等危險因素,或有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狀,建議過了35歲,除了胸片常規檢查外,應常規進行肺功能篩查,以便更早地發現疾病並早期治療。

慢阻肺穩定期

也需預防急性加重

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患者最擔心的事情,也是慢阻肺管理的核心。趙海金介紹,很多慢阻肺患者一旦出院,症狀稍緩解就不再好好用藥。研究表明,前一年慢阻肺急性加重可以預測下一年再次出現急性加重。因此有過住院的慢阻肺患者更需要重視平時的用藥和管理。

首先,患者應該認識到,慢阻肺是一個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急性期的及時治療很重要,穩定期的管理同樣重要。

其次,慢阻肺患者出院後需要按照醫囑規律吸入或口服藥物,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症狀,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並改善健康狀態和運動耐量,患者切記不可自行停藥,如若減藥或停藥,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第三,慢阻肺患者要儘量戒菸,鼓勵患者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及康復治療。對於嚴重的具有靜息狀態下低氧血癥的患者,可考慮長期氧療;部分重症患者,聯合使用無創呼吸機通氣可改善生存率及降低住院風險。

最後,患者需要學會評估自己的症狀,如咳嗽、咳痰及氣促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加重,需要及時諮詢醫生,避免等到疾病嚴重再到醫院就診。(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李曉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