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足球 鬼故事 大學 情感 而我想找一個有趣的妞 而我想找一個有趣的妞 2017-09-09

一個人,有勇氣跟另一個人分享生命裡最雞零狗碎的一部分,而另一個,能毫不厭倦地,接收了對方最平實的表達欲。這何嘗不是一種“無趣的浪漫”

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跟一個朋友說起,聊微信的時候,有什麼話是你死都不會發的。

他的答案是……你在幹嘛。

我起先不信。他就給我擺事實講道理。

他說你想想看,這是不是最尬的尬聊。首先人家太清楚你是沒話找話,其次……人家就算回了,你要怎麼接?

“我在幹活。” “哦……那你好好忙。”

“我在吃飯。” “哦……那你好好吃。”

“我在打牌。” “哦……那祝你贏到手軟啊!”

都是三句話能完結的事情。

關鍵是毫無營養。

過了會,我反問朋友說,你是在長身體還是在補鈣啊,幹嘛那麼追求營養?

還有另一個朋友,她的論調是每一句“你在幹嘛”都等於“我想你了”。

當然這兩者所處的語境不同,一個是可能跟本來就八輩子不聯繫的朋友,突然一句“你在幹嘛”是有點尬。另一個可能是跟戀人或親密朋友,每一個“你在幹嘛”都說明這一刻在想著對方。

我之前有個同事,孩子一歲多,在老家姥姥帶她,每天中午她會在辦公室裡跟小朋友視頻,小朋友話都講不太完整,我看著她興致盎然地,一遍遍地問:“寶寶吃飯飯了嗎?晚上吃什麼的呀?有吃雞蛋羹伐?”

小朋友在那邊咿咿呀呀的,聽不清楚答案,她就再問。

所以這些聊天她真的是覺得非常有趣嗎?

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我經常說“有趣”是一個很高級的特點,我也會無法理解人為什麼能那麼有興致地投入一段毫無意義的對話,且樂此不疲。我甚至因為這個事情經常說我不可能有很多的朋友,因為我不會時不時的維護一下關係。

我很努力想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琳琅滿目的人。我恨不得自己活成一個微博客戶端,隨便一刷,都是一身的新鮮事。

我有一個朋友——李同學,和大多數人一樣她不是一個社交恐懼者。相反的,她花了很多年的時間,讓自己看起來“好聊”一些,她囤積一些段子,適合在冷場的時候發揮,她擅長自嘲,好讓氣氛一下子被炒熱,她就跟足球運動員救球一樣,飛撲過去把一個個難聊的話題撿起,拍拍灰,繼續說下去。

有一次喝完酒聊天,我問她“每次與別人交流你都能讓聊天很愉快很豐滿,你是怎麼做到的?(因為我們很熟,所以不怕她生氣,我的言外之意也有你累不累)”。她深吸一口氣,呷了一口酒,跟我說:其實我很怕跟人老老實實說話。我怕場面變得沉靜,我怕我自己會說一些很難接的話——“我早上去洗臉的時候小腿肚又被凳子邊擦了一下”、“我昨天晚上因為枕頭始終調適不到最舒適狀態失眠了兩個小時”、“夏天一吃完飯就犯困”……我怕說這些,這些太日常,太無趣,太……親近。

她的話讓我怔了一會兒,既尊敬,又心疼。

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這讓我想起高中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好朋友77同學寫的一段話:

我從小就是個很會擔心的小孩。

消防車往家的方向奔去,我就擔心失火的是我家。

老師說考試有人不及格,我就擔心她說的一定是我。

朋友約會遲到,我就擔心他是不是出車禍了。

聽了鬼故事,就擔心惡鬼上身。

我擔心的事情真多,但發現真的值得擔心的事並不多。

倒是我沒擔過心的事,卻突如其來地讓人擔心不已。

人生到底該多擔心還是不必擔心,真是讓人很擔心。

我是一個害怕獨處的人,一個人的世界總是容易招引悲傷。我是一個經常獨處的人,我經常不知道要如何和別人長久的進行一句一句的對話。我常苦笑自己:你害怕的卻是你緊握的。

這段話或許77同學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我記得特別清楚,我也經常是一個這樣的人,不知道該跟別人怎麼長久的“閒聊”。

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後來長大一點我才發現我這十足的錯誤,大學之後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跟媽媽獨處聊天的時間越來越少,暑假雖說有一個多月,但旅遊、聚會、打工、考駕照,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哪怕真有時間,手機也把這些時間填滿。有時候會突然的想到,要不跟媽媽聊聊天吧,我也不用開場白說“媽,咱們聊聊”,隨便說一個話題,媽媽就能說出來滔滔不絕的朋友的事、同事的事、親戚的事、老家的事,或許也不怎麼有趣,但是我聽的津津有味,因為媽媽講的時候臉上帶的笑容非常的平靜。我想看著這平靜的樣子就夠了,我也會跟她講身邊發生的種種,經常聊到深夜,直到聽到屋裡的爸爸說“都幾點了!該睡了噢!”才會說

“睡吧”。

這還不算是最十足的認識到錯誤。當我們每天就聊一些日常的不能再日常的事,說說互相工作,說說今天做了什麼運動,說說今天又去哪裡逛了逛,吐槽吐槽領導今天又做了什麼事,每天說睡吧、晚安、早,甚至都不用說話,天天看著屏幕都能笑出聲來的時候,我發現我才是十足的錯了。可以毫不防備地展示給對方最真實最日常的樣子,何嘗不是一種浪漫的意象呢?一個人,有勇氣跟另一個人分享生命裡最雞零狗碎的一部分,而另一個,能毫不厭倦地,接收了對方最平實的表達欲。這何嘗不是一種“無趣的浪漫”

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幸好我知道有很大一批人像我以前那樣。

像是患了“好好說話障礙症”,抖機靈什麼都成,就是不能老老實實地,關於“你在幹嘛”聊幾個回合。

我們害怕。

害怕暴露出那個原本的自我的時候,讓人發覺“不過如此”。

儘管我們那麼清楚,人都不過如此。你覺得閃閃發亮的人,也愛吃饅頭夾辣條。

就像有句被用爛了的詞叫“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所以親愛的朋友,我在這裡說試著放下認為“有趣又冷淡”是迷人的意象的想法吧,大膽的暴露你的無趣給把你當作好朋友的人。(你們又不用做自媒體人,又沒有KPI壓力,內心崩潰的啼笑皆非,真的不用每件事都有觀點的,輕鬆的生活多好)

真正的有趣前提是識趣,懂得在別人不耐煩前剎車。這或許是通往有趣路上的一場修行。


最後,我分享77同學的特異功能:用意念回微信——看到微信消息後,當時可能在忙,過一會兒回來會以為回過消息,然後就忘了自己沒回過消息。

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種意念回微信的人。我想說,那些經常說“哎呀不好意思我在意念中回覆過你啦”的人。如果你們點外賣的時候,也曾經在意念中付了款,然後把自己餓得半死,我就信你。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每一個發“你在幹嘛”的人,都是勇敢的

希望你們也能找到有趣的人與你並駕齊驅對抗生活的無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