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陳卉一家當選全國“最美家庭”

最美家庭 婚姻 娛樂 南報網 2017-06-06
南京陳卉一家當選全國“最美家庭”

陳卉生日那天,女兒特意從澳洲趕回國,為她慶賀生日。照片由陳卉本人提供

讓失聰女兒進世界名校,助千餘聾兒說話

多年前,在外人看來,陳卉夫婦是不幸的,因為他們有一個先天性殘疾的女兒。但他們沒有向命運屈服,不僅把先天性失聰的女兒培養成為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高材生,陳卉還一手創辦一家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幫助更多的聾兒康復訓練。近日,2017年全國“最美家庭”揭曉,陳卉一家入選。此次我市當選全國“最美家庭”的,還有玄武區的湯小霞家庭和六合區的周玉琴家庭。

女兒3歲半喊了第一聲“媽媽”,她痛哭不已

24年前,陳卉的女兒張冰玉出生。11個月大的時候,被診斷為雙耳110分貝極重度耳聾。“這意味著噴氣式飛機在她身邊轟鳴起飛,她才能聽到。”陳卉記得,得知這一診斷結果,她和愛人幾乎崩潰,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她都是以淚洗面。夫妻倆相互安慰,慢慢地接受了這個現實。

陳卉買了家庭聾兒康復的書籍,自學聾兒康復知識,一切從摸索中開始了實踐運用。用一切可用的康復手段:誇張口型、家中所有物品標貼漢字、大聲敲鼓、大聲說話、讓孩子觸摸父母說話時的聲帶震動、感受說話的鼻腔震動及氣流等方式。

一個字、一個詞,普通的孩子學習幾遍就會了,而陳卉往往要給女兒訓練上千遍、上萬遍。“她3歲半才開口說話,喊了第一聲‘媽媽’,我痛哭不已!”陳卉說。

小冰玉6歲半時幸運地成了江蘇省第一位植入電子耳蝸的人。

創辦語言康復中心,幫助更多聾兒

7歲時,小冰玉進入了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與其他健康的孩子一起學習生活。陳卉從沒有正面告訴女兒她是個聾兒,因為她希望女兒像健康人一樣成長。直到女兒上小學高年級的一天,放學回來的小冰玉對媽媽說:“有的同學喊我聾子。”陳卉很輕描淡寫地對女兒說:“你是耳朵不太好,但媽媽已經幫你裝了電子耳蝸了,就像眼睛不好的人要配眼鏡一樣,配好以後和正常人就一樣了。”陳卉也買來海倫·凱勒等殘疾人的自傳給女兒看,樂觀自信的小冰玉坦然接受了現實。陳卉說:“我不告訴女兒的目的,就是不想女兒因為身體殘疾而自怨自艾,因為殘疾孩子很容易在人們的同情和照顧中失去堅強,失去自信。”在父母的教育下,小冰玉一直品學兼優、自立自強,成為學校推崇的學習榜樣。

小冰玉的語言康復得特別好,讓許多聾啞兒童的父母慕名前來向陳卉請教。2003年,在小冰玉讀小學四年級時,陳卉在丈夫的支持下,成立了南京華澳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專門從事對失聰孩子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工作,把她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聾兒家長。“一年十多萬元的場地租金,學生少老師多,幾乎每年都是入不敷出。”陳卉記得,中心創辦之初,壓力非常大,家長們的期望值很高,一些員工不堪壓力而離職。但丈夫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她,鼓勵她不要放棄。

“感謝女兒,讓我獲得了新的人生舞臺”

2003年9月,一直處於超負荷工作的陳卉聲音嚴重嘶啞,直至接近完全失聲,做了聲帶息肉割除手術。“其實好幾次我都想打退堂鼓,但看到天真無邪的孩子,想到只有我的堅持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我就又振作了起來。”陳卉說,她現在最想做的,就是要轉變聾兒家長對孩子的培養觀念,首先不要因為孩子是殘疾,就放鬆對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孩子只是身體某一方面有缺陷,但不影響他們有關知識的學習,不影響他們思想品德的培養,殘疾孩子反而更要培養起堅強、勇敢、樂觀、自信的個性品質。其次,家長要積極參與孩子的康復,學習康復知識。再好的老師,也抵不上親情的力量。

10多年來,華澳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已經幫助千餘聽障孩子告別手語、開口說話。在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時,陳卉還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自創《愛的力量》、《生命的成長》心靈研習會,帶領家長們學習,讓家長們瞭解夫妻相處之道,學習教育孩子的智慧。

如今,小冰玉已經24歲,去年從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畢業,今年進入一家跨國企業的中國區工作。陳卉看起來依舊美麗優雅。回憶過往,陳卉感慨萬千:“上天將殘疾的女兒託付給我們,一定是知道我們能夠給她更多的愛。因為女兒,我才創業獲得了新的人生舞臺。”

本報記者 許琴 本報通訊員 施芙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