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指責孩子記了又忘,這個方法沒學會,就算天才也背不牢!

佐羅 周恩來 文章 地球 高效學習法 2017-06-07

理解記憶

前面講的三種方法都是機械記憶的類型。它們的作用固然很大,效果也不錯,但對於有意義的識記材料來說,效果是不是也那樣好呢?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指出,在背同樣一份有意義的材料時,理解記憶比機械記憶的效率高出8倍,對於有些具有獨特意義的,識記效果甚至高出了20倍,所以我們在實際記憶的過程中,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儘量採用理解記憶的辦法,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解記憶的方法具體說來有以下兩種:

(1)概括法。

概括法就是對識記材料進行簡化,摒棄一些並不是很重要的,抓住關鍵的知識點進行識記的方法。

所謂“有失才有得”,我們對材料的認識程度在簡化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理解也在逐步加深,同時材料也逐漸變成了自己的語言,而此時的自己就能站在抽象思維的高度通盤把握材料,記憶,從此不在話下。

細分下去,對材料的概括不外乎有下列幾種情況:

①概括主題。

一本小說或者是一篇散文,甚至是一首簡單的詩,都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內容,這對於每一篇這類文學作品來講,幾乎可以說是毫不例外的。不論文章有多長的篇幅,只要提煉出它的主題,以此為綱,就能抓住文章的要領,概括地記住它的主要內容,所謂“提綱攀領”,從某種角度來說,正是這個意思。

在上語文課時,老師總是引導同學們對所學課文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和概括。

如(一件珍貴的襯衫》這篇課文,可以把它的主題概括為:作者以飽滿的感情、簡潔的語言,真實地記敘了周總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生動地反映了周總理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高尚品質和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熱愛的真摯感情。

這就是文章的綱要,也可以算是一條線索,抓住了它,要點與內容就形成了一個整體,記憶起來效果就好多了。

別再指責孩子記了又忘,這個方法沒學會,就算天才也背不牢!

②按順序概括。

識記學材料時,把要記住的東西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並突出其順序性,這樣的概括法就是按順序概括。

例如記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①施行均田令;②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令族人取漢姓、穿漢服、說漢話,與漢族通婚;③遷都洛陽並採用漢族統治階級的制度。以上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均、二化、三遷。

再比如“王安石變法”有下列主要內容: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農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稅法;⑤保甲法。這麼多的內容怎麼記呢?可以將其概括為:一青、二募、三農、四方、五保。

這樣念起來朗朗上口,記起來簡單容易,再現恢復時只需要根據這條線索依次“添油加醋”就可以復原了。

③簡化概括。

對於那些較長的詞語、名稱、概念進行高度概括,把它簡化成一個全新的名稱,這是日常生活中較經常用到的概括方法。

例如:中國的歷史朝代,用“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來記,就將我國幾幹年的歷史朝代都記下來了。

再比如:把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縮記為:團結奮鬥,實現四化,建設“兩高”。而原句子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你看,縮短句子比原來的容易記吧。

和簡化概括相類似的方法是“歌訣記憶法”——把一些較零亂的,無規則的信息編成歌訣,使其讀起來抑揚頓挫,甚至可以廣為誦唱。如我們現在提倡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和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對於這麼長的一串字詞,說上幾遍,印象也不深,要是用“五講四美”四個字來加以概括的話,就記得牢了。

而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也可以編成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④概括內容。

在學習中我們往往會碰到一些較長的資料需要背誦,怎麼辦呢?如果是不需要一個一個字地默寫的話,可以選取那些關鍵的字句縮短篇幅,抓住主要的情節進行記憶。一部長篇小說卷首的“內容提要”,一部影片上映前的“新片簡介”等,都屬於內容概括。概括內容的這種方法,可以化多為少,縮短篇幅,大大減少人們記憶時的工作量。

概括內容要選取關鍵性詞句,比如要記住中國古代實行的井田制,可以概括為:國君所有,諸侯享用,奴隸耕作,形似井字。或者可進一步簡化為:君有,侯用,奴耕,井形,這樣就很容易記住。需要回憶時,只需酌情在每段話上稍做回想,再“添枝加葉”就可以了。

⑤概括首字。

對幾條彼此並列的材料可以提取首字進行概括。

美國記憶術專家哈利?洛萊因曾舉過一個如何記憶北美五大湖的例子,他說可以想像為湖面上浮著幾幢房子(HOMES)。因為北美五大湖包括體倫湖(Huron)、安大略湖(Ontario)、密執安湖(Michigan)、伊利湖(Erie)、蘇必利爾湖(Superior),取它們的第一個字母可組合為HOMES,意即幾幢房子,這樣就能巧妙地記住它們了。

再比如我國的四大牧區——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可以把它們概括為“內心(新)清(青)晰(西)”。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原詩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提取字頭為“千萬孤獨”,既形象地概括了全書的意境和中心,又益於記誦,可謂一舉兩得。

