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落戶“新政策”來了,這些誠實最亮眼!

關注

中國網財經5月12日訊(記者 李嘉玲)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指出,城區常住人口100萬到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到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除個別超大城市外放開城市落戶限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要用相關政策來調控人口,既要留下願意來城市發展、能為城市做出貢獻的人口,又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的蔓延。”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在“城鄉融合發展”相關發佈會上表示。

隨著開放城市落戶限制,各大城市也紛紛出臺關於人才引進與落戶等相關政策,人才所能帶動的經濟及人才對城市發展的積極影響不言而喻。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梳理了部分城市的相關人才引進政策,讓我們來看看各大城市“人才爭奪戰”中“最”亮眼之處。

最“豪爽”:呼和浩特

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往屆畢業生(往屆3年及以內),滿足一定條件,可在呼和浩特科技城範圍內半價買房。大學畢業生住宅平均銷售價格按照項目所在區域市場價格的50%確定,但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其中,採取按揭或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比例最低可按20%支付。大學生公寓免租金週期為2年,超過2年仍需續租的,按照公租房標準繳納租金,居住涉及的水、電、氣、暖和物業費用由承租人承擔。

最“嚴格”:上海

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開展試點清華北大應屆本科生綠色通道,直接落戶上海;13個科技領域的人才及其家屬可直接落戶上海。13個科技領域為:宇宙起源與天體觀測、光子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與計算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量子科學、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大數據

最“便捷”:深圳

實行“秒批”政策,無需跑動人社部門、發改部門及其他相關單位,申請人根據公安部門發出的短信或系統提示,落戶環節只需提供戶籍和身份相關材料,公安部門開放派出所代管戶。

其中,統招大專及以上學歷,35週歲以下;全日制統招本科學歷,35-45週歲。本科學歷及以上即可落戶,並且可領取一萬五至三萬元的人才租房補貼。部分地區補貼翻倍,如寶安區、龍華區、龍崗區追加補貼比例可達1:1。

單次安家補助最高:寧波

引進的應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取得畢業證書一年內來寧波就業,且畢業之日起18個月內在寧波連續繳納社保滿6個月、未在寧波購買住房的,一次性分別給予1萬元、3萬元生活安居補助。

高層次人才不僅發放15萬-800萬元的安家補助,其中,頂尖人才、特優人才、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高級人才可以享受15萬到800萬元的安家補助。對於自引進之日起3年內,在寧波首次購買家庭唯一住房的各類人才,還給予購房總額20%,最高20萬-60萬元的購房補貼。

學歷“門檻”最低:蘭州

2018年10月,蘭州市公安局結合省公安廳出臺的便民利民“雙十條”,在2017年的基礎上,將落戶“門檻”從大專降至中專。中專以上學歷或相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國內在校的大中專院校學生,均可遷入蘭州市落戶。

年齡變化最大:廣州

入戶年齡限制也較此前分別放寬了5歲。分別為:本科40週歲、碩士45週歲、博士50週歲。消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歷、高級職稱人員以及擇業期內的留學人員入戶的社保參保年限限制。上述人員在廣州市有參保記錄即可入戶。

最“全面”:天津

本科生40歲以下,碩士45歲以下,博士不受年齡限制,都可以直接落戶;為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在人才落戶上,博士和符合條件的創業型人才,不受年齡限制、直接落戶;人才可自主選擇落戶地,在線申報、三日審結、全市通辦。

在人才購房上,新引進高層次人才在本市購買首套自住用房不限購,外籍人才存取公積金享受市民待遇。

在保障服務上,獎勵資助和津貼可用於個人生活事項;對引進頂尖和領軍人才,父母醫療待遇優先、配偶對口安排工作、子女就近入園入學。

補助最“持續”:石家莊

對於引進的博士學位研究生、“雙一流”建設高校全日制碩士學位研究生、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全日制學士學位畢業生,以及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招聘(引進)的世界排名前500名國(境)外院校的全日制學士學位及以上優秀畢業生髮放人才綠卡B卡,並享受8項便利化服務項目。其中,租房買房有補貼,到石家莊市工作之日起5年內,可享受每月1000元的房租補助,累計6萬元。在市域內購買首套自用商品房和存量房的,不受住房限購政策限制,市財政分別給予博士6萬元、碩士3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申請公租房的,不受收入、社保年限、居住證年限等條件限制,直接作為輪候批進行配租。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城市吸引人才,往往在住房上給予優惠。但放寬落戶並不等於放鬆房地產調控。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陳亞軍表示,各地要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防止房價大起大落。不管戶籍制度怎麼改,都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動搖,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