這種記法簡單有趣,但是,把字頭編成有意義的詞是要花點功夫的,不過一旦編好,想忘記都難。

上述這些概括方法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運用。例如,人的大腦中,左半腦主管邏輯思維,右半腦主管形象思維。但有時我們會將兩者的功能弄混。有一個方法可以保你記住它。那就是隻要記住“佐羅”這個人名就可以了。因為“佐羅,佐羅——左半腦管邏輯。”這個“佐羅”既運用了概括首字法,又使用了概括內容的方法,同時還是藉助諧音詞的一個典範。但不管如何運用這些方法,都要先對學習材料進行通篇把握,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材料的要點進行歸納總結才能使得效果更加突出。

概括法要求使用者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當然,這種能力也是靠逐步培養、鍛鍊來提高的。

別再指責孩子記了又忘,這個方法沒學會,就算天才也背不牢!

(2)圖表法。

顧名思義,圖表法就是把知識點一一羅列於圖例或表格中,使人看了一目瞭然,便於提綱摯領地識記全部內容。

①示意圖。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一種圖表法,它是把所要記憶的材料圖案化,把抽象的含義轉變為可感的形象,這對於記憶概念和定義來說是十分有利的,但在繪製示意圖要在熟悉和理解了材料的基礎上才能做得好。

例如,政治課中的“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以價值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具體表現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一理論可以畫成這樣的示意圖:

②系統圖。

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應注意從大處著眼,使其系統化、有序化。而繪製系統結構圖是最有利於通盤把握和總體記憶的方法之一,因為它往往承載著一個章節的提綱。

例如,對於地理課中“生態系統”這一節,經過我們的歸納後可以整理為:

再比如生物課中“節肢動物”一這節,可列出如下的提綱:

③全局圖。

顧名思義,全局圖就是從全局出發,理順某一主題之下各個要點之間的聯繫。

製作全局圖表時要求要站在總體的高度上,把識記材料的整體脈絡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勾勒出來。

例如,在學習政治經濟學時,為了更清楚地理解與記憶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和經濟基礎以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下列全局圖來表示。

④樹圖。

樹圖主要用來明確各個知識要點之間的相互聯繫。因為它一般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的,就像大樹長出枝椏一樣,所以稱它為“樹圖”。

⑤對比圖。

對比圖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點並列寫出來,再將它們各自包含的有差別的要素平行羅列下來,找出要點間的不同。

對比型的圖表有利於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和比較,使我們更易於從特徵上或者說從差異上來掌握識記材料。

例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三大起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歷史上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詳細而又清楚地記下它們各自包含著的信息呢?畫對比圖是最好的辦法。

這部分所講的是針對有意義的、可理解的材料的記憶方法,實際上記憶這種材料的辦法還有很多。比如還有一種比喻法是學習過程當中較經常用到的,它運用修辭手法中的比喻來對學習材料進行處理,使其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提高記憶和學習的效率。

例如,人們初次接觸地質學中有關地球內部結構的知識,總是有些難懂。而汪繁興在《地震與地震考古》一文中曾用“雞蛋”進行比喻:“地球大致分為地殼、地慢和地核三大部分。整個地球,打個比方,它就像一個雞蛋,地殼好比是雞蛋殼,地慢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蛋黃。”這個形象的比喻就使人們把尚未了解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力地聯繫在一起,理解和掌握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對於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東西,不一定都採用機械記憶的方法,我們可以試著“化腐朽為神奇”,賦予那些“硬邦邦”的數字以簡單的意義,比如記憶歷史年代就有以下眾多的方法可以借鑑。

諧音形象法。

例:馬克思誕辰是1818年5月5日,可記為“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家嗚嗚地哭”;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可以記為“曹操二十萬水軍被火燒怕了”。

數字特徵法。

例:1234年蒙古滅金,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這些年代在數字結構上都有各自特徵,抓住這些特徵就容易記住了。

簡單推算法。

例:1644年清軍入關,佔領北京,可想到“十六等於四乘四”。1578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可想到“十五等於七加八”。

聯想推算法。

例: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建國時間分別為220年、221年在22年,記住一個就可推算到另外兩個。再如,第一次黨代會誰也不會忘記吧!那麼,只要記住第二年開第二次,第三年開第三次就可以了。

中外比較法。

例:前594年,魯國宣佈“初稅畝”,同年,希臘雅典發生梭倫改革;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同年第一國際誕生……記住其中的一個可聯想起第二個。

年代等距法。

例:1884年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列寧逝世,年代間隔均為十年,注意到這個特點,記憶就容易多了。


為什麼有的人上課睡覺,成績卻十分優異!為什麼有的人熬夜學習,成績總上不去!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有規律可尋的,把規律總結成體系,這時你的專注力將完美集中,所以你的效率是雜亂無章的人的數倍。一分鐘背會一首唐詩,一小時記住一篇古文,一天記住300個單詞的都是小菜一碟,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體系,我不定時會在網上以公開課的形式,給家長和學生分享。

專注於孩子學習與教育的研究,如果有孩子學習和教育的問題可以加我私人微信號:zhenxixuexi(長按複製即可)探討